陆卫

时间:2023-06-06 05:15:33编辑:奇事君
个人经历

1983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物理系,获得学士学位。

1988年在中国科学院红外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博士学位。

1989年至1991年,作为德国洪堡学者在德国布伦瑞克技术大学从事固体光谱学研究,后学成归国

1993年晋升为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7]

1997年7月至1997年8月,在瑞典哥德堡大学做访问教授

1999年6月至1999年7月,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做访问教授

2000年起,先后担任红外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副所长

2003年4月起,连任上海市启明星联谊会理事长

2003年9月至2003年10月,在德国洪堡大学做访问教授

2007年起,任上海市物理学会常委理事

2013年9月起,任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所长[1]

2019年2月起,担任上海科技大学物质科学与技术学院执行院长。[2]

获得荣誉

陆卫先后获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8项,获省部级人才奖5项,SCI收录学术论文150多篇,被他人引用800余次;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40多项;发表专著《半导体量子器件物理》。他主持的“红外探测效应中局域化机理与操控及其应用研究”项目获2007年度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其本人于2008年获得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在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中,他领导的红外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连续4次被评为优秀,并在2007年被国家科学技术部批准免一轮评估且获准为优秀实验室。

在2011年的国家技术发明奖评选中,其所申报的项目“高可靠性氮化镓基半导体发光二极管材料技术及应用”荣获2011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第一完成人)。

在2014年的国家自然科学奖评选中,其所申报的项目“局域态操控的红外探测机理”荣获201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一完成人)[3]

学生培养

研究生的培养以培养独立科研能力为主,在培养过程中以学生自我探索为主体,导师主要是论文方向的引导与关键学术问题上的讨论,同时为学生提供红外光电子学研究的实验与理论平台(包括材料与器件制备、物性表征、机理分析等先进手段,典型设备包括材料制备方面的MBE系统,器件制备方面的光刻等系统,物性表征方面的系列性的光谱设备,理论方面的多种光电子材料-器件及光子晶体计算分析软件等),需要学生有很强的主观能动性和吃苦拼搏的精神。为此研究生都是密切结合课题组的重要科研项目进行学位论文的研究工作,相关的科研项目包括国家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科学院方向性创新项目,上海市重大基础研究项目等,学生将在课题组已建立的基本研究平台上与指导老师合作,在与导师共同完成相关研究课题的同时完成自己的学位论文。为此优先考虑招收硕博连读和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保障有必要的科研能力培养的时间。在研究工作需要情况下,择优选择同学与瑞典皇家理工学院进行博士研究生的联合培养。

截至2008年共培养研究生约20人。毕业生作为第一作者都至少在SCI收录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篇,毕业生的人均第一作者论文5.6篇(包括国际会议论文),其中SCI收录学术刊物4.3篇,人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项以上。毕业后主要的去向是国内大学与研究所,出国做博士后,国内外的高技术公司等。

主要成果

在科研理论上,陆卫应用红外磁光光谱手段从实验上直接验证了Haldane禁带理论猜想[4]。陆卫的这项工作是在国际上首次用远红外磁光光谱方法直接从实验角度验证了Haldane猜想命题的成立。这一实验验证不担为磁学领域解决了一个重要的理论命题的判别,而且在人们对自然界的基本科学规律方面作出了新贡献:从实验角度确立了一个物理体系从量子极限向经典极限过渡时,也可能存在非连续的、呈跳跃性的过渡方式。该项工作的部分结果在国际物理学界的权威刊物《物理评论快报》上刊出。[5]

在学术研究奖上,曾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上海科技进步奖、上海自然科学奖。

在荣誉称号上,曾获上海首届十大杰出青年荣誉称号、上海首届优秀启明星荣誉称号、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二等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人才基金获得者、国家人事部首批“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上海市自然科学“牡丹奖”、香港求是杰出青年科学家奖、上海市首批领军人才计划入选者、中国科学院先进工作者、上海市劳动模范[6]

上一篇:中国犀

下一篇:下尾美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