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属佘家公社,1963年析建武邱公社,1983年改乡。1997年,面积68平方千米,人口4.4万,辖武邱、滩邱、敬寨、卓寨、纸房、前师家、后师家、顿家、青城、河自上、罗圈、陈寨、罗寨、三义村、尚寨、牛庄、南咀、于寨、灰池、勾家、红门、三合村、张庄、茅庄、小渠、北何店、西角集、北咀集、神台庙、鲍寨、黄寨、曹店、罗家、常里北、赵庄、马寨、林场37个行政村。[1]
地理环境武邱乡地处河南长垣县东北部,北与濮阳接壤,东与山东省东明县隔河相望,属黄河滩区乡。
自然资源总面积86平方公里,人口5.2万,耕地4.4万亩,滩地1.8万亩。
行政区划全乡辖36个行政村,56个自然村
武邱乡辖武邱村、滩邱村、卓占村、纸房村、敬占村、前师村、后师村、顿家村、清城村、河自村、罗圈村、罗占村、陈占村、三义村、尚占村、牛庄村、于占村、南嘴村、灰池村、红门村、勾家村、三合村、张庄村、毛庄村、何店村、小渠村、西角村、鲍占村、北嘴村、新生村、黄占村、罗家村、曹店村、常里村、赵庄村、马占村36个行政村,人口4.6万人,耕地4万亩。
经济近年来,武邱乡积极探索发展思路,坚持抓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促发展;坚持抓特色产业上规模,促繁荣;着力抓产业优势,抓经济能人,抓项目带动,激活经济发展的内部潜力,实施经济生态互动,走可持续和谐发展的路子。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为转变传统种植模式,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我乡党委政府强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工作,全乡共种植蔬菜大棚30多座,露地蔬菜及瓜果种植2000余亩,
武邱乡真抓实干,经济显著发展,社会明显进步,人民群众生活大为改观。实现农业总产值达13687万元,保持了年递增8.1%的增长率;乡镇企业总产值达2.5亿元,保持了年递增30%的增长率;财政收入完成123万元,增长率达4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267元;2005年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150余万元,全乡柏油路长52公里,电视信号无盲区,电话村村通,移动、联通网络覆盖全乡。
武邱乡兼顾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突破传统农业种植模式,抓住国家退耕还林政策机遇,营造速生丰产林,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力度,以建设“林、草、药、牧”四大特色产业科技投入力度,走林业、林草、林牧、林药立体高效种植养殖的路子,采取重点扶持,示范带动、典型引路的方式,做足做好做活林业这篇文章,逐步把林业培植成为武邱乡继防腐、建筑之后的第三大支柱产业。
目前,该乡林地面积已达2万余亩,发展立体农业,生态农业和观光农业已具雏形,畜牧养殖业发展良好。在“公司+农户”模式的带动下,各村养殖业已初具规模,小规模大群体的模式正在逐步形成。以林业大乡、畜牧强乡、生态名乡为主要内容的“三乡”建设稳步推进。
防腐、建筑已形成规模。每年万余人的防腐、建筑大军浩浩荡荡开向祖国各地,撒播着武邱人民的勤劳、智慧,收获着现代文明气息,在三峡工程、小浪底工程、西气东输工程以及北京亚运村、国家大剧院等国家大型项目建设中都留下了武邱人创业的身影。年产值超亿元。
发展特色经济,带动百业兴旺。我乡利用现有的2.2万亩速生丰产杨,进行林业生产综合开发,积极引导发展其衍生产业。依据我乡养殖传统,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业,目前,以灰池为中心的养鸡、以于占、罗占为中心的养猪、以精诚牧业为龙头的养牛等产业化特色种植养殖基地已初具规模,优质肉牛存栏达1500多头,养殖小区(场)1个,肉牛养殖龙头企业2家,规模养牛场13家。肉牛养殖已成为我乡支柱产业之一,有力地推动了武邱经济的发展。优势产业领跑,带动全乡和谐发展。防腐、建筑是武邱的两大优势产业,施工队遍布全国各地及海外国家和地区,年输出劳动力近万人,带回资金近亿元,为农民拓宽了增收渠道,增加了收入。?
“务工经济”发展迅速。该乡劳务输出走上了规范化、组织化的轨道,已成为重要的劳务输出和人才培训班的基地。劳务输出服务站、中介组织、劳务基地“三位一体”的格局已然形成,在建筑、防腐两大龙头行业的带动下,劳务输出已成为武邱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务工收入占人均纯收入的60%以上。
绿色农业悄然升起,2万余亩丰产林,1000余亩果菜基地,草药间作基地,绿色畜禽养殖基地,无一不展示着武邱近年来的发展,一个新型的绿色基地正在兴起。
交通黄河大堤纵横南北,新菏铁路,济(济源)东(东明)高速穿境而过,滔滔黄河孕育着万亩良田,是天然的绿色生态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