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陂

时间:2023-06-06 02:01:46编辑:奇事君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因水源居高处筑陂,故名高陂。

建制沿革

民国时期,设高陂区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设区人民政府管辖十三乡。

1958年,撤区政府改为公社。

1981年,撤公社改为高陂镇和高陂区。

1985年,镇区合并为高陂镇。

高陂镇

行政区划

截至2020年6月,高陂镇共辖1个社区、35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福地街1号。

高陂镇区划详情

高陂社区平原村古埜村埔田村古西村古田村古东村坪溪村银滩村党溪村九龙村培美村三洲村赤坑村三岗村北坑村五家輋村岩霞村逆流村代富村陂村村陂寨村稼社村陶溪村尧溪村赤山村乌槎村黄塘村罗基村黄泥凹村黄坑村渡头村红星村桃花村大塘坝村福员村地理环境

高陂镇

气候特征

高陂镇平均降水量1600毫米,平均气温为23℃,最低气温-4℃,平均日照数1720小时。

人口民族

高陂02

截至2018年,高陂镇户籍人口87670人。

截至2020年,高陂镇常住人口330948人。[2]

文化方言

高陂镇的地方方言为客家话。

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5年,武颂庐被大埔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客家山歌

大埔客家山歌大致可分为情歌、劳动歌、时政歌、杂歌。新山歌。这些歌谣中又以情歌为主,约占百分之六十至七十。山歌,即客家山歌,与船工号子、扛树歌、龙船歌、五句板等同属民间歌谣。广东省大埔县的客家山歌腔调各地不尽相同,主要有西河山歌、长治山歌、光德山歌等。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县内山歌活动蓬勃开展,县文化部门多次举行山歌培训班,举行山歌邀请赛和擂台斗歌。

广东汉乐

广东汉乐旧称外江弦、儒家乐、汉调音乐等,流行于广东省大埔县一带的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广东汉乐是一千多年前客家先民南迁时带来的中原古乐,在大埔流传至少有五百年以上的历史,有“中州古乐”之称。在与大埔的民间音乐(如打八音、中军班音乐)相融合的基础上,同时又吸纳了潮汕音乐(如大锣鼓)的一些成分,成为广东三大乐种之一;大体包括丝弦音乐、中军班音乐、八音、民间大锣鼓和庙堂音乐五大类。

客家围屋

客家围屋,又称围屋、客家围等,是客家民居经典的三大样式(客家围屋、客家围龙屋、客家土楼)之一,是一种富有特色的典型客家民居建筑,是客家民居中最常见、保存最多的一种,被誉为“东方的古罗马城堡”“汉晋坞堡的活化石”,被中外建筑学界称为中国民居建筑的五大特色。

旅游景点

风景名胜

李光耀祖居

李光耀祖居位于梅州市大埔县高陂镇唐溪村,李光耀祖居“中翰第”位于大埔县高陂镇党溪村唐溪,中翰第面前是一片开阔的田野,正对面两山对峙,左边鹰嘴山气势不凡,有如金凤起舞;右边蛇头岗蜿蜒起伏,又似潜龙欲奔,风景秀丽,一派田园风光。

田家炳故居

田家炳故居拱辰楼位于高陂镇银滩村,建于清光绪七年(1881年),为田家炳曾祖父田百筹所建。拱辰楼占地面积320平方米,建筑面积264平方米。殿堂式布局,砖木结构,二进院落,上厅楼房高二层,中间为主厅,两侧各有两个厢房;下厅平房,中间为天井。大门屋脊有简易灰塑,门坪外砌有围墙;门左侧有一厢房对门坪,厢房正面用木隔板、木屏风组成。木隔板固定在厢房正面上节,中间大,两边小,分别画有山水、人物彩画,下节为活动屏风。主体右侧筑有呈60度角的斗门。墙体自高至低分四级与围墙相连。

武颂庐

武颂庐位于高陂镇古田村,建于1947年,为赵公武所建。该建筑为砖木结构,占地面积642平方米,建筑面积452平方米;二进院落成四合院布局,屋内梁架斗拱雕有花鸟飞兽,屋脊两边用沙灰塑成高翘的殿堂式瓦顶,大门两侧有人物、山水、花鸟等彩绘图案,工艺十分精致。左侧还建有一拱屋和一座钢筋混凝土结构“洋楼”,作为附属建筑。

著名人物

赵公武(1900—1953),黄埔军校潮州分校第三期毕业。民国中将。抗战时,曾参加上海“八.一三”大会战、徐州大会战、保卫武汉大战以及三次长沙大会战等战役,每次均战果辉煌,有“赵子龙再世”之称誉。1946年冬,以军长兼代安东省主席。1947年因病赴香港治疗,以后未再任职,1953年病逝于香港。

上一篇:古市镇

下一篇:椿树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