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信镇

时间:2023-06-05 22:15:15编辑:奇事君
地理环境

吉信镇地处县境东北部,南距县城21.5公里,北距吉首市31公里,209国道贯穿全镇南北,全长13.5公里,交通方便,是湘西州连接怀化市、贵州省铜仁地区的主要通道,东邻泸溪县解放岩乡、本县木江坪镇,南连沱江镇,西接木里乡、西北接禾库镇、北与竿子坪乡、三拱桥乡接壤。[1]

气候特征

山地地势西高东低,平均海拔310-430米之间,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性气候,全镇属于较暖地区与高寒山区。

吉信镇

人口民族

2021年7月7日,凤凰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吉信镇常住人口为16993人。[2]

经济

围绕生姜、柑桔、劳务输出这三大支柱产业结构,发展以烟叶、脐橙、板栗、猕猴桃、西瓜、酸豆角、金银花、梨及无公害蔬菜为辅的辐射式产业结构模式。[1]

历史沿革撤乡并镇

吉信镇在撤乡并村后,主要分三个片:火炉坪片、两头羊片和吉信片。整个吉信镇少数民族占大多数,火炉坪片和两头羊片为纯苗区,吉信片则是多民族杂居区,其中吉信片的万溶江村、首云村、三角坪村亦为纯苗族村。[1]

区划调整

吉信镇辖区内的苗族和土家族保存了本民族的风俗传统,特别是苗族人的传统保持得最为完整,保持有自已独特的语言、服饰和各种民族风俗、手工艺艺术。土家族也保持了自已独特的传统习俗,尤其爱好阳戏。[1]

吉信镇

社会农村合作医疗

凤凰县吉信镇正有声有色地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为了让这项惠民工程能更好更快的在吉信开展,让村民更形象的了解“农合”的新变动和带给村民的更多便利,该镇干部献计献策,分工合作,忙得不亦乐乎。

为了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凤凰县吉信镇的干部们根据以往的工作经验和该镇的实际的情况,采取制作简易宣传资料,驻村干部与村组干部入户走访,组织以前“农合”受益群众现身说服,组织村民自编自演歌舞宣传等形式,让村民们更深的了解支持并加入新一年的“农合”,让更多的村民成为新一年“农合”的受益人。这种方式受到了村民们的普遍欢迎和支持。“政府真的很关心我们村民,为了让我们能参加合作医疗,本来是我们自己受益的事情,他们却也费尽了心思。去年我没有参加‘农合’,今年一定参加。”一位村民说。

文化文化遗迹

三潭书院位于凤凰县东北部的吉信镇(古称得胜营)境内,距县城22公里。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贵州黔东兵备道吴自发(别号诚斋)用无人领受的平蛮阵亡竿军士兵抚恤银所建。书院主楼巍峨雄峙于山顶,飞檐翘角,雕梁画栋,工艺精美。主楼后是四合天井,天井周围是画廊曲栏及教室、宿舍。三潭书院建筑,前后对称,布局严谨。院内,花木扶疏,幽静雅致;院外,古柏参天,金桂飘香。是南方长城现存第一大书院,也是中国苗族地区最大的书院,湖南省现存四大书院之一。

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贵州黔东兵备道吴自发(别号诚斋)回乡探亲(吴系得胜营人),吴在与亲朋故旧闲谈中,对自己读书不多深表遗憾,同时,对故乡苗汉杂居,文化落后的现状深感忧虑,决心在家乡兴办教育培养人才,提高家乡子弟的文化素质。

清朝朝廷曾发放一笔平蛮阵亡士兵抚恤银,其中有部分无人领受。清同治末年,吴自发将其运回凤凰,在得胜营的万溶江三潭(即杨柳潭、罗布潭、漆树潭)之上的山丘,修建了一座书院,题名"三潭书院",并且将修书院剩余的银两为书院购田160亩,作为书院的校产。

1914年,得胜营人民为纪念吴诚斋,将书院改办“存诚学校”。县公署奉令改制后,又在此校内开办了统编的第十小学。于是,“县十小”与“存诚”并立。由于学生增多,校舍不够,增修校舍十余间。学生分为高等与初等两部。当时,老师的工资,学生的书籍、灯油、以及贫苦学生的困难补助费,均由校方供给。1937年春,“县十小”与“存诚”以及在同地区的县立第二女子小学合并为县立第四小学校,校址仍在三潭书院。1940年,“四小”改为“蔚文乡中心小学”。解放后改称吉信完全小学。

自三潭书院设立以来,教育卓有成效,人才辈出。现任清华大学教授的"钢铁博士"、中科院院士肖继美就曾在这里启蒙。

附录一

三潭书院位于湖南省凤凰县吉信镇,此为湘西少数民族地区的书院建筑。

吉信镇

清同治十一年(1872)苗族乡绅吴自发(时任贵东兵备道)等捐白银8万两,筹建书院,命名"新吾",同治十三年(1874)落成。光绪六年(1880),吴自发归里省亲,登院运眺,见山下万溶江形成三个碧潭,即更名为"三潭书院".书院占地12000平方米,现有建筑面积600平方米。

百余年来,书院培育了众多人才。三潭书院是研究湘西少数民族文化教育事业的渊源和发展以及研究少数民族建筑的重要资料。

上一篇:虹桥锦江大酒店

下一篇:温泉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