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子

时间:2023-10-04 16:56:38编辑:奇事君
公元前210年,胡亥继位。在安葬秦始皇之后,赵高站在胡亥的立场上,再次建议胡亥将秦始皇留下的二十多个儿子斩杀。胡亥点头同意。公子高,将闾等22人先后被杀。除此之外,还有10位公主也未能幸免于难。也就在如此血雨腥风的时候,子婴没有故意去避嫌避祸,反而是主动跑到了胡亥面前,劝谏胡亥不要击杀蒙恬兄弟二人。请求胡亥吸取春秋战国时各诸侯的教训,不要诛杀忠臣,以免重蹈各诸侯覆辙,引来亡国灭种之祸。秦二世胡亥不杀子婴,其实与子婴的身世有很大的关系。秦始皇死时,留有二十余子。胡亥是秦始皇少子,也就是小儿子。由于秦始皇突然离世,又在巡幸途中,加上身边随从官员和皇子,只有赵高和李斯以及胡亥,这就使得胡亥矫诏继位创造了条件。见惯后世子孙争立的秦始皇,特意留下遗诏进行规避,但因遗诏内容只是召回在外驻军的长子公子扶苏办理丧事,暗含让扶苏主政的意思,致使胡亥赵高和李斯三人认为扶苏的回归将使三人的权力和利益将要受损,赵高力促胡亥李斯合谋矫诏。前后一共签发了两封诏书,一封的主要内容是任命胡亥为太子接掌皇位,另一封以秦始皇口吻逼迫扶苏自杀。
迷案也就因子婴的这一次露面而引发。此时子婴是以二世兄子的身份劝谏的。但在三年后子婴的身份却又变了样子。秦二世三年,赵高借口皇宫内有贼,命女婿闫乐堂而皇之的领兵进入皇宫,再次强逼胡亥自杀,而后召集大臣和王侯于朝堂,告知胡亥身亡并选取新君,一番商议之后,还是赵高拿出决议,推选始皇弟子婴为新君。鉴于陈胜吴广起义之后,六国贵族先后聚兵割据,关东不在大秦控制之下,并为了减弱六国对大秦的敌视而自降身份,新君称王不称皇帝,是为秦王。也就是说,子婴因为身份远近的问题,一个兄子,一个始皇弟,与胡亥之间没有直接的冲突关系,这个不同的身份,也就造成了连兄弟姐妹都不放过的秦二世,没有将子婴诛杀的主要原因。而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存在,那就是子婴究竟是兄子,还是始皇弟?这与胡亥出不出手有很大的关系。因为胡亥出手的主要原因是惧怕秦始皇留下的二十余子与自己争夺皇位,上文已经说过胡亥共杀了22位秦国公子和10位公主,基本上是将秦始皇的后代铲除干净,那么秦始皇的第三代就被自动赋予了皇位的继承权,同样对胡亥有威胁。可是,在这里就出现了另一个问题,同样是上文提过了,子婴竟然主动出击,面谏胡亥。子婴所说的话,与其说建议,更像是批评教育。作为皇长子扶苏的儿子,子婴这么做无疑是自投罗网。可奇怪的是,于情于理都应该出手将子婴处死的胡亥,竟然轻轻松松让子婴逃过了此劫?那么,只有一种答案能够给与解释,子婴很可能不是兄子,而是始皇弟。我们来计算一下。秦始皇生于秦昭襄王四十八年(公元前259),死于始皇帝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享年50岁。按照15岁生子来计算的话,扶苏死的时候是秦二世元年,也就是35岁。扶苏15岁生子,扶苏死的时候子婴的年纪是20岁,子婴在20岁时,他的长子最多是5岁,次子最多是4岁。但是在子婴命人刺杀赵高前即秦始皇死后三年,史书是这样记载的。也就是子婴在与他两个6,7岁的儿子商议事关全家性命交关的大事,这本身看起来就是一个笑话。另外,子婴作为扶苏的直系亲属,去面谏秦二世不要击杀亲族。作为有罪的家属,甚至有可能连宫门都进不去,怎么可能去面谏秦二世,更何况此时此刻子婴自保都来不及。如果子婴是始皇弟,那么这些都顺理成章了。子婴作为旁支远族,对秦二世威胁不大,以宗室长者的身份出面劝谏秦二世也就合情合理了,秦二世没有出手杀子婴也说的过去了。另外,几乎掌控了大秦帝国的赵高,先后两次向大臣们夸赞和推选子婴。第一次,赵高与女婿阎乐和兄弟赵成商议谋杀胡亥之时,“吾欲易置上,更立公子婴。子婴仁俭,百姓皆载其言。”第二次,赵高逼杀胡亥后,身挎印玺召集众臣时。要知道,子婴如果是秦二世兄子的话,那么赵高不会先后两次夸赞和推选子婴,因为赵高之前受命于胡亥,对秦始皇二十余子施行虐杀。秦二世不杀子婴,主要是因为子婴的身世非同一般。秦二世敢杀光所有的兄弟姐妹,就是不敢动子婴。据史学家考证,“阳滋”很可能是秦始皇最为宠爱的女儿嬴阴嫚的别名,而”荣禄“则是秦始皇的众多儿子之一。如果这个推断成立,那么前面的疑问就迎刃而解了。上焦村的这18座陪葬墓,埋葬的都是秦朝的公子、公主,作为秦始皇的儿女,他们自然有资格陪葬皇陵,至于他们为何惨死,那就和他们的兄弟秦二世胡亥有关了。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突然病死在沙丘。临终前,秦始皇交给了丞相李斯和中车府令赵高一封遗诏,遗诏内容是:速令长子扶苏赶回咸阳主持丧仪,这就相当于宣布:秦始皇已将皇位传给了扶苏!接到遗诏,赵高顿时惶恐不已,他和扶苏一向政见不合、多有冲突,如果扶苏即位,那他还会有好日子过吗?想到这儿,赵高对李斯威逼利诱,很快俩人达成了统一意见:篡改始皇遗诏,将秦始皇的幼子胡亥立为新帝!赵高之所以选择胡亥,主要出于两方面的考虑:其一,赵高当过胡亥的老师,二人的私人感情比较好;其二,胡亥为人胸无城府且软弱无能,方便以后控制。果不其然,原本与皇位绝缘的胡亥,在恩师的帮助下,突然登上皇位后,对赵高更加言听计从了。但自己的皇位毕竟来得名不正、言不顺,所以,胡亥的心里时刻充满了不安。胡亥曾私底下求教赵高:大臣们不服我,朝中官吏还势力强大,那些公子们一定会和我争夺皇位,我该怎么办?总之,赵高献了一条狠计:凡是不服从的、凡是对陛下的皇位有威胁的,统统杀掉!秦二世要除掉所有的皇位威胁者;在正史的记载中,能查到的秦始皇子女,仅有长子扶苏、幼子胡亥、公子高、公子将闾及华阳公主五人,但经过史学家认真考证,秦始皇的子女,应该共有33人。我们接下来就看看,秦始皇的这些儿女们,究竟是如何死在秦二世胡亥手上的。扶苏,作为始皇帝的指定接班人,自然是秦二世的第一批处死对象。秦始皇驾崩时,扶苏正与大将蒙恬在边关抗击匈奴,赵高以秦始皇的名义拟了一封诏书,严厉斥责扶苏为子不孝、蒙恬为臣不忠,逼令二人立即谢罪自杀!蒙恬怀疑有诈,拒不接诏,但扶苏深信不疑,回到帐中,就自杀身亡了。得知扶苏及其家人被杀的消息后,公子高明白,同样的厄运会很快降临到自己头上。为了保住全家老小的性命,公子高左思右想,主动提出:要为父皇殉葬,他希望借此能换回胡亥的一点恻隐之心。公子哥死后,胡亥成全了他,赦免了他的家人。但其他的公子、公主就没有这么幸运了。一天,公子将闾及其他两位公子,突然被胡亥派来的使者逮捕问罪,将闾疑惑不解,质问使者:“何为不臣?愿闻我罪而死”。意思就是,我究竟犯了什么罪?你得给我说清楚了,我才能赴死啊!使者当然知道将闾及两位公子是冤枉的,但他皇命在身,只能遮掩说:“只是奉书从事”,将闾自知此劫难逃,遂仰天长叹三声“吾无罪”,而后和其他两位兄弟一起自刎而死了。除此之外,还有12位公子被百般凌辱后腰斩于咸阳市。秦二世不仅对兄弟下狠手,对威胁性很小的姐妹也不放过。秦始皇的10位公主被活活肢解,这其中就包括上文提到的嬴阴嫚,也就是华阳公主,她因嫁给大将王翦,也被肢解而死。其余在史书上未被记载名字的公子、公主,也难逃被诛杀、灭门的命运。如果秦始皇知道,他驾崩后,他的儿女们会被胡亥这么祸害,想必会气得发疯吧!秦二世胡亥,就用这种极端残忍的方式,“捍卫”了自己的皇位。但深究起来,胡亥不过是个无脑的执行者,真正想杀光秦始皇子孙的,是中车府令赵高。赵高为了实现自己的阴谋和报复;赵高之所以力劝秦二世“灭大臣、远骨肉”,原因可能有两个:这种说法主要源于清代史学家赵翼所著的《陔余丛考》一书:意思是说,赵高本是赵国的公子,因为秦灭了赵国,所以,他才以宦官身份进入秦宫,在获得秦始皇、秦二世的信任后,伺机杀掉秦王子孙、颠覆秦朝的统治,为故国复仇。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赵高是一个很有政治野心的人。从后来发生的事件来看,赵高的目标,不是仅仅当一个权倾朝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而是九五之尊的皇帝。第二、为了给自己的掌权铺路;秦二世再怎么说,也是秦始皇的儿子,从“家天下”的传统来看,他继承老爹的皇位,也算合情合理。但赵高作为一个宦官,要想做皇帝,那难度就太大了,朝中反对他的势力和理由一抓一大把。为此,赵高是怎么做的呢?首先,他把最有可能反对他的秦皇子孙统统杀光,包括他一手扶立的胡亥;其次,他对朝中掌握重兵的蒙恬、蒙毅、冯劫等人,大开杀戒;然后,他清除异己,腰斩左丞相李斯、逼死右丞相冯去疾,利用“指鹿为马”,基本肃清了朝中的反对势力。公元前207年,赵高见时机成熟,便指使女婿阎乐入宫砍死了胡亥。赵高本想就此直接当皇帝,没想到,当他抱着玉玺来到大殿上时,发现群臣都不答话,赵高无奈,只得在嬴氏宗室里,另立一个傀儡当皇帝。而这个人,就是子婴。秦二世在赵高的授意下,几乎将秦皇子孙全部屠戮殆尽,为什么子婴能躲过一劫呢?秦二世之所以不杀子婴,跟子婴的身世有很大关系。子婴是谁?千百年来一直是个谜,即便是距秦朝不过100多年的司马迁,在《史记》中,也出现了多处前后矛盾的记载。关于子婴的身份,目前主要有这三种说法:第一种:子婴是扶苏的儿子。这也是绝大多数人的看法,主要依据是《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的:“立二世之兄子公子婴为秦王。”根据司马迁的这条记载,子婴应该是扶苏的儿子、秦始皇的孙子、胡亥的侄子。但从年龄上来说,这种人物关系根本就无法成立。为什么呢?首先,秦始皇去世时50岁,按照古人成婚的平均年龄来算,秦始皇的长子扶苏自杀时,他的年龄怎么也不会超过36岁。而子婴登基时多大呢?虽然史书没有明确记载,但提到了他曾和两个儿子一起密谋,欲除掉赵高,想必这时两个儿子已经成年了,那么子婴的年龄起码也跟扶苏差不多大。两个年龄相仿的人,怎么可能是父子呢?其次,赵高篡改诏书逼死了扶苏,他怎么还敢在胡亥死后,立扶苏的儿子为帝呢?他就不怕子婴报复吗?所以,我认为,子婴不太可能是扶苏的儿子。第二种:子婴是秦始皇的儿子。这里的“二世兄”显然指的是秦二世的某位哥哥。可按照赵高和胡亥斩草除根的作风来说,他们为了皇权的稳定,是不可能单独放过身为哥哥的子婴的。此外,还有一件事很能说明问题:胡亥在准备杀蒙毅时,子婴曾主动站出来劝谏,这就证明,子婴对胡亥的皇权其实并没有威胁,否则,他不可能在朝堂为官。很显然,子婴是秦始皇的儿子的这种说法也站不住脚。子婴是秦始皇的弟弟。这个依据的是《史记·李斯列传》的一段记载:这里子婴的身份为“始皇弟”,也就是秦始皇的弟弟、秦二世的叔叔。在史书记载中,秦始皇同父异母的弟弟只有一个投降赵国的嬴成蛟,同母异父的弟弟倒有两个,不过都被秦始皇下令摔死了,并未成年。那么,子婴会不会是秦始皇另一个同父异母的弟弟呢?我觉得这种可能性是有的。首先,从上文的分析中,我们知道子婴的年龄比胡亥大,而且他是宗族的成员之一,且对胡亥的皇位没有威胁;其次,秦始皇东巡时,子婴的主要工作是"筑高台,置邮亭",保证始皇帝政令的上通下达,为了纪念他,在今天的高邮,还有一条河名叫”子婴河“。可见,子婴在秦始皇时期,就颇受皇帝的信任和倚重,说明他是有一定的办事能力的。综上所述,秦二世之所以屠尽兄弟姐妹,却唯独放过了颇有实力的子婴,真正的原因很可能是,子婴只是秦始皇的弟弟,秦二世的叔叔,本身就在“父死子继”的继承制度之外,若不是赵高的临时起意,子婴根本不可能当上秦朝的皇帝。子婴是一个清醒的人,却又是一个不幸的人。当他被赵高拥上皇位时,他没有像胡亥一样得意忘形,而是十分清楚赵高的阴谋,所以,子婴才能赶在赵高之前,抢先动手,诛杀权臣、灭其三族。但子婴接手的大秦帝国,已经只剩一个躯壳,他再有能耐,也回天无力了。一个月后,刘邦攻入汉中,为了保护全城百姓,子婴捧着玉玺向刘邦投降,此时距子婴登基仅46天,他也因此成了秦朝的最后一位统治者。有人趁机劝刘邦杀了子婴,但刘邦以“杀之不详”为由拒绝了。再过一个月,项羽进入关中,为了报仇雪恨,他不由分说,下令斩杀了子婴和所有的秦朝宗族,从此,嬴氏子孙的风采一去不返。秦朝的灭亡,其实罪不在子婴,他不是亡国之君,却当亡国之运。可悲可叹呐。子婴一旦上位,势必会报复,事实也是如此。凶狠狡诈,老谋深算的赵高怎么会干这种不需要耗费多少脑细胞就可以想清楚的蠢事!?所以,子婴定然与秦始皇诸子并不是直接的血缘关系,对胡亥和赵高产生不了直接的威胁,才会成为秦二世元年的漏网之鱼。

上一篇:鸡腿怎么做

下一篇:数学小报简单又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