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的作者是谁

时间:2023-10-02 04:24:32编辑:奇事君

苏轼(别称苏东坡、苏仙,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宋哲宗即位后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

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宋孝宗时追谥“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

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李志敏评价:“苏轼是全才式的艺术巨匠。”

《黄州寒食帖》,又称《寒食帖》、《黄州寒食诗帖》、《黄州寒食诗卷》,纸本墨迹,苏轼书,后有黄庭坚跋,全卷纵34.2厘米,横199.5厘米(含黄跋),苏书17行129字,黄跋9行59字。

东坡此帖约书于北宋元丰五年(1082),黄跋约书于元符三年(1100),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黄州寒食帖》是苏轼行书的代表作,通篇起伏跌宕,迅疾而稳健,痛快淋漓,一气呵成,将诗句心境情感的变化,寓于点画线条的变化中,展示了他个人的精神气质与艺术个性。历代鉴赏家均对此帖推崇备至,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

北宋元丰二年(1079),苏轼任湖洲知州,上《湖洲谢表》。

因文章夹杂大量个人感情,遭新党御史何正臣上表弹劾,奏苏轼用语暗藏讥刺朝政,御史李定曾也指出苏轼四大可废之罪,朝堂哗然,倒苏之声骤起,苏轼与相关数十人遂被逮捕,解往京师,险遭杀身之祸,后因众臣求情得以从轻发落,被贬黄州(今湖北黄冈)任团练副使。

此即“乌台诗案”。所谓“乌台”,即御史台,这案件先由监察御史告发,后在御史台狱受审,史称“乌台诗案”。

在黄州时,曾心怀大志的苏轼,对自己的将来和仕途感到心灰意冷。恰逢寒食,细雨绵绵,下笔写成《黄州寒食帖》:

“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子),病起头已白。

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雨)小屋如渔舟,濛濛水云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涂穷,死灰吹不起。右黄州寒食二首。”

《黄州寒食帖》是苏轼手书自作的两首诗,诗中以小屋、空庖、湿苇、乌衔纸、坟墓等阴霾意象,渲染出一种沉郁凄怆的意境,流露出作者在谪居黄州期间灰暗烦闷的心绪,反映出作者窘迫的生活景况。

东坡此帖旋为河南永安县令张浩所得。张浩于元符三年(1100)携此卷到四川眉州青神县谒见黄庭坚,黄庭坚乃作跋于后。黄庭坚跋曰:“东坡此诗似李太白,犹恐太白有未到处。

此书兼颜鲁公(颜真卿)、杨少师(杨凝式)、李西台(李建中)笔意,试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它日东坡或见此书,应笑我于无佛处称尊也。”

卷后宋张縯跋云:“东坡老仙三诗,先世旧所藏。伯祖永安大夫尝谒山谷于眉之青神,有携行书帖,山谷皆跋其后,此诗其一也。老仙文高笔妙,粲若霄汉云霞之丽,山谷又发扬蹈厉之,可为绝代之珍矣。”

客观来说,在宋代“苏黄米蔡”书法四大家之中,米芾技法功力当为第一,其八面出锋的书法特点对后世影响也是苏东坡所不能及的。甚至在某些程度上,苏东坡对于书坛的影响还不如黄庭坚。

可是在苏东坡众多的传世之作中,惟独这篇《寒食帖》,被一致公认为无懈可击的旷古佳作,并登上了天下三大行书之末的宝座。

上一篇:青枫公园

下一篇:武强年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