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陈友谅的形象非常好。
《明实录》说他“姿貌丰伟”,“姿貌”指的是人的身形样貌,“伟”是魁梧英俊的意思,古人形容男子形象好,长得帅,都会用“伟”这个字。比如说到诸葛亮的长相时,也是“容貌甚伟”。
钱谦益的《国初群雄事略》中,说陈友谅“膂力过人,优于武艺”。“膂力”是体力的意思,说的是陈友谅体力好,武功也好。
加上,《明史》中称他“少读书,略通文义”,结合前面的故事,说明陈友谅有较好的文化水平。
综合来看,陈友谅可以算是一个文武兼备,形象气质佳的大帅哥。
二、陈友谅的反元功绩一般认为,陈友谅是在徐寿辉起义之后,加入了红巾军,开始反元斗争。
但明嘉靖文学家吴国伦,在《陈张事略》中写:“陈友谅,沔阳渔人子,与其弟友仁友贵,至正中剽掠于村落,官兵累讨不能平。率所聚往从徐寿辉,盖徐初起……”
我们发现虽然陈友谅在徐寿辉起义之初就前去投奔,但在这之前陈友谅兄弟几人已经在乡间组织了小规模的反元活动,致使官兵数次讨伐都“不能平”。
说明陈友谅反元的时间应该更早。
而从陈友谅后面的表现来看,陈友谅反元的态度一直非常坚决,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安庆之战。
安庆是长江下游中的重要战略要地,交通便利,粮草充足,自古都是兵家必争之地。
所以自从徐寿辉率领红巾军起义以来,打过安庆很多次,都无功而返。
一方面是因为安庆城高墙厚,易守难攻,另一方面是因为安庆的守将余阙,很难对付。
这个余阙虽然是个文官,但曾亲冒矢石冲入阵内,连斩陈友谅13员大将,且守城很有章法,爱民如子,得城中百姓拥戴,当时“江西官军掠州县,独不敢入安庆界”。
这样一块硬骨头,朱元璋没去碰,但陈友谅碰了!
至正十七年,陈友谅再次集结兵马,先破安庆外围的小孤山,后围住安庆东、西、南三门,全力攻打。
这场攻坚战持续了三个多月,终于攻克。城破之时,余阙已“身被十余创”,以身殉国。陈友谅感其忠义,厚葬之。
对于陈友谅啃下的这块硬骨头,《明史》选择忽略不记,包括陈友谅攻克安庆前后,参与的大小数百战,《明史》要不记在陈友谅领导倪文俊的名下,要不就是一笔带过。
元末进士周闻孙这样评价陈友谅:“陈公(友谅)铖镇豫章,政修令行,人心大和,百司庶府,奔走率职。……公以仁义行师,江南数十郡县拱手听令,不战而屈人兵……”
三、《明史》里陈友谅的“黑”说完了陈友谅的“功”,来说说他的缺点,也是《明史》里重点黑他的地方。
陈友谅有“三杀”,杀上司、杀部下、杀主子。
杀上司,是指陈友谅杀倪文俊。倪文俊是徐寿辉起义军里的丞相,陈友谅是倪文俊招到起义军中,最初给倪文俊做文书工作,后来倪文俊提拔他做了元帅,一直把陈友谅看作是自己人。
起义军壮大之后,倪文俊觉得徐寿辉本事不如他,却坐着皇帝的位置,便想取而代之。
失败后,倪文俊便逃往陈友谅所在的黄州,结果反而被信任的陈友谅杀了,倪文俊的部队也被陈友谅接收了。
于是,陈友谅这一举动就被看成是忘恩负义、心狠手辣。
实际上,倪文俊这个人自从做了丞相之后,就开始腐化变质,不仅夺占被俘的威顺王子妃妾为其妻室,甚至还禁不住朝廷“招安”诱惑,企图投降。
所以陈友谅杀倪文俊为什么不是“大义灭亲”、稳定政权的行为呢。而且倪文俊对其部下也刻薄寡恩,否则也不会那么顺利被陈友谅接收。
这件事陈友谅唯一做得不妥的地方就是,杀得太直接,还是在倪文俊毫无戒心与防备的时候下手,才落人话柄,但委实算不上什么大毛病。
其次杀部下,指陈友谅杀赵普胜。赵普胜是徐寿辉这边非常能打的将领,朱元璋很忌惮赵普胜,使用反间计让陈友谅误会赵普胜图谋不轨,这才杀了赵普胜。
不仅如此,还导致赵普胜手下的名将傅友德、廖永忠转投朱元璋,属于自折臂膀。
于是,明史评价陈友谅“性雄猜,好以权术驭下”。
不过,说实话,在玩计谋方面,陈友谅确实不如朱元璋。后来打金陵的时候又轻信了故旧康茂才的话,中了朱元璋的诈降计。
怎么看陈友谅都是一个容易轻信的傻帽,被朱元璋骗得团团转,跟“性雄猜”实在搭不上边。
要说陈友谅做得最错的一件事就是杀主子——徐寿辉。
可以看出,徐寿辉确实没什么大本事,倪文俊不服他,陈友谅也想篡权夺位。
徐寿辉虽然没什么大本事,但却占着名分,属于起义军的精神领袖,不是谁想代替就能代替的。
况且徐寿辉本身没有什么大过失,杀之无名,反而引发起义军内部的不满。
当时徐寿辉手下另一股势力明玉珍公开与陈友谅断绝关系,在巴蜀自立为王,使陈友谅的实力又折损了许多。
其实陈友谅有弑主自立的心可以理解,但他做事从来不考虑别人的感受,自己想干嘛干嘛。
这方面又输给朱元璋一大截,人家朱元璋杀自己的主子小明王时,可不是亲自动手,而且还是死于沉船这种意外事件,哪像陈友谅这样毫无顾忌的当着大家的面杀了徐寿辉。
这样看来,是不是朱元璋才是更会玩弄权术的那个,而陈友谅只是野心外露、为所欲为而已。
结语陈友谅作为元末反元斗士之一,是有他自己的历史功绩的,并不是像《明史》给人的印象,好像陈友谅完全是靠杀上司壮大实力,杀部下排除异己,杀主子夺权篡位。
很多专家学者都认为,在元代末年腐朽黑暗的封建统治及民族高压之下,陈友谅较早地举起了反元义旗,并且始终如一,没有接受统治阶级任何形式的招安,为推翻腐朽的元朝统治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其历史功绩堪比推翻秦朝暴政的项羽。
真正的陈友谅,虽然失败了,但不失英雄本色。
正如元末的旧官吏傅箕所记:“友谅以雄毅之姿,英迈之略,纠集群师,起兵汉沔,而威吴楚……所致之处,能者使,才者用,贤而有德者尊,礼俾各遂其性……”
应当给予公正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