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寿宫是一座明清宫殿建筑。属于内廷西六宫之一。位于翊坤宫南面,启祥宫东面,是后宫之中离养心殿最近的一个宫。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初名长乐宫,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更为现名。清朝顺治十二年(1655年)、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都曾重修或大修,但仍基本保持明初始建时的格局。
名称变化
长乐宫——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
毓德宫——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
永寿宫——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
建筑结构
永寿宫为两进院,前院正殿永寿宫面阔5间,黄琉璃瓦歇山顶。外檐装修,明间前后檐安双交四菱花扇门,次间、梢间为槛墙,上安双交四菱花扇窗。殿内高悬乾隆皇帝御笔匾额「令仪淑德」,东壁悬乾隆《圣制班姬辞辇赞》,西壁悬《班姬辞辇图》。乾隆六年(1741年),乾隆皇帝下令,内廷东西十一宫的匾额「俱照永寿宫式样制造」,自挂起之后,不许擅动或更换。
正殿有东西配殿各3间。后院正殿5间,东西有耳房,殿前东西亦有配殿各3间。院落东南有井亭1座。
历史考究
永寿宫为明代妃嫔、清代后妃所居之处。明孝宗的母亲孝穆纪太后曾在这里短暂居住,后突然暴死,成为明宫疑案之一。后因乾清宫发生火灾,万历皇帝也曾住此宫,并于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在此召见大学士申时行等人。崇祯十一年(1638年),因国内灾情异象屡屡出现,皇帝在此宫斋居。顺治皇帝恪妃,康熙帝温僖贵妃、敬敏皇贵妃,乾隆帝慧贤皇贵妃、舒妃,嘉庆帝如妃曾在此居住,另乾隆帝颖贵妃巴林氏曾在此居住。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皇帝崩,崇庆皇太后,即孝圣宪皇后居永寿宫,乾隆皇帝居乾清宫南廊苫次,并诣永寿宫问安。
清代的永寿宫因为距离慈宁宫、养心殿最近,所以屡次作为筵宴场所,在公主下嫁时宴请女眷。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和硕和恪公主下嫁、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固伦和孝公主下嫁和珅之子,均设宴于永寿宫,而且还设了中和乐器,演奏营造喜庆的气氛。道光中晚期,外侮内患日盛,而朝廷内部一味讳饰,将各疆吏密奏匿于永寿宫。光绪以后,此宫前后殿均设为大库,收贮御用物件。
据史料记载,顺治帝废后博尔济吉特氏废为静妃后居住此宫,康熙帝良妃,嘉庆帝恭顺皇贵妃钮祜禄氏如妃曾在此居住。
所有主人明宪宗孝穆纯皇后纪氏
明宪宗孝穆纯皇后纪氏(1451年-1475年7月),广西贺县(今广西贺州)人,明宪宗妃,明孝宗生母,因曾封淑妃,故称“纪淑妃”。本为蛮族土官的女儿,成化年间,明宪宗征讨蛮族,纪氏被俘虏后入了宫廷。太子即位后,为明孝宗,追尊生母为孝穆慈慧恭恪庄僖崇天承圣纯皇后,迁葬茂陵,别祀奉慈殿。
明神宗朱翊钧
明神宗在位前十年,由于年幼,由母亲李太后代为听政,太后则将一切军政大事交由张居正主持裁决,实行了一条鞭法等一系列改革措施,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对外军事也接连获胜,朝廷呈现中兴气象,史称万历中兴。
明思宗朱由检
朱由检(1611年2月6日-1644年4月25日),字德约,明朝第十六位皇帝(1627年10月2日-1644年4月25日),也是明朝作为全国统一政权的最后一位皇帝,明光宗朱常洛第五子,明熹宗朱由校异母弟,母为孝纯皇后刘氏。
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生于慈庆宫。天启二年(1622年),封为信王。天启七年(1627年)即皇帝位,年号崇祯。即位之初,大力铲除阉党,勤于政事,厉行节俭,平反冤狱。在位期间,朝廷党争不休,民间灾害不断,导致明末农民起义爆发,关外后金政权趁势崛起,国家处于内忧外患的境地。
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时,朱由检自缢于煤山,终年三十四岁。清军入关后,以礼改葬于明十三陵中的思陵,庙号怀宗(后取消),谥号钦天守道敏毅敦俭弘文襄武体仁致孝庄烈愍皇帝。南明弘光帝追上谥号绍天绎道刚明恪俭揆文奋武敦仁懋孝烈皇帝,庙号思宗,后改为毅宗。隆武帝改庙号为威宗。
清顺治帝废后博尔济吉特氏
清世祖废后,生卒年不详,博尔济吉特氏,名额尔德尼本巴。清世祖顺治帝结发妻,废后,清朝第一位从大清门抬入紫禁城的皇后,科尔沁卓礼克图亲王吴克善之女,孝庄文皇后侄女。清朝第三位博尔济吉特氏皇后。
博尔济吉特氏貌美秀慧但好奢华、性善妒,又无法忍受顺治移情于其他嫔妃,再加上她是摄政王多尔衮为当时尚年幼的顺治所迎聘的皇后,因此顺治十年,顺治帝不顾满朝文武,及昭圣皇太后的反对,降皇后为静妃,并令其改居侧宫。被降为静妃后,就从典籍史料中消失了,卒年和葬地不详。
清顺治帝恪妃石氏
恪妃,石氏,吏部侍郎石申之女,清顺治帝妃嫔,汉族,顺治年间入宫为福晋,是顺治帝后宫中唯一汉人妃子。康熙六年十一月三十日病逝,原葬蓟县黄花山下悼妃园寝,康熙五十七年同悼妃、贞妃一同移葬孝东陵。
清康熙帝敬敏皇贵妃章佳氏
敬敏皇贵妃章佳氏(?— 1699年7月25日)参领海宽之女。本满洲镶黄旗包衣,初为宫女,康熙朝时无册封,为庶妃。生一子二女:和硕怡亲王允祥、和硕温恪公主、和硕敦恪公主。康熙三十八年七月二十五日卒,闰七月初二被追封为敏妃。《陵寝易知》记:(康熙)三十八年十月奉安(于景陵妃园寝),十三王母。
康熙六十一年十二月, 雍正下旨将敏妃家合族人等由包衣拨出编一佐领,追赠其为皇考皇贵妃(仅其一人连升两级),并且开了妃子从葬帝陵的先例,将章佳氏迁葬于景陵。《清史稿》记追封迁葬敏妃缘由:“ 雍正初,世宗以其子怡亲王允祥贤,追进封。”清朝皇贵妃从葬帝陵系由雍正开创。
清康熙帝温僖贵妃钮祜禄氏
温僖贵妃,钮祜禄氏,满洲镶黄旗人。清朝开国名将额亦都的孙女,太师果毅公遏必隆之女,清太宗元妃侄女,孝昭仁皇后之同母妹,也是康熙帝的表妹,康熙十七年(1678年)入宫,诏封为妃,虽无册封礼但享受妃级待遇,本质上跟有册封礼的妃主并无不同。康熙二十年(1681年)十二月二十日册为贵妃,二十二年(1683年)生皇十子胤?,二十四年(1685年)生皇十一女,未满一岁殇。卒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甲戌十一月初三日卯时,谥曰温僖贵妃;三十四年九月初八日葬入清东陵景陵妃园寝。清代唯一一位有谥号的贵妃。
清康熙帝良妃卫氏
良妃(1662年—1711年12月29日)觉禅氏(或称“卫氏"、”魏氏”,乃其母家循满人旧例冠汉姓之故),名双姐(满语xuwangjiye音译)。旗籍为满洲正黄旗包衣,正五品内管领阿布鼐女,清康熙帝妃,康熙十四年(1675年)正月入宫,康熙二十年(1681年)二月初十生皇八子胤禩。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升为嫔,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十二月行册封礼,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晋封良妃,康熙五十年十一月二十日薨,享年50岁。康熙五十二年二月十七日奉安于康熙皇帝帝陵景陵妃园寝。
清雍正帝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
孝圣宪皇后(1693年1月1日—1777年3月2日),满洲镶黄旗人,四品典仪官凌柱之女。
十三岁时入侍雍亲王府邸,为雍王胤禛藩邸格格。康熙五十年生弘历,即乾隆皇帝。雍正元年封为熹妃,雍正八年封为熹贵妃。雍正十三年其子弘历(乾隆皇帝)即位,尊为皇太后,上徽号曰崇庆皇太后。卒于乾隆四十二年正月二十三日,葬泰东陵。全谥为:孝圣慈宣康惠敦和诚徽仁穆敬天光圣宪皇后。
孝圣宪皇后一生享尽了荣华富贵,她寿数之高,在清代皇太后中居于首位,在中国历代皇太后中也是极为罕见的。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皇帝崩,崇庆皇太后,即孝圣宪皇后居永寿宫,乾隆皇帝居乾清宫南廊苫次,并诣永寿宫问安。
清乾隆帝慧贤皇贵妃高佳氏
慧贤皇贵妃(?—1745年2月25日),高佳氏,满洲镶黄旗人(原为镶黄旗包衣),大学士高斌之女,乾隆朝首位贵妃,首位皇贵妃。雍正年间选为四阿哥弘历使女(即格格);雍正十二年三月,雍正帝将高氏从使女中超拔为侧福晋;雍正十三年九月,乾隆帝登基后,诏封高氏为贵妃;乾隆十年正月二十三日,晋封贵妃高氏为皇贵妃;正月二十五日皇贵妃高氏薨,谥曰慧贤皇贵妃;乾隆十七年入葬裕陵。
清乾隆帝颖贵妃巴林氏
颖贵妃(1731年3月7日-1800年3月14日)巴林氏,蒙古族,蒙古镶红旗人,都统兼轻车都尉那亲之女,乾隆帝宠妃之一。乾隆十三年初入宫封为那贵人,乾隆十六年封为颖嫔,二十四年封为颖妃。嘉庆三年,太上皇乾隆敕旨:“颖妃在位年久,且年屈七旬,著加恩封为贵妃。”嘉庆年间,称为颖贵太妃,并和婉贵太妃一同居于寿康宫中,嘉庆五年(1800年)二月十九日去世,年七十。次年二月十三日葬入裕陵妃园寝。
清乾隆帝舒妃叶赫那拉氏
舒妃(1728年7月7日—1777年7月4日)叶赫那拉氏,满洲正黄旗人,乾隆帝妃嫔。她是侍郎纳兰永寿的女儿,纳兰明珠的曾孙女。舒妃生于雍正六年六月初一。乾隆六年十三岁时经过选秀入宫为贵人,二月晋封为舒嫔。乾隆十三年五月晋舒妃。乾隆十六年舒妃在24岁时生皇十子,但早殇。她本人于乾隆四十二年五月三十日逝世,享年50岁,葬于裕陵妃园寝。
清嘉庆帝恭顺皇贵妃钮祜禄氏
恭顺皇贵妃(1787年-1860年)钮祜禄氏,主事善庆女,孝和睿皇后远房堂姐妹。
乾隆五十二年生。嘉庆六年入宫,赐号如贵人,十年二月初八,生皇八女。六月册为如嫔,嘉庆十五年九月,晋如妃。十六年正月廿五,生皇九女慧愍固伦公主。嘉庆十九年二月二十七,生皇五子惠端亲王绵愉。二十五年十二月,道光帝晋尊皇考如贵妃,居寿安宫,道光二十六年,晋尊为皇考如皇贵妃,道光三十年正月,咸丰帝晋尊皇祖如皇贵太妃。咸丰十年闰三月初三卒,享寿七十四岁,谥号恭顺皇贵妃。葬于清西陵昌陵妃园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