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继光的故事

时间:2023-09-22 06:31:48编辑:奇事君

戚继光怕老婆的故事成为很多文学作品必谈的桥段之一,谁也无法想象统领十万雄兵的统帅居然是个“妻管严”。不过戚继光胆子也很大,即使怕老婆也要背着她娶了几个妾。

戚继光娶妾的原因很简单,就是正房夫人王氏生不出儿子。在“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古代,这仿佛成为了戚继光纳妾非常充足的理由。既然戚继光没有儿子,那么民间为什么还要流传他杀子的传说呢?

01

被杀的戚印

嘉靖年间,戚继光率领军队在台州府附近围剿一股倭寇。倭寇与戚家军交战之后很快大败,有一股残敌想绕到城北退守仙居城。

为了彻底消灭这股倭寇,戚继光立即命自己的儿子戚印为先锋,率领军队抄近路设伏。临行前戚继光一再嘱咐,要打歼灭战,不要打击溃战。可以先佯败,将仙居城内的敌人也引诱出来,两股合一,一起歼之。

戚印答应的非常好,可是到了战场上却把什么都忘记了。看到倭寇进入了埋伏,他马上指挥部下擂鼓进军,三下五除二就将这股敌人全部歼灭于山道之内。可是父亲之前嘱咐他,将城中敌人引诱出来的事情却忘记的一干二净。

部队回去后,戚继光因为儿子违反军纪,将其推出辕门外正法。虽有部下劝说但还是“挥泪斩马谡”,当地百姓为了怀念戚印,便在台州府城外的山岭上为其建造了一座庙宇,据说遗址的残迹至今犹存。

这个故事讲的很是感动,我们不得不佩服戚继光的军法严明,大义灭亲,对于自己的亲生儿子都不手软。

可是福建人却跳出来说,戚继光不是在浙江杀的儿子,而是在我们福建。我们不仅用戏剧广为传唱这个感人的故事,而且还在县志里进行了记录,这总不会假吧。

02

福建的版本

故事从浙江的仙居变到了福建的宁德。倭寇在福建沿海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戚继光率领“戚家军”攻打海上倭寇的巢穴——横屿。

这个地方非常著名,很多历史小说都提到过,就是那个涨潮小岛和大陆之间就是汪洋大海,退潮之后由一条满是泥泞的道路连接。

战斗中的戚印换成了戚狄平,他同样也被父亲任命为先锋官,率领三千精锐部队打先锋。戚狄平率军行至前线的时候,由于担心父亲年老力衰跟随不上,便立马回头向后方望了望。

这时队伍中的将士以为先锋有令要传达,不明所以地停了下来。戚继光率领主力跟在后面,突然发现前面的队伍停止前进,不知发生了什么变故,立即派人询问。

手下问明情况后回报,是因为戚先锋行军途中无故回头,导致将士疑惑。戚继光听后大怒,立刻令人将戚狄平绑了起来,以“带头违令,致使三军疑惑”的罪名将后者斩于军前。

随后的横屿之战以胜利结束,戚继光率军回师的途中路过儿子被杀的地方,睹物思人不禁伤心落泪。当地人有感于戚家父子的抗倭功劳,就在戚狄平被杀的地方建起了一座六角凉亭,取名为“思儿亭”。

不过也有福建同乡跳出来说,被杀的人不叫戚狄平就叫戚印,事情也不在宁德,而是发生在莆田。因为《仙游县志》中有过记载:戚继光行至莆田将要与敌军交战的时候突遭大雾,戚印跑回来请求取消战斗,被戚继光以违反军令斩首。

后来,莆田地区的当地戏剧家还写了一出《戚继光斩子》的剧目,在民间传唱经久不衰。

03

故事之后的疑惑

看到这里,我们不禁留有一丝疑惑,既然是记录在当地县志的情节,应该就是真实的史实了,为什么会冒出不同的版本,这根本不符合历史的严谨性。

虽然在《仙游县志》等少数书中记载了戚继光斩子的事情,但所描述的内容也不尽相同,甚至连戚继光之子的名字都不能统一。

而作为明朝史学的官方正版刊物——《明史》,就压根没有戚继光阵前斩杀儿子的情节。甚至时人写的见闻,还有戚继光官方承认的儿子戚祚国等人编纂的《戚少保年谱耆编》等书,也没有找到相关的历史情节。

《明朝那些事儿》中提到过,戚继光的老婆非常之彪悍,让堂堂的戚将军在外人面前颜面扫地。即使这样,戚将军仍然冒着生命危险在外面偷偷纳妾。主要的原因是老婆王氏生下一个女儿之后便无法再生育,这让戚继光顶着“无后”这一最大不孝的压力。

随后,这些小妾们也十分争气,相继生下了戚祚国、戚安国、戚报国、戚昌国、戚兴国等几个儿子。至于那个叫戚印还是戚狄平的儿子压根就没有出现过。

那么说戚印是不是某个儿子的原型演化出来的呢?这也说不通,几个正牌的儿子在戚继光于东南抗倭时都是襁褓中的婴儿,根本没有领兵打仗的能力。

是不是戚继光早年间收了一位干儿子呢,可是翻遍史书也没有找到戚继光有一个领兵的干儿子。

04

为啥非要杀儿子

那么为什么,大家一定要让这位青史留名的民族英雄把自己的儿子杀掉呢?笔者分析主要是由于百姓对戚继光的热爱。

当时他在义乌招纳的八千子弟兵,这支部队作战勇敢,而且纪律严明。正是因为戚继光如此强调当时军队十分容易忽略的军纪,人们根据这一特点演绎出来了相关故事。

郭沫若认为,“戚继光斩子”的传说纯系后人所造。不过我们从这样另类的民间传说中也看到了百姓的民心所向。

上一篇:一万亿是一兆吗

下一篇:琼花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