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字画

时间:2023-09-17 19:37:12编辑:奇事君

1、林风眠《烟江双泊》
【赏析】 此幅彩墨结合,在苍苳浑朴的墨色外,以淡彩写轻岚入谷、浩淼江水。

浓墨与淡墨晕染结合,开创性地塑造出山峰的体量转侧与光影变化,成功地解决了墨与光的冲突。

画家将个人的心绪融入山水的意境里,使作品呈现出凄清、忧郁、遗世独立的东方韵味。

2、李苦禅《荷塘翠羽》
【赏析】此图诚然是山野荷塘大景之一角:上部岩石、荷之花叶与下部岩头“夹出”“一衣带水”,突显出“画眼”翠鸟,其朱翠之色尤鲜,与荷花朱、黄之色对角呼应而不孤。

复以萍点调整空白,以垂直错落之两丛水草增强静谧的感觉。

此系作者从当年的西湖写生中创造的独特章法,境界自远于流俗。

3、 林风眠《理鬓图》
【赏析】《理鬓图》中温柔婉约、恬静娴雅的古典仕女形象,集中体现了林风眠对东方女性美与韵致的理想。

4、潘天寿《秋意》
【赏析】《秋意》首先大胆写绘出一支呈直角的菊花,使之填满了整个画面,这样的构图诗人觉得已入险境,无法收拾,而气势抢塞。

再在右小角绘一些竹与兰,意态生动,即转危为安,画面物象的位置,主次分明,虚实相应,关系平衡,获得了与众不同的新奇意境和效果,即“化腐朽为神奇”。

5、俞致贞《芙蓉蛱蝶》
【赏析】画家运用多次渲染的艺术表现手法生动地再现了芙蓉的自然形态,通过使用不同的线条表现芙蓉、树叶、蛱蝶的不同质感,个人风格明显。

画中景物左顾右盼、彼此呼应、飘逸清新、生动传神。

全幅作品用笔严谨,形象刻画细致入微,设色浓而不艳,典雅清丽,构图简明新颖。

6、李可染《青林夕照中》
【赏析】此画采用画家后期常见的满幅式构图,山石只取截景,却让人感受到范宽式全景山水的力量,浓墨稍染藤黄、花青而成的巨峰扑面而来,构成画面中最沉稳部分。

大面积浓墨表现巨峰,通过笔法穿插,使得山石中仍隐现空间;树的叶子点点沿树干而画,笔下一种毛茸茸的效果使画面极富生趣。

7、常玉《斑马》
【赏析】构图采用50年代常见大景小写布局模式、以极广阔的空间盛载极渺小的动物,完全没有晚年心境寂然孤单的情绪。

画面充满了幽默感和欢跃趣味,一群斑马结队在草原上奔驰各有动态,不乏一种优悠从容之意态。

常玉对斑马群的形态描写,打破了中国传统书画摹写动物只能神骏、只能端庄的陈套。

8、陈逸飞《江南水乡》
【赏析】有人说,陈逸飞是一个画得过照相机的画家,一个算得过计算机的商人。

作为一个画家,陈逸飞用油画让全世界领略了难以描摹的江南之美;作为一个艺术家,陈逸飞也突破了方寸画布,进入了更多的视觉领域。

9、徐悲鸿《钟馗掣剑图》
【赏析】此幅创作于抗战期间,鬼与邪恶的指向当然非常清晰。

画面中一小鬼避至钟馗身后,胆战心惊之形象刻划极其生动,而另一小鬼则望风而逃,只留半个脚在画面中踩着木屐,自然“东瀛鬼子”的指向十分明确了。

这样的艺术作品在那个年代体现了强烈的时代特色和个人情感。

10、黄宾虹《峨嵋山色》
【赏析】正如石涛所说“黑团团里墨团团,黑墨团中天地宽”,黄宾虹山水画特点就是“黑密厚重”,作品重视章法上的虚实、繁简、疏密的统一;用笔如作篆籀,遒劲有力,在行笔谨严处,有纵横奇峭之趣。

此幅为八十以后所作,笔苍墨润,赋色沉厚,古意盎然,虽言拟宋许道宁笔墨,实则纯由己出。

11、潘天寿《战地黄花分外香》
【赏析】潘天寿的绘画风格可用大、重、奇、工四字来概括,即大气磅礴、有分量感、奇特但奇中不怪、功力深厚,严谨精微而又不刻意雕琢,潘画高风俊骨的壮美风格,也表现在对于画材的艺术处理中,此画取材于毛泽东词意,果断强悍、老辣雄健的线条,很贴切地表达了“战地黄花”的风骨。

12、清 郎世宁《郊原牧马图》
【赏析】画家借助了西方追求如实表现物象体积感和立体感的绘画技巧,将马的各种姿态刻画得活灵活现,甚至连毛发的光泽也清晰地呈现在观者眼前,令人有呼之欲出之感,这是中国艺术史中以郎世宁为首的“海西画派”所独有的艺术风格。

13、张大千《白描 敦煌壁画 绿度母像》
【赏析】1941 年至1943年,张大千率家眷及弟子二赴敦煌临摹壁画。

在几乎与世隔绝、生活极其艰苦的环境中,他共临摹了敦煌壁画280余幅。

其中,四川博物院现存180余幅,台北故宫博物院受赠了62幅。

此帧即是其中之一。

14、高奇峰《白马》
【赏析】借鉴日本绘画模式,黄叶飘零,秋林落日的场景溯源于日本京都派风格的影响,而画面萧瑟的气氛亦隐含了元曲名句“古道西风瘦马”的苍凉意境。

同时,画家吸取了西方坚实的写生技巧,运用光影、层层晕染背景及骏马纯白的身躯,一丝不苟地经营用色与构图,以突出马匹雄健高大及自若的神态。

15、米芾《德忱帖》
【赏析】此为米芾著名的《草书九帖》之一,又是其晚年成熟书风的代表作之一。

此帖自始至终,气韵十分流畅,下笔如飞,痛快淋漓,毫无顾忌,点画之际,妙趣横生。

仔细赏读,却又欹正相生,字字随着章法气势变化,用笔狂放而不失检点,提按顿挫丝丝入扣,上下精神,相与流通,有着强烈的节奏感。

16、傅抱石《观瀑图》
【赏析】中国古典美学向来习惯于将艺术家的思想情感、气质人格与其艺术作品联系起来。

傅氏之所以屡屡描绘海雨天风的泉瀑题材,实与他高尚的人格和丰富的内心世界分不开的。

《观瀑图》完全体现了作者胸襟、气度、胆识和学养,是抱石胸中“浩然之气”的自然流露。

17、张大千《仿巨然晴峰图》
【赏析】张大千的这件作品,是借元人《万山积雪图》的构图章法,融以巨然长披麻笔法与刘道士《湖山清晓图》水法并兼元人笔墨遗趣,“集其大成,自出机杼”,入古开今,借古开新的极具代表性的大幅杰作。

18、溥儒《秋山泛舟》
【赏析】“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妙论,在此画作中得到了最佳的诠释。

“列嶂笃山木,悬泉俯细流。

欲寻泉落处,乘兴上扁舟。

”画中所描写的正是诗中的意境。

图中山峰树木点染繁密,利落清爽,富于生气,用色亮丽而不含火气,独树一格,蕴含着一种“出于笔墨之外”的高贵淡雅之韵。

19、潘天寿《独揽春风》
【赏析】“文革”期间此作被作为“黑画典型”,谓“独揽春风 ”即“独揽大权”狼子野心之体现,遂被红卫兵付之一炬。

后因批斗潘天寿的需要,“造反派”勒令潘先生复制以作批斗之证据。

本画正是在这样特定环境下的产物,而潘天寿一生作品之中题“复制”款的恐怕也仅此一件,可称珍贵至极。

20、丰子恺《仰之弥高》
【赏析】“ 仰之弥高”语出《论语·子罕》,意为越仰望越觉得崇高威严,表达对人或事极景仰之意,竺摩法师于画上题“高处不胜寒”,有释家自谦之意。

画中绘一男一女,勒马而立,仰视悬崖上的红墙寺院,绿树环护,燕雀飞舞,一派祥和。

21、陈丹青《康巴汉子》
【赏析】此作把藏族男人那种粗犷的情调表达得更为明显。

厚实的衣物,典型的藏族面部,粗笨的皮靴,蓬乱的长发,都被画家用来渲染那种充满自信和力量的阳刚之美。

陈丹青有意识地描绘了人物全身,使他们像一些沉甸甸的石柱一般立在观者面前,笔触的坚实和饱满也为了强调这种沉重的力量感。

22、阳太阳《青罗碧玉图》
【赏析】描绘了“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的漓江美景。

画面视野宏大,气势雄浑,近山屏立峭拔,古木萧疏;远峰云雾迷 濛,苍润蓊郁;中景则以大写意泼墨法写就,任水墨色彩在画上渗化流动。

通篇布局精巧,法度严谨,既高度概括了漓江的旖旎风光,又流动着如诗如梦般的柔美旋律。

23、高奇峰《孔雀开屏》
【赏析】高奇峰,晚清画家,岭南画派创始人之一。

高奇峰的绘画技艺、主张以及人生经历均受其兄高剑父影响,作品以翎毛、走兽、花卉最为擅长,尤擅画雄狮猛禽。

二高兄弟的山水画,可以看出马远、夏圭横砍竖劈的传统,以及日本画的影响。

高剑父奇拔苍拙,高奇峰则是雄健与俊美兼而有之。

24、艾轩《微风掠过发梢》
【赏析】艾轩风格的扣人心弦之处是“借景抒怀"。

他的大部分作品画面中仅安排了单个人物:千古荒蛮的莽原上,万里冰封的雪域中,一位姑娘、汉子或儿童,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企盼,定格在永恒的沉寂里。

这是画家内心世界的独白,也是画家对人生意义的追索和感悟。

25、李苦禅《重阳声色》
【赏析】菊古称“黄花”乃因菊色明黄者为主,故作者以充幅黄菊现出“重阳”秋色。

此图菊占大部,唯空右上角,斜出枯枝以栖麻雀,雀尾上翘与花头枯梢向上,令秋景秋色透发着傲霜之生机,故以“声色”点题殊为合宜。

麻雀之意象,乃夸张其头身之硕,益显其尾之灵动,是“大巧成拙”之用耳。

26、徐悲鸿 1938年作《芝柏拱寿鹊报平安》
【赏析】徐悲鸿作品的线条坚卓清爽,线条既有如锥划沙般的沉雄劲健,又如行云流水般畅达。

其粗细、浓淡、干湿都紧随体、面关系的转折,随所画部位的硬直或肥厚而变化,特别是画山水和花木时,均不使用传统的皱法,而以大块墨色造型,并用表现力极强的线条勾劲。

27、潘天寿《浔阳江舟》
【赏析】此作不论是上部款书还是下部峰峦丛树,皆昭示了画家艺术上的追求旨趣。

画面运用的线条,又带着书法趣味;形象居于下部,更显天高地远,诗意无限。

正如他所的“画要耐人寻味,就要虚多。

虚多者,即告诉人的少,藏起来的多,故人所思的就多。

当然,首先要有意境,否则虚而无物”。

28、齐白石《安居乐业》
【赏析】齐白石延续了海派绘画,使它走出城市,深入广阔天地,使其脱胎换骨,其审美理念容易为最广大的社会群体所喜爱。

以此幅作品而论,浓艳的色彩,饱满的构图,不是春光,胜似春光;所画鹌鹑,又寄予了对平安生活的追求和祝愿;不论技法还是寓意,皆表现了白石老人的创造性。

29、王沂东《沂河边上》
【赏析】“王沂东以严谨扎实的写实作风,单纯明快的艺术语言,娴熟精湛的表现技巧,向人们展现了一个质朴清新的艺术世界。

在这个世界里,艺术家对生他养他的沂蒙山区,对一望无际的北方田野,对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的勤劳、敦厚的农民,倾注了无限的爱。


30、丰子恺《人散后 一钩新月天如水》
【赏析】“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语出北宋谢逸《千秋岁》,描写的是歌舞散后的幽恨,而丰子恺画中却像三两知心,清聊散后,只留残茶、香烟、洋火在桌,丰子恺画前人词意,只主观臆取,抒发己意,十分自由。

上一篇:十二星座谁最漂亮

下一篇:三国杀王元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