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7年

时间:2023-09-15 14:58:17编辑:奇事君

公元267年 农历丁亥年,宝鼎二年,泰始三年。司马炎立次子司马衷为皇太子,司马炎颁布实施《泰始律》,孙皓造昭明宫,后又迎其父文帝孙和神灵到明陵。中文名267年外文名267 A.D.农历丁亥年年代宝鼎二年历史事件孙皓造昭明宫历史事件司马炎颁布《泰始律》

267年简介

晋武帝立其子司马衷为皇太子。晋禁星气、在纬之学。吴造昭明宫,二千石以下官均入山督伐木,功役浩大。左丞相陆凯、中书丞华檄谏,不听。司马炎颁布《泰始律》。

267年历史纪事267年司马炎立其子司马衷为皇太子

春季,正月丁卯(疑误),晋武帝立其子司马衷为皇太子。诏令中说:“近代每当立太子,必定大赦天下。如今世事的盛衰变化将要走向清平,应当表示出喜好与憎恶,使百姓断绝绕幸的希望。曲意地赐以微小的仁爱,为朕所不取。”于是不赦天下。

267年孙皓造昭明宫

夏季,六月,吴主兴建昭明宫,俸禄二千石以下的官吏,都亲自进山督促伐木。大规模地开辟苑囿,兴建土山、楼台,极尽才艺工巧,工程、劳役的花费以亿万计算。陆凯进谏劝阻,也没有用。中书丞华核上疏说:“汉文帝时,九州安逸,唯独贾谊认为,当时的局势就如同在燃烧着的柴堆上睡觉。现在,强大的敌人占有九州之地,拥有一多半民众,计谋着想要吞并我国,不仅仅是汉代时的淮南王、济北王而已。和贾谊的时代相比,哪一个局势更加紧迫?现在国库空虚匮乏,编入户籍的平民,失去谋生的常业,而北方的晋国,积蓄粮食,休养民力,一心一意地谋取东南。另外,交趾陷落,岭外一带不稳固,我们前后都有仇敌,首尾布满威胁,这正是本朝危难的时刻。如果舍弃当前紧迫的事务,尽全力于营造,一旦有意料不到的战乱发生,就要丢下营造之事而响应烽火告急,驱使积怨之民奔赴利刃相接的战场,这便是强大的敌人所乘机加以利用的机会。”当时吴国民风奢侈,华核又上疏说:“现在事情很多而劳役繁杂,百姓贫苦而民俗奢侈,各种工匠制做无用的器物,妇女的打扮华丽浮艳,互相仿效,以唯独没有自己为耻。兵士、平民之家,也在追逐流俗,家里没有一锅米、一石粮的储蓄,出门却穿着丝织的鲜丽服装;上没有尊卑等级的差别,下却有耗财费力的损耗,想得到富裕丰足,岂能够实现?”这些话吴主一概听不进去。

267年司马炎颁布《泰始律》

《泰始律》是晋武帝司马炎在公元267年(泰始三年)完成并于次年颁布实施的,但在他的父亲司马昭辅佐魏政期间就开始了。当时司马昭命贾充、羊祜、杜预等人参考汉律、魏律开始编纂,到司马炎建立西晋后不久完成。因颁行于泰始年间,故又称《泰始律》。张斐、杜预为《晋律》作注解,经晋武帝批准“诏颁天下”,注与律文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因此该律又名《张杜律》。

267年孙皓祭父

吴主任命孟仁署理丞相事,侍奉吴主车驾向东迎其父文帝神灵到明陵。路上使者来往不绝,敬问神灵的日常起居。巫者声称见到了文帝,其服装、面色和活着的时候一样。吴主又悲又喜,在东门外迎拜。等到把文帝的神灵迎进祖庙,接连在七日之内拜祭子三次,安排了各类歌舞艺人,白天黑夜地娱乐。

267年文化纪事

三国·吴·天发神谶碑

此碑立于吴天玺元年(267)。吴末帝孙皓为造成天命归吴的对舆论,伪称天降神谶而刻此石。石在江苏江宁天禧寺、圆幢形,环而刻之,宋前石已断三段,故有"三段碑"之称。宋时曾移至江宁府学尊经阁。清嘉庆十年(1805)校官毛藻印《玉海》不慎失火,此石毁。图为明代拓片,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碑文传为皇象书。以隶法入篆,起笔见方而收笔尖锐。字势奇伟,开悬针篆一路,于后世书坛颇有影响。魏晋时,隶书走着汉末程式化的老路,正书和草书逐渐发展成熟,篆书仍在某些场合出现,但已有古体,在各种书体交相发展中,《天发神谶碑》是别开生面的。带有周秦遗意的诡奇的书风。

上一篇:努比亚黑山羊价格

下一篇:苏联军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