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科举

时间:2023-09-10 01:08:52编辑:奇事君

宋朝科举考试制度在沿袭唐制的基础之上,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宋朝科举考试主要有贡举、武举、童子举、制举、词科等,其中影响最大的是贡举制度。

宋朝科举之:贡举

贡举是指士子通过地方考试后贡之于朝廷之意。宋初,贡举每年举行一次,仁宗时改为两年一次,到神宗时改为三年一次,以后相沿不改,成为定制。

1、应试资格

宋初对举子参加科举考试并无过多的限制。徽宗时期规定,只有取得太学资格的生员才能参加科举,这项政策直到宣和三年才被罢除,此后对举人的学历再无要求。另外,服丧期间的举子,曾受过杖刑以上处罚者以及僧人、道士、吏人,不得参加科举考试。同时,宋王朝放宽了对工商业者应举的限制。

2、考试程序

宋初承唐旧制,分为解试、省试两级,太祖开宝六年实行殿试制度,于是宋代科举考试制度开始固定为三级。

解试:解试之前,由各县对本地士子的资格等进行审查,保送至州,知州等加以复核。之后参加州级文化考试,择优录取。若举人考试合格,即由州、转运司或太学按解额解送礼部。

省试:省试是由尚书省礼部主持的全国举子考试,又称礼部试。礼部负责查验解试合格人员的名单,审核考生资格,组织考试。合格举人,由贡院放榜,正式奏明朝廷。

殿试:殿试又称御试、亲试、廷试,是科举考试中最高一级的考试。举人经过省试,须再参加殿试,才算是真正登科。政府安排专门的官员负责出题、监考、阅卷等考试事宜。考试结束后,由皇帝主持唱名仪式,合格者按成绩高低授本科及第、出身、同出身,前三名称为状元、榜眼、探花。

3、考试科目及内容

进士科:墨义是考查学生对经书的背诵和默写能力。仁宗庆历四年三月改革科举,罢帖经、墨义,试经史、时务策论等,庆历新政失败后也随之被罢除。神宗熙宁四年王安石变法,颁布贡举新制,罢诗赋,考试墨义、帖经。

诸科:除进士科外,还设有经、传、礼、史、法等诸多科目,统称为“诸科”。在考查内容方面各有侧重,或侧重对儒经的默诵、理解,或注重对礼法、专史和律令的掌握。

明经新科:仁宗嘉祐二年设明经新科,是为革除科举弊病而特设的科目,考试大经、中经、小经[61各一。其出身与进士同。进士科是宋代科举设置最早的科目,也是历朝科举中最主要的科目。诸科在宋朝科举中的地位比进士要低,故宋代有“焚香礼进士,撤幕待经生”的诗句。在诸科之中,录取的数量以学究为多,而其待遇以九经为最高。

宋朝科举之:武举

武举又称武选,是宋代选拔军事人才的主要途径,也是宋代科举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唐代已有武举,有军谋越众、军谋宏达、材任将帅等科,以武艺高下取人。宋代武举正式确立始于仁宗天圣八年,但因武举所设科目流于形式,缺乏军事上的实用价值,所选拔的人才良莠不齐,皇祐元年废罢武举。

英宗治平元年再置,沿至南宋末年。然而,由于两宋统治者历来重用进士出身的文官,士人有能力应进士举者,便不屑于应武举,因而宋朝武举并未选拔出多少将帅之才,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宋代军事产生了不利的影响。殿试考骑射和对策,以弓马骑射成绩决定等级高下,以对策成绩决定录取与否。对策的内容以边防、时务为主,多问与兵法、军事战争有关的内容。

上一篇:关兴

下一篇:pvc材质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