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祖节

时间:2023-09-07 20:55:17编辑:奇事君

祭祖节,是指祭祀祖先的节日,也是清明节的别称。清明节、七月半、重阳节、除夕是中国民间传统的四大祭祖大节。中国自古以来就有逢年过节祭祀祖宗的习俗,以示孝敬、不忘本。祭祀祖先,有家祭,也有墓祭。祠堂祭,又称庙祭,是一个宗族的人聚集在祠堂共同祭祀祖先。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礼俗观念。祭祀祖先按祭祀场所的不同可分为墓祭、祠堂祭。祠堂祭,又称庙祭,是一个宗族的人聚集在祠堂共祭祖先,祭完后要开会聚餐等,这种祭祀是团聚族人的一种方式。

祭祖按时间又分为春秋两祭,传统上有春秋二祭的习惯,春祭在清明节,人们一般祭拜直系祖先;秋祭在重阳节,祭奠宗族共同的先人。清明春祭,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祭扫祖先是对先人的缅怀方式。春祭其实就是在春天季节,人们用隆重的仪式祭祀,希望在即将到来的一年里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寄托了人们的美好向往。

清明节历史悠久,源自上古时代的春祭活动,春秋二祭,古已有之,祖先信仰与祭祀文化是清明祭祖礼俗形成的重要因素。清明节在历史发展中融合了 “ 寒食节 ” 与 “ 上巳节 ” 两个节日内容,在宋元时期形成一个以祭祖扫墓为中心,涵盖寒食的禁火、冷食风俗与上巳郊游等习俗的节日。

“七月半”原本是上古时代民间的祭祖节,而被称为“中元节”,则是源于东汉后道教的说法。七月半是民间初秋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的节日,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是追怀先人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尽孝。

重阳节起始于上古,成型于春秋战国,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唐代以后。唐代是传统节日习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时期,其主体部分传承至今。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饮宴求寿等习俗。重阳祭祖民俗相沿数千年,是具有深刻意义的一个古老民俗。

除夕,为岁末的最后一天夜晚。岁末的最后一天称为“岁除”,意为旧岁至此而除,另换新岁。除,即去除之意;夕,指夜晚。除夕是除旧布新、阖家团圆、祭祀祖先的日子。岁除之日,民间尤为重视,家家户户忙忙碌碌或清扫庭舍,除旧布新,张灯结彩,迎祖宗回家过年,并以年糕、三牲饭菜及三茶五酒奉祀。

在民间社会生活中,祭祀祖先和村社保护神一直是家族、村落的重大事务,而社交往来时,以某种信仰仪式或赌咒发誓来互相约束、取信,也是人们经常采用的方式。在人生仪礼中,原始信仰渗透得尤深。如围绕生育,就有五花八门的生殖崇拜、祈求子息的习俗和产妇、产房禁忌,以及一系列为婴儿祈福的仪式。

结婚迎亲时,也有许多巫术活动,撒谷豆攘三煞至少在西汉时就已流行,以弓箭镇邪,悬铜镜驱崇等,早在唐宋文献中已有记载。丧葬因与鬼魂观念和祖先崇拜联系在一起,信仰活动更是形式繁复,名目众多。从山顶洞人在尸骨上撒赤铁矿粉到《仪礼·士丧礼》中的有关记载,各种丧葬信仰习俗不断地发展演变,长期延续。

再从中国的传统节日看,也大多源于上古祭祀,尽管不少节日在后世的演变中,或融合成多重内容的综合节日,或发生了性质上的变化,但祭祀的内容仍或多或少地保留着,如立春、立夏、立秋、立冬,除各种岁时农事节俗外,还要分别祭祀青帝句芒、赤帝祝融、白帝蓐收、黑帝玄冥;中元节、冬至、除夕,都有祭祀祖先的仪式。

上一篇:aoe伤害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陈皮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