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器图片

时间:2023-08-31 05:52:43编辑:奇事君

目前认为世界上最老的陶器是中国青藏高原的“彩陶”,年代为约1.8万年前至1.3万年前,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遗存。这些陶器为手工陶制,形态各异,常带有纹饰和彩色图案,推测可能用于饮食、礼仪等方面。这些发现不仅展现了中国陶器的悠久历史,也对人类早期文明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一:世界上最老的陶器是什么

世界上最古老的陶器
开篇语:陶瓷艺术其实是自然物质与人类精神的完美结合,陶瓷除了物质上的实用功能之外,还是人类精神活动的物质载体,积淀着久远和深刻的文化内涵。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世界上各个不同文明、不同信仰,世界各地的不同风俗,都会创造出风格不同的陶瓷产品。《域外瓷珍》栏目意在为读者打开一扇了解异域陶瓷的窗户,透过这些精美的器物,您或许可以了解一些不同民族、不同国度的文化印迹。
记得十多年前,笔者参观日本爱知县陶瓷资料馆时,该馆工作人指着一件陶器介绍说:这是一件距今一万二千年前的绳纹陶器。然后他谦虚地笑笑说:中国也一定会有同样悠久历史的陶器。但迄今为止,中国比较确定并出土完整陶器的河南新郑裴李岗、河北武安磁山等新石器早期文化遗址,其年代均为公元前6000年至公元前5000年,即便是江西万年仙人洞、广西桂林甑皮岩等地出土的陶器碎片,有学者也认为约是公元前8000年前的遗物。再看看西亚,位于伊朗扎格罗斯山脉东侧中西部卢里斯坦地区的甘尼·达勒遗址的D层发现有未经烧制的大件陶器,据碳十四测定为公元前7289年。而欧洲的新石器时代农业文化以及相应出现的陶器是从西亚传播而来的,其上限约为公元前6000年。这样看来,世界上最古老的陶器就非远古时代的日本绳纹陶器莫属了。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日本是一个没有多久历史的国度,一直认为日本人是从亚洲大陆迁徙过去的,但绳纹陶器的发现却颠覆了这一传统说法。1960年,在日本九州福井一处旧石器时代的遗址上层,考古工作者发现了几片刻有绳纹的碎陶片,经过碳十四测定,这些陶片来自1.2万年前。这一发现震惊了世界,就时间而言,这种带有绳纹装饰的陶器远远超过了当时世界上最早的陶器,日本成了全世界最早制作陶器的地区。也就在同一年,在日本神奈川县,考古学家们又发现了同样的陶器,经过检测,这些陶器来自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随后不久,有绳纹装饰的陶器在日本各地陆续出土。为了方便研究,考古学家便将这类陶器统一命名为“绳纹陶器”,将同一时期的文化冠之以“绳纹文化”。
以绳纹陶器为代表的“绳纹文化”从北海道到九州直至冲绳群岛均有分布,而日本的绳纹时代也从公元前10000年出现起,一直延续到公元前300年。日本学者以这一时期惯用的陶器器式的变化将其划分为草创期、早期、前期、中期、后期和晚期六个时期。绳纹陶器以炊煮用器为多,因此其造型肥厚,多为深钵形状。早期的绳纹陶器为适应流动生活,造型以尖底为多,此后随着生活的安定,出现了平底圆筒形深钵。图1为日本山梨县博物馆收藏的一件早期绳纹平底深钵陶器,器身高达73.4厘米,器表面从口沿至下腹部均装饰有不同形状的泥条编织的绳纹,粗线与细线的对比,直线与弧线的交织,横线与竖线的分割,足以显示远古人类对于美的追求。日本青森县五户町出土的绳纹前期末的圆筒深钵(图2)高67厘米。器身通体装饰九层羽状绳纹,敞开的大口设计成四个山形把手,且伸张的口沿上下以纵横交错的凸带环绕,整体装饰主次分明,既突出其使用方便的实用功能,又富有大方美观的审美功能,是绳纹陶器装饰中的典型范例。
绳纹时期最精彩的陶器造型出现在中期,以新泻、千叶等地区出土的火焰造型的绳纹陶器最具代表性。这些陶器以极具视觉张力的雕塑感和繁复的装饰手法著称,虽然在器形上较之前期没有大的变化,依然以深钵形和甍形为主,但在器体上饰以粗犷的黏土条以形成浑厚的隆起纹,并用手指施以强有力的涡卷纹、曲线纹和直线纹,强烈的凹凸感营造出立体雕塑效果。尤其是开口处多有造型奔放的手柄,一般为对角等分四个,形状以翻滚的波浪形、升腾的火焰形为主,这也是整个器体最精彩的部分,表现出原始日本人强烈旺盛的生命力和创造精神。新泻县津南町冲出土的绳纹火焰把手陶钵(图3)就是这类陶器的典型器,四个把手好似四簇熊熊燃烧的升腾的火焰,把手间的涡卷纹又好像似翻腾的波浪,把手下方还有四个巨大的泥土钮,这一切都彰显出一种浓厚的巫术色彩。图4是被称作“信浓川式”的火焰把手罐,把手虽已缩减为两个,但其装饰却更加豪华,纹饰线条也更加流畅奔放。
主要作为生活用器的绳纹陶器在中期以后,陶器造型日趋多样,除了那些作为炊煮用器的钵外,还有、盘、罐、杯等,在造型与装饰方面更富有地方特色,如图4与图3之间的差异。图5是绳纹中期的一件高足钵,样式独特,图案也更为精细复杂,浅浅的腹部布满了多种形式的绳纹与雕塑,技法有堆塑、手指深刻、指甲戳划,可谓华丽至极。这一时期及其后的器物上还出现了人面图案与纹样(图6、7、8),甚至还发现了无任何实用功能的“土面”(图9),其巫术色彩更浓厚,更强烈。
绳纹陶器奇异的造型与奔放的纹饰,蕴含着一种强烈的宗教意识,尤其是那些凹凸有致、笔走龙蛇般的装饰性纹饰,飞舞的线条蕴含着一种无限上升的不可思议的生命力量,至今都令人震撼。
绳纹陶器中还有一种更具艺术魅力的被称为“土偶”的陶制塑像,流行于后期至晚期。这些陶像制作精巧,土质细腻,富有光泽。其中以女性偶像最多,造型也最为丰富,有的赤身裸体,突出表现丰满的乳房或女性生殖器;有的手抱婴儿或背负幼子;有的制陶劳作;还有头戴王冠的女神等等。特别是一些雕刻精细的女性人物陶俑表情诡异,体态丰满,充满神秘感,被人戏称为绳纹“维纳斯”(图10、11、12)。
塑造这些极度夸张、体貌各异的人像,究竟出于什么目的呢?考古学家们对此作了种种猜测,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说法,其中有一种“咒术说” 似乎是最合理的解释。这些学者认为人类在远古时期生活环境恶劣,儿童存活率低下,只有群体的不断壮大,原始人类才能生存;再者,人类对自己的来源缺乏了解,认为是生殖器创造了人,因而把生殖器作为圣物加以崇拜。在许多国家都有把女性塑造成乳房和臀部以及生殖器极度夸张的形象,而日本出土的这些女性雕塑正符合这一特征。因而,这部分学者认为绳纹时期的日本人将女性奉为丰衣足食和人丁兴旺的象征,塑像祀之,祈求子孙繁衍、捕猎有获。
有关日本绳纹“维纳斯”至今仍众说纷纭,要想揭开这不解之谜,还需要大量的考古发现,相信不久的将来定会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需要提及的是,这些世界上最古老的绳纹陶器,其制作技艺是非常原始的,几乎都是徒手捏制,依靠太阳自然干燥,再堆放在木材上露天烧制,所以温度很低,据推测仅有600度左右。
一般所说的陶瓷,实际上是两种不同的东西,分别是“陶器”和“瓷器”。
中国现存最早的陶器,当属母系氏族社会时期的仰韶文化中出现的早期的陶制品。
瓷器的出现,当在唐朝后期,唐朝著名的“唐三彩”虽然已经有瓷器的雏形,但从严格意义上说仍然是陶器。瓷器以北宋时期开始普遍出现,现存最早的瓷器,也当为宋代五大窑的瓷器。

二:世界上最老的陶器图片

1.掌握古壶的特征是鉴别真假的基础。古壶质地粗而不劣,形制古拙而不失规整,光泽滋润而不轻浮,手感厚重舒适,名款工整而不顽强板。另有在壶身镌刻诗文图画者,也多为当时名手所作,布局自然合理,刀法简练精确,非俗手所能效仿。因此,紫砂壶工艺,并非简单的烧陶工艺,而是融合了陶艺、书画、造型、篆刻等古文化结晶的综合性工艺品。

2.看名款。这是最直接了当的鉴别方法。如明清名安制壶,壶底必有名款。名家之款犹如当今名优产品的标志。因此,必须对明清大家的名、字、号及其惯用的款式、字体熟悉铭记,以便鉴别时有所依据。例如当时的书画家和制壶大师时大杉、李仲芳、徐友泉、陈曼生等这些名人,在名款上必须能对上号。没有名款或款式不符,即属可疑。即使为真品,其价值也应大打折扣。

3.从形与质推断年代。不同时代的产品和生活用品都有其时代特征。早期紫砂壶以实用为主,装饰为次,故其壶型拙朴大方,略无花巧,茶壶出水处常为单孔。随着紫砂壶装饰作用的增强,壶型日趋文巧。如早期明显多夹粗砂,清以后夹砂日细,壶表也日益细腻。从这些特征可推断藏品的相对年代。

4.从表面光泽判断。凡名手所制之壶而能留传至今的,定为当时及后人所至爱,早晚把玩,火气早已脱尽,其壶表必定润泽可爱。而新制品,火气极重,有的以涂蜡来增加光泽,用指甲一刮便可辨别。

5.注意假冒之作。有些摊贩,在紫砂壶表面上涂蜡或鞋油以及采用其他制假手段,以次充好,以假乱真,貌假古雅,实则欺骗,应特别注意鉴别。

三:世界上最老的陶器排名

文|华夏史说

前言:

西周时期的陶器演变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西周时期陶器的制作工艺、形制、纹饰等方面的分析,探讨西周时期陶器的演变历程及其与社会文化的关系。

研究发现,在西周时期,陶器生产已经逐渐走向规模化、专业化,陶器的形制和纹饰也逐渐丰富多样,这一现象与周代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密切相关。

一、西周陶器工艺概述

西周时期是中国青铜器文化的鼎盛时期,但同时也是陶器制作技术不断发展的时期。西周陶器的制作工艺主要包括采泥、制胎、装饰、烧制等环节。

采泥

陶器的制作首先需要采集泥土。在西周时期,人们通常选择富含粘土和石灰的土壤作为制陶原料。采泥时需要将土壤挖掘出来,然后进行筛选和搅拌,使其变成细腻的泥浆,便于制作陶器。

制胎

制陶胎是指用泥制成器物的基础形状,可以根据不同的器形需求制作不同的胎。西周时期,制胎通常采用手工捏制、轮压和模压等方法。

其中,手工捏制是最原始、最简单的方法,将泥球揉成圆锥形,然后手指慢慢地捏制成需要的形状。轮压是将泥球放在轮盘上,用手或工具慢慢压制成形。模压是使用特制的模具将泥压成所需形状。

装饰

西周陶器的装饰主要包括纹饰刻印。纹饰是在胎上刻出各种花纹,可以用各种工具制作,例如用尖刀、毛笔、簪子等,在湿润的泥上刻出各种图案。刻印是在胎上压印各种纹饰,可以用各种印章和刻刀制作。

烧制

陶器的最后一步是烧制,将制好的陶器放入窑中进行烧制。西周时期的窑主要有三种:孔窑、竖穴窑和坑窑。其中,孔窑是最古老的一种窑,通常用于烧制大型器物,如鼎、鬲等。

竖穴窑是一种较为高级的窑,可以用来烧制各种器物,例如盘、罐、壶等。坑窑则是在地面上挖洞,将陶器放入坑中烧制。

西周陶器

西周陶器是指在中国西周时期(公元前1046年-公元771年)所制作的陶器,主要包括鼎、觚、簋、尊、盘、罐、壶、杯等器物。西周时期是中国青铜文化的鼎盛时期,但陶器制作也在这一时期不断发展,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形制

西周陶器的形制主要是以青铜器为蓝本,因此很多陶器的形状与青铜器非常相似,例如鼎、觚、簋等。此外,西周陶器的形制也受到当时生产生活需要的影响,如饮食器皿的数量增加,因此杯、罐、壶等形状也开始出现。

装饰

西周陶器的装饰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刻纹,即在胎体表面刻出各种花纹和图案;另一种是刻印,即在胎体表面压制各种印章和图案。西周陶器的纹饰通常是以动物、神人、几何图案等为主题,表现出当时社会文化的特点。

窑型

西周时期的陶器主要是通过孔窑、竖穴窑和坑窑等窑型进行烧制。孔窑是最古老的一种窑型,可以烧制大型的陶器,如鼎、鬲等。竖穴窑是一种较为高级的窑型,可以用来烧制各种器物,如盘、罐、壶等。坑窑则是在地面上挖洞,将陶器放入坑中进行烧制。

特点

西周陶器制作技术在当时已经相当发达,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规模化生产

在西周时期,陶器的生产逐渐走向规模化、专业化,这也促进了陶器制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纹饰丰富

西周陶器的纹饰多样,有动物、神人、几何图案等,这些纹饰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的特点。

器形多样

西周时期的陶器形状多样,既有模仿青铜器的形状,也有适应当时生活需要的器形。

二、西周陶器的种类及制作

西周时期的陶器种类较为丰富,主要包括鼎、觚、簋、尊、盘、罐、壶、杯等器物。以下是对这些器物的详细介绍:

鼎:鼎是西周时期最具代表性的陶器之一,也是当时的礼器。鼎的形状为三足、两耳、腹部宽阔,通常用来盛放食物。鼎分为小鼎、中鼎和大鼎三种,其制作过程相当复杂,需要采用铁器等工具进行多次加工和处理。

觚:觚是一种盛酒的陶器,也是西周时期的礼器之一。觚的形状为圆底、高颈、宽口,下部有三足支撑。觚的制作需要使用粘土制成胎体,然后在胎体表面刻纹装饰,最后进行烧制。

簋:簋是一种盛食物的陶器,也是西周时期的礼器之一。簋的形状为圆底、高颈、宽口,下部有三足支撑。簋的制作方法与觚类似,需要采用刻纹和印章等方式进行装饰。

尊:尊是一种有盖的陶器,通常用来盛放酒水等液体。尊的形状为高颈、圆腹、三足支撑,有些尊还配有盖子。尊的制作需要使用粘土制成胎体,然后在胎体表面刻纹装饰,最后进行烧制。

盘:盘是一种盛放食物的陶器,形状为平底、浅口、宽边。盘的制作方法与其他陶器类似,需要使用粘土制成胎体,然后在胎体表面刻纹装饰,最后进行烧制。

罐:罐是一种盛放物品的陶器,形状为圆底、长颈、宽口。罐的制作方法与其他陶器类似,需要使用粘土制成胎体,然后在胎体表面刻纹装饰,最后进行烧制。

三、西周陶器器型演变

西周时期的陶器器型演变经历了一个较长的时间段,整个演变过程可以分为早、中、晚三个阶段。以下是对这三个阶段的陶器器型演变进行详细介绍:

早期:西周早期的陶器器型主要是受到前代商朝的影响,器型呈现出大致的稳定状态,这时期主要生产的器型有簋、觚、壶、尊等,这些器型在后来的周代中仍然会继续发展和使用。在这个时期,陶器的制作技术相对简单,多采用胎模和模印技术。

中期:西周中期陶器器型的主要特点是增加了更多的新款式器型,并且各种器型的形状、结构和装饰手法都得到了进一步的改进。

鼎和盘的使用范围更为广泛,同时出现了新的器型如壶式瓶、方口瓶、四耳尊等。在这个时期,陶器的制作技术逐渐发展到手工雕刻和涂饰等高级制作技术。

晚期:西周晚期的陶器器型主要特点是各种器型的形状、结构和装饰手法更加多样化和复杂化。新的器型如五彩尊、五彩簋等开始出现,同时已有的器型如鼎、盘、尊等也逐渐向更高层次的发展。

在这个时期,陶器的制作技术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采用了更加复杂的印纹和彩绘技术,并且出现了以模具制作为主的生产方式。

西周时期的陶器器型演变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稳定到多样的过程。随着时代的变迁,陶器的形态和装饰手法也不断地发展和改进,丰富了古代生活文化的内涵。

四、西周早期陶器器型特点

西周早期的陶器器型主要是受到商朝陶器器型的影响,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造型简单稳定:西周早期的陶器器型造型简单稳定,基本呈现出前代商朝的风格。主要器型有簋、觚、壶、尊等,其中以簋和觚的使用最为普遍。

的形状为圆形或方形,有两个或四个耳,其主要用途是盛放食物。觚的形状类似于杯子,有圆底和扁底两种,主要用途是盛放酒。

装饰简单朴素:西周早期的陶器器型装饰简单朴素,通常采用简单的线条和几何图案进行刻画。常用的装饰手法有凹凸纹和印纹等,此外,还常常在器身上添加一些贴纹、涂抹、印刷等简单的装饰元素。

制作工艺相对简单:西周早期的陶器器型制作工艺相对简单,主要采用手工模压和模印技术,而且制作材料以黏土为主,同时也掺入一些麦秸、麻杆等杂质。这些陶器器型大多呈现出灰褐色、灰黑色或灰白色等简单的颜色。

西周早期的陶器器型比较稳定,呈现出较为朴素的特点,与商朝时期相似。然而,在后来的西周中期和晚期,这些陶器器型的造型和装饰手法开始得到了更多的发展和改进。

五、西周晚期陶器器型特点

西周晚期是中国青铜器时代的高峰期,陶器器型也在这一时期得到了更多的发展和创新。相比于西周早期,西周晚期的陶器器型在造型、装饰、工艺等方面都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造型多样化:西周晚期的陶器器型在造型上开始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各类器型数量不断增加,其中还出现了一些新的器型,如瓶、缶、豆、壶尊等。

这些器型在形状上也更为复杂多样,如壶尊分为单耳和双耳两种,瓶也分为尊形、斜口等多种。

装饰更加精美:西周晚期的陶器器型在装饰上开始呈现出更加精美的特点。装饰手法也更加多样化,除了凹凸纹和印纹外,还出现了刻花、雕刻、镂空、贴花等更为复杂的装饰手法。

装饰纹饰也开始呈现出更多的动植物图案和神话传说图案,这些图案丰富了陶器的文化内涵。

制作工艺逐渐提高:西周晚期的陶器器型在制作工艺上也逐渐提高。制作技术更加精细,采用了更为先进的技术,轮制、刻划、贴花等。此外,制作材料也更加精细,黏土的筛选和加工更加严谨,釉料的配比也更加合理。

西周晚期的陶器器型呈现出多样化、精美化和工艺化的特点。这些特点不仅丰富了陶器的文化内涵,也为后来青铜器和瓷器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六、笔者认为

本文主要介绍了西周时期陶器的演变历程。首先,对西周时期的陶器工艺进行了概述,包括陶器制作材料、工艺等方面的内容。接着,对西周陶器的种类及制作进行了详细介绍,包括陶器器型、装饰手法、制作工艺等方面的内容。

然后,重点介绍了西周早期陶器器型和西周晚期陶器器型的特点,从造型、装饰、工艺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比较。最后,总结了西周晚期陶器器型的多样化、精美化和工艺化的特点,并指出这些特点为后来青铜器和瓷器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总体而言,本文对于西周时期陶器的演变历程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分析,不仅对于陶器的制作工艺、器型特点等方面有着较为深入的了解,也为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艺术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杨宝森,中国古代陶瓷器,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

【2】李新,中国陶瓷器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

【3】陈宝琳,中国古代陶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2年

【4】杨虹梅,中国古代陶瓷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

【5】王露,西周时期陶器的种类及制作,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

【6】张晓瑜,西周晚期陶器器型的特点及意义,河南社会科学,2018年

四:世界上最古老的陶器

从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尤其是近10年间,在我国的南方和北方陆续发现了一批距今万年左右,甚至约1.4万—1.3万年前的遗址以及古老的陶器遗存。毫无疑问,中国已经成为探讨陶器起源的重要地区。南方的重要发现有江西的万年仙人洞、吊桶环,广西桂林附近的甑皮岩、庙岩、大岩和湖南道县的玉蟾岩等遗址。北方的重要发现主要集中在华北一带,如河北阳原于家沟、徐水南庄头与北京怀柔的转年遗址等。南方的早期陶器大多为圜底的罐和釜形器,其中以道县的陶釜最为引人注目。该遗址于1993年发掘时意外地发现了3块较大的原始陶片,1995年又在相距前发掘地1米左右的地方发现了一堆一碰即碎的陶片,陶胎厚达2厘米。经考古工

从世界范围来看,发明陶器的时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美洲的陶器最早距今只有5 000多年;西亚地区最早的陶器不早于距今9 000年前,这里是先产生农业,进入新石器时代后才发明了陶器,因此西亚两河流域与埃及一带,在考古学上有一个前陶新石器阶段;巴勒斯坦的印度河流域,也存在着所谓的前陶新石器,即先有农业后有陶器;印度恒河中游的陶器出土情况与巴勒斯坦略有不同,这里最古老的陶器大约出现在距今1.1万年~9000年,当时农业尚未出现。

上述发现说明,世界各地的陶器发明并没有一个大致统一的时间,最早的与最晚的前后相差万年左右,这同时表明,各地有着不同的陶器发展历程,因此,陶器的起源应该是多元化的。

上一篇:5寸照片是多少厘米

下一篇:金星星座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