挣扎在明末

时间:2023-08-25 23:47:39编辑:奇事君

要研究明末清初那段历史,除了明清双方的首脑和农民军的几大领袖之外,还有一位面目模糊的名将注定绕不过去,此人就是左良玉。

与作为关宁将门代表的吴三桂不同,左良玉出身寒微,但自投军后却能从一个小军官逐步成长为拥众数十万的一方藩镇,平安地度过了明朝后期那些最血腥的战事。

弘光帝登基、南明建立后,坐镇武昌的左良玉,实际控制着大半个湖广,以高屋建瓴之势威慑南京,拥有可以左右整个朝局的强大实力。

而弘光小朝廷最后之所以崩溃,也与他临终前决意率部“清君侧”有很大关系。

左良玉是山东临清人,幼年丧父,是叔叔把他抚养成人的。

他是为何远赴辽东,投奔边军,并当上了中下级别军官的,史料上语焉不详。

不过他这人身材高大、外貌威武,武艺也很出众,能在飞驰的战马上左右开弓,的确有成为一代名将的腐朽。

而且他虽然大字不识,但却善抚士卒,在明军体系中也很会站队,在排外思想极为严重的辽东军中慢慢脱颖而出。

但他真正有了独当一面的机会,还是在拜在了在辽东督饷的侯恂门下之后。

侯恂在文臣中一向以知兵闻名,在崇祯初年颇受皇帝和阁臣信重,从侍郎一路上升到了兵部尚书的高位。

在侯恂提携下,左良玉先是以副将衔开始独自领军一部,后来又成了真正的一镇总兵,俨然是明军中的后起之秀。

他早年在辽东时还屡次与建州女真力战,但真正开府建牙后却表现得越来越滑头。

特别是他所部被调往关内,对付各地流窜的民军各部时,左良玉其实表现得很不堪。

他在崇祯六年晋升为山西总兵,很快就农民军打得落花流水、本部尽失,如果不是侯恂把昌平镇的数千精兵划给他,大约此时的他就会成为“废将”。

从那以后,左良玉无论在哪个督师的麾下,都秉持着“见弱则战、遇强则退”的原则,硬仗不打专捏软柿子,还染上了抢功的恶习。

再加上他一位放纵士卒、军纪败坏,所以这一时期的左良玉,在明军中和地方州县上,名声都是臭不可闻。

到了崇祯后期,明眼人都能看出天下事已不可为,左良玉就更是以扩充实力、抢占资源为唯一要务。

他每到一处,必然勒逼官府和富户,让他们送钱交粮,还随意裹挟壮丁入伍,甚至让士卒的家眷都随营机动,其部下膨胀到了号称八十万的地步。

左良玉并非酒囊饭袋,他能在乱世中崭露头角,纯粹靠人脉关系是不够的,不要时他也会拼命,其核心部队战斗力也不弱。

他之所以如此肆意妄为,是发现农民军越剿越多,而获胜的官军将领却在徒劳的消耗自身实力后,要么战死沙场,要么成了被抛弃的废物。

于是他干脆把自己的部队也变成了流寇,这反而让他拥有了行动的自由,无论朝廷还是农民军各部,都不敢轻易招惹他。

当李闯进京时,左良玉对皇帝求救的诏书置之不理,而后来的南明各派,还是纷纷来招揽他,且开价一个比一个高。

其实左良玉虽然让部下锦衣玉食,他自己生活却相当简朴,这表明他也是一个有野心和超强自制力的枭雄。

由于侯恂的东林党身份,左良玉也被认为有东林背景,不过他实际上只是把这群江南士绅的代表,当作可利用的资源而已。

如果让此人活得久一点,说不定他还能翻起更大风浪,但他病重时在东林煽动下兵进南京,绝对是一个昏招。

不仅输光了老本,还让自己蒙受了千古骂名。

上一篇:浴兰节

下一篇:傣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