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家子

时间:2023-08-23 03:12:17编辑:奇事君

我们国家上下5000年历史悠久,大部分人在上学时期只能在课本中获得有限的历史知识,实际上,历史是一个广阔无边的海洋,里面蕴含着无限的故事和奇闻异事。今天,我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关于柯尔克孜族东迁后增加了哪些姓氏?的历史内容,来探索这个海洋中的一部分历史。

东迁后的黑龙江柯尔克孜族有六个姓氏, 分别是大本(吴)、俄孜格(昌)、嘎伯罕(汉)、萨因德尔(蔡)、博R(郎)、格尔格司(斯),清末前后刘与蔡分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婚姻自由,政策上允许男女子女自愿报父姓或母姓。据2001年5月的调查,五家子民族村柯尔克孜族共有24个姓氏,在原有的7个姓氏基础上增加了王、梁、何、范、宋、李、多、孙、秦、方、崔、乔、乔等。

柯尔克孜族东迁后,起初过着游牧生活,后来开始以姓氏为群体定居下来,逐渐形成了三家子、万代、三间房、查哈才、崖州、五家子等村落。

据《黑龙江总图》记载,清同治三年(1864年)三家子屯有八户人家,均为柯尔克孜族,朝鲜姓嘎伯罕。后来,由于附近邓柯村的马和达斡尔人之间的冲突,向南迁移15英里的五家子屯 的三户人家都消失了。

清朝光绪年间,随着清朝封禁政策的废除,开始招人在广阔的荒地上培育种子。一批李楠汉人涌入乌裕尔河南岸种地,地点在乌裕尔河南岸的交通要道半带屯。【萨因德尔(蔡)姓】,柯尔克孜族全部北迁至五家子屯、七家子屯,继续以畜牧业为生,而班岱屯现已发展为

1928年前后,齐黑(齐齐哈尔-黑河)公路和齐北(齐齐哈尔-北安)铁路相继建成,造成人员大量流动,社会秩序混乱,土匪猖獗。三间房屯的柯尔克孜族【鄂其格(常用姓氏)】无法生存。在这种背景下,全家分别搬迁到了伊克民安旗的五家子屯、七家子屯和大泉子屯、小泉子屯。此后,这三所房子已不复存在,但仍有废墟的痕迹。

建国初期,国家为了进行空陆军轰炸演习,选择查哈雷屯(大本姓)作为轰炸场的中心;1952年,政府决定迁址查哈拉依全屯。此时查哈拉里有30多户柯尔克孜族、蒙古族,他们分别迁到齐齐哈尔市、富裕县塔哈乡、吉斯堡小西屯、杜尔门米屯、五里五里岗子屯、友谊纠纷五家子屯、福海乡七家子屯。此后,Chahalai一直被用作空军事训练基地。仍然有废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农村实行农业合作化,成立互助组,实行“转业结婚”。崖州村的柯尔克孜族(多为大本姓和额孜格姓)由于农业生产技术差距大,互助困难。为此,他们都搬到了五家子村和七家子村。

于是,柯尔克孜族宗族和姓氏的界限逐渐拉开。人口倾向于集中在五家子村和七家子村。

七家子村,建国后隶属扶余县福海乡:1960年隶属省国营扶余牧场第九生产队。柯尔克孜族家庭30余户,约150人,占全村(队)的22%。五家子村现为富裕县友谊达斡尔族、满族、柯尔克孜族乡,是黑龙江省唯一的柯尔克孜民族村。柯尔克孜族47户276人,占全村人口的49%。

值得注意的是,2005年5月下旬,俄罗斯联邦哈卡斯共和国国立大学的维克内里·布巴·纳耶夫教授、中央民族大学博士生导师胡振华教授等4位民族学专家和黑龙江省有关民族研究的学者联合考察了黑龙江省柯尔克孜族,发现黑龙江省柯尔克孜族的姓氏与客家人的部落氏族一致。

黑龙江柯尔克孜族的乌(达坂)、郎(博乐特格)、昌(鄂木格)、斯(格尔格)、蔡(赛音得尔)等都有与之相对应的部落族名。这一发现成为黑龙江柯尔克孜族研究史上可喜的突破,具有一定的学术研究价值。

在本文中,我们已经详细阐述了有关柯尔克孜族东迁后增加了哪些姓氏?的全部内容。

上一篇:梦见在学校

下一篇:鱼肝油什么牌子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