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糖为什么是战略物资

时间:2023-08-15 14:36:29编辑:奇事君

为什么糖是战略物资?

在日本人写的二战战后回忆录中有这样一条信息,感觉很奇怪。

说的是在当时日本政府将白砂糖当做一种战略物资,因为供给不足导致十分稀缺,以至于做重要的实验需要用到白砂糖都不得不东拼西凑。

很多人或许会有疑问,糖对于普通人来说,已经是很常见的食物了,为什么在当时会是一种战略物资呢?

成为战略物资的糖

时间回到上世纪初期,白糖对于当时的人们来说的确是一种稀缺资源,尤其是东亚国家,由于工业转型普遍较晚,又没有欧美国家那样可以压榨的殖民地或奴隶。

为了追赶欧美完成工业转型,诸如日本这样的国家底层百姓的生活都很艰难。

不要看日本先后赢了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背后的日本老百姓其实并没过上什么好日子,反而因为集中力量发展工业继续被残酷压榨着。

也正是被压榨的百姓与政府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剧,促使日本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通过侵略和压榨其他东亚国家,来转移和解决国内近乎失控的矛盾。

与资源贫瘠的日本不同,当时的中国虽然工业水平也很落后,但伴随中东铁路的修建,欧洲国家的商人和工人纷纷涌入中国东北,并在像哈尔滨这样的国际化城市经商建厂。

这其中就包括拥有欧洲成熟技术的制糖厂,又因为中国东北拥有广袤且肥沃的黑土地,可以大面积种植除了甘蔗以外另一种重要的制糖原料——甜菜,二者结合,让当时的中国东北的白糖产量迅速提高。

相较于煤炭和铁矿这样的工业资源,对于来到中国东北的日本人来说,直接可以满足口腹之欲的糖无疑更具有诱惑力,所以很多侵华战争中的历史记录中都有关于日军收集白糖的记载。

在侵华战争期间,糖曾经被当做一种可以激励士气的战略物资配给军队,这一点颇有些类似二战时期美国大兵手中的可口可乐和香烟。

拿破仑就曾说过军队打仗拼的其实是后勤,士兵们只有吃饱肚子,才有力气上阵杀敌。

而在吃饱的基础上便是吃得好,能吃上块肉或吃上口糖,对于在炮火连天中的普通士兵来说,或许是一件十分幸福的事情了。

正所谓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灭绝人性的日本军国主义在带给东亚国家百姓惨痛的伤害之后,最终走向了灭亡。

之前就没过上什么好日子的日本老百姓的生活就更惨了,一度面临崩溃。

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即使是战后,白砂糖依旧被当作战略物资实行很严格的管控,实际上就是产量极为有限,不得不按计划分配罢了。

让人又爱又恨的糖

说到糖,对于现如今的人们来说已经有些甜的发腻了,甚至成为如高血压、糖尿病等高发性疾病的直接诱因,很多人甚至谈糖色变,恨死了这种让自己被病痛折磨的物质。

但也就在半个多世纪前,人们可是对糖爱得死去活来呢。

想要了解这背后的变迁,还要从糖带给味蕾的甜味说起。

酸甜苦辣咸被我们称之为五味,这五种味道的搭配组合几乎是所有美食的基础了,而其中酸甜辣咸又尤为受人们喜爱。

但这几种味道并不容易直接从自然界获取,通过古人的不断尝试和努力,才逐渐解决了酸味,辣味和咸味的获取方式,并使之逐渐平民化,也就是老百姓都能吃得起。

但甜味儿在过去几千年的大部分时间里,都是极为稀缺的。

最初的时候,人们只能通过收集蜂蜜等天然方式来获得甜味剂,但这种来源既不稳定,数量也很少。

后来人们发现可以从甘蔗等植物中提取糖分,但甘蔗的种植环境却很苛刻。北方稍微寒冷一些地方就无法种植了。

除此之外,提取糖分的人工成本也很高,这就导致人们即使发现了甘蔗提糖的方式,糖依旧是一种十分稀缺的资源。

稀缺意味着价高,而高价背后的巨大利益逐渐催生出疯狂的奴隶贸易。很多人的印象中黑人奴隶主要是在美国人的种植园种棉花,实际上最早的奴隶贸易是为了种植甘蔗和制糖。

这就是为何原产于亚洲的甘蔗,会成为像古巴这样拉美国家的主要经济作物,其背后便是一部欧美国家压榨黑人奴隶的血泪历史。

以当时西班牙著名的砂糖殖民地巴巴多斯(Barbados)为例,整个十八世纪西班牙人掳来了几十万黑人奴隶,但到十八世纪末黑人奴隶的数量却只有几万人,这之间相差的几十万黑人奴隶的命运可想而知。

所以说句不客气的话,欧洲贵族餐桌上琳琅满目的甜点背后,都沾满了黑人奴隶的鲜血,想一想,不禁让人食欲大减。

糖,作为一种带给人甜味愉悦的物质,原本应该受到所有人的喜爱,但如果没有用正义的方式生产,或不知节制的滥用,甜蜜也会成为深渊。

上一篇:湘潭旅游景点

下一篇:节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