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是谁发明的

时间:2023-08-12 10:18:27编辑:奇事君

二维码,也叫QR码,英语是Quick Response Code,于1994年由日本的DENSO WAVE公司发明。

现在日常生活中二维码随处可见,很多人好像是因为使用微信后,才开始注意到有二维码这个东西的,比如扫码加好友、扫码关注公众号、扫码付款。

本文讲述了二维码的来历。

/时代的召唤/ 进入上个世纪60年代之后,日本经济迎来的高速增长期,经销食品、衣料等种类繁多的商品的超市开始在城市中出现。

当时超市使用的现金收款机,要靠手动输入商品的价格,因此负责现金收款的人,常常会因手腕的麻木和“腱鞘炎”而苦恼
“能否减轻超市收款员的负担呢?” 条形码的出现解决了这一苦恼。

由于POS系统的成功开发,仅通过光感读取条形码,价格就会自动显示在收款机上,同时读取的商品信息还能传送到计算机上。

如此一来,条形码得以普及。

但新的问题又随之而来,问题在于条形码的容量有限,英文数字最多只能容纳20个字。

“编码本身要是能够含有更多的信息就好了”、“希望具有汉字和假名的处理功能”。

当时正在从事条形码读取机研发的DENSO WAVE公司(当时属于现在的DENSO公司的一个事业部)了解到了这类需求。

在这一背景下,研发小组怀着“一定要满足客户需求”的心愿,投入到了新的二维码的研发之中。

/只有两人的研发小组/ “当时其他公司研发的二维码,都把重点放在了信息量的纳入上”,当时负责二维码研发的原昌宏回首当年如是说。

二维码发明人:原昌宏 条形码只能横向(一维)存储信息,相比之下,二维码则能纵横二维存储信息。

原昌宏的考虑是,除了能够容纳大量的信息外,“研发的编码还要便于读取”,据此投入了新的二维码的研发之中。

研发小组仅仅只有两人。

研发小组面临的最大课题,是如何实现高速读取。

有一天,原昌宏的脑海里浮现出这样一个思路:“附上’此处有编码’这样的位置信息会怎样? 于是想到的是四角形的“定位图案”。

将这一图形放入二维码中,便可实现其他公司无法模仿的高速读取。

标成红色的四角形是定位图案 然而,定位图案为何要使用那种四角形的呢? 原昌宏解释说:“因为这种图形在票据等当中出现频率最小”。

也就是说,如果附近有同样的图形,读取机就会将其误认为是编码,为了防止这种误读,定位图案必须是唯一的图形。

经过全面考虑,原昌宏等人决定将印刷在广告单、杂志、纸板等处的绘图和文字全部变成黑白两色,对其面积比率进行彻底的调查。

研发小组日以继夜地对无数的印刷品进行调查的结果,终于查明了印刷品中“最不常用的比率”,即1︰1︰3︰1︰1。

这样,便确定了定位图案黑白部分的宽幅比率。

所形成的结构是,扫描线可以从360度方向扫描,无论从哪个方向扫描,一旦扫到其独特的比率,便可计算出编码的位置。

研发项目启动后经过一年半的时间,在经历了几多曲折之后,可容纳约7000个数字的二维码终于诞生了。

其特点是能进行汉字处理,大容量,而且读取速度比其他编码快10倍以上 /二维码的公开及其普及/ 1994年,DENSO WAVE公司(当时属于现在的DENSO CORPORATION的一个事业部)公开了二维码。

二维码这一名称源自“Quick Response”(快速响应),其中包含了追求高速读取能力的研发概念。

二维码能否替代条形码而得到人们的认同,据说作为研发者的原昌宏在公开之初,对此并没有把握。

尽管如此,他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就是“这么好的产品,希望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实际使用”,为此他奔波于各个企业和团体,积极进行推介。

功夫不负有心人,汽车零部件生产行业的“电子看板管理”系统采用了二维码,为提高生产乃至出货、单据制作的管理效率做出了贡献。

出于可追溯性的考虑,同时社会上也出现了生产过程可视化的动向,二维码进而也用在了食品、药品以及隐形眼镜生产业界的商品管理等方面。

尤其是出现了“疯牛病”问题等危及“食品安全”的事件后,人们要求食品的生产、流通直至上到餐桌的整个过程要一目了然。

要容纳这样多的信息,非二维码莫属。

DENSO WAVE公司拥有二维码的专利权,但公司明确表示不会收取专利费。

这是当初开始研发时就定下来的方针,反映了研发者的想法:“希望能有更多的人使用二维码”。

无需成本、可放心使用的二维码,现已作为“公共的编码”,在全世界得到广泛应用。

2002年,二维码普及到了普通个人。

其契机在于,具有二维码读取功能的手机开始上市。

这种不可思议的图形吸引着人们,通过读取可以很方便地访问手机网站,或者获得各种优惠券,正是因为这种便利性,二维码迅速在社会上得以普及。

而如今,二维码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名片、电子票、机场的出票系统等,几乎无所不包,在商务活动和人们的生活中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二维码走向世界及其进化/ 二维码是一种开放型的编码,因此在日本国内乃至全世界得到广泛使用,而且通过规格和标准的形成,进一步得到了普及。

1997年被采纳作为自动识别业界规格的AIM规格,1999年被日本工业规格、日本汽车业EDI标准交易帐票所采用为标准二维码,2000年又被定为ISO国际规格。

现在,世界上的所有国家都在使用二维码。

二维码在全世界得到普及,而另一方面,与更高的需求相适应的新的二维码也相继诞生。

2004年,“微型二维码”被日本工业规格采纳,这是一种满足小型化需求的超小型编码,在很小的空间也可以印刷。

2008年,进而推出了“i二维码”,这种编码容量大、印刷面积小,还可以是长方形的。

而且根据时代的变化,搭载读取限制功能的二维码也已研发出来,以适应保护个人隐私等的种种需求。

正是这样,经过长年研究的积累,二维码也在不断地进化,以各种变化满足不同的用途。

---END--- 原文出自:https://www.qrcode.com/zh/history/ 科普扫盲僧 致力于用故事、插图来讲IT技术知识 最好的学习是有趣的,学起来像娱乐 人人能看懂
科普扫盲僧,

上一篇:自制泡椒

下一篇:网恋专用丑照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