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市是几线城市

时间:2023-08-08 14:22:00编辑:奇事君

2021年保定被评为二线城市,与河北省石家庄市、廊坊市处于同一梯队,更是领先于经济水平较高的唐山、沧州等地。

城市魅力排行榜采用了多项综合性的分析指标,考虑了诸多因素。

而保定之所以能荣登二线城市,想必还是“吃”的历史人文、地理位置、人口资源等指标的“老本”,再有就是雄安新区的助推带动。

那么,平心而论,保定这所城市真的担得起二线城市的名号吗?
元代,张柔、张弘范父子始建保定城,并将保定城纳入北京的风水格局之中,保定城廓似“靴”,北京城廓若“冠”,相互映衬呼应,“以旺天子之气”。

明清时期,华北三城----北京城、天津卫、保定府犹如猎户星座的腰带般熠熠生辉,是世界上最大最早的城市群。

到了民国时期,保定依然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李鸿章的淮军公所在保定、袁世凯办学建军校是在保定、曹锟下野住到是保定光园。

此时的保定依然有着一定的知名度和历史影响力。

新中国成立后,保定作为河北省省会也是备受党中央的重视,“一五”计划有八个项目落地保定,才有了保定的西郊八大厂。

省政府对保定的建设非常重视也满怀信心,当时特地将市区南部的一条无名道路命名为“三丰路”,寓意“物丰、粮丰、棉丰”。

正在全保定人民对未来有着美好憧憬,满心欢喜地想着大干一场时,突如其来的“十年浩劫”开始了。

“文革”对保定和石家庄的影响是极为重大的,甚至可以说是彻彻底底地改变了这两座城市的命运。

文革后迁过去的不只是省委省政府四套班子,还有医科大学的医疗卫生力量、师范大学的教育师资力量等等。

仅有河北大学和河北农业大学两座大型高校留存保定。

河北大学虽然是民国四大高校之一,但建国初期为了支援南方的战后教育水平恢复(因为南方在抗日战争中受的破坏较为严重),精锐的师资力量几乎都去了南方。

时间来到了改革开放初期,八九十年代可能是保定发展最后的辉煌,当时的保定对外招商引资、对内大兴土木,目前市区的格局和基建基本上都是那一时期形成的,当时保定的发展还是整体相对均衡的,东西南北各自有其发展方向。

然后就是三年大变样,保定的东北部由于地广人稀,易于建设而迅速发展,大型商超,多层和高层的小区等等,都在东部和北部落地。

所以说三年大变样对于西部南部的保定人来说,就是多了个万博广场,少了个大世界商场的区别而已。

保定的西部和南部地区人口密集,有工厂,有铁路,有村落还有耕地,构成复杂,不利于发展建设,发展缓慢接近停滞,尤其是天威西路以南、乐凯南大街以西到南二环、西二环这一片地区,几乎就是保定城市建设的真空地带,具体规划制定难,规划定了落实难。

如今保定西二环三环都开始建设了,这些在一环内的城中村的去留依然是个悬而未决的难题。

打开今天的保定市区地图看一看,你会发现城市发展完全失衡,东部北部地区发展延伸到了三环,大型商场、医院、高校、剧院星罗棋布,颇有几分二线城市的影子;而西部发展就截止到了乐凯大街,然后就是西二环有零星的楼盘区域,这其间有的都是工厂、门脸、没有道路硬化的土路等等,像是一个大县城。

最近这两年有坊间传闻说,保定市委市政府要搬迁,从如今靠近西部的东风路1号北迁,那时候北二环变为北一环,北三环变为北二环,重新定义保定市区。

我不知道这种传言是从何时何地何人口中传出来的,但我听到这一消息后最先感到的是震惊,难道因为西南部地区难建设就不建设么?因为西南部构成复杂就要壁虎断尾似的舍弃发展保定西南吗?为了迎合雄安新区的建设就要牺牲保定府千年的历史和文化积淀吗? 如果真是这样,保定将会是全中国第一个相信也会是唯一一个为了解决建设难题而搬迁政府所在地的城市。

有人会说,有传闻省政府也要迁到正定新区,所以保定不是独一份,可是省政府搬迁是因为正定新区建设小成,配套基础设施不逊于石家庄市里才要搬迁过去的;而保定是因为西南部建设不成,为了逃避建设难题才要搬离的,这两者之间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保定西南的这些城中村居民都是地地道道的薛城之子,好多家庭都在保定定居了几百年以上,祖坟都在保定市里。

他们,操着最纯正的保定口音,心中有着保定城市文化深深的烙印,是这座城市发展和建设的中坚力量。

保定城市的发展绕不开西部和南部,保定的城市建设也离不开保定本地的人民,甚至可以说是“子民”。

我本人就是地地道道的保定人,从小在保定长大,对这座城市充满了感情,近几年也走南闯北到过不少城市,心中始终还是抹不去乡愁。

所以对保定,除了有浓浓的亲近感和思念之情外,或多或少还有些“恨铁不成钢”的情绪在里面。

正因为对这座城市爱得深沉,所以才希望它能够恢复往昔的荣光。

以我个人的观点看,保定市的发展将在未来三五年内进入过渡期,过渡得当则可一扫阴霾、实现复兴;过渡失当,则会继续在二三线城市间反复徘徊,甚至有可能在雄安新区建设起来之后,被持续虹吸,最终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沦为历史课本上的寥寥数语。

那么,保定这座城市应当如何发展呢?我有以下两点想法: 一、南民北迁。

长期困扰保定城市发展的西部、南部地区是人口的密集区域,当地建城较早,之前的城建已经跟不上现在的发展,破除改造又会因为涉及人口较多而造成成本高昂,而北部地区建成、在建的楼盘较多,新房库存积压,房地产企业周转不畅。

因此,如果能将南部或者西南部的部分人口迁移到北部地区,依照每个家庭拥有的楼房面积或宅基地面积,按照一定比例折换北部楼盘的房子,这样既改善了南部和西南部人们的居住环境,又将该地区的土地腾了出来,政府还可以将这部分土地以相对优惠的价格卖给迁入楼盘的开发商,开发商取得了新的土地,又能开展新的项目。

而且,破除了城中村的阻碍,更利于保定城市整体规划和带状发展,也有利于未来连接清苑、满城等地和建设大轨道交通。

所谓带状发展就是城市建设合理有序,没有规划洼地,没有断带。

如今保定的发展是明显的点状发展,比如万博广场规划建设的好,但是万博东边却是大片的棚户区;关汉卿大剧院是个地标性建筑,但是剧院外边有水洼有荒地,使得形象大打折扣。

保定还有很多地方都是这样,一边是高大上的城市名片,另一边可能就是杂草丛生的土道路和臭水沟,没有形成城市发展带或者片区。

而如果能解放村集体手中的土地,纳入到城市建设的蓝图中来,就能更好地进行带状或者片区的城市建设。

如此,百姓得其所居、政府取得收入、开发商得到新土地和项目、城市也能得到更合理的规划,一举多得。

二、规划功能区。

在第一条南民北迁的基础之上,划分主功能区建设城市。

(注意:我下面提到的功能区概念并不是单一地进行某一职能,而是以该功能为主)。

首先是北部居住功能区。

毫无疑问,北部地区地广人稀,利于房地产建设开发,而且也便于城市道路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等等。

市区北部毗邻徐水区,作为居住功能区还可以承接雄安新区溢出的人口。

再就是,中部政治经济核心功能区。

依托目前市区中部现有的城建基础,将政府机构、中小企业、商场综合体等集中在此功能区建设,这样,就能形成城市发展片区,避免了建设洼地和断点,同时也是城市的名片,吸引外地游客来此观光购物。

最后是南部旅游功能区。

在南民北迁之后,南部空出大量土地,可供建设,而建设成旅游景点,无疑会是个很好的选择。

比如,在西郊八大厂旧址的基础上,借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君乐宝乳业工业园观光旅游的实际经验,建设成工业风格的旅游景点;将西大街片区修缮改造,打造成民国风情街;将总督署、莲池书院、大慈阁等知名景点,连成片区,将区域内的超市、商户等迁出到中部功能区,打造清末衙署文化风情区等;如还有闲置土地,还可以招商引资,兴建游乐园,引进如迪士尼游乐园、环球影城等高端项目;市区南部的铁道、火车可改成观光客用,形成特色交通,用以连接各大景点,从而更好地吸引游客。

暂时就想到这么多。

以上种种纯属个人浅见,我知道这些想法说起来容易,真正要实践起来,肯定要耗费相当的人力物力财力,而且也断不是三五年就能实现的,可能需要几届市领导们持续不断的辛勤耕耘。

诸位看官,且当戏言,不喜勿喷,谢过各位了!

上一篇:天坑寨子

下一篇:完颜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