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清明节、重阳节、中元节,是我国的四大传统祭祀节日。
现在正值清明节日期间,我们就聊聊清明节的两个相关问题,清明节的由来和为什么要在清明节祭祖。
清明节的由来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历书》中记载:“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
因为寒食节与清明节日期相近,所以自唐代以来,两个节日逐渐融汇成一个节日,民间甚至还有“寒食清明”的说法。
关于清明节的来历,民间还有一个传说。
相传在春秋战国时期,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给儿子争夺王位,设计陷害太子申生,申生最后走投无路而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就带着他的几个随从流亡他国,受尽屈辱。
追随他的几个人中,有一个叫介子推,对他忠心耿耿。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他,就从自己腿上割下一块肉,用火烤熟后给重耳吃。
多年以后,重耳东山再起,又回到晋国做了国君,就是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
晋文公执政后,开始论功行赏,但唯独忘记了介子推。后来经人提醒,晋文公才猛然想起往事,心中感觉非常愧疚,就马上派人去请介子推接受封赏。
但是派人请了几次,介子推就是不肯来,晋文公只要亲自登门去拜访介子推。
但当他来到介子推家时,介子推早已经背着母亲躲进深山了。晋文公为了逼介子推从深山里出来,就听从手下的建议,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面当作出口,好让介子推自己出来。
但是大火烧了三天三夜,介子推也没出来,等晋文公带人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颗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活活烧死了。
在安葬他们母子遗体的时候,发现柳树树洞里有一片衣襟,上面写着一首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把血书藏入袖中,然后就把介子推母子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
第二年,晋文公带领着群臣,徒步登山,来到介子推母子的坟前,发现那棵大柳树死而复活,于是就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晋文公也时刻没有忘记介子推的血书,在位期间,励精图治,勤政爱民,最终是晋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清明节为什么要祭扫呢还念故人,无伦远近,闲忙人们都会尽量赶回,亲至墓前除草,打扫墓碑。
祭奠时心中充满对故人的怀念和追思。感恩先人给了我们生命。
没有祖先就没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最终就不会有现在的我们。
我们眼下的美好生活。都是先人,历经时代变迁努力生活。
一代又一代不谢努力铺垫起来的。这都是先人对我们的功德。
小到一个姓氏家族的历史。都是一辈辈人谱写传承。所以每家都有先人祖坟。
有祖谱。一个家族。因族人的集体认和凝聚而绵延不绝。大到一个国家民族的历史。
都是由一代代人谱写传承,所以有黄帝陵。
烈士陵园。清明祭扫 就是我们身体力行的感恩行为。
我们对先人报答孝敬、敬畏与感恩。寻根思远源中华文明有着浓浓的宗亲血脉。
故乡根源情结我从那里来哪?两岸三地的同胞。及海外华人游子。
每逢清明,他们即便无法亲自回乡祭祖。也会摇摇拜祭,默念祈祷。
根源找到了就有所归属感。心才不会漂泊。思考生命
先人已化作眼前一坡黄土。而我们立在这坡黄土前,一个鲜活的生命。
这种生与死的是的鲜明对比。能让我们一下子有了自我生命存在的实感。
也是人们无形中思考生命和自我教育的过程。在生老病死的循环里,我们该如何看待和度过生命?领悟死亡
是人都会对死亡产生恐惧。但死亡是每个人最后的终结。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公平。
大卫·伊格曼在《生命的请单》中写道: 人的一生,要死去三次。第一次当你的心跳停止。呼吸消失。你在生物学上被宣告死亡。
第二次在你的葬礼上。人们宣告。你在这个社会上不复存在。
你悄然离去。第三次死亡是这个世界上最后一个记得你的人。
把你忘记。于是你就真正的死去。整个宇宙将不再和你有关。
他的这段关于死亡的论述让人印象深刻。清明祭代代传承。
就是让先人永远 不会遇到第三种死亡。不至于真正死去。
而长辈带晚辈祭扫 也是一种示范榜样和传承传统。长辈也希望自己百年以后。
后代能效仿他生前对先人的传统。每年都缅怀他。这也能让人面对死亡有所安慰,减少焦虑感。
家庭家族教育长辈带着成年的孩子回家参加扫墓祭祖让孩子在亲身感受中慢慢学会孝顺,感恩饮水是吧?理解生死。了解家族文化。长大了以后就等到你们来做这些事情呐。
亲近自然踏青郊游自古以来就是和扫墓祭祖并重的清明活动,呼吸新鲜空气,亲近原生态的大自然。看满眼花红柳绿。
万物肆意生长。正是因为这些丰富的内涵人文意义。
清明才能流传千年。值得代代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