鲅鱼就是马鲛,马鲛就是鲅鱼。当然,我们这里还是习惯说“鲅鱼”比较多,山东人表示。这些年老有环保、动物博主说过度捕捞、海洋渔业资源衰退了。
但是感觉这些年的鲅鱼数量还真不少,经常能看到,而且也不算贵,但是,那都是中小个头的鲅鱼,能很容易就片下鱼肉来的大号鲅鱼还是比较少见,比较贵的。
感觉鲅鱼的味道并不是太好,可能是我不善于烹饪的缘故吧。倒是海边的人对鲅鱼是很看重的,因为它的资源量比较丰富,特别是肉多刺少——于是海边有名吃“鲅鱼饺子”。
然后,开春的鲅鱼最好,适合作为礼品来送人。特别是对于急待结婚或者婚后不久的男青年来说,要尽力购买大号(越大越好)的鲅鱼去作为礼品,有“鲅鱼跳,丈人笑”的说法。
我不是渔业与海洋生物工作者,也不是美食家,虽然我见得多了。我特别喜欢翻旧书,发现许多旧的历史书和古代文学书里面居然有关于鲅鱼的记载。
于是就翻书把它们搬运过来,如果写得好那就请大家资辞一下。如果不好,就把我批判一番。不过我不是渔业和海洋生物工作者,报道有了偏差,就不要找我来负责了。
鲅鱼跳,丈人笑。这大号鲅鱼是急等着结婚或者结婚时间不长的男青年送礼的绝佳物品。
在海洋生物学者和渔业工作者那里,鲅鱼并不是个严谨的名字,倒是有硬骨鱼纲,鲈形目,鲅科。
它的严谨的称呼应该是马鲛鱼,而且还划分为蓝点马鲛、康氏马鲛、中华马鲛等。在古书里面,似乎也没有鲅鱼的说法,而是认为它应该叫鲌鱼或“鱼白犬”(字形)鱼。
古代那些学者大部分都是内陆地区的人,关心海洋的并不多,喜欢写专著描述海洋生物的就更少了,但还是有那么难得的两本:清朝郝懿行(我们山东栖霞人)有一本小册子叫做《记海错》。
然后,清朝画家兼海洋生物爱好者聂璜有《海错图》——然后有一位博物科普作家借助《海错图》写了本畅销书《海错图笔记》——我有幸网购了两三本。
清朝学者郝懿行的小册子《记海错》,是这样记录鲅鱼的:“登莱海中有鱼,灰黑色无鳞有甲,形似鲐鱼,而背无黑文,体复长大,其子压干可以饷远,俗谓之鲅鱼。”。
书里对鲅鱼外形的描述基本正确啊,然后,清朝时候的文人喜欢考据,于是就有了这么一段了:“然鲅非鱼名也, 余案《广韵》四十有’鱼白犬‘(字形)字,白驾切,云海鱼也,是鲅当作’鱼白犬‘矣。"
聂璜的《海错图》里面,不仅仅有鲅鱼的文字介绍,还给画了图。而且在图画中,除了形体比较臃肿(胖了一点)以外,其他都和真正的鲅鱼非常接近了。
在海错图里面,鲅鱼形状的细节都讲到了:“此鱼尾如燕翅,身后小翅上八下六,尾末肉上又起三翅”,这些锯齿状的小翅叫做离鳍,对鲅鱼的高速运动有很大的作用,能让它们在高速运动中保持稳定。
鲅鱼/马鲛鱼的种类特别多啊,在《海错图》里面,聂璜抱怨:“海中之鱼,种类既多。而一种之中又分数种,即土著于海琅,亦不能尽辩。
即如马鲛,其名有四五种。而味亦优劣焉。”的确,鲅鱼/马鲛鱼有很多种啊,比如蓝点马鲛、康氏马鲛、中华马鲛等。
然后,还有很多鱼长得挺像鲅鱼/马鲛的,比如有一种鲐鱼又叫鲐巴鱼、青花鱼,但它就属于鲈形目鲭科了,而且味道不如鲅鱼。
鲅鱼/马鲛又叫做社交鱼,《海错图》里面解释说“以其交社而生”,社指“春社”,也就是春天来了的日子。当春天到来的时候,鲅鱼/马鲛到近海产卵,这时候的鲅鱼/马鲛最为肥美。
古代的时候没有冷冻保鲜措施,鲅鱼/马鲛要运送到比较远的地方去,要么用盐腌起来,要么晒成鱼干。这就是《记海错》里说的“压干可以饷远”了。但是咸鱼和鱼干的味道当然没法和鲜鱼相比。所以,聂璜在《海错图》里面抱怨“最腥,鱼品之下”。
但这就冤枉了鲅鱼/马鲛了,新鲜鲅鱼/马鲛很好吃。海边人很多赞美之词:比如有“山有鹧鸪獐,海里马鲛鲳”的说法。鲅鱼/马鲛不仅仅鱼肉的味道好,而且还肉多、刺少——特别是没有乱刺等。
春天的鲅鱼/马鲛味道最好,清明节气时候的鲅鱼/马鲛味道最好。
但是呢,允许捕捞的时间很短——近年以来,为了防止过度捕捞,保护海洋渔业资源,我国制定了长达3-4个月的伏季休渔期,从5月1号开始,到9月1号才结束。
鲅鱼肉有很多人不喜欢,主要因为它是无鳞鱼,腥味确实比较大。不能像鲈鱼、大黄鱼、黄姑鱼、加吉鱼那样清蒸了吃。
但是,它们肉多刺少,身子圆滚滚的,用黄县(今龙口)话说是“一轱轮肉”,而且鲅鱼只有一根主刺,刺也比较柔软,特别适合老人和孩子食用,所以自古即为重要食用鱼类之一。
我胶东半岛地区,把鲅鱼/马鲛鱼的吃法发挥到了极致了:
不能清蒸鲅鱼,但鲅鱼肉多、刺少,可以香煎、油炸鲅鱼块,或者红烧、酱烧了吃掉。
因为鲅鱼肉多、刺少,所以鱼肉很容易就能片下来,做成水饺、丸子或者包子。包子里还要放几块鱼骨,就像排骨包子一样,蒸熟之后更多了几分骨髓的香味。
鲅鱼也很适合做成熏鱼,烟熏味可以去除鲅鱼的腥气,熏好的鱼冬天可以存放好长时间,来了客人,端上来就是一盘菜。
秋天打上来的鲅鱼吃不完,就腌制晒成咸鲅鱼,和小杂鱼晒成的小干鱼相比,肉多刺少,吃起来“满口”。冬天不能出海打鱼,蒸干粮时切一碗熥上,加上点白菜叶子,玉米饼子就咸鱼是海边渔民最常见的吃法等……
鲅鱼个头越大越好吃,特别是春天的大鲅,肚子里是满满的鱼子,炖出来特别得香。鲅鱼最好吃的地方莫过鱼尾,鱼肉一丝一丝的,所以登莱地区有“加吉鱼头鲅鱼尾”的说法。
鲅鱼跳、某某笑。估计这是春季四月份清明前后的鲅鱼吧,对新婚后不久或者急等着结婚的男青年来说,大号的鲅鱼确实是馈赠的上好佳品——特别适合做成鱼丸子或者鲅鱼馅饺子等……
只可惜,因为过度捕捞海水污染之类的原因。这样个头的鲅鱼越来越少,也越来越昂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