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山

时间:2023-07-31 23:36:30编辑:奇事君

《星汉灿烂》袁慎是白鹿山才子,查找白鹿山的信息,白鹿山位于黑龙江省逊克县克林乡南部,属小兴安岭山脉。相传鄂伦春猎人曾在山中见过“白色鹿”而得名。山体呈东南——西北走向,长16公里,宽9公里,主峰海拔795米,是逊克县境内的最高峰。白鹿山为库尔滨河东源。山间多红松、桦、杨等林木。这似乎与求学无关,所以剧中白鹿山的历史原型只能是有名的白鹿书院了。只不过白鹿书院在汉朝还没有,那么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白鹿书院的历史。

白鹿书院的历史

白鹿书院,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五老峰南麓后屏山下,“始于唐、盛于宋,沿于明清”,已有1000多年。

唐贞元元年(785年),洛阳人李渤、李涉兄弟隐居庐山,渤养白鹿自娱,人称白鹿先生。

唐宝历元年(825年),李渤为江州刺史时,在隐居旧址建台,引流植花,号为“白鹿洞”。

南唐开元四年(940年),李善道、朱弼等人在白鹿书院置田聚徒讲学,称为“庐山国学”。亦称白鹿国库,白鹿国学,匡山国子监,与金陵国子监齐名。

宋初,扩为书院,与睢阳、石鼓、岳麓并称四大书院。

北宋开宝九年(976年),宋军攻占江州,庐山国学的历史结束;咸平五年(1002年),白鹿洞得到修整,塑造孔子及其弟子像;皇祐五年(1053年),孙冕之子孙琛在白鹿洞建房十间,称为“白鹿洞之书堂”。当时的星子主簿郭祥正为此写了一篇《白鹿洞书堂记》,这是白鹿洞书院的第一篇记文;皇祐六年(1054年)春,由于兵火,书堂被毁。南宋淳熙六年(1179年), 理学家、教育家朱熹受命知南康军,到白鹿书院察看遗址,呈报礼部的《申修白鹿洞书院状》和给丞相的报告中申述兴复书院的理由,并未得到朝廷当权者的支持;淳熙七年(1180年)三月,白鹿洞书院初步修复。

南宋嘉定十年(1217年),朱熹的之子朱在以大理寺正知南康军,修建白鹿洞书院,使朱熹初步建成的白鹿洞书院得以完成。据黄翰《南康军新修白鹿书院记》载:“嘉定十年,文公朱先生之子在,以大理正来践世职,思所以扬休命,成先志,鸠工度材,缺者增之,为前贤之祠,寓宾之馆,阁东之斋,趋洞之路。狭者广之,为礼殿、为直舍、为门为墉。已具而弊者新之,虽庖福之属不苟也。其规模宏壮,皆它郡学所不及,于康庐绝特之观甚称,于诸生讲肄之所甚宜。”嘉定十一年,朱熹弟子知军陈宓,又有增建,重建枕流桥;嘉定十四年(1221年),知军黄桂又重建礼圣殿,增建三门。

南宋绍定六年(1233年),江东提刑兼提举袁甫重修和增建白鹿洞书院,并自撰《重修白鹿书院记》和《白鹿书院君子堂记》。

元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白鹿洞书院在南康地方当局与书院主持人的努力下进行修复。

元大德年间(1297~1307年),虞集的《白鹿洞新田记》记载白鹿洞书院增置学田四百余亩。

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白鹿洞书院由于兵火,书院被毁,文物荡尽。

明正统三年(1438年),南康知府翟溥福率官绅重建书院,将礼圣殿改名大成殿,礼圣门改为大成门,奠定了明清以后书院的规模与基础。正统七年(1442年),应江西道监察御史张谦的建议,胡俨写了《重建白鹿洞书院记》,记文说:“先作礼圣殿、大成殿、大成门、贯道门,次作明伦堂、两斋仪门、先贤祠以及燕息之所。”

明成化元年(1465),江西提学金事李龄与南康知府何浚又倡修书院建筑,增学田、祀器、书籍。

明弘治七年(1492年),南康知府郭晋首刻《白鹿洞书院志》问世。这是白鹿洞书院第一部志书。

明弘治十年(1497年),江西提学佥事苏葵与南康知府刘定昌,在巡抚王宗锡等人支持下又倡修书院。据毛德琦《白鹿洞书院志》记载,其“撤故院大新之”,又“特创周、朱二夫子祠”,陟李渤等另祀,改大成殿为礼圣殿。此事“始于弘治丁巳年八月”,“至明年十月七日始用少牢告于先圣先师而落成焉”——何乔新《重建白鹿洞书院记》。弘治十四年(1501年),至弘治十六年江西提学副使邵宝又建宗儒祠、忠节祠,置田。

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巡抚魏谦吉重建宗儒祠、斋舍、整理器用,清理洞田,聘南丰教谕郑守道主教事。郑守道著有《重兴白鹿洞记》,碑传。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江西提学副使王宗沐又有增建朋来亭于白鹿洞书院右山岗,作《朋来亭记》。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分守南九道参议冯谦又重建书院,清理田赋、充实藏书。

明万历七年(1579年),白鹿洞大部分院田充边需,书院停办;万历十一年(1583年),白鹿洞书院恢复并重修;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江西提学副使钱掼奉王守仁神主于宗儒祠并祀。按宗儒祠原祀周敦颐、朱熹、陆九渊3人,此时改为4人。原以黄翰、蔡沈、李燔、林用中、吕炎、吕焘、胡泳、黄灏、彭方、周耜、彭蠡张洽冯椅、陈、配,此时又增加陈澔,共15人。[6] 明天启二年(1622年),主持白鹿洞书院、重修《白鹿洞书院志》的李应升描述其盛况:“一时从游者千里应之,其成名于世者指不胜屈。”

明代末年,白鹿洞书院进一步官学化,为聘请府司理推官主持洞务。

清顺治七年(1650年),聂应井与知府徐士仪等倡捐,增款,连同原有存资修葺书院。此时李长春与建昌(治今永修县)绅士熊德扬分别作了《重兴白鹿洞书院记》和《重修白鹿洞书院礼圣殿记》;顺治十年(1653年),江西巡抚蔡士英会同藩臬诸司陆续将铅山鹅湖、吉安白鹭洲、南昌友教、庐山白鹿洞四所名书院加以恢复、整顿。

清康熙元年(1662年),江西总督张朝麟带领府县官员重建明伦堂、宗儒祠;康熙十六年(1677年)以后的,南康知府伦品卓在布政使姚启盛、提学道邵吴远的倡捐支持下,对书院院舍整修,翻新彝伦堂、文会堂先贤祠、三先生祠,添堂、亭、号舍74间,重新修整计65间,共139间。伦品卓撰写了《重修白鹿洞书院碑记》;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清康熙帝亲书“学达性天”等八匾额赐于白鹿洞书院;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南康府学教授兼主白鹿洞书院教事熊士伯请求建专祠祭祀朱熹,祠建成后定名“紫阳祠”。

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知府陈子恭又修锋书院,重建文会堂。

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九江道任蔺佑重修书院,并增置田亩。

道光三年(1823年),江西巡抚程含章捐银万两修全省书院。白鹿洞得银八百两。知府狄尚炯持此重修书院。

清咸丰七年(1857年),星子解元潘先珍拨星子本县团练经费修葺白鹿洞书院。

清同治九年(1870年),知府盛元修复春风楼。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白鹿洞书院停办,洞田归南康府中学堂管理,田租为中学堂经费。

清宣统二年(1910年),在书院旧址建江西高等林业学堂。

辛亥革命(1911年)以后,书院遗址曾遭火灾,藏书大部分损失。

民国七年(1918年),康有为曾题写《白鹿洞书院》横额,书院也偶有修整。

1949年以来,白鹿洞书院的遗址由庐山地方文教部门派人进行管理。

20世纪50年代,白鹿洞书院修建了东、西碑廊。1978年12月以后,庐山管理局分期分批修复了白鹿书院。

20世纪80年代中期,庐山政府重修礼圣殿、礼圣门、彝伦堂(明伦堂)、御书阁、紫阳祠(朱子祠)、先贤祠(报功祠)以及其他房屋。

上一篇:繁体字网名两个字

下一篇:人的天敌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