蓟门烟树

时间:2023-07-27 19:10:46编辑:奇事君

“八”这个数字并不是到了现代才具有吉祥的寓意,在古代中国的哲学思想中,讲究天地人之间相互感应。

“八”为地之极数,天子享用“八佾”,祭祀用“八簋”,用车需“八鸾”,驭臣用“八柄”,统率万民用“八统”,治理国家用“八政”等。

因此“八”在数字中的地位是非常尊崇的。各地风景名胜以取八景之数为最多,自古以来,全国各地都有“八景”。

比如长安八景、桂林八景、羊城八景、潇湘八景等,这些具有代表性的八处自然和人文景观,大都能够集中反映当地的历史文化积淀。

有的甚至成为了当地的文化旅游象征,北京作为知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千年古都,当然也有“八景”,也就是大家俗称的“燕京八景”。

“燕京八景”这一名称最早见于金代,当时金章宗完颜璟将燕京的八处风光名胜选定为燕京八景。

即“居庸叠翠”、“玉泉垂虹”、“太液秋风”、“琼岛春荫”、“蓟门飞雨”、“西山积雪”、“卢沟晓月”和“金台夕照”。

又称“燕台八景”、“燕山八景”、“京师八景”、“京畿八景”等。历经金、元、明、清四代,“燕京八景”指代的景观名称在不同时期也有所变化。

比如明代的“燕京八景”分别为“居庸叠翠”、“玉泉垂虹”、“太液晴波”、“琼岛春云”、“蓟门烟树”、“西山霁雪”、“卢沟晓月”、“金台夕照”。

到了清代,乾隆皇帝亲自修订了部分景观的名称。

“燕京八景”最后定名为“太液秋风”、“琼岛春阴”、“金台夕照”、“蓟门烟树”、“西山晴雪”、“玉泉趵突”、“卢沟晓月”、“居庸叠翠”。

在每一景点所在地都立一碑,正背面分别为乾隆帝题写的八景名称和七律诗。此后作为官方认可的“燕京八景”名称便流传沿用了下来。

太液秋风

“太液秋风”是指太液池的秋天景色,太液池是现在中南海的旧称。实际上金代的太液池在中都西苑内,大致位于现在的宣武门一带。

到了元代,朝廷大规模营建大都后,太液池才移至现地。明清两代的太液池为宫廷禁苑,每临中元节,也就是七月十五。

要在太液池旁万善殿设孟兰道场,由小太监在太液池内燃放荷叶灯。在中海的水云榭上,刻有乾隆皇帝亲题的“太液秋风”四字。

站在水云榭四望,碧波千顷,波光鳞鳞,近处荷花映日,远处可见北海白塔、瀛台等亭台楼榭,景色宜人。

琼岛春阴

“琼岛春阴”因琼华岛而得名,琼华岛在金代是由开凿湖泊的泥土堆积而成,岛上遍植松柏,到处点缀太湖石,是金帝避暑的地方。

元代,以北海为中心,建起大都城,将琼华岛改名万寿山(亦称万岁山)。琼华岛四面皆景,尤以春天景观更为动人,山石俏丽,花木含苞,云蒸霞蔚,瑞气氤氲。

在此处能够真实感受到一幅大地春回、万物复苏、朝气蓬勃的景象。

金台夕照

“金台夕照”的景观至今仍有争议,因为明代所传“金台夕照”地点在何处,至今未考证清楚。

乾隆依据历代的诗及其有关记述,立“金台夕照”碑于朝阳门外关东店苗家地教场,校场中有个高台,称为金台。

每年春分、秋分前后,夕阳西下之后一小段时间,由于金台地势较高,有一段太阳光线照到这个地方,景色颇为奇特,时人曾云“登斯台者,有千秋灵气之想”。

这就是燕京八景中“金台夕照”的由来。

蓟门烟树

“蓟门烟树”在金代称为“蓟门飞雨”,至明代始称今名。西直门附近的元大都遗址西段的城墙为夯土构建,相传是古蓟门遗址。

在夯土城墙的遗址上树木蓊然,苍苍蔚蔚,晴烟浮空,四时不改,遂称“蓟门烟树”。

但也有学者认为“蓟门烟树”指的是古蓟州城门附近的树林,目前的蓟门烟树是清乾隆年间考证错误的结果。

在元大都城墙遗址上,多年前北京市园林部门以乾隆皇帝手书的“蓟门烟树”碑为中心,兴建了亭台和城墙,大力植树造林,重现了当初的景象,如今此地被定名为蓟门公园。

西山晴雪

“西山晴雪”主要指西山雪后的美丽景致,西山是指北京西郊连绵山脉的总称,是太行山的一支余脉,素为“神京右臂”,所说的雪景亦泛指此一带。

每当大雪初霁,从这里凭高临远,但见山峦玉列,峰岭琼联,旭日照辉,一派红装素裹、壮丽无比的景象。

金世宗和金章宗在此地相继构筑了祭星台、会景楼等建筑。元时改为“西山晴雪”。明时又改称“西山霁雪”。

清乾隆时又恢复使用了元时名称,“西山晴雪”的景碑现仍立于香山公园内半山亭北。

玉泉趵突

玉泉山因泉得名,这里的泉水水轻质优,淳厚甘甜,历朝历代一直作为宫城的专用水源。

金章宗曾在这里建有玉泉山行宫、芙蓉殿,到了清代进行翻修扩建,将行宫命名为“静明园”,此地也一直是历代皇帝的游幸避暑之地。

玉泉山的泉水自山间石隙喷涌,晶莹如玉,水卷银花,逶迤曲折,宛如玉虹,故称为“玉泉垂虹”。

到了清代,乾隆皇帝认为玉泉山的水是从石缝中流出的,不能形成瀑布“垂虹”的景致,更像济南城的趵突泉,于是改成“玉泉趵突”,并赐封为“天下第一泉”。

卢沟晓月

卢沟桥坐落于北京西南永定河上,是中国古代北方最大的石桥,桥全长二百六十六米,宽八米。

“卢沟晓月”指的是卢沟桥月圆之夜的景象,古时京城距此约是半天的路程,“行人使客,往来络绎,疏星晓月,曙景苍然,亦一奇也,故曰‘卢沟晓月’。”

每当月圆之夜,月色倒影水中,更显皎洁明媚,让往返京城的旅人思绪万千、经久难平,久而久之此地逐渐成为京城著名的景观。

桥东端有碑亭,石碑正面为清代乾隆帝手书的“卢沟晓月”四字,背面为乾隆所书的卢沟桥诗。

居庸叠翠

居庸关是京北长城沿线上的著名关城,始自于秦代,现存的关城是明将徐达督建的,地形极为险要,为北京西北的门户,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有南北两个关口,中间是一条长达十余公里的山涧溪谷,俗称关沟。两侧山势雄奇,相互夹峙,下有巨涧,林木郁茂,清流萦绕,翠峰重叠,景色绮丽,故有“居庸叠翠”之名。

清代乾隆皇帝曾题写“居庸叠翠”,立碑于居庸关东南的大道旁,现已佚失。如今的“居庸叠翠”碑是溥杰先生所题写的。

上一篇:走路子

下一篇:我想做代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