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某某人到了“耳顺之年”,那么“耳顺之年”指的是多少岁?又是什么意思呢?
在中国古代,关于年龄的表达方式有多,从出生婴儿到青年,从中年到老年,都有不同的叫法.
古人讲人的年纪一般不用数字,不会直接说出一个人几岁了,而是在各个年龄阶段前用不同的称谓。
所以,耳顺之年古代指的是六十岁,也就是花甲之年。那为什么叫耳顺之年呢?
耳顺之年的意思就是“六十岁时听别人言语便可判断是非真假”。当然也有一种解释是:人到了六十岁,就到了可以听进逆耳之言的年龄了。
耳顺之年,这个词出自先秦孔子《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段文字的意思是:十五岁我就开始立志学习;到了三十岁学就有所成;四十岁遇到事就不会迷惑;五十岁时就懂得天命;六十岁就能听得进去不同的意见;到了七十岁能顺着心意去做事,而不会超越世间的规矩。
在《论语 .为政》中说:“六十而耳顺。”何”晏集解引郑玄日:“耳闻其言,而知其微旨。”后即以“耳顺”或“花甲”为六十岁的代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