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佗

时间:2023-07-27 12:24:33编辑:奇事君

说到赵佗很多人都知道他是长寿的一位皇帝,那你了解赵佗吗?其实赵佗原本是秦国的一位将军,随着秦朝的灭亡,赵佗封闭南越自立为王,是一个长寿的皇帝,活到100多岁哦。那今天就跟着大家去了解赵佗吧,带你去瞧瞧赵佗的一生。

赵佗是秦朝时期的著名将领,秦始皇把岭南分三个郡,后三郡叛乱,秦始皇派任嚣、赵佗率领50万大军前去岭南平叛,期间中原巨变,始皇帝驾崩,秦朝灭亡,于是赵佗封闭南越自立为王。公元前204年创立南越国,自号南越武王。开国之初,赵佗奉行“和辑百越”的政策,尊重越人的风俗,任用越人首领,他重视中原汉文化,引进中原的先进生产技术,融合汉越文化,使岭南发展生产,人民安居乐业。在南越国,近百年的历史中,赵佗本人就在位67年,他活了101岁,死后被安葬在南越国的国都番禺附近。赵佗六十多年的在位时间,令其搜刮积累了大量的奇珍异宝,并且死后作为陪葬品陪葬。他在世时就对自己的后事做了缜密的安排,所以他的墓葬的具体位置一直是个未解之谜。

为了避免被掘坟盗墓而做到万无一失,赵佗挖了很多墓穴以迷惑别人,甚至连他死后出葬都做了精心布置。赵佗死后,继位的文王赵胡遵从他的遗命,派兵把城郊围个水泄不通,然后十几个灵柩队伍从番禺四门而出,出门后忽左忽右穿插前行,所以谁也不知道哪个才是真的,就更没有人知道他的墓在哪里了。这一幕是不是和朱元璋死后的送葬情形似曾相识?朱允炆继位后也是这样给朱元璋下葬的,所以至今也不知道明孝陵到底是不是朱元璋真正的陵墓。

传世的各种史料,对赵佗陵墓的位置记载大多来自推测,所以各不相同。在各个时期的野史秘闻中,对于赵佗墓的记载各不相同。有的说他在白云山上,有的说他在越秀山下。晋代的《广州记》中却又说“赵佗墓在城北,墓后有马鞍岗”。南朝刘宋沈怀远曾因巫蛊事件牵连被贬到广州,后撰写了《南越志》,其中记载,“赵佗墓就在自鸡笼岗起至广州附近的连冈山岭之地”。而明代郭裴所写的关于广东地区的地方志《广东通志》中却说,赵佗墓在县东北八里,又说在禺山。各种推测众说纷纭,但究竟在哪里谁也不知道。

由于赵佗墓藏有大量的奇珍异宝,加上极具考古价值,从古至今两千年来使得寻找赵佗墓的人一直趋之若鹜。我们都知道东汉末年是军阀盗墓的疯狂期,像董卓、袁绍、曹操和孙权都对盗墓极其热衷。比如董卓专挑帝王陵下手,袁绍雁过拔毛、一扫而净,曹操甚至干脆成立了摸金校尉这一专职部队。而孙权称帝后曾下令挖了南京附近所有的大墓以获得财宝,甚至是经常亲自策划、亲自指挥进行大规模的盗墓运动,那处在东吴境内的南越王赵佗墓自然是逃脱不了他的魔爪,不过这一次也是他唯一失手的一次。

《广州记》记载,三国时期孙权为寻找到赵佗墓中的巨额财宝,就曾派吕瑜带领几千兵卒去岭南地区寻找,但是广州附近的大小岗岭几乎都挖遍了也没有找到赵佗墓所在。不过孙权也并不是空手而归,他还是找到了赵佗之曾孙,也就是第三任南越王,明王赵婴齐的陵墓。从中获得了大量金银财物,以及皇帝印玺,还出土了著名的纯钩、干将和莫邪三把名剑。

南越国共有五代君王,第一代武王赵佗,第二代文王赵胡,第三代明王赵婴齐,第四代哀王赵兴,第五代术阳王赵建德。由于哀王、术阳王是被杀的没有陵墓,所以只有三座陵墓,加上明王的已被孙权给挖了,只剩赵佗和赵胡的,而赵胡的陵墓也在现代被发现了。

1983年,我国考古工作者在广州象岗发掘出了南越国第二代王赵胡的陵墓,墓中出土了三枚金印,其中一枚象征着权力威望的龙钮“文帝行玺”重达1485克,印钮是一条传神生动的游龙,而赵胡下葬时也身穿丝缕玉衣,是用丝带把2000多片玉片编织到一起制成的,这和婴齐墓中“珠襦玉匣三具,金印三十六枚”等记载十分相似。而赵胡的墓之所以没被盗,专家推测是因为挖的足够深,有18米之深。

“文帝行玺”是皇帝发布诏令,册封诸侯王用的,按古时规定是不能作为陪葬品的。但是赵胡死后,在长安充当质子角色的赵婴齐急忙赶回操办后事。在长安多年的赵婴齐深知汉武帝的雄才大略,他害怕再称帝会被大汉所灭,所以就把这枚皇帝印陪葬不再使用,就此归顺大汉。

虽然文王墓、明王墓都已经发现,可是历代的寻墓人踏遍了广州附近的无数山岗,仍然寻觅不得赵佗墓的踪迹。但现代考古工作者根据史料,已推测出赵佗陵墓的具体所在地。

据地方志记载,当年赵佗在越秀山大宴群臣,并和汉朝派来的使者陆贾同游此山,赵佗对此山极其看重,并从此山所发掘出的赵胡墓可以看出,越秀山是南越国的王陵所在地。南越国有“聚族而居,合族而葬”的墓葬制度,从南越国墓葬考古发现,一般数十座中小墓围在一个山岗成一个墓群,而大墓则独占一个山岗。第二代王赵胡的陵墓独占了越秀山的象岗,那么赵佗墓也应该是独占一座山岗的,而且距离不远。

西汉帝王陵实行的是昭穆制度,即以父为昭、子为穆。《周礼·春官·家人》记载:“先王之葬居中,以昭穆为左右。”以汉高祖长陵为祖位,太子惠帝的安陵正是在长陵之右居于穆位。赵佗为汉人,引进的也是中原汉文化,实行的自然也是昭穆制度,以赵佗的陵墓为祖位居中,以赵胡的陵墓为穆位居右。按照越秀山的地理环境来看,赵胡的陵墓在象岗,那么赵佗的陵墓极有可能就在越秀山主峰越井冈,也就是今天的“中山纪念碑”之下。

2000多年前,秦朝派30万大军,挥师南下征服岭南。后来河北人赵佗建立了南越国,东西万余里,国力强盛。虽如此,这位广府人的先祖,至死没有忘记自己中原人的身份,虽然他出于民族融合的需要,常常以蛮夷身份示人,但他从未想过独立,即使称帝,也只是与中原王朝斗一时之气,只要皇帝派一介之使好言抚慰,马上又和好如初。

赵佗塑像

平南越后,南征军就地安置

赵佗本是赵国贵族,河北真定人。赵国灭亡后,为秦国效力。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使屠睢为统帅,发卒五十万为五军,征伐岭南,赵佗随军出征,时年21岁。

由于屠睢性情残暴,胡乱杀人,越人不肯屈服,躲入丛林,打起了游击战,后来屠雎被杀,“伏尸流血数十万”,秦国势力有被赶出岭南的危险,急需兵力增援。而中原历经多年战乱,正规军青黄不接,于是只能胡乱抓了一些逃犯、入赘女方的男子以及社会地位低下的商人,组成一支远征军,委任嚣为主帅,赵佗为副将,带领这支不入流的杂牌军,再次征伐岭南。

“三十三年,发诸尝逋亡人、赘婿、贾人略取陆梁地,为桂林、象郡、南海,以适遣戍。”

前214年,终于平定百越,置桂林、南海、象郡。

完成征伐任务后,这支军队并没有返回中原,而是就地安置,戍守南疆。任嚣任南海尉,南海郡设博罗、龙川、番禺、揭阳四县。因龙川地理位置重要,故委任才能卓绝的赵佗为龙川县令。

南越王博物馆

赵佗是个好县令

赵佗上任后,干的风生水起。他选中现在的佗城为县衙,为稳定政权,实现民族融合,他上书秦始皇发50万人到岭南来与土著杂居。从中原迁来的人,除了被贬职的官员之外,大多重农抑商政策下的"贾人",也就是"商人",既惩罚了"商人",又渗透了岭南。他们带来了先进的中原文化,也让岭南人从此有了经商的基因。

“秦并天下,略定扬粤,置桂林、南海、象郡,以適徙民与粤杂处。”

为了稳定军心,解决戍边士兵的婚配问题,他又向朝廷申请加派3万单身女性来岭南,其理由十分含蓄“为来自北方士兵补衣服”。秦始皇批准这个申请,但是在数额上打了折扣,15000名中原寡妇和未婚女子加入支援边疆的行列。

在经济上,他将中原先进的耕作技术、铁制农具、打井灌溉技术和冶金、纺织技术推广到岭南,改变以前的“刀耕火种”和“火耕水耨”耕作方法,极大的促进了岭南农耕业的发展。

同时,大力发展水稻、水果和畜牧业、渔业、制陶业、纺织业、造船业,并发展交通运输和商业外贸,促进了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他还出动官兵助民凿井,修渠灌田,推进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南越国疆土地图

绝道聚兵,自立为王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农民大起义爆发。南海尉任嚣卧病在床,将最信任的部下赵佗召至广州,劝说赵佗派士兵把守中原通向岭南的关隘,在岭南自立为王。

“南海僻远,吾恐盗兵侵地至此,吾欲兴兵绝新道,自备,待诸侯变,会病甚。且番禺负山险,阻南海,东西数千里,颇有中国人相辅,此亦一州之主也,可以立国。”

中原战乱,战火势必烧向岭南,岭南三郡也将内乱,这对于刚刚得到开发的岭南百姓来说,不是一个好消息,戍边将士的所有辛劳也将前功尽弃。对于老首长的殷切希望,赵佗没有犹豫,勇敢的接下了这个艰巨的任务。于是任嚣假传圣旨,让赵佗接替了自己的职务。

任嚣死,赵佗传檄横浦、阳山、湟溪关说:“盗兵且至,急绝道聚兵自守。”将封闭了中原通往岭南的道路。后来又以法律的名义,除掉了秦任命的官吏,换上了自己人。在南海郡站稳脚跟后,趁着中原战乱,赵佗迅速“击并桂林、象郡”,赵佗自称南越武王。

中原战乱,任嚣并没有让赵佗带兵北上帮助秦朝对付起义军,而是让他在南越国自立为王。这是非常务实的建议。“秦无道”,不值得为秦二世卖命;再说南越平定才5年,人心未附,经济才有起色,军力弱小,后勤补给缺乏,后方不稳;“绝道自守”,让南越免于战乱在当时来看是上策。

南越剧照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汉朝建立后,刘邦并没有忘记岭南这块化外之地。汉十一年(公元前196年),刘邦遣陆贾使番禺,拜赵佗为南越王,试图通过和平手段,平定岭南。赵佗接见陆贾时,故意用越人打扮,神态倨傲,想给使者一个下马威。陆贾不愧为东汉著名说客,不卑不亢:

“足下反天性,弃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

接着,陆贾大肆宣扬刘邦得天人之助,灭秦夷楚的功绩。然后,他进一步威胁说:天子派我授予你大印,君王应该远远出迎,北面称臣。现在越国新建,人心未定,你竟然想以此对抗大汉。如激怒天子,将挖你的祖坟,灭你的宗族,然后派10万大军征剿,越国死期不远。

陆贾的一席话,打击了赵佗的傲慢,他坐不住了,起身谢罪,承认久居蛮夷,不懂得中原礼仪了。

然后,他又自负地问陆贾,他与萧何、曹参、韩信相比,谁厉害?陆贾含糊地回答,他似乎比这三人厉害。

赵佗又问,他与刘邦比,谁厉害?陆贾马上高声说道,皇帝以一介布衣,讨暴秦,诛强楚,为天下兴利除害,继承的是三皇五帝的事业,统治的中国人口以亿计,国土面积纵横万里,而南越就像汉朝的一个省,你赵佗怎么能与大汉相比。

赵佗并不服气,笑着说:我不是在中原发迹的,所以只能在这里称王;要是我在中原,不一定就输给刘邦!

双方话一说开,气氛非常融洽,一见如故,留陆贾在岭南待了一个多月,每天拉着陆贾喝酒,聊天。赵佗曾对陆贾说,岭南这个地方,都没几个人能说上话的,先生来此,让我听了许多闻所未闻的新鲜事!王维的《杂诗三首》其二最能道明赵佗对故乡的思念: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临别时,赵佗还赠送了陆贾价值二千金的财物。陆贾顺利地完成了使命。此时,赵佗对汉称臣,号称“南越王”。

刘邦建汉之初,北方匈奴气焰嚣张,形势严峻,国内异姓王虎视眈眈,大汉自顾不暇。而赵佗“自保一方,兵力震于荒裔”,如拒绝接受封号,刘邦也无可奈何。

称帝气吕后

刘邦去世后,吕后当政,对南越国只称臣不纳贡、游离于帝国之外的状态非常不满意,于是决定制裁南越国,禁止金铁田器、马牛羊输越,即使要给,也只给公的,不给母的。想通过禁运打击南越国经济,让赵佗的政权垮台。赵佗急了,多次遣使赴汉,请求吕后解除禁令。吕后非但没有取消禁令,反而将使者扣留,挖了赵佗家的祖坟,诛杀赵家宗族,逼赵佗就范。

赵佗大怒,吕后五年(公元前183年),赵佗自称南越武帝,发兵攻击长沙国边境小城。汉遣大将带兵助长沙国征南越。因五岭山高水长,气候恶劣,士兵水土不服,染上疾病,一年有余,五岭都没翻过去。当年红军长征,也翻过五岭,在主席眼里,五岭都算不得什么了,虽然充满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可也从侧面说明了五岭的险峻: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吕后去世全军无功而返,大汉威信扫地。经此一役,赵佗在南方声威大震,于是趁势用兵统一南方,称帝。

“佗因此以兵威边,财物赂遗闽越、西瓯、骆,役属焉,东西万馀里。乃乘黄屋左纛,称制,与中国侔。”

当初赵佗出兵袭击长沙时,曾写信给汉朝的将军,提出只要朝廷罢免长沙的两位将军,释放自己在河北老家的亲人,自己就撤兵,恢复与汉朝关系。此信没有得到回应。

南越国水闸遗址

老朋友又来了,好酒好菜,掏心掏肺

公元前180年,文帝即位后,主动采取措施,遣人修好赵家祖坟,派人把守,年年祭祀;又召赵佗的族人,安排官职,厚加赏赐。然后,派赵佗的老朋友陆贾,带上文帝书信和礼品,再次出使南越。

文帝赐赵佗的书信,先放低姿态,自我介绍了一番,承认汉朝之前在吕后的主导下,对南越推行了错误的政策,自己上任后,修好了你家祖坟,又给你的族人安排了官职。在此基础上,在允许“服岭以南,王自治之”的前提下,劝他取消帝号,弃前嫌,通使如故。

赵佗见信后,被文帝的真诚打动,态度马上回转。回信解释,自称“蛮夷大长老”:原来我只是粤地的一个小官,承高祖厚爱,封我做了南越王,我感激还来不及,哪想过独立呢。只是吕后听信谗言,待我“别异蛮夷”,撤销南越王封号,还实行经济制裁,挖我祖坟,杀我族人,我三翻四次派人上书谢罪也得不到原谅。一时激动,带兵打长沙,也就是想出口气,称帝也只是聊以自娱自乐而已。最后,赵佗语气诚挚地向大汉天子表白:

“老夫身定百邑之地,东西南北数千万里,带甲百万有余,然北面而臣事汉,何也?不敢背先人之故。老夫处粤四十九年,于今抱孙焉。然夙兴夜寐,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目不视靡曼之色,耳不听钟鼓之音者,以不得事汉也。”

想我赵佗平定百越,国土辽阔,兵强马壮,我为什么还要向大汉称臣呢?那都是因为我是中原人,祖祖辈辈都在那里生活,我的血管里流的是华夏民族的血,如果脱离中原独立,我对不起先祖,是对祖宗的背叛。赵佗表示,愿意重修旧好,“长为藩臣,奉贡职”,并马上在越国发文予以确认:

“吾闻两雄不俱立,两贤不并世。皇帝,贤天子也。自今以後,去帝制黄屋左纛。”

同时,献白璧一双、翠鸟千只、犀牛角十只、紫贝五百、桂蠹一器、生翠四十双、孔雀二双等珍贵物品。陆贾还报,孝文帝听说后非常开心,当然陆贾本人也少不了加官进爵。

自此之后,赵佗对汉朝一直称臣,直到公元前137年去世前,还谆谆告诫子孙,对汉朝皇帝要岁岁上贡年年称臣。

赵佗像

南下干部第一人的乡愁

在中国古代,岭南一直被视为蛮夷之地,气候条件恶劣,这位被毛主席称为“南下第一干部”的河北人,在当地“和辑百越”,成绩显著。由于现在的越南北部之前属于南越国,越南文化深受南越国影响,越南人称赵佗为“赵武帝”,视其为开国鼻祖,越南史学家黎嵩赞对赵佗歌功颂德:

“赵武帝乘秦之乱,奄有岭表,都于番禺,与汉高祖各帝一方,有爱民之仁,有保邦之智,武功慑乎蚕丛(安阳王蜀泮),文教振乎象郡,以诗书而化训国俗,以仁义而固结人心,教民耕种,国富兵强……真英雄才略之主也。”

南越国在岭南历史长河中仅存在93年,其中赵佗在位72年。往事如白云苍狗,几经沧海桑田,人们逐渐忘却了这个曾经为祖国开疆拓土,将生命和热血,挥洒在绿水青山之间的河北人。

遥想当年,他带领几十万被朝廷歧视的杂牌军,吆喝着一群群被朝廷放逐的中原儿女,筚路蓝缕,在祖国的南方开疆拓土,开发创业,历经中原九代君主,将中华文明的种子播撒南越大地。

岁月可以流逝,朝代可以更迭,不变的,是那颗忠于祖国大地的心,是流淌着的炎黄子孙的血,是那一缕一缕的剪不断的乡愁。

众所周知,皇帝是天下之主,一向是吃的好,用的好。但因为劳心劳力,所以很少有皇帝能活高龄。清朝的乾隆皇帝是其中一个例外,执政60年,还活了88岁,算是享尽了齐人之福。而小编今天给大家介绍的这位皇帝,活的时间比乾隆还长。不仅耗死了儿子,而且还差点耗死了孙子。

那这位长寿皇帝是谁呢?他就是南越武帝赵佗。赵佗祖籍河北正定,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平定岭南百越之地,派屠睢、赵佗率50万大军南下。由于主将屠睢对百越的态度是强力镇压,所以引起了百越诸族的反弹。虽然他们斩杀了西瓯部落首领“译吁宋”,但在接下来三年的征战中却接连失利,连屠睢也被杀死。

后来赵佗采用边打便招降的方式,终于平定了百越部落,秦朝也在番禺设立了南海郡。当时任嚣为郡尉,统管番禺、龙川、博罗、四会四县。因为龙川的地理位置和军事价值比较重要,所以任嚣便任命赵佗为龙川县令。赵佗在当地团结百越部落,鼓励中原人与岭南人融合通婚,将当地打造从有如铁桶一般。

任嚣死前,将南海郡郡守的位置让给赵佗,并嘱咐他切断通往中原的道路,割据称王。刘邦建立汉朝后,赵佗也吞并了桂林郡和象郡,自称“南越武王。”后来在汉朝使者的劝说下,赵佗向汉朝俯首称臣,南越成为汉朝的藩属。吕后上位后与赵佗交恶,赵佗索性自称“南越武帝”,与汉朝对立起来。

而赵佗在称帝后就退居幕后,让他的儿子赵仲始处理国政。赵仲始也像父亲一样雄心勃勃,打算干一番大事业,所以一直很拼。结果没过多久,就因为身体不支过世了。后来赵佗又重新主政,直到103岁过世。当时赵佗的孙子赵胡都一把年纪,如果赵佗再多活几年,估计孙子也会走在他前面。

上一篇:小洋山岛

下一篇:罐头能带上高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