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十大网络流行语发布
转眼间2022年已经到最后一个月了 在这一年之后又出现了很多的新的流行语 看看这一年有哪些流行语吧!在众多流行语中天花板是什么意思呢?
2022年十大网络流行语发布
12月8日 由《语言文字周报》主办的2022年“十大网络流行语”“十大网络热议语”公布结果。
上榜2022年“十大网络流行语”的有:“栓Q(我真的会谢)”“PUA(CPU/KTV/PPT/ICU)”“冤种(大冤种)”“小镇做题家”“团长/团”“退!退!退!”“嘴替”“一种很新的XX”“服了你个老六”“XX刺客”。
入选2022年“十大网络热议语”的有:“冰墩墩(冬奥会)”“二十大”“中国式现代化”“人民至上 生命至上”“做核酸”“俄乌冲突”“刘畊宏女孩/王心凌男孩”“数字经济”“网课”“卡塔尔世界杯”。
值得注意的是 2022年“十大网络流行语”中 本年度新出现的词语占到一半以上 展现出了大众极强的语文创造力。比如“栓Q”“退!退!退!”“CPU/KTV/PPT/ICU”(“PUA”在2022年的几种新表达方式)等。
亦有网络流行语重现了过往的流行 创造了新意。比如老词“团长/团”在一段时间内的高频热用 与疫情生活现实分不开;2020年就已诞生的“小镇做题家”在2022年再次风行 也与社会热点事件紧密相联;在大众的创造性运用下 “大冤种”从东北方言进入了普通话。《语言文字周报》由上海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上海教育出版社主办 已连续四年举办年度热词评选活动。编辑部主张年度语言盘点应注意区分“流行语”与“新闻热词”“关键词”等概念 在2021年的年度热词评选中首次区分了“十大网络流行语”和“十大网络热议语”。
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常务副主任、上海师范大学教授陈昌来认为 “热议语”和“流行语”确实不同。二者的差异在于 “流行语”更多地被使用 “热议语”更多地被议论 后者潜藏着大众对某些社会话题与事件的关心。这两个榜单都能客观地反映出2022年度的语言现象。
今年“流行语”与“热议语”的评选和往年一样 依然经历了读者提名、网络海选、专家评议三个阶段。征集阶段 读者共推荐800余条流行语条目。编辑部根据流行度和热度高低 遴选出35条流行语进行网络海选。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北京大学、北师大、复旦大学、华东师大、上海师大、浙江大学、浙江师大、杭州师大、浙江科技学院等机构院校的专家学者参与了评议。
“网络语言生活将成为语言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上海师范大学语言学博士研究生车飞提及 截至2022年6月 我国网民规模为10.51亿 互联网普及率达74.4% 网络流行语是网络语言生活图景的全面反映。在他看来 年度流行语也帮助我们厘清雅与俗的关系 启发我们重新认识流行语创造与使用的主力军——当年青年群体 推动我们重新认识网络公共空间的话语平等问题 引导我们更加理性看待网络流行语。
复旦大学现代语言学研究院副研究员史濛辉表示 世界上最早的网络流行语可能是1982年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语言技术和人机互动研究教授斯考特所创造的笑脸符号“: )”。时至今日 网络与现实社会生活的互动日趋频繁且有重叠之势 网络流行语已成为人类社会普遍的交往方式之一 更是当代青年重要的生存空间与精神庇护所。借助网络平台 大众在公共言论空间中对社会环境与社会价值“发声” 以彰显个性、标新立异的方式 或是宣泄特定的社会情绪 或是表达对当下处境的群体感受 或是寻求深层次的情感共鸣与认同。
“从更宏观的语言演变的角度看 无论是昙花一现抑或历久弥新 每年的网络流行语都是反映时代变迁的注脚 值得我们去关注、记录与理解。”史濛辉说。
栓Q(我真的会谢、听我说谢谢你)
这一条其实是一组流行语 虽然字面有个“谢(栓)” 但实际上主要用来表达大无语状态或是非常厌烦的情绪 并非真的用来表示对他人的感谢。“栓Q”源于某抖音用户在2022年2月的一条宣传遇龙河竹筏漂流小视频的末尾所说的“Thank you.” 其中“thank”的发音酷似shuān。发音虽然不标准 但他说的“Thank you.”确实表达感谢。不过“栓Q”被创造出来后 含义、用法就大为不同了。“我真的会谢”来自某微博用户 创造伊始就用来表达吐槽而不是感谢。“栓Q”火起来之后 也被塞进了“我真的……”句式。一句“我真的栓Q” 无语程度直线上升。而“听我说谢谢你”又是另外一个故事了。它原本是一首儿童歌曲的歌名 也是该歌曲中的一句最高频歌词。作者的创作初心 是做一首专属于小朋友们的《感恩的心》。但随着歌曲的流行和魔幻新闻的不断冲击 “听我说谢谢你”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了微博、公众号等的新媒体评论区——它很少被“屏蔽” 但也很难被“精选”。
PUA(CPU/KTV/PPT/ICU)
在一段网络采访视频中 受访者因口误将“PUA”说成了“CPU” 网友们觉得有趣而开始玩梗 故意将“PUA”说成“CPU”或者“KTV”“PPT”“ICU”。“PUA”是“Pick up Artist”(搭讪艺术家)的简称 源于美国 原指男性为了增强异性交往中的魅力而学习提高情商、增加互动的技巧 如今在网络语境中泛指人际关系中一方通过洗脑、打压的方式 对另一方进行情感、思想控制的行为 存在于恋爱、职场、家庭、校园等多种场景中。“PUA”是近两年网络中热议的话题 用“CPU/KTV/PPT/ICU”等常见词代指“PUA” 一方面增加了“PUA”概念的传播度 另一方面也降低了“PUA”的使用难度 使人们更容易描述和提出生活中此类不合理现象。
冤种(大冤种)
“冤种”一词来自东北地区方言 原指因为蒙受委屈而闷闷不乐的人 如今网络中常用此词来泛指做了傻事的人 即冤大头、倒霉鬼等。常见的搭配有“大冤种”“纯纯大冤种”“职场大冤种”等。最初是一些东北的博主用此口头语进行自嘲 带起了流行;后来网友们用“冤种”来形容自己或者身边亲友 包含一种亲切憨厚的感觉 来化解生活中“哑巴吃黄连 有苦说不出”的不快经历 还可表达又好笑又心疼的复杂情感。
小镇做题家
这一词条最早见于豆瓣小组“985废物引进计划”。根据豆瓣用户“水果糖”的总结 “小镇做题家”指的是那些“出身小城 埋头苦读 擅长应试 但缺乏一定视野和资源的青年学子”。这一概念一经提出即引发热议 也引发了众多985、211高校已毕业、未毕业学生的共鸣——有反思 有调侃 也有自嘲。在2022年7月的“明星考编”事件发酵前 “小镇做题家”虽然承载着许多失意和迷茫 但由于多用来自嘲 语义色彩并不十分消极 大家使用它来介绍自己的意愿比较强。然而 7月8日 《中国新闻周刊》公众号针对考编事件发表时评《易烊千玺凭什么不能考编?又为什么要考编?》。文章指出了考编难的现实和多位明星有编制的事实 也在结尾处提出了“明星考编”背后真正值得反思的问题 但文中直接将“考编的普通人”等同于“小镇做题家” 认为一众网友的质疑是出于自己很努力还考不上而明星轻松就能考上、也能轻松赚大钱的“被剥夺感” 如此逻辑和揣度令人不适。
团长/团
“团长”原指军队中一个团级单位的最高指挥官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被赋予了新的内涵。疫情防控期间 线下商超关闭 线上购物平台难以下单 有这么一群人 他们不畏风险 各显神通 无偿组织团购和分发生活物资 被居民们亲切地称为“团长”。“团长”是“平民英雄” 该群体背后是千千万万来自各行各业热心的平凡人。
退!退!退!
某段网络视频记录了一位车主和摆摊大妈因车位发生争吵的过程。视频中 大妈面对别人的质问 并不正面回应 只是一边跺脚一边用手做击剑动作 同时大喊“退!退!退!”。这种类似传统民俗中作法驱逐恶灵的奇特姿势 充满了喜剧效果 引发网友们的模仿;相关表情包也在网络中广泛流传。“退!退!退!”最初传达的是放下怨气、淡化矛盾的处事态度 后来在使用中意思得到延伸 描述排除生活中可怕事物、不顺利之事以及种种遭遇的愿望 成为表达反对、抵制、抗拒等情绪的热语。比如 疫情要“退退退” 坏人也要“退退退” 霉运更要“退退退”。
嘴替
“嘴替”即“嘴巴的替代” 指能够代替广大网友表达心声的人。网友们对某些事情虽有看法和态度 但因为口才不行或者顾虑太多 往往词不达意。而有些人善于捕捉并总结某一群体、某类人共同的想法 且能言简意赅地表述出来 引发大家的共鸣。于是网友们用“嘴替”表达对这些精彩言论的肯定和对敢于发声者的褒扬。
一种很新的××
“一种很新的××”出自短视频平台的音乐评论区 最初用来表达对作品中融合过多音乐元素的无法理解 现广泛用于调侃某些不可思议的事物、超出常规的行为。“一种很新的××”可以表达一种不理解、不欣赏的态度 含有一种委婉的批评意味;但有时也仅仅强调事物、情况的新变化、新发展 作为各种领域的新闻讲解开头语 吸引大家的注意。
服了你个老六
“老六”是出自射击游戏的一个梗 带有贬义色彩。游戏对战时通常是“五对五” 但有些人不打配合 在其队友正面拼杀的时候 “老六”则躲在暗处 以阴险狡诈的方式取胜。“服了你个老六”是游戏玩家常用的一句吐槽。除了在游戏圈 这句话在日常交际中多用来嘲讽那些以出其不意的方式获胜或玩阴险手段的人。
××刺客
“刺客”原指“用武器进行暗杀的人”。“××刺客”的产生与认知隐喻有关:一些外表普通、未明码标价的高价商品 就像刺客一样具有隐藏性 在结账时以远超预期的价格突然“刺”消费者一剑 使其钱包和心理都受到了伤害。如“雪糕刺客”“水果刺客”等。“××刺客”突出了事物带给人的刺激与不适感 也反映了大众消费心态的转变——对“××刺客”要敢于说“不” 进行抵御。
【附】2022年“十大网络热议语”
冰墩墩(冬奥会)
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吉祥物。将中国国宝熊猫的形象与充满未来感的冰晶外壳巧妙融合 既能代表中国味道的冬奥会 又传达了以科技创新赋能冰雪运动的理念。由于冰墩墩形象友好可爱、憨态可掬 甫一亮相便成为焦点 甚至出现“一墩难求”的局面。
二十大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2022年10月在北京召开。这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
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 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 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 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人民至上 生命至上
“人民至上 生命至上”意味着始终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这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民本思想的赓续传承 更是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理念的生动诠释。2022年 我国之所以在抗击新冠疫情的斗争中取得重大成果 根本原因就在于始终坚持“人民至上 生命至上”这一准则。
做核酸
2022年 奥密克戎肆虐全球。中国坚持“人民至上”的抗疫总方针 进行全员核酸检测(“大筛”)或抗原检测(全家“捅”) 排查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密接)、次密切接触者(次密接)、时空伴随者(14天内与新冠确诊患者在同一时空网格内停留过一段时间的人)。对高风险区临时封控(静默)、无症状或轻症感染者方舱隔离、学生居家上网课等一系列措施 守护了中国人民的生命和健康。
俄乌冲突
2022年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爆发的军事冲突。北京时间2022年2月24日 俄罗斯总统普京宣布在顿巴斯地区发起特别军事行动 俄乌冲突正式拉开序幕。北约多国向乌克兰提供军事援助 并对俄罗斯实施全方位制裁。俄乌冲突加剧了全球能源、粮食等多重危机 冲击了国际贸易 也深刻影响了世界经济政治格局。
刘畊宏女孩/王心凌男孩
疫情期间 艺人刘畊宏直播带领观众跳减肥操 卷起健身风潮 吸引了一批坚持运动、追求健康和好身材的“刘畊宏女孩”。《乘风破浪的姐姐3》中“甜心教主”王心凌唱跳《爱你》 唤醒了大家的青春记忆 涌现出一批模仿唱跳、支持偶像的“王心凌男孩”。
数字经济
数字经济是以数据资源为关键要素 以现代信息网络为主要载体 以信息通信技术融合应用、全要素数字化转型为重要推动力 促进公平与效率更加统一的新经济形态。数字经济是继农业、工业之后的主要经济形态 目前已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2022年初 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
网课
2022 年 各地疫情此起彼伏。为保障师生的安全与健康 大中小学响应“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号召 由线下教学转为线上网课。即教师与学生离校居家 借助互联网平台开展教学活动。
卡塔尔世界杯
2022年11月21日—12月18日在卡塔尔举办的第二十二届世界杯足球赛。共32支球队参加。这是历史上首次在中东国家境内举行的世界杯足球赛 也是首次在北半球冬季举行、首次由从未进入世界杯决赛圈的国家举办的世界杯足球赛。
流行语天花板是什么意思
网络天花板指某个人的能力达到了顶峰 意味着到顶了 程度很高 在一众人中是top1 几乎是不能被超越的。一般组成的词有 社交天花板 网恋天花板 可爱天花板等。天花板经常被饭圈粉丝使用 用作指某位明星爱豆的唱跳、业务能力是最好的。
流行语有什么特点
流行语具有底层性、隐密性、反正统性、非通用性、非规范性、平行性、能产性这几个特征。
一、底层性
流行语的创造者主要是市民阶层 有的还来源于行话黑话 所以流行语反映的主要是下层文化。比如北京和上海的流行语就反映了京沪两地五行八作的人和事:在社会上混的“玩主”、冒充顾客帮助卖主销售的“托儿”(北京) 对什么事都爱打听或插手的“百搭”、一哄而上赴日本打工赚钱的“黄蜂”(上海)。
一些流行语反映了两地市民不同的性格特征:北京人疏懒自大 把“干活、干事情”叫作“玩活儿”、把“从事某项工作或活动”叫作“练” 如“练摊儿” 上海人待人接物非常精明 从“拎得清”“校路子”“轧苗头”等词语中可见一斑。
流行语的褒贬色彩反映了市民阶层的趣味和价值观:比如北京话带有亲切羡慕色彩的“星哥星姐”“的哥的姐” 带有鄙夷嘲弄色彩的“柴禾妞儿”“醋溜小生”;上海话对不谙熟人情世故的人和事有许多带有鄙夷色彩的词语 如“冲头”“大路怪子”等。
也有不少流行语表现了老百姓的风趣幽默 如“一脸旧社会”“憋镜头”(北京) “快刀手”“学习五十四号文件”(上海)等。
二、隐密性
流行语很多来源于行话、切口甚至流氓团伙的黑话 因此具有极强的排他性 反映了某种团体的利益和价值观念。
三、反正统性
流行语反映的社会价值观常常与国家倡导的信仰道德规范相悖甚至表现低级趣味、社会阴暗面 如“傍家儿”“嗅蜜”“托儿”(北京) “煤饼”“下三路”“斩冲头”(上海)。
四、非通用性
流行语使用的场合、社群、语体常常有一定的限制 一般只限于亲朋好友、地位身份相当的人日常交际使用 社会地位和文化层次高的人 特别是女性和中老年人 在使用流行语时有很大的选择性 一般只在开玩笑或故意幽默一下时才偶尔使用那些已经家喻户晓的词语 如“大款”“宰”“侃”等。
地域流行语由于具有浓厚的地方文化色彩 甲地的流行语在乙地很难被理解和认同。中央电视台播出过一些京广沪等地拍摄的市民生活题材影视作品 收看的观众遍及全国各地 这些影视作品的播出 在京广沪当地大力传播了本地流行语 但异地之间除了少数词语相互吸收外(如上海话中来源于北京话的“斩”、“上档子”等 北京话来源于广东话的“的(士)”、“大哥大”等) 某地的流行语很难在外地生根发芽。
五、非规范性;
流行语的创造者大多文化程度较低 流行词语常常是不规范的 比如 词语的缩略和语素的结合不遵循一般规律 表现出极大的任意性。如北京话中“现眼”略为“现”、“没有商量的余地”略为“没商量” 上海话“脂粉气”略为“粉” 超出了一般的词语缩略和搭配规范。
再如 某些流行语的意义和形式都还不确定 比如北京流行语“歇菜”意为“歇着、停止做某事” 但也有人用“歇菜”表示“死” 如“刚才撞上一辆卡车 差点儿歇菜”。
很多流行语在书面上也表现出不定型性 比如表示“关系好”有“瓷”和“磁” 表示“闲聊 吹牛”有“侃”和“砍” 表示“在社会上混的不安分的人”有“玩主儿”和“顽主儿”等形式。
六、平行性
流行语常常与一般词语处于重叠状态 有的像同义词或近义词 有的像同形词。比如北京话的“路子”和“办法”、“渣儿”和“毛病” 上海话的“拗”和“威胁”、“搭子”和“搭档” 这些成对的词意义都是相同或相似的。
而如北京话的“练”原指“练习” 现指“打架或干某项工作” “掰”原指“用手把东西分开或折断” 现指“断绝友情” 上海话的“调”原指“调戏” 现指“戏弄” “嫖”原指“玩弄妓女” 现指“戏弄、嘲弄” 则词形虽然相同 但意义却是完全不同了。
七、能产性
流行语由于使用频率高 会产生衍生现象。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一是构成新词 如北京话由“的”构成“打的”“面的”“摩的”“的哥”“的姐”等 上海话由“分”构成“搬分”、“宕分”、“畚分”、“好分”、“挺分”。
二是扩展词义。如北京话的“傍家儿”由“相互依靠的伙伴”引申出“相互依靠陪伴” 又特指“相好儿、情人” 上海话的“含金量”扩展出“质地”、“人的富裕程度”、“人的学识”、“黄色淫秽品的色情程度”等。
流行语是什么
流行语是一种词汇现象。从研究的角度来说 是一种词汇的分类研究。所用词汇一般有通俗易懂 琅琅上口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