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名士蒋干生平简介
蒋干,字子翼,汉末三国时期的人物,历史上的蒋干是当时的名士,而罗贯中在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则将蒋干刻画成了被周瑜所愚弄的小丑形象。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国名士蒋干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
蒋干生平简介
三国蒋干,是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刻画的人物,九江(安徽寿县)人。三国时期的蒋干本是名不见经传的人物,但是经过《三国演义》的描述,三国蒋干成了非常有名的人。
赤壁之战之前蒋干曾做过曹操的说客,试图劝说周瑜投降。曹操带领的北方士兵并不擅长打水战,所以幸亏有荆州降将蔡瑁、张允作为水军都督来领导。这二人一直住在江东,所以比较熟练水战之法。因而周瑜一直想除掉他们,将他们看作心腹之患,却总是难以下手。正好这时自报奋勇说要降周瑜的蒋干过江,周瑜便将计就计,摆下群英会,诱导蒋干让他去偷取蔡、张二人写给他的密信,这才致使曹操错杀了蔡、张二人。
然而周瑜想打败曹操,并不是多么容易的事。当时庞统还在江东避难,虽然他想出了连环计,但是周瑜还有很多疑虑,正在周瑜为此发愁的时候,蒋干再次来使,他把庞统引见给曹操,曹操听从了名士庞统提出的连环计,这才导致了战争的失败。赤壁之战的结束,标志着东汉末年以来群雄纷争局面的结束,并且促成了后来三足鼎立局面的形成。当时很多人都想不到,一代枭雄曹操既能在官渡之战中以弱胜强大败袁绍,接着又乘机夺取荆州,竟最终败在了周瑜这个黄口孺子的手中。蒋干却自以为立了大功,成为千古笑柄。
蒋干中计的原因
其实蒋干中计的原因无非是他死读书本不知变通,虽然他四书五经烂熟于心,琴棋书画也是样样精通。但是像苏秦和张仪那样的舌辩之士并不是谁都能做得来的,所要说服的对象也与他在书本中所读到的迥然不同。尽管他在东吴营中滔滔不绝,但并不能打动雅量高致的周瑜,相反由于他的迂腐反而成为周瑜利用的工具。
由蒋干中计的原因可以看出一个人有才华是一回事,而会不会用好这满腹才华却又是另一件事。一代天骄铁木真目不识丁却纵横天下,建立了蒙古帝国。而满腹经纶的蒋干却做一件事坏一件事,贻笑后世。震铄古今的赤壁大战虽然早已消失于滚滚东去的长江之中,但是蒋干的事迹并没有随着时间销声匿迹。
蒋干中计的原因总的来说就是他虽然善于引经据典高谈阔论,但遇到具体问题的`时候拿不出具体的解决办法,也就是所谓的纸上谈兵,眼高手低。从而才酿成了一桩桩惨剧,而他自己也贻笑千古。
蒋干是怎么死的
提起蒋干,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赤壁之战中的群英会,他是群英会里的主角,关于他的生平事迹也仅能从这里找到蛛丝马迹。
除此之外史书中对此人的记载可谓一片空白,不仅没有记载他生于何时,更没有人确切知道蒋干怎么死的以及死于何时。甚至陈寿的《三国志》中正文部分都找不到这个名字,只有在《周瑜传》的注解部分才能找到关于他的只言片语。
历史上的蒋干并不像罗贯中在《三国演义》写的那样愚蠢无知,被周瑜像小丑一样玩弄于鼓掌之间。他虽然没有诸葛、司马那样的治世大才,也没有庞统、郭嘉那样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出众能力。但也算得上是一时名士,只是他的名气在人才济济的曹营中被埋没,不为人所知罢了。
有人根据群英会推测出了蒋干怎么死的,那就是被醒悟过来的曹操秘密杀掉以泄愤。这样才能最好的解释他在赤壁之战后消失的事实。可也有学者认为,仅凭群英会断定不了蒋干怎么死的,甚至不能断定他在群英会之后是否死掉,因为他仅仅是没能说服周瑜,并没有给曹魏带来什么实质性的损失。至于错杀蔡瑁和张允更是子虚乌有之事,在正史中根本找不到任何依据,所以此事无论如何也不能成为曹操杀蒋干的原因。因此,直到现在,关于蒋干是怎么死的以及他是否死于曹操之手一直都是史学界的无解之谜。
蒋干中计故事
曹操率兵东指。东吴都督周瑜在接到曹操的挑战信后,即毁书斩使,以表白抵抗的决心。于是引发了曹操与东吴在三江口的一番交战。
周瑜打了胜仗,但他仍能谨慎从事,进行调查研究,连夜暗窥曹营。
周瑜发现曹操水军的指挥官是从刘表手下归降曹操的蔡瑁、张允,这两人“深得水军之妙”,是东吴破曹的主要障碍,周瑜就产生了“必设计先除此二人”的打算。
曹操正在为破东吴无策发愁时,忽有曹营中的幕僚蒋干出来自荐,说愿意去东吴说服周瑜前来归降,而且表示保证能完成任务。
周瑜听说老同学蒋干来访,就决定利用施行反间之计。周瑜先在大会群英的宴席上,定下了“但叙朋友交情”,不提“军旅之事”的规矩,封住蒋干的口。
进而周瑜又向蒋干显示江东英杰云集,“兵精粮足”的实力,炫耀自己“遇知己之主”,受到信任重用的地位,断绝蒋干说降的念头。
在夜间,周瑜与蒋干“抵足而眠”,佯装酒醉酣睡,诱使蒋干偷走一封伪造蔡瑁、张允投降东吴的书信,还安排了“江北有人到此”来暗联络的情节给蒋干看,让蒋干对书信确信无疑。
蒋干原为没有完成说降周瑜的使命发愁,幸亏得了这份重要“情报”,就连夜溜回曹营去报功。曹操看了这封信大怒,喝令杀了蔡、张二将。周瑜的反间计终于获得成功。
蒋干盗书的典故
蒋干盗书,这个故事发生在三国赤壁大战前夕,曹操亲率百万大军,驻扎在长江北岸,意欲横渡长江,直下东吴。东吴都督周瑜也带兵与曹军隔江对峙,双方剑拔弩张。曹操手下的谋士蒋干,因自幼和周瑜同窗读书,便向曹操毛遂自荐,要过江到东吴去作说客,劝降周瑜。结果周瑜设下计策,令蒋干盗得假冒曹操水军都督蔡瑁、张允写给周瑜的降书。蒋干献书曹操,令斩了蔡瑁、张允。后来蒋干盗书用来比喻中别人的反间计。
背景
这个故事发生在三国赤壁大战前夕,曹操亲率百万大军,驻扎在长江北岸意欲横渡长江直下东吴。东吴都督周瑜也带兵与曹军隔江对峙,双方剑拔弩张,准备大战一场。
起因
蒋干,字子翼,是曹操手下的谋士。他因自幼和周瑜同窗读书,便向曹操毛遂自荐,要过江到东吴去作说客,劝降周瑜,免得大动干戈。曹操闻知大喜,亲自置酒为蒋干送行。
经过
这天,周瑜正在帐中议事,部下传报“故人蒋干相访”。周瑜闻讯,已经猜出蒋干来意,他眉头一皱,计上心来,连忙吩咐众将依计而行,随后带着众人亲出帐门迎接。二人相见,寒暄一番,周瑜挽着蒋干手臂同入大帐,设盛宴款待蒋干,请文武官员都来作陪。席上,周瑜解下佩剑交给太史慈,命他掌剑监酒,吩咐道:“蒋干和我是同窗契友,虽从江北到此,却不是曹操的说客,诸位不要心疑。今日宴席之上,只准共叙朋友旧交,有人提起两家战事,即席斩首!”蒋干听了,面色如土,哪敢多言!周瑜又对蒋干说道:“我自领兵以来,滴酒不饮,今日故友相会,正是:江上遇良友,军中会故知。定要喝它个一醉方休!”说罢,传令奏起军中得胜之乐,开怀畅饮。
酒至半酣,周瑜举杯祝酒道:“在座各位,都是江东豪杰,今日之会,可称作群英会!真是—同窗契友会‘群英’,江东豪杰逞威风!”随后,乘着酒兴,起身舞剑作歌:“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将醉,吾将醉兮发狂吟。”
直喝得酩酊大醉。宴罢,蒋干扶着周瑜回到帐中,周瑜说道:“很久没和子翼兄共寝,今夜要同榻而眠。”说着,朦朦胧胧地睡去。蒋干心中有事,想起在曹操面前曾经夸下海口,不知回去如何交代,听听外面鼓打二更,哪里还睡得着?他见周瑜鼾声如雷,便摸到桌前,拿起一叠文书偷看起来。正翻着,忽见里面有一封书信,细看却是曹操的水军都督蔡瑁、张允写给周瑜的降书。蒋干看罢,大吃一惊,慌忙把信藏在衣内。再要翻其它文书,却听周瑜梦中呓语:“子翼,我数日之内,定叫你看曹操首级!”蒋干口中含糊答应着,连忙吹了灯,匆匆睡下。
清晨,有人入帐叫醒周瑜,说道:“江北有人来……”周瑜急忙止住他,看看蒋干,蒋干只装熟睡。周瑜和那人轻轻走出帐外,又听那人低声说道:“蔡瑁、张允说,现在还不能下手……”声音越来越低。蒋干心中着急,可又不敢乱动。不一会儿,周瑜回来躺下睡了。蒋干怕惊动周瑜,等周瑜睡熟,偷偷地爬起来,径直走出军营,守营军士也不阻拦。他来到江边,寻着小船,飞一般驰过长江,回见曹操。
周瑜的计谋
其实,这一切都是周瑜定下的反间计。他知道曹军中只有蔡、张二将精通水战,便设下此计,想借曹操之手杀掉这两个人。曹操果真上了当,斩了蔡瑁、张允。等到众人将蔡瑁、张允的头送上时,曹操才省悟过来,已经晚了,只好另换了两个水军都督。结果,赤壁一战,曹操水军一败涂地。
三国演义蒋干盗书读后感
反间计是古代兵法中必不可少的一种计谋,是五种用间中最为精彩的一种。利用敌方派来的间谍,为我方效力。在三国中反间计也常常出现,广为人知,其中《蒋干盗书》更是家喻户晓。
《蒋干盗书》是出自罗贯中的《三国演义》,讲述了赤壁大战前,周瑜带兵与曹军隔江对峙。曹操手下的谋士蒋干,曾与周瑜同窗读书,向曹操毛遂自荐,愿意去到东吴做说客,劝周瑜投降。结果周瑜猜到了蒋干的来意,设下计谋,假装喝醉,令蒋干盗得假冒曹操的水军都督蔡瑁张允写给周瑜的假降书。蒋干逃回曹营,献书给曹操,令斩了蔡瑁张允,导致曹操在赤壁大战中失败。
反间计中假手于人,坐享其利的特点在《蒋干盗书》中体现的淋漓尽致。我十分佩服周瑜的机智。他将计就计,让本来要劝他投降和刺探军情的蒋干,反倒帮了他大忙。周瑜利用了蒋干急于求功,往往对公开得来的情报不以为然,而对秘密偷来的东西认为确实可信的心理,促使这个反间计的成功。作者罗贯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描写蒋干夸夸其谈、自作聪明的可笑伎俩,反衬出周瑜多才多智、灵活善变的统帅才能。这个反面计暗示我们:自作聪明未必能如愿,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看待,不要聪明反被聪明误。这篇故事也深刻地反映了周瑜是个足智多谋的人,曹操是个生性多疑、不愿轻易信任自己将士的人。
《三国演义》中还有许多经典的故事,如:《草船借箭》、《空城计》……等待着我们去细细品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