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不暇接:暇,空闲。原形容景物繁多,来不及观赏。后多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应付不过来。和应接不暇是一个意思。
2、【近义词】目不暇接、头昏眼花、扑朔迷离。
3、[pūshuòmílí]
4、【出自】: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似这般可喜娘的庞儿罕曾见,只教人眼花缭乱口难言,魂灵儿飞在半天。”选自沈石溪《斑羚飞渡》:“紧接着一对对斑羚凌空跃起,在山间上空画出一道道令人眼花缭乱的弧线。
5、【近义词】:目不暇接、头昏眼花、扑朔迷离
6、眼花缭乱(yǎnhuāliáoluàn),汉语成语,指因看着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也比喻事物复杂,无法辨清。
7、应接不暇
8、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似这般可喜娘的庞儿罕曾见,只教人眼花缭乱口难言,魂灵儿飞在半天了。”
9、应接不暇和眼花缭乱,是指看到的东西太多了,看不过来,摩肩接踵,指行人太多了,有点拥挤。
10、【反义词】
11、目不暇接
12、[mùbùxiájiē]
13、应接不暇是事情多,眼花缭乱是要看的东西很多,接踵摩肩是形容人多。
14、一个看的是复杂纷繁的东西,一个是美好的东西;一个是迷乱,一个是看不过来。
15、【拼音】:yīngyǒujìnyǒu
16、眼花撩乱(yǎnhuāliáoluàn)
17、【例句】:如花被他这一番话说得眼花缭乱,浑身都酥了,什么都依着他。
18、【拼音】yǎnhuāliáoluàn
19、出处不同。意思不同。
20、东西太多,眼睛看不过来:春节期间,文艺节目多得令人目不暇接。也说目不暇给(jǐ)。
21、眼花缭乱,汉语成语,拼音是yǎnhuāliáoluàn,意思是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比喻事物复杂,无法辨清。出自《西厢记》。
22、扩展资料:
23、【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似这般可喜娘的庞儿罕曾见,只教人眼花缭乱口难言,魂灵儿飞在半天。”
24、应接不暇主要是人应付不过来;眼花缭乱主要是东西太乱眼睛看不过来;摩肩接踵主要是人太拥挤。
25、【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
26、头昏眼花
27、【解释】:暇:空闲。原形容景物繁多,来不及观赏。后多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应付不过来。
28、【释义】:指东西多,眼睛都看不过来。
29、【解释】:指多种不同的式样、种类或方式。
30、【成语用法】
31、接踵摩肩
32、眼花缭乱琳琅满目美不胜收应接不暇雾里看花全部
33、一目了然
34、yǎnhuāliáoluàn
35、意思:暇:闲暇;接:接收。可看的东西太多;眼睛都忙得看不过来了。
36、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37、比喻事物错综复杂,难于识别。
38、【拼音】:yǎnhuāliáoluàn
39、应接不暇是指美景太多,来不及观赏,后来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应付不过来。
40、【拼音】:gèshìgèyàng
41、眼花缭乱:缭乱,纷乱。看着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也比喻事物复杂,无法辨清目不暇接:暇,闲暇;接,接收。形容(美好的)东西太多,眼睛看不过来
42、眼花缭乱”的意思是: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这个词出自:元·王实甫《西厢记》:“则著人眼花缭乱口难开,魂灵儿飞在半天。”
43、目不暇接、头昏眼花、扑朔迷离应接不暇
44、缭乱:纷乱。形容眼前的景象复杂纷繁,使人感到迷乱
45、眼花缭乱——形容看见美色或繁复新奇的事物而感到迷乱。
46、摩肩接踵是指来往的人太多了,拥挤到了肩碰肩、脚碰脚的程度。
47、中性词,主谓式。作谓语、定语、补语。
48、眼花缭乱的意思就是说眼前的景象非常的缭乱,你都分不清哪一个是你要寻找的东西了,我们在语文课本中经常会看到描写春天鲜花的一个景象,就是说这儿也长着一朵花,那也长着一朵花花特别多,多一个挨一个使,我们的眼睛就是眼花缭乱,分不清哪个是花哪个是草。
49、【汉语文字】
50、选自沈石溪《斑羚飞渡》:“紧接着一对对斑羚凌空跃起,在山间上空画出一道道令人眼花缭乱的弧线。”
51、眼花缭乱是指眼睛看到复杂纷繁的东西感到迷乱。
52、成语:眼花缭乱
53、应接不暇,汉语成语,读音为yìngjiēbùxiá,原形容景物繁多,来不及观赏。后多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应付不过来。出自《世说新语·言语》。
54、出处:古乐府《木兰诗》:“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55、目不暇接mùbùxiájiē
56、拼音是yǎnhuāliáoluàn,形容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比喻事物复杂,无法辨清。
57、【反义词】一目了然
58、释义:东西太多,眼睛看不过来:春节期间,文艺节目多得令人~。也说目不暇给(jǐ)。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例句:“儿童大世界”里,玩物多得令人目不暇接。
59、【解释】:缭乱:纷乱。看着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也比喻事物复杂,无法辨清。
60、眼花缭乱
61、【举例造句】:匡大被他这一番话说得眼花缭乱,浑身都酥了,一总都依他说。
62、扑朔迷离
63、【解释】:指东西多,眼睛都看不过来。
64、头脑昏晕,眼睛发花。
65、应有尽有
66、【语法】中性词,主谓式。作谓语、定语、补语。
67、缭乱:纷乱。形容眼前的景象复杂纷繁,使人感到迷乱不清。也比喻事物复杂,无法辨清。
68、意思是:真是让眼睛迷乱话也说不出来,灵魂儿都飞到空中很久。“眼花缭乱”的造句:1、这桌子上的美味佳肴让在场的所有人都眼花缭乱。近义词——头昏眼花、目不暇接、目不给视、应接不暇。
69、意思是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比喻事物复杂,无法辨清。缭乱:纷乱。
70、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颠不刺的见了万千,似这般可喜娘的宠儿罕曾见,则着人眼花撩乱口难言,魂灵飞在半天。”
71、【用法】中性词,主谓式。作谓语、定语、补语。
72、示例:清·李汝珍《镜花缘》第38回:“小弟看来看去,只觉~,辨不明白。”
73、各式各样
74、接踵摩肩,又作“摩肩接踵”:接,碰着。指肩碰着肩,脚碰着脚,形容人多拥挤。[1]出处是:《战国策·齐策》和《宋史·李显忠传》。
75、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事物纷杂。
76、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十八回:其余这些国王,除了我们到过的,内中许多奇形怪状,小弟看来看去,只觉~,辨不明白。
77、【拼音】:yìngjiēbùxiá
78、解释:撩乱:同“缭乱”,纷乱。形容看见美丽、复杂的色彩或繁复的事物而感到迷乱
79、刘姥姥进大观园——眼花缭乱这些蔬菜看得我眼花缭乱。
80、【汉语拼音】
81、出处:清·郑燮《潍县署中与舍弟墨之二》:“见其扬羽军振彩;倏往倏来;目不暇给。”
82、一目了然一览无余一览无遗管中窥豹应付裕如全部
83、【成语性质】
84、【解释】:该有的全都有。形容很齐全。
85、“目”,普通话读音为mù,最早见于甲骨文。“目”的古字形像人的眼睛,外边轮廓像眼眶,里面像瞳孔。“目”字,《说文解字》解释为人眼。象形。重童子也。凡目之属皆从目。“目”字基本含义为眼睛,引申表示看,用作动词;又引申为孔眼,如网眼。
86、老母猪逛花园——眼花缭乱;
87、在日常使用中,“目”多用作名词,用于表示眼睛,看等意思。
88、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十一回:“瞿耐庵到任不多几日,不要说别的,但是本衙门的开销,什么差役工食、犯人口粮,他胸中毫无主宰,早弄得头昏眼花,七颠八倒。”
89、【近义词】
90、【词语解释】
91、【例句】:一切艺术的道理也是这样,单一必然导致枯燥。而丰富多采、~则是绝大多数人所欢迎的。★秦牧《菊花与金鱼》
92、[tóuhūnyǎnhuā]
93、【基本解释】比喻事物复杂,无法辨清。
94、【拼音】:mùbùxiájiē
95、主谓式;作谓语、定语、补语。
96、眼花缭乱,汉语成语,拼音是yǎnhuāliáoluàn,缭乱是纷乱,看着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意思是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比喻事物复杂,无法辨清。近义词有目不暇接、头昏眼花、扑朔迷离,反义词为一目了然。常用于主谓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它出自元朝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似这般可喜娘的庞儿罕曾见,只教人眼花缭乱口难言,魂灵儿飞在半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