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孟子
2、注: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两大基本传统道德行为准则之一。
3、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
4、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就是母亲的呼唤。
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6、何为六亲:父母、兄弟、妻子,这是世人最亲近的家人,一旦没有了家人,我们能够孤独的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吗?我们应该高举孝道的大旗,今天的孝道已经面临极大的危机,父慈子孝的华人文化日趋衰微,华人痛心不已。
7、五、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8、出自《孝经·开宗明义章》。这个孝道,可分成三个阶段,幼年时期,一开始,便是承欢膝下,事奉双亲。到了中年,便要充当公仆,替长官办事,藉以为国家尽忠,为民众服务。到了老年,就要检查自己的身体和人格道德,没有缺欠,也没有遗憾,这便是立身,这才是孝道的完成。
9、九、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
10、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孔子
11、华人文化精英应该弘扬孝道和慈道,恢复华人父慈子孝的伟大传统。
12、(相比而言)以怀有敬意奉养双亲是很容易的,以充满爱意奉养双亲则很难。
13、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礼记》
14、我们几乎是在不知不觉地爱自己的父母,因为这种爱像人的活着一样自然,只有到了最后分别的时刻才能看到这种感情的根扎得多深。
15、大道废,有仁义。
16、夫孝者,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本也。——《孝经》
17、庄子讲了一段孝道的经典:“(以养孝易,以敬孝难。)以敬孝易,以爱孝难。以爱孝易,以忘亲难。忘亲易,使亲忘我难。使亲忘我易,兼忘天下难。兼忘天下易,使天下兼忘我难。”
18、十、天下无不是底父母,世间最难得者兄弟
19、长幼有序。——孟子
20、年老受尊敬是出现在人类社会里的第一种特权。——拉法格
21、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22、国家混乱,有忠臣。
23、即使你忘恩负义,对天地之德毫不领情,甚至骂天骂地,天地依然无怨无悔,供养你阳光、空气、水,还让你脚踩在大地上。
24、(相比而言)让双亲忘记儿女是容易的,让双亲把儿女和天下同时忘记是极难的。
25、六亲不和,有孝慈。
26、不论我现在是怎样,或希望将来能怎样,都亏欠我那如天使般的母亲。——亚伯拉罕·林肯
27、语出《大戴礼记·曾子大孝》。孝,是一切德行的起点,是一切德行的大经大本,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社会人伦的基本法则。
28、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孟子
29、仁爱和打人都先自家中开始。——鲍蒙特
30、不孝的人是世界最可恶的人。
31、开始吧,孩子,开始用微笑去认识你的母亲吧!——维吉尔
32、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就是母亲的呼唤。 ——但丁
33、二、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34、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35、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礼记》
36、丑恶的海怪也比不上忘恩的儿女那样可怕。
37、父恩比山高,母恩比海深。
38、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39、孝子事亲,不可使其亲有冷淡心,烦恼心,惊怖心,愁闷心,难言心,愧恨心。
40、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41、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亲就是上帝。——萨克雷
42、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孟子
43、(相比而言)以食物奉养双亲是很容易的,以怀有敬意奉养双亲则很难。
44、经文:六亲不和,有孝慈。
45、一位高学历父亲的儿子已经长到10岁了,这位外表光鲜的父亲从来没有为儿子花过一分钱,根本没有父亲的责任感和亲情,慈道尽失。因为他心中只是希望为前途成功而奋斗,原来指望妻子家资助他,妻子发现丈夫根本没有亲情爱意,心中只有前途金钱,没有满足他的愿望。于是这位高材生对亲生儿子视为路人。这不是个案,华人不愿意宣扬家丑而已。
46、爱国主义深深扎根于人的本能和感情之中。爱国主义则是放大了的孝心。
47、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出自《大学》
48、你希望子女怎样对待你,你就怎样对待你的父母。 ——伊索克拉底
49、选自《论语》。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
50、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孟子
51、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译文:现在的所谓孝,就是说能够养活父母便行了,至于狗和马都能够得到饲养,若不存心严肃的孝顺父母,那养活父母和饲养狗马怎么去区别呢?
52、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曾子
53、此段真是令人荡气回肠的孝道真谛,孝道第一的曾子也自愧不如。庄子这段话可以看作老子的上课笔记。说老子“六亲不和,有孝慈”对孝道很排斥,那是不理解老子是真正弘扬孝道的。
54、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增广贤文》
55、出自明朝《增广贤文》。各种罪恶之中以放纵为首,各种行为当中以孝道为先。
56、出自桓宽《盐铁论·孝养》。孝敬长辈需要的是质朴实在的作为,实实在在的敬意与爱心,而不是追求一些表面上的花哨形式。
57、“忠”:忠诚、忠良、忠恕。“忠”,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主张的一种优良品德。“孝”:孝心、孝敬、孝道。中华民族崇尚祖辈传承理念。主要是对父母、长辈之“孝”,强调长幼有序。
58、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孟子
59、曾子曰:幸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礼记》 30、母亲是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代替的。——巴金 31、作为一个人,对父母要尊敬,对子女要慈爱,对穷亲戚要慷慨,对一切人要有礼貌。——罗素 32、一个老年人的死亡,等于倾倒了一座博物馆。——高尔基 33、孝子亲则子孝,钦于人则众钦。——林逋《省心录》 34、母亲,是唯一能使死神屈服的力量。——高尔基 35、我们几乎是在不知不觉地爱自己的父母,因为这种爱像人的活着一样自然,只有到了最后分别的时刻才能看到这种感情的根扎得多深。 36、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永远需要报答最美好的人,这就是母亲。——奥斯特洛夫斯基 37、要问如何把亲孝,孝亲不止在吃穿;孝亲不教亲生气,爱亲敬亲孝乃全。——出自《动报亲恩篇》 38、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来一次的机会。——费孝通 39、我们体贴老人,要像对待孩子一样。 ——歌德
60、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孟子
61、老年,好比夜莺,应有他的夜曲。——康德
62、孝道危机在前,慈道危机在后。这个后果是因为老子“六亲不和,有孝慈”这句经文,还是老子的警告没有被重视呢?孔子把父父子子作为心中的崇高理想,但很多男性已经没有父亲的天性了,剩下的只有母亲不离不弃。如果最后这道人伦防线也失守了,这个孩子就成为孤儿了。母亲依然伟大,部分父亲已经不再伟大。作为一位华人的文化使者,孔子该作何感想?
63、尧舜所行之道,就是孝顺父母和友爱兄弟罢了。
64、不仅孝道在衰落,父母的慈道也在衰落,至少父亲的慈道在衰落。
65、孝敬父母格言
66、一、万恶淫为首,百行孝为先
67、母爱胜于万爱。
68、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
69、出自《幼学琼林》.天下没有不是的父母,世间最难得的是
70、爱国主义深深扎根于人的本能和感情之中。爱国主义则是放大了的孝心。——戴达菲尔德
71、做哥哥的要爱护弟弟,做弟弟的尊重哥哥;兄弟之间和睦相处,这其中包含了孝道。
72、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孔丘《春秋》
73、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忧。”——《论语·为政》
74、在幼童的心和口里,母亲就是上帝的代名词。
75、释德清注:“上古虽无孝慈之名,而父子之情自足。及乎衰世之道,为父不慈者众,故立慈以规天下之父。为子不孝者众,故立孝以规天下之子。是则孝慈之名,因六亲不和而后有也。”说得甚为透彻。
76、孔子说:“孝,是天经地义的,是人民应该行使的做法。”
77、学习道德经,开启大智慧。
78、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孟子
79、人皆为父母所生养,作为子女应当诚心尽孝道。身为人之父母,应当“知止”在以仁慈之心关爱子女、教养子女上。
80、对孩子来说,父母的慈善的价值在于它比任何别的情感都更加可靠和值得信赖。——罗素
81、没有能比那欣赏自己怀中所抱婴儿母亲的眼睛更清澈的;也没有比被众多儿女们围绕着的母亲更感受被敬爱的人。——约翰·歌德
82、孝敬父母经常可以代替最高贵的感情。
83、(相比而言)以充满爱意奉养双亲是很容易的,以心中彻底忘记双亲是极难的。
84、华人将承载什么样的文化呢?一旦丢弃了华人固有的父慈子孝的文化传统,我们必将两手空空。孝道在衰落,父母很悲哀,后人岂不悲哀?后人哀之而不警醒,复使后人哀之也。
85、不孝的人是世界最可恶的人。——鲁讯三联转载请保留
86、在子女面前,父母要善于隐藏他们的一切快乐、烦恼和恐惧。——培根
87、丑恶的海怪也比不上忘恩的儿女那样可怕。——莎士比亚
88、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89、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译文:年轻人应该孝顺父母,尊敬师长,认真诚信,广施爱心,亲近仁人志士。能轻松做到这些,才可以从事理论研究。
90、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在。
91、七、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92、慧智出,有大伪。
93、(相比而言)使双亲同时忘记儿女和天地是容易的,但使天地忘记我极难极难。
94、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译文:父母的年龄不能不知道,一边替他们高兴,一边担忧4、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译文:当他父亲活着(父在,无权独立行动)要观察他的志向;他父亲死了,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对于父之道长期地不加以改变,可以说做到孝了。5、父母,唯其疾之忧。译文:做父母的只是为孝子的疾病发愁(意在做孝子的应该体谅父母,保重健康,不要让父母担忧)
95、一个天生自然的人爱他的孩子,一个有教养的人定爱他的父母。——林语堂
96、大孝终身慕父母。唯孝顺父母可以解忧。
97、(相比而言)以儿女忘记双亲是容易的,让双亲忘记儿女是极难的。
98、要知亲恩,看你儿郎;要求子顺,先孝爹娘。——《四言》
99、这场人伦危机的根源何在呢?老子宣说是:“六亲不和”,亲情爱意的天性丧失是这场人伦危机的根源。庄子说和有“人之和”和“天之和”二种,只达到“人之和”而未达到“天之和”,则不是全德之人。
100、老年人犹如历史和戏剧,可供我们生活的参考。——西塞罗
101、孝心名言
102、母爱胜于万爱。——莎士比亚
103、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104、六、孝者,天下之大经也
105、百善孝为先,尊老爱老,孝顺孝顺万事财顺,
106、三、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
107、四、尧舜之道,孝弟而已矣
108、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109、母亲,是唯一能使死神屈服的力量。
110、一个天生自然的人爱他的孩子,一个有教养的人定爱他的父母。
111、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孝经》
112、千万人中或有一个绝情父母,心中没有儿女,但他们还不能心中同时没有天地。他们还有最后丁点对天地的良知,还具有最后丁点天地良心,因此也可以被称为良知未泯(善根未断,还有拯救的希望)。
113、慈善行及至亲,但不应仅此为止。——富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