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甘露寺僧舍》
作者:曾公亮
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
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注释:
1、甘露僧舍:甘露寺。在今江苏镇江北固山上,下临长江。
2、松声万壑:形容长江的波涛声像万壑松声一样。壑:山谷,山沟。
3、银山拍天浪:形容波浪很大,像银山一样。
翻译:
云雾弥漫在枕边,
山峰环绕在近旁。
躺在床上倾听松涛阵阵,
无数山谷像在呼啸哀歌。
如果要看冲天巨浪拍起,
只要一打开窗子,
那汹涌奔腾的江水就会滚滚扑来。
赏析:
甘露寺居山临江,林木苍翠,风景秀丽,是镇江的一大名胜。诗人不写甘露寺的白日美景,而用工细的笔触,描绘出一幅空阔奇妙的江南夜*,写出了江水的壮观和甘露寺的险要。首句写山峰的云气,次句写山谷的松声,末两句写长江的风采。一句诗一个画面,全诗浑成合美。诗中有画,景中有情。
第一句从所感之气着墨。诗人自繁华的京城来到幽僻的古寺,这里没有九酝八珍、华屋锦被,只有粗茶淡饭、陋室布衾。骤然变化了的环境,他不适应,难以入眠。夜深了,天凉了。山间的雾气袭进屋来,如轻纱,似薄绡,缥缥缈缈,遮掩了层峦迭嶂。第二句从所闻之声下笔,写山寺下面,深谷纵横,苍松郁郁;晚风吹来,松涛阵阵,如哀如怨,如泣如诉。“枕中”“床底”,点明诗人已经就寝,紧扣诗题“宿”字。“万壑哀”,语出杜甫《诸将五首》之五:“巫峡清秋万壑哀”。曾公亮诗中的这一“哀”字,恰切地摹写了风吹松林所发出的低沉悲壮的声音。用“千”写“峰”,用“万”写“壑”,极尽形容,从纵向描写北固山奇险变幻、充满生机的景象。这两句写近景,对仗工稳,用笔细腻,文字跌宕生姿。
三、四句写远景。诗人来到甘露寺原是为了住宿歇息的,可寺外千山万壑的松涛声和不尽江流的喧哗声,搅扰着他,辗转反侧,不能安眠。诗人情绪激动了,索性披衣起床,打开窗户,迎风伫立,凭栏远眺。天空没有月色星光,地上熄了万家灯火。周围的一切都被黑暗吞噬,看不见山,看不见树,也看不见远处的城廓。只有横躺在北固山下的长江,这条水的巨龙,力的怪神在没日没夜、无休无止地掀起惊天的狂澜,发出动地的长吟,不甘沉默,永无睡意。诗人虽然看不清,但能想象出它那汹涌澎湃的壮阔气象。于是掉转诗笔,将描写对象由千峰、万壑转向长江、巨浪,开拓出一个奇丽广阔的新境界。“银山拍天浪”是写得很精彩的景语,气势警拔,形象生动,层层修饰,词约义丰。“银山”从色、形、质等多方面细致入微地刻画波涛的光彩、巨大以及沉重感。“拍天”则状波峰的突兀和高峻,使人感到惊心动魄,惶惶不安。不用“玉山”而写“银山”,用词是雕琢的。银是仅次于金的贵重金属,色白而灿烂。用鲜亮的词把*凡的波涛写得十分美好,格外显豁,寄寓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开窗放入大江来”,从横向展现了长江挟风劫雷奔腾而来的雄姿壮采。“放入”可说是再*常不过的词了,“开窗”不是看到大江,而是“放入大江”,当诗人把它置于一个特定的环境中时,就产生了不*常的效应,化死景为活景,变*淡为神奇,使人眼界一新。同时又塑造了一个气魄非凡、伟力无穷的“开闸引流”的巨人形象。最后一句振起全诗,豪迈而奔放,是传神之笔。把长江的洪波巨浪写得如此壮美,如此撼人心魄,在古今诗词中是并不多见的。
曾公亮:宿甘露寺僧舍扩展阅读
曾公亮:宿甘露寺僧舍(扩展1)
——《宿甘露寺僧舍》原文及译文
《宿甘露寺僧舍》原文及译文
《宿甘露寺僧舍》一句诗一个画面,全诗浑成合美。诗中有画,景中有情。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宿甘露寺僧舍》原文及译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宿甘露寺僧舍》原文:
曾公亮〔宋代〕
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
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宿甘露寺僧舍》译文:
枕中微湿,好似身处云峰之间;长江的波涛声像万壑松声一样,似乎就在我床底下轰响。
如果要看冲天巨浪拍起,只要一打开窗户,那汹涌奔腾的江水就会滚滚扑来。
《宿甘露寺僧舍》赏析:
此诗的艺术特色主要有三点:
一、内容丰厚,境界阔大。仅二十八个字的绝句,就写了枕、床、窗、山、峰、壑、江、浪、银、云气、松声等许多事物,从而扩大了诗歌的表现力。诗人身处斗室之中,想象飞越千里之外,从上到下,由近及远,描写夜幕下的群山万壑、千里大江,展现了辽阔渺远,壮丽迷人的江南夜色,笔法空灵,词意蕴藉。
二、以动写静,景中寓情。诗人创造了一种静谧的意境,却是用动的描写来取得这种效果的。流荡的“云气”,哀呜的“松声”,奔涌的大江,喧嚣的涛音,这些动的景物,给小诗注入了无限的生机,同时又通过动,更加突出地显示了大自然的宁静。诗中似无直接的抒情,但诗人热爱祖国河山、赞颂江南夜色的美好感情,却从有声有色、有动有静的景物描写中显现出来。曾公亮所处的北宋时代,**激烈,阶级矛盾尖锐,在承*盛世的气象下,酝酿着深刻的社会危机。诗人对此不无隐忧。“万壑哀”“拍天浪”,正是一个清醒的***对时局深感不安的心理的曲折反映。
三、语言质朴、*中见奇。诗人很注重选词炼语,用了许多朴素无华的.词语,如“千”“万”“大”“哀”“放入”等等,重笔虚写浩茫夜色中的壮伟奇观:气势磅礴的大江,“银山拍天”的浪涛。造境,于宏阔中出雄奇;抒情,在*淡中见深沉;具有强烈的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此诗一句一景,景中寓情,从小处着笔写出了长江的宏伟气势。
甘露寺在镇江北固山巅,濒临大江,因此这首诗着力描绘地势,在构思时,不用实笔,全通过想象,描绘出一幅空阔奇妙的江南夜*,写出了江水的壮观和甘露寺的险要。首句写山峰的云气,次句写山谷的松声,末两句写长江的风采。一句诗一个画面,全诗浑成合美。诗中有画,景中有情。
写景诗,许多诗人往往爱从视觉落笔,如唐代诗人李白的:“危楼高百尺”(《夜宿山寺》),贾岛的“松下问童子”(《寻隐者不遇》)。曾公亮却避开这种传统的写法,另辟蹊径,独出机杼,从感受、听觉去写。诗题是“宿甘露僧舍”,所以围绕“宿”字展开。睡在寺里,房间中自然不可能有云雾,所谓“枕中云气”,当是长江水汽会在高处,令人觉得空气很湿,甚至枕中已经凝结了些许水珠。诗人躺在枕上,感受到枕中微湿,自然联想起长江之浩瀚,甚至误以为自己身处云峰之间。接着,诗人又写床底穿来的江水之声,那阵阵惊涛,仿佛狂风席卷山谷,招起无数苍松摇撼助威,其声壮烈奔腾之至。“枕中”“床底”,点明诗人已经就寝,紧扣诗题“宿”字。“万壑哀”,语出杜甫《诸将五首》之五:“巫峡清秋万壑哀”。曾公亮诗中的这一“哀”字,恰切地摹写了风吹松林所发出的低沉悲壮的声音。用“千”写“峰”,用“万”写“壑”,极尽形容,从纵向描写北固山奇险变幻、充满生机的景象。
这起二句是睡在床上的感受与幻想,是通过感官来证实它存在,虽然没有具体的肯定,逼真感很强,尽管北固山没有千山万壑存在。“云气”、“松声”,一在枕上,一在床下,都反映了江水之猛劲;而感觉到云气,凝听到松涛,也反映了诗人心底的宁静。这两句写近景,对仗工稳,用笔细腻,文字跌宕生姿。
三、四句写远景。诗人来到甘露寺原是为了住宿歇息的,可寺外千山万壑的松涛声和不尽江流的喧哗声,搅扰着他,辗转反侧,不能安眠。诗人情绪激动了,索性披衣起床,打开窗户,迎风伫立,凭栏远眺。天空没有月色星光,地上熄了万家灯火。周围的一切都被黑暗吞噬,看不见山,看不见树,也看不见远处的城廓。只有横躺在北固山下的长江,这条水的巨龙,力的怪神,在没日没夜、无休无止地掀起惊天的狂澜,发出动地的长吟,不甘沉默,永无睡意。诗人虽然看不清,但能想象出它那汹涌澎湃的壮阔气象。于是掉转诗笔,将描写对象由千峰、万壑转向长江、巨浪,开拓出一个奇丽广阔的新境界。
“银山拍天浪”是写得很精彩的景语,气势警拔,形象生动,层层修饰,词约义丰。“银山”从色、形、质等多方面地细致入微地刻画波涛的光彩、巨大以及沉重感。“拍天”则状波峰的突兀和高峻,使人感到惊心动魄,惶惶不安。不用“玉山”而写“银山”,用词是雕琢的。银是仅次于金的贵重金属,色白而灿烂。用鲜亮的词把*凡的波涛写得十分美好,格外显豁,寄寓着诗人高洁的情怀。
末句构思很奇特,仍用幻笔,不说开窗看如雪白浪,而说奔腾翻滚的长江被“放”进窗来,把长江的气势写透写活,作者眼前似乎看到浪花要扑进窗来的奇观,深深地被长江的伟观所震撼。“放入”,自然是长江先前想要入窗而不得,诗人到此刻才将它放了进来。原来所谓“枕中云气”,所谓“床底松声”,都是长江有意而为。长江想要冲进房间,好让诗人欣赏自己的奇伟,便先以枕云相示,后以骇浪相呼,不停地邀请着诗人,召唤着诗人,诗人便再也无心睡眠,欣然开窗,与长江陶醉在了一起。明明是诗人向往长江景色,到了诗人笔下,却成了长江招引着诗人去欣赏,通篇用反客为主而不露痕迹,前后呼应之间又只觉一气呵成,笔法高超。这一写作及炼字方法,与杜甫《绝句》“窗含西岭千秋雪”相仿,但杜诗写的是静态,曾诗写的是动态,更具魄力,只有稍后的王安石绝句“两山排闼送青来”可与媲美。
作者简介:
曾公亮(998年-1078年)北宋著名***、军事家、思想家。字明仲,号乐正,汉族,泉州晋江(今福建泉州市)人。仁宗天圣二年进士,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历官知县、知州,知府、知制诰、翰林学士、端明殿学士,参知政事,枢密使和同中书门下*章事等。封兖国公,鲁国公,卒赠太师、中书令,配享英宗庙廷,赐谥宣靖。曾公亮与丁度承旨编撰《武经总要》,为**古代第一部**编纂的军事科学百科全书。
曾公亮:宿甘露寺僧舍(扩展2)
——关于甘露寺的诗句
把酒赋诗甘露寺,眼中那更有金山。——韩元吉《送陆务观得倅镇江还越·前年边马饮江水》
下岸且寻甘露寺,到城先问惠山泉。——王禹偁《寄毗陵刘博士》
文饶携来甘露寺,声价压倒万琅玕。——王柏《再咏番易方节士》
东望海连甘露寺,北来诗满镇江楼。——王奕《和赵若伦旧题多景楼》
一到城西甘露寺,只今山色似当时。——廖大圭《用韵题松云八景图·其一》
甘露寺简介
甘露寺,位于江苏省镇江*江之滨的北固山,甘露寺始建于东吴,因建立于东吴甘露**(256年),故名。
甘露寺,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登临北固山,遥想三国峥嵘历史,渴望一展自身才华,即景抒情,壮怀激烈,留下许多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
曾公亮:宿甘露寺僧舍(扩展3)
——有关曾公亮《宿甘露僧舍》全诗及赏析
有关曾公亮《宿甘露僧舍》全诗及赏析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诗句很是熟悉吧,诗句具有语言高度凝练、篇幅短小精悍的特点。你知道什么样的诗句才能称之为经典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有关曾公亮《宿甘露僧舍》全诗及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出自曾公亮《宿甘露僧舍》
枕中云气千峰近,
床底松声万壑哀。
要看银山拍天浪,
开窗放入大江来。
注释
⑴甘露:甘露寺,在江苏镇江北固山上。寺建于唐文宗大和年间,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间重建。北固山下临长江,当时江阔十余里。相传建寺时露水适降,因而得名。
⑵松声万壑(hè):形容长江的波涛声像万壑松声一样。壑,山沟。
⑶银山拍天浪:形容波浪很大,像银山一样。
译文
床枕上弥漫着云气,使我恍若睡在千峰之上;阵阵松涛从万壑传来,似乎就在我床底下轰响。我忍不住想去看那如山般高高涌过的波浪,一打开窗户,滚滚长江仿佛扑进了我的窗栏。
赏析:
《宿甘露僧舍》是北宋诗人曾公亮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通过夸张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长江的雄伟壮观、气势宏大,表现出作者对长江盛况的的赞叹与热爱。
甘露寺在镇江北固山巅,濒临大江,因此这首诗着力描绘地势,在构思时,不用实笔,全通过想象,描绘出一幅空阔奇妙的江南夜**,写出了江水的壮观和甘露寺的险要。首句写山峰的云气,次句写山谷的松声,末两句写长江的风采。一句诗一个画面,全诗浑成合美。诗中有画,景中有情。
写景诗,许多诗人往往爱从视觉落笔,如唐代诗人李白的:“危楼高百尺”(《夜宿山寺》),贾岛的“松下问童子”(《寻隐者不遇》)。曾公亮却避开这种传统的写法,另辟蹊径,独出机杼,从感受、听觉去写。诗题是“宿甘露僧舍”,所以围绕“宿”字展开。睡在寺里,房间中自然不可能有云雾,所谓“枕中云气”,当是长江水汽会在高处,令人觉得空气很湿,甚至枕中已经凝结了些许水珠。诗人躺在枕上,感受到枕中微湿,自然联想起长江之浩瀚,甚至误以为自己身处云峰之间。接着,诗人又写床底穿来的江水之声,那阵阵惊涛,仿佛狂风席卷山谷,招起无数苍松摇撼助威,其声壮烈奔腾之至。“枕中”“床底”,点明诗人已经就寝,紧扣诗题“宿”字。“万壑哀”,语出杜甫《诸将五首》之五:“巫峡清秋万壑哀”。曾公亮诗中的'这一“哀”字,恰切地摹写了风吹松林所发出的低沉悲壮的声音。用“千”写“峰”,用“万”写“壑”,极尽形容,从纵向描写北固山奇险变幻、充满生机的景象。这起二句是睡在床上的感受与幻想,是通过感官来证实它存在,虽然没有具体的肯定,逼真感很强,尽管北固山没有千山万壑存在。“云气”、“松声”,一在枕上,一在床下,都反映了江水之猛劲;而感觉到云气,凝听到松涛,也反映了诗人心底的宁静。这两句写近景,对仗工稳,用笔细腻,文字跌宕生姿。
三、四句写远景。诗人来到甘露寺原是为了住宿歇息的,可寺外千山万壑的松涛声和不尽江流的喧哗声,搅扰着他,辗转反侧,不能安眠。诗人情绪激动了,索性披衣起床,打开窗户,迎风伫立,凭栏远眺。天空没有月色星光,地上熄了万家灯火。周围的一切都被黑暗吞噬,看不见山,看不见树,也看不见远处的城廓。只有横躺在北固山下的长江,这条水的巨龙,力的怪神,在没日没夜、无休无止地掀起惊天的狂澜,发出动地的长吟,不甘沉默,永无睡意。诗人虽然看不清,但能想象出它那汹涌澎湃的壮阔气象。于是掉转诗笔,将描写对象由千峰、万壑转向长江、巨浪,开拓出一个奇丽广阔的新境界。“银山拍天浪”是写得很精彩的景语,气势警拔,形象生动,层层修饰,词约义丰。“银山”从色、形、质等多方面地细致入微地刻画波涛的光彩、巨大以及沉重感。“拍天”则状波峰的突兀和高峻,使人感到惊心动魄,惶惶不安。不用“玉山”而写“银山”,用词是雕琢的。银是仅次于金的贵重金属,色白而灿烂。用鲜亮的词把*凡的波涛写得十分美好,格外显豁,寄寓着诗人高洁的情怀。
末句构思很奇特,仍用幻笔,不说开窗看如雪白浪,而说奔腾翻滚的长江被“放”进窗来,把长江的气势写透写活,作者眼前似乎看到浪花要扑进窗来的奇观,深深地被长江的伟观所震撼。“放入”,自然是长江先前想要入窗而不得,诗人到此刻才将它放了进来。原来所谓“枕中云气”,所谓“床底松声”,都是长江有意而为。长江想要冲进房间,好让诗人欣赏自己的奇伟,便先以枕云相示,后以骇浪相呼,不停地邀请着诗人,召唤着诗人,诗人便再也无心睡眠,欣然开窗,与长江陶醉在了一起。明明是诗人向往长江景色,到了诗人笔下,却成了长江招引着诗人去欣赏,通篇用反客为主而不露痕迹,前后呼应之间又只觉一气呵成,笔法高超。这一写作及炼字方法,与杜甫《绝句》“窗含西岭千秋雪”相仿,但杜诗写的是静态,曾诗写的是动态,更具魄力,只有稍后的王安石绝句“两山排闼送青来”可与媲美。
此诗的艺术特色主要有三点:
一、内容丰厚,境界阔大。仅二十八个字的绝句,就写了枕、床、窗、山、峰、壑、江、浪、银、云气、松声等许多事物,从而扩大了诗歌的表现力。诗人身处斗室之中,想象飞越千里之外,从上到下,由近及远,描写夜幕下的群山万壑、千里大江,展现了辽阔渺远,壮丽迷人的江南夜色,笔法空灵,词意蕴藉。
二、以动写静,景中寓情。诗人创造了一种静谧的意境,却是用动的描写来取得这种效果的。流荡的“云气”,哀呜的“松声”,奔涌的大江,喧嚣的涛音,这些动的景物,给小诗注入了无限的生机,同时又通过动,更加突出地显示了大自然的宁静。诗中似无直接的抒情,但诗人热爱祖国河山、赞颂江南夜色的美好感情,却从有声有色、有动有静的景物描写中显现出来。曾公亮所处的北宋时代,**激烈,阶级矛盾尖锐,在承*盛世的气象下,酝酿着深刻的社会危机。诗人对此不无隐忧。“万壑哀”“拍天浪”,正是一个清醒的***对时局深感不安的心理的曲折反映。
三、语言质朴、*中见奇。诗人很注重选词炼语,用了许多朴素无华的词语,如“千”“万”“大”“哀”“放入”等等,重笔虚写浩茫夜色中的壮伟奇观:气势磅礴的大江,“银山拍天”的浪涛。造境,于宏阔中出雄奇;抒情,在*淡中见深沉;具有强烈的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此诗一句一景,景中寓情,从小处着笔写出了长江的宏伟气势。
曾公亮:宿甘露寺僧舍(扩展4)
——深秋逢甘露
深秋逢甘露
——参加江西有色地质勘查局宣传报道培训班
作者:勃崛
热火朝天后的季风
带来金黄也带来了渴望
喉舌思念滋润
纽带不怕宽长
桥梁依恋清泉
耕耘新的梦想
金风劲旅下九江
良师益友摆道场
十月金秋
筑起春的家乡
钟声阵阵
规矩灵魂的方向
汗水流香
诠释人生的考量
抑扬顿挫
激动前世今生的典章
缕缕和风
牵引昨日的彷徨
丝丝细雨
温润旧梦的荒凉
日夜兼程
紧追新梦的导航
砚海飘香迎李杜
秋收冬种报春光
拙笔生花勤为径
忠肝奋墨正气昌
曾公亮:宿甘露寺僧舍(扩展5)
——形容久旱逢甘露的诗句120句
一、**一场初雪来临,看到那被雪覆盖的故宫紫禁城,不免让人想起电视剧《步步惊心》,想起当年的若曦。刘诗诗在雪中的一段红梅舞,至今让人印象深刻,红衣红梅雪肤凝脂,舞姿妙曼翩翩佳人。
二、早上起来打开窗户一看,洁白的雪无声的飘着,轻轻的落下来,整个小区里是银妆素裹,分外妖娆。树丛的叶子上全都积上一层白雪,天连着地,地连着天,白雪茫茫,无边无际,整个大地都变成银装的世界,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是西安第一场雪,真如久旱逢甘露,意味着瑞雪兆丰年!
三、**下今年第一场雪。飞飞扬扬的小雪,像纷飞的柳絮,给天地间挂起一道雪帘,故宫的屋檐盖上白雪,树叶悄悄结上絮絮点点的雪花。有人**四点,特地跑上街头去拍雪景,换上银装的**,静谧而幽远。北方的雪,南方的雨,预示着寒冷的冬天真的来。
四、昨日初雪,今天小雪!
五、初雪,一起变成少女吧。
六、初雪的时候所有的谎言都可以被原谅。
七、听说初雪可以许愿听说初雪说谎可以被原谅听说初雪可以见到想见的人。
八、初雪,外面冷得让人打颤,屋里却暖和的让人慵懒,热水在杯子里冒着热气,墙上粉***壁纸也变得格外温暖,望着窗外从天而降的小雪花,好像自己变成一只熊,窝在被子里,就这样度过一整个冬天好啦!
九、终于等来西安的初雪……超级激动……起来晚还跑来上课……厉害厉害……
十、初雪第一天就看到我们暖暖的哥哥,心情棒棒哒。
十一、初雪,一夜万点白头,叶尽树消瘦。
十二、**下初雪呢,不知道我的喵喵在干什么,怪想他的。
十三、初雪的时候要么和喜欢的.人告白要么就和爱的人在一起。
十四、**暴雪爽约,农大的初雪也不过是小雪粒。小编翻到去年农大摄影师们留住的雪景,只能如此聊以慰藉。
十五、初雪想念你,想念炸鸡和啤酒。
十六、初雪,没有炸鸡啤酒,只有感冒发烧。
十七、住在济南中海国际社区,初雪过后,诗情画意与生活的现实扑面而来。
十八、从前天夜间到昨天白天,本市迎来入冬以来的“初雪”,全市普降中到大雪,局部大雪。本次降雪结束后,气温明显下降,今天的降温幅度将达到8—10度,白天最高气温仅为—1度。今天夜间到明天早晨,市区的最低气温将达到—6到—7度,北部地区可能达到—10到—11度,而且体感气温要低于实际气温。
十九、16年见初雪的第一天希望再大一岁也依然不忘初心好快十二点快祝我十八岁快乐。
二十、今天是在聊城遇到的第二场雪,好像比去年的小一点,所以并不指望能打个雪仗堆个雪人之类的。虽然这样,但还是很开心。这种天气躲在被窝里的人最幸福。舍友在跟远在江西的女朋友说,我带你过来看雪嘛!冬天里的情侣总能温暖人心,虽然我还有很多作业没写完。说好的要陪你一起看初雪今年是做不到。虽然不在一起,可是想想看的还是同一片天空下的同一场雪,就当作是一种自我安慰吧。
二十一、都说一下雪,**就变成北*。**的初雪已经悄然而至,而故宫也就变成紫禁城。白雪镶红墙,碎玉坠琼芳。那些斑驳和破损的痕迹被雪掩盖后,终于只剩下当年的神韵与风采。让我们跟着摄影师,一起去看看红墙白雪。
二十二、11月22日,小雪节气到。地处江南的金华,虽然离初雪尚远,但冷空气已是常客。小雪这天,金华迎来入秋后最强的一波冷空气。在金华义乌,小雪正是抢收糖梗的季节。因为小雪一过,意味着冷空气会来得更频繁,要是糖梗被打霜,口感就会受影响。
***、虽然人不在家但是和在家乡的人同期盼明天的第一场雪!
***、还没出门的亲们,千万注意保暖啊,这次寒潮要搞事情!大风、降温、雨雪统统都有,江苏瞬间进入急冻模式,后天早晨,全省大部分地区气温都将零下哦!唯一让人感到安慰的是,初雪来啦!
二十五、听说明天就是小雪,在东营迎来第一场雪。德善对善宇说下第一场雪的时候告白吧,阿泽在初雪的夜给德善打电话说我们一起去看电影。
二十六、初雪,她告诉我们承诺永远都是承诺,不会变,不会不兑现,一个学说韩语,一个学说日语,一个烤盘子,一个画风景,她们就是美好的存在,尽管那时天个一方,到最后还是等你在那美丽的初雪。
曾公亮:宿甘露寺僧舍(扩展6)
——关于杨枝甘露的优美句子
四年级作文味道好极了 杨枝甘露杨枝甘露是一种港式甜品,主要食材是西柚、芒果、西米,主要烹饪工艺是煮。
芒果和西柚都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是一道营养丰富的甜品。
食材准备西米、芒果、西柚、椰汁、鲜奶油(或淡奶)及糖。
制作步骤1.西米放进煮开的水里,大火煮1分钟后加盖闷至透明(约20分钟),用过滤筛子盛着用凉水冲净,沥干后备用。
[1] 2.将三个芒果起肉,用搅拌机打成汁,另一个起肉切成1cm见方状,备用。
3.西柚最好买进口红肉的,颜色好看而且香味浓郁;将肉剥出后轻轻揉散,备用。
4.将冰糖放进水里煮溶(水量约与西米为1∶1),倒进西米煮开约2分钟,整锅放进冷水里浸着,以加速降温。
5.当西米降到40℃以下时,先加入三花淡奶,分量以汤色泛起牛奶色为准;再加入椰浆,分量以闻到椰香而定。
6.然后加入芒果汁,搅匀、试味;如果偏酸的话,可加入幼砂糖调和一下。
7.最后加入西柚肉粒和芒果肉粒,置入雪柜冷冻即可食用。
注意事项1、将西柚肉撕成小粒备用,我这里撕的太大了,需要再撕的小点,这样口感更好;2、芒果要选择甜点的,挑熟软又没有烂点的芒果;3、三花淡奶买不到,可以用其他的淡奶代替。
都没有的情况下可以用牛奶代替,但是口感上会差很多;4、西米的选择上,小西米比大西米煮起来要简单.最后给西米冲个凉可以使西米口感极佳。
我的天空+Rap God - 低调组合 词:南征北战NZBZ&D. Birks&J. Burns&Marshall Mathers&K. NazelF. shaheed 曲:南征北战NZBZ&D. Birks&J. Burns&Marshall Mathers&K. NazelF. shaheed I don't need a hand to hold 我会自食其力 Even when the night is cold 就算黑夜寂冷 I got a fire fire 我拥有炙热的焰火 I got a fire in my soul 我的灵魂燃烧着炙热的焰火 一转眼 五年时间 再见面 我还没变 还在做嘻哈的梦 我自己乐在其中 还在把音量嗨到最大 还在胡同之中 我糊弄 直到我失聪 前进 直到我失踪 告诉我 怎么走 怎么冲 怎么弄 才能够完成完成那我的梦 I can't even slow down 我无法放慢速度 I feel the words are still bum 我觉得所有的词汇 Bumping in my head 在我的脑袋里来回地碰撞 我到底是能不能 能不能 遍体鳞伤也不回头 是谁在听 在用心听这故事的尾和头 有时我想放弃了挣扎 也放下我现在写字的手 即使我已经放弃了太多 还来回地在说 还坚持着走 即便我已经忘记了太多 也死里逃脱 Stayed on the boat 留守孤城 所以告诉我怎么走 怎么冲 才能完成我的梦 再见我的爱 I wanna say goodbye 我想要挥手告别 再见我的过去 I want a new life 我想要新的生活 再见我的眼泪 跌倒和失败 再见那个年少轻狂的时代 再见我的烦恼 不再孤单 再见我的懦弱 不再哭喊 Now I wanna say 此刻 我只想呐喊 我的未来 在无尽的黑夜 所有都快要毁灭 至少我还有梦 也为你而感动 原来黎明的起点 就在我的心里面 至少我还有梦 就会看到彩虹 在我的天空 如果我没有固执 没写故事 没在跌倒之后坚持 就不会失落 或错过这杨枝甘露的生活 如果没有遇到嘻哈 遇到其他 弹着一把吉他 就不会失落 或错过这杨枝甘露的生活 如果我半途而废 全身而退 变成了我自己的累赘 如果有梦不追 有翅膀不飞 这一辈子我只为了走一回 就不会失落 或错过这杨枝甘露的生活 但如果有如果 会不会就没有我 没埃米纳姆唱《Rap God》 You assuming I'm a human 你认为我只是普普通通 What I gotta do to get it through you 我要怎样才能让你相信 I'm a super-human 我不同寻常 Innovative and I'm made of ru*er 充满创造力 我是橡胶之躯 So that anything you saying is ricocheting me 所以 你对我的所有怀疑 都会被反弹回去 And it'll glue to you 反而死死粘住你自己 And never stating 从不废话 Know the haters are forever waiting 我知道有人仍在苦苦等待 For the day they can say I fell off 等待着我跌倒在地的那一天 They be celebrating 他们会举杯庆祝 烧掉我的围巾 还会叽里呱啦 噼里啪啦说个不停 你可以唧唧歪歪 左摇右摆在一旁听 断掉我的筋 也刺穿我的心 也要盘腿而坐 立地成佛 念说唱的经 好让岁月伴着雪花染白我的双鬓 我的壮心不能放心 不能放轻 让停或者不让停 我都忘记 在无尽的黑夜 所以我想 放弃了挣扎 所有都快要毁灭 放下我现在写字的手 至少我还有梦 也为你而感动 原来黎明的起点 我的故事 它还不能够 就在我心里面 就这样 就这般的 草草了结 至少我还有梦 但前方的气流 它让我颠簸 颠覆着我的世界 就会看到彩虹 在我的天空 I got a fire fire 我拥有炙热的焰火 I got a fire in my soul 我的灵魂燃烧着炙热的焰火
据我了杨枝取名创意来源于观音手净瓶,引用道甜点中杨枝是指芒果柚等木属物品,甘露则是椰汁、鲜奶等。
大概的就这些了,你可以找找看有没有更详细的。
杨枝甘露英文名:Chilled Mango Sago Cream with Pomelo杨枝甘露是一种港式甜品——于1984年由**利苑酒家首创。
[编辑本段]制作材料包括沙田柚(或西柚)及芒果,还有西米、椰汁、鲜奶油(或淡奶)及糖。
柚子拆成肉,芒果则切粒,拌在西米、椰汁及糖水中,雪冻后食用。
有些甜品店更在杨枝甘露中加入杂果或燕窝。
杨枝甘露的味道,又被制作成其他食品,例如杨枝甘露蛋糕、杨枝甘露布甸、杨枝甘露雪条等。
杨枝甘露因里面有鲜芒果及西柚果肉,放置的时间久了会导致水果口感变淡。
在密封条件下(瓶装且带盖储存),杨枝甘露最佳赏味期不超过12小时。
不能达到密封条件,最好在4小时内食用口感最好。
是第二句词如下;;微博控作词嵩 作曲:演唱:许嵩你的昵称够土很多人用过Lucy不寂寞 Fancy有一坨你的头像和你够像但不够**见过本尊的只有我你关注的人里面有七个非常火全部是男的 我也有点火你最Happy的是看到粉丝数增多其实全是我的弟兄只是喝一碗杨枝甘露你掏出手机拍个不休把我晾在一旁像一块木头让我感觉有点寂寞你是可以什么都不做但不可以什么都不说你又登陆了你微博分享直播你的生活我是可以什么都不说但不可以什么都不做。
。
。
。
。
。
。
。
。
。
。
雅致羽为你解答,望采纳。
如有不懂,欢迎追问
杨枝甘露现做现吃的才好.这样才新鲜,因为那些水果是不能放大久的
曾公亮:宿甘露寺僧舍(扩展7)
——《题甘露寺》翻译赏析
题甘露寺原文:
香门接巨垒,画角间清钟。北固一何峭,西僧多此逢。天垂无际海,云白久晴峰。旦暮然灯外,涛头振蛰龙。
曹松简介:
题甘露寺注释:
【通邑大都】大邑”。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仆诚以着此书藏诸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宋曾巩《移沧州过阙上殿札子》:“自通邑大都至於荒陬海聚,无变容动色之虑。”
【藏之名山】名山”。
【天人之际】天道与人事相互之间的关系。《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披艺观之,天人之际已交,上下相发允答。”《汉书·司马迁传》:“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何*叔注《老子》,始成,诣王辅嗣,见王注精奇,乃神伏,曰:‘若斯人可与论天人之际矣。’”清龚自珍《五经大义终始论》:“圣人之道,本天人之际,胪幽明之序。”亦省作“天人际”。唐杜甫《八哀诗·赠秘书监江夏李公邕》:“情穷造化理,学贯天人际。”
【不得已】无可奈何;不能不如此。《老子》:“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汉书·景帝纪》:“乃者吴王濞等为逆,起兵相胁,诖误吏民,吏民不得已。”颜师古注:“已,止也,言不得止而从之,非本心也。”元无名氏《千里独行》第二折:“俺二叔叔不得已,降了曹丞相。”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十五:“这三道防线也是不得已而为之,要是我能够集中资金在一个地方办厂,那发展会更大的。”
【不得已】无可奈何;不能不如此。《老子》:“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汉书·景帝纪》:“乃者吴王濞等为逆,起兵相胁,诖误吏民,吏民不得已。”颜师古注:“已,止也,言不得止而从之,非本心也。”元无名氏《千里独行》第二折:“俺二叔叔不得已,降了曹丞相。”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十五:“这三道防线也是不得已而为之,要是我能够集中资金在一个地方办厂,那发展会更大的。”
【贪生恶死】贪生畏死”。典
【削木为吏】犹言刻木为吏。《汉书·司马迁传》:“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入,削木为吏议不对,定计於鲜也。”
【刑不上大夫】以上的贵族享受的**之一,是宗法等级制在法律上的反映。大夫以上的贵族**,“不执缚系引,不使人颈盩,不捽抑”,处**不“於市”,而“於朝”。《礼记·曲礼上》:“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孔颖达疏:“刑不上大夫者,制五刑三千之科条,不设大夫**之目也。所以然者,大夫必用有德,若逆设其刑,则是君不知贤也。”《汉书·司马迁传》:“传曰:刑不上大夫。此言士节不可不厉也。”《晋书·刑法志》:“古典刑不上大夫,今士人有犯者,谓宜如旧,不在刑例,则进退为允。”《明史·刑法志》:“古者刑不上大夫,以励廉耻也。”
【轻于鸿毛】比大雁的毛还轻。比喻非常轻微或毫无价值。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人固有一死,或重於太山,或轻於鸿毛,用之所趋异也。”《燕丹子》卷下:“今轲常侍君子之侧,闻烈士之节,死有重於太山,有轻於鸿毛者,但问用之所在耳。”宋苏轼《御试制科策》:“臣闻天下无事,则公卿之言轻於鸿毛;天下有事,则匹夫之言重於泰山。”亦作“轻若鸿毛”、“轻如鸿毛”。《晋书·皇甫谧传》:“轻若鸿毛,重若泥沉,损之不得,测之愈深。”《宣和书谱·篆书叙论》:“五代时,南唐伪主李煜割据江左,轻如鸿毛。”巴金《寒夜》十六:“其实我们这种人无钱无势,也用不着逃难,就是遇到不幸也不过轻如鸿毛。”
【重于泰山】意义重大。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人固有一死,死有重於泰山,或轻於鸿毛,用之所趣异也。”宋苏轼《御试制科策》:“天下有事,则匹夫之言重於泰山。”《东周列国志》第六五回:“子鲜之誓,重於泰山矣。”汉
【太史公】马谈为太史令,子迁继之,《史记》中皆称“太史公”。其说不一:(1)太史公为官名,汉武帝时置,因位在丞相之上,与三公相等,故称。(2)司马谈为太史令,司马迁尊其父,故称。(3)太史令掌天文图书等,古代主天官者皆上公,故沿旧名而称之。参阅《史记·太史公自序》“谈为太史公”三家注。综上当以第三说较为可信。后世多以“太史公”称司马迁。汉
题甘露寺背景:
司马迁三十八岁时,继父职为太史令。四十七岁时以李陵事下狱,受宫刑。出狱后,为中书谒者令。《汉书·司马迁传》:谓“迁既被刑之后,为中书令,尊宠,任职事”。中书令职,掌**尚书出入奏事,是宫廷中机要职务。《报任安书》是在他任中书令时写的。此篇是司马迁写给其友人任安的一封回信。司马迁因李陵之祸处以宫刑,出狱后任中书令,表面上是**近臣,实则近于宦官,为士大夫所轻贱。任安此时曾写信给他,希望他能“推贤进士”。司马迁由于自己的遭遇和处境,感到很为难,所以一直未能复信。后任安因罪下狱,被判**,司马迁才给他写了这封回信,后载于《汉书》本传。司马迁在此信中以无比激愤的心情,向朋友、也是向世人诉说了自己因李陵之祸所受的奇耻大辱,倾吐了内心郁积已久的痛苦与愤懑,大胆揭露了朝廷大臣的自私,甚至还不加掩饰地流露了对汉武帝是非不辨、刻薄寡恩的不满。信中还委婉述说了他*后“隐忍**”的一片苦衷。为了完成《史记》的着述,司马迁所忍受的屈辱和耻笑,绝非常人所能想象。但他有一条非常坚定的信念,死要死得有价值,要“重于泰山”。所以,不完成《史记》的写作,绝不能轻易**,即使一时被人误解也在所不惜。就是这样的信念**他在“肠一日而九回”的痛苦挣扎中顽强地活了下来,忍辱负重,坚忍不拔,终于实现了他的夙愿,完成了他的大业。
任少卿名安,荥阳人。曾任益州刺史、北军使者护军。《史记》卷一百四《田叔传》后附有褚先生所补的《任安传》。任安是司马迁的朋友,曾经写信给司马迁,叫他利用中书令的地位“推贤进士”。过了很久,司马迁给他回了这封信。此信写于武帝太始四年十一月(公元前93年,这年司马迁53岁)。当时任安因事下狱,状况危险,所以书信中虑及任安的死。在任安为北军使者护军的时候,因他在**刘据“**”时采取了袖手旁观的做法,其实**并非真反只是因“巫蛊事件”被冤枉没办法了,想杀江充以自保。
关于任安的说法,上述可谓为一说。但亦有其他说法,即任安为北军使者护军时,因其在**刘据**时采取了“持两端”做法,而为汉武处死。在此时,任安希图以“推贤进士为名,要求时任中书令的司马迁给予帮助。而司马迁因为自己的处境很难帮他这个忙,便写了这封报任安书。这才是为什么司马迁在任安临刑前给其写信的原因。
题甘露寺赏析:
通假字其次诎体*。诎,通“屈”,弯曲。其次剔毛发。剔,通“剃”,动词。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关,同“贯”,套上。 箠,同“棰”,杖。见狱吏则头枪地。枪,通“抢”,撞击。及以至是。以,通“已”及罪至罔加。罔,通“网”,法网。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底,通“抵” ,大抵,大都。8思垂空文以自见。见,通“现”,表现。9网罗天下放失旧闻。失,通“佚”放失旧闻。失,通“佚”,散乱的文献。则仆偿前辱之责。责,通“债”,债务。古者富贵而名摩灭。摩,通“磨”。权倾五伯。伯, 通“霸”。具于五刑。具,通“俱”。曷足贵乎。曷,通“何”。幽于圜墙之中。圜,通“圆”。稽其成败兴坏之纪。纪,通“记”,历史记录。 词类活用孙子膑脚:名词作动词,古代剔去膝盖骨的**以污辱先人:形容词作使动用法,使……*倡优所畜:名词作状语, 像乐师、优伶一样仆之先人非有剖符丹书之功:名词作状语, 用朱砂故述往事,思来者:动词作使动用法,使.……思考请略陈固陋:形容词作名词,固执鄙陋的意见衣赭衣:名词作动词,穿上流俗之所轻也:形容词作动词,轻视幸勿为过:名词作动词,责怪,责备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言:名词作状语,像牛马一样曩者辱赐书:使动用法,使……蒙受耻辱百兽震恐:使动用法,使……害怕 特殊句式被动句(1)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2)其次诎体*。省略句、判断句(1)《》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2)且西伯,伯也。(3)倡优所畜,流俗之所轻也。(五)状语后置句(1)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2)权倾五伯,囚于请室。(3)幽于圜墙之中宾语前置句(1)若望仆不相师重点翻译句《诗》三百篇,大氐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诗经》共三百篇,大都是圣人贤士为抒发愤懑之情而写作的。2.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也就是想要探究自然和人间的关系,弄通由古至今的变化规律,自成一家之见解。3.虽万被戮,岂有悔哉!即使被千刀万剐,我难道会后悔吗?4.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异?假如我受到法律的制裁被杀,就像在九头牛身上去掉一根牛毛,与杀死一只蝼蚁有什么区别呢?5.故士有画地为牢,士不可入;削木为吏,议不可对,定计于鲜也。所以,在地上划圈为牢,气节之士势必不肯进去;用木头削成狱吏,气节之士也认为不可受它审讯,拿定主意在*之前**。6.仆虽怯懦,欲**,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我虽然怯弱,想**偷生,但也知道舍生就死,怎么会自甘沉溺于牢狱的侮辱之中呢?7.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祗取辱耳。时至今日,我即使想要修饰打扮,用美好的言辞为自己解脱也无济于事,一般人不会相信,只不过自取侮辱罢了。 一词多义1.胜(1)胜任。能够承担或承受。(2)不可胜记。尽。(3)百战百胜。胜利。(4)引人入胜。优美的。2.再(1)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两次。(2)青春不再。再继续,再出现。3.厥(1)思厥先祖父。他的。(2)大放厥词。别的。(3)厥有《国语》。于是,就,才。4.焉(1)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疑问代词,怎么。(2)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语气词。(3)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兼词,在那里。5.非(1)死日然后是非乃定。错误,不对。(2)无可厚非。反对,责备。6.就(1)亦颇识去就之分矣。 赴死。(2)草创未就。 完成。(3)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靠近,引申为承受。7.望(1)若望仆不相师。 怨恨。(2)日夜望将军至。期望。(3)七月既望。农历每月十五日。(4)吾尝跂而望矣。向远处看。(5)以绝秦望。 念头.(6)名门望族。有声望的。 古今异义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再:古义:两次 今义:第二次古义:谦词,像牛马一样供人驱使的人。今义:牛马走路。意气勤勤恳恳。古义:情意诚挚恳切。今义:勤劳而踏实。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古义:两个词,夫为语气词。今义:对已婚女人的称呼。念父母,顾妻子。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配偶。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古义:形容词,不同寻常。今义:表程度的副词,相当于“很”、“非常”。下流多谤议。古义:处于卑贱的地位。今义:1.下游2.行为不符合道德准则意气勤勤恳恳。古义:心意,情意。今义:意志和气概:志趣和性格。至激于义理者不然。古义:正义和真理今义:**或文章的内容和道理恨私心有所不尽恨:古义:遗憾今义:怨,仇视私心:古义:自己的志愿今义:为自己打算的念头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古义:抒发愤懑今义:决心努力仆以口语遇遭此祸古义:**今义:与“书面语”相对素所自树立使然也古义:立身于世今义:1.建立 2.直立,竖立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古义:陷身今义:陷入不良境地 虚词以(1)及以至是(通“已”)(2)仆以口语遇遭此祸(介词,因为)(3)退论书策以舒其愤(连词,来)(4)重为乡*所戮笑,以污辱先人(连词,以致)(5)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介词,用)(6)夫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以稍陵迟(连词,因而)为(1)为十表,本纪十二(动词,写成)(2)季布为朱家钳奴(动词,做了)(3)削木为吏,议不可对(动词,当作)(4)然此可为智者道(介词,给,替)(5)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介词,因为)(6)重为乡*所笑(介词,被)且(1)且勇者不必死节(连词,况且)(2)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副词,暂且,姑且)(3)且西伯,伯也(连词,再说)于(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介词,比)(2)幽于圜墙之中(介词,在)(3)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介词,被)(4)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介词,对)(5)无益于俗(介词,对)乃(1)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副词,却,竟然)(2)乃欲引节,斯不亦远乎(副词,才)(3)然后是非乃定(副词,才)(4)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动词,是)然(1)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代词,这样)(2)然此可为智者道(连词,表示转折)(3)阙然久不报(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整理:zhl201609
曾公亮:宿甘露寺僧舍(扩展8)
——岑参《题山寺僧房》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岑参《题山寺僧房》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古诗都不陌生吧,狭义的古诗,是指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近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岑参《题山寺僧房》古诗原文意思赏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古诗《题山寺僧房》
年代:唐
作者:岑参
窗影摇群木,墙阴载一峰。野炉风自爇,山碓水能舂。
勤学翻知误,为官好欲慵。高僧暝不见,月出但闻钟。
作品赏析
【注解】:
①爇:点燃;焚烧。
②碓:舂米用的工具,用来出去糙米的皮。
【鉴赏】:
该诗从写景入手。首联由内入外,由远及近,先写禅院。院内树影婆娑,拌驳窗上,一峰原来,隔着院墙看去,好像戴了一个帽子。“摇”和“戴”二字将整个场面写得充满人情。好像这窗、木、墙、峰皆有了活意,暗符“无情有性”的妙义。“野炉风自爇,山碓水能舂”写出了寺僧无事闲暇的生活,有道勤修的风光。炉火借着晚风越烧越热,水流推动着石碓将米舂好。僧人在这做饭舂米的基本生活中,闲然自得,又处处用功修心,将基本生活演绎得禅趣淋漓。面对这样的闲然自得,诗人顿时厌倦官场,并对以前的勤学世书也进行了否定。“知误”、“欲庸”即是真是写照。夜色已浓,还是没有见到寺里的主持高僧,但他的精神影响无处不在,好比清凉的月光千江遍洒,又好比悠扬的钟声十方普闻。这样的境界,令诗人更是流连忘返。
古诗《宿铁关西馆》
年代:唐
作者:岑参
马汗踏成泥,朝驰几万蹄。雪中行地角,火处宿天倪。
塞迥心常怯,乡遥梦亦迷。那知故园月,也到铁关西。
作品赏析
【注解】:
①铁关:即*古代二十六名关之一的“铁门关”,位于今新疆库尔勒市北郊8公里处的库鲁克塔格山谷中,曾是贯穿南北疆交通的天险关隘、古丝绸之路中道咽喉。晋代曾在这里设关,因其险固,故称。
②天倪:自然的分际。《庄子·齐物论》:“何谓和之以天倪?”郭象注:“天倪者,自然之分也。”唐?王维《座上走笔赠薛璩慕容损》诗:“君徒视人文,吾固和天倪。”诗中指天边。唐?高适《宋中遇林虑杨十七山人因而有别》诗:“遥见林虑山,苍苍戛天倪。”
曾公亮:宿甘露寺僧舍(扩展9)
——《宿甘露僧舍》阅读答案及全诗赏析
《宿甘露僧舍》阅读答案及全诗赏析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我们写阅读题就会用到阅读答案,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更快速地掌握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宿甘露僧舍》阅读答案及全诗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宿甘露僧舍①
曾公亮
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
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注]①甘露寺是我国一座著名的佛寺,始建于唐文宗大和年间,在江苏省镇江市北固山上,面对长江,相传建寺时露水适降,因而得名。
①甘露僧舍:甘露寺是我国一座著名的佛寺,始建于唐文宗大和年间,在今江苏省镇江市北固山上,面对长江,相传建寺时露水适降,因而得名。
②松声万壑(hè):形容长江的波涛声像万壑松声一样。壑:山沟。
③银山拍天浪:形容波浪很大,像银山一样。
1.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2.这首诗在表达技巧的运用上很有特色,请结合具体诗句谈谈你感受最深的一点。
答案:
1.“天共流”描绘出水流浩荡、水天相连的阔大景象,开篇即为全诗营造壮阔的意境;与结句的想象相照应。(意思对即可。)
2.示例:同意。全诗从水天共流、长风万里的雄伟景象,想象到驶入大海的开阔**,既流露出乘风破浪的快意,又表达了冲破现实羁绊、纵横广阔天地的豪情,可谓境界阔大,立意高远。(若不同意,言之成理也可)。
二:
(1)诗评家说,本诗中“放入”二字显得很有气魄,你同意吗?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4分)
(2)这首诗在表达技巧上很有特点,请选择其中的一点作出评论。(4分)
参***:
(1)同意,她使通常的开窗欣赏景色的行为转化为拥抱江河的.壮举,表现了作者的胸襟和气魄,使整首诗的格调显得豪迈高昂。
(2)用到的技巧有:嘘写,弥漫山巅的云气,直入枕中,让人觉得千峰在侧,沉雄悲壮的松涛,就在窗下轰响,让人觉得如临万壑之中,在这里,千峰万壑都是虚写,却将读者带人了惊心动魄的艺术境界中。夸张,后两句,为了欣赏那银山般的壮观浪涛,领略那拍天而来的大江气势,索性打开窗扉,放长江如室内,这种夸张的艺术手法所造了一种豪壮之美。其余还有如寄情于景等。只要言之成理就可酌情给分。
三:
①前两句用了什么手法,写出了甘露寺的什么特点:
答:长江之滨,悬崖之上,陡峭险奇。
②怎样理解“开窗放入大江来”一句诗:
答:诗人宿于甘露寺,是在傍晚,还是在早上,推开窗子,向外看长江,在一刹那之间所产生的奇妙感觉:窗下波涛翻滚,水天相接。那江水拍打着,翻卷着,似乎就要扑涌进窗里一般。
赏析
这首诗看似直白好懂,其实不然,未经深思的人很容易误解诗中的含义。
“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乍一看,这似乎是在说,云气弥漫,让人记起山寺之高,松涛传来,让人想象万壑风鸣。果真如此吗?再细一考虑,很快发现不对劲:北固山虽高,也绝没有到高耸入云的程度,何况诗人身处房间之中,既非远眺,何来云气?说“万壑”悉在“床底”,似也不谐,万壑松涛之事,山中也许会有,但从下文“银山拍天浪”来看,长江既有如此威势,自然是炸雷般响,诗人怎么可能听得到区区风声呢?所以这种解释看似合理,实则破绽百出。
其实本诗没有铺垫,通篇都是写江。
房间中自然不可能有云雾,所谓“枕中云气”,当是长江水汽会在高处,令人觉得空气很湿,甚至枕中已经凝结了些许水珠。诗人躺在枕上,感受到枕中微湿,自然联想起长江之浩瀚,甚至误以为自己身处云峰之间。接着,诗人又写床底穿来的江水之声,那阵阵惊涛,仿佛狂风席卷山谷,招起无数苍松摇撼助威,其声壮烈奔腾之至。
有如此雄壮的长江,诗人怎能错过?诗人想象着江水翻天卷地的气概,想象着那银山一般拍击天穹的巨浪,不禁胸怀激荡,想要一睹长江风采,“要看”二字将诗人按捺不住的向往和兴奋直接呈现,逗出了全诗的**:“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为何是放入?自然是长江先前想要入窗而不得,诗人到此刻才将它放了进来。可哪里有体现呢?此刻我们忽然明白,原来所谓“枕中云气”,所谓“床底松声”,都是长江有意而为。长江想要冲进房间,好让诗人欣赏自己的奇伟,便先以枕云相示,后以骇浪相呼,不停地邀请着诗人,召唤着诗人,诗人便再也无心睡眠,欣然开窗,与长江陶醉在了一起。明明是诗人向往长江景色,到了诗人笔下,却成了长江招引着诗人去欣赏,通篇用反客为主而不露痕迹,前后呼应之间又只觉一气呵成,笔法实在高超。
这首诗不仅写江,而且像江,它是有江的性格的,而诗人创作此诗时的精神状态,想必也是同这长江一般,雄豪奇伟,有囊括宇宙的雄心吧!
曾公亮:宿甘露寺僧舍(扩展10)
——历史事件:甘露之变
历史事件:甘露之变
甘露之变,唐朝后期历史事件。公元835年,27岁唐文宗不甘为宦官**,和李训、郑注策划诛杀宦官。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历史事件:甘露之变,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以前,有个举人叫刘蕡,他是个直言不讳之人。他为人正直,意见鲜明。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身边的人都是这么看待他的。
唐文宗李昂即位的第二年,各地推荐的举人到京都应试。有一个举人叫做刘蕡,在试卷里公开反对宦官掌权,认为要国家安定,应该排斥宦官,把*交给**,把兵权交给将帅。
这份考卷落在几个考官手里,考官们传来传去地看,赞不绝口,觉得不但文采好,而且说理精辟,是篇难得的好文章。但是到了决定录取的时候,谁也不敢表示态度,因为录取了刘蕡,得罪了宦官,他们的位子也就保不住了。
结果,跟刘蕡一起来投考的二十二人都中了,刘蕡却落了选。刘蕡是大家公认的杰出人才,这次因为说了些正直话落选,大家都觉得委屈了他。中选的举人说:“刘蕡落选,我们倒中了榜,太叫人惭愧了。”
唐文宗在宦官操纵之下过日子,自己也很气恼,他一心一意想除掉宦官。有一次,唐文宗生了一场病,急于找医生。正好宦官头子李守澄手下有个**叫做郑注,精通医道。王守澄把他推荐给唐文宗治病。文宗服了他的药,果然病一天天好了起来。唐文宗很高兴,召见郑注,发现郑注口齿伶俐,像是个有才干的人,就把他提拔为御史大人。
郑注有个朋友李训,原是个很不得志的小**,听到郑注受到朝廷重用,就带了一些礼物求见郑注。郑注正好想找个帮手,就请王守澄把李训推荐给文宗。李训也得到文宗的信任,后来,竟被提升为**。
李训、郑注两人取得了唐文宗的信任,文宗把自己想除掉宦官的心事告诉他们。他们就跟文宗秘密商量,想法削弱王守澄的权。他们打听到王守澄手下有个宦官仇士良,跟王守澄有矛盾,就请文宗封仇士良为左神策中尉,带领一部分禁卫军。
接着,李训又**了王守澄的兵权。王守澄失了兵权,就容易摆布了。最后,唐文宗给王守澄一杯毒酒,把他杀了。
去了王守澄,接下来就要除掉仇士良了。李训经过一番策划,联络了禁卫军将军韩约,决定动手。公元835年的一天,唐文宗上朝的时候,韩约上殿启奏,说禁卫军大厅后院的一棵石榴树上,昨天夜里降了甘露。
原来,封建**是最讲迷信的,天降甘露被认为是好兆头。李训当即带领文武百官向文宗庆贺,还请唐文宗亲自到后院观赏甘露。
唐文宗命令**李训先去察看。李训装模作样到院子里去兜了一转回来说:“我去看了一下,恐怕不是真的甘露,请陛下派人复查。”
唐文宗又命令仇士良带领宦官去观看。仇士良叫韩约陪着一起去。韩约走到门边,神情紧张,脸色也发白了。仇士良发现这个情况,觉得奇怪,问韩约说:“韩将军,您怎么啦?”
正说着,一阵风吹来,吹动了门边挂的布幕。仇士良发现布幕里埋伏了不少手拿明晃晃武器的兵士。
仇士良大吃一惊,连忙退出,奔回唐文宗那里。李训看到仇士良逃走,立刻命令埋伏的卫士赶上去。哪知道仇士良和宦官们已经把文宗抢在手里,把他拉进软轿,抬起就走。
李训赶上去,拉住文宗的轿子不放,一个宦官抢前一步,朝李训劈胸一拳,把他**在地。仇士良趁机扶着文宗的软轿,进内宫去了。
李训预谋失败,只好从小吏身上讨了一件便衣,化装逃走。仇士良立即派兵出宫,大规模逮捕一些参加预谋的**,把他们全都杀害。李训东奔西逃,走投无路,在路上被杀。郑注正从凤翔带兵**,得到消息,想退回凤翔,也被监军的宦官杀死。
唐文宗和李训、郑注策划的杀宦官的计谋彻底失败,在这次事变后受株连被杀的一千多人。历史上把这个事件称为“甘露之变”。
从这个事件后,宦官把唐文宗严密**起来,唐文宗的日子更不好过。过了五年得病死去。仇士良立文宗的兄弟李炎即位,这就是唐武宗。
唐宪宗*定淮西以后,变得骄傲自得起来。他开始信奉神道,下诏求能炼长生金丹的方士。公元820年,他服了金丹以后,脾气变得暴躁不定,宦官因而常常被认为有罪而处死。不多久,他就暴死于宫中。
宪宗虽然*定了藩镇之乱,但对宦官一直是信任并依靠的,所以宦官的**很大。宪宗死后,宦官王守澄擅自立李恒为帝,这就是唐穆宗。穆宗病死后,他的儿子敬宗只做了一年**,就被宦官杀了,王守澄等人又迎立李昂为帝,这就是唐文宗。
文宗即位后,王守澄因拥戴有功,由枢密使升为骠骑大将军。表面上,文宗对宦官加以恩宠,但内心非常恨他们。特别是看到杀害宪宗的凶手还没有被惩治,宦官们却**大到可以任意弑杀、拥立**,文宗心里更加不能忍受。公元831(太和五年),文宗曾与**宋申锡密谋,如何剪除宦官。可是秘密却被京兆尹王泄露,宋申锡因此被贬,计划也失败了。但文宗不甘心,仍在悄悄地物色能帮他除去宦官的人。
两年后,文宗患病,嘴里说不出话来。王守澄推荐了他手下的**郑注,给文宗看病。郑注早年以行医为业,那年他到襄阳时,襄阳节度使李正患病,他给李使用了偏方,李服用后十分见效,就让他留下来做官,军政之事都让他参加决定。通过李,郑注又认识了王守澄,王守澄调到内廷后,郑注也随着来到京师。文宗服了郑注的药,也很有效,于是郑注又得到了文宗的宠信。
文宗憎恨宦官,但经过太和五年的失败,他又不敢向朝中大臣明说这件事。郑注深知文宗的心思,常常秘密为文宗献计;又向文宗推荐了进士李训。文宗见李训仪表堂堂,善辩论,多有手腕,十分高兴,对他越来越信任。
李训、郑注对当时的朝政都很有自己的见解,能准确地指出**中的弊病和症结,加上他们又是王守澄推荐的,不会引起宦官的怀疑,文宗便与他们密谋除掉宦官的计划。他们认为,可以利用宦官之间的矛盾,采取分化瓦解、以毒攻毒的方法除掉宦官。
当年拥戴文宗的宦官,除了王守澄,还有一个仇士良。但仇士良一直受王守澄的.**,没做上大官,于是他们任命仇士良为左神策军中尉,分掉了王守澄的一部分**,使王守澄很不高兴。后来,李训等人还除掉了另外几股宦官**。
李训当了**后,又任命王守澄为左、右神策观军容使,官阶比过去高,但王守澄的军权却被**了。这年十月,文宗叫人往王守澄的家中送了一杯毒酒,这个气焰嚣张的宦官头子就这样被除掉了。
李训他们知道,要除掉宦官,就一定要掌握军事力量,因为有权势的宦官大多掌有军权。为此,文宗让郑注出任凤翔节度使,以便****,作为外援。李训精心挑选了一些有才干的名臣子弟,作为郑注的助手,还让文宗任命罗立言为京兆尹、韩约为禁卫军将军,作为接应。
李训原来和郑注约定,公元835年11月27日,王守澄下葬时,由文宗下令,宦官中尉以下的全去送葬,到时候由郑注率兵将这些宦官全部**。可是李训求胜心切,又想独占剪除宦官的功劳,因此提前采取了行动。
这年11月21日,文宗在紫辰殿早朝。文武百官依班次站定后,禁卫军将军韩约上殿启奏,说禁卫军大厅后面的院子里,有一棵石榴树昨天夜里降了甘露。在古代,天降甘露被认为是祥和的好兆头。李训带领百官向文宗祝贺,并请文宗亲自到禁卫军的后院去观看。
于是文宗乘软轿出紫辰门,来到含元殿。文宗要李训带一些**先去观看,李训看后回来说,恐怕不是真的甘露。文宗又要仇士良带宦官们去看。仇士良等人来到禁卫军大厅,却见韩约神色紧张,态度反常,心中很是疑惑。这时天公又不作美,正巧刮来一阵风,吹动了厅内的帷幕,仇士良他们发现,幕布后站着不少手拿兵器的士兵。他们大吃一惊,慌忙逃出去,门卫想关门都来不及了。
仇士良等人去看甘露时,李训正在含元殿调兵遣将。这时,仇士良等人跑回来,挟持着文宗,把他塞进轿内,抬起来就跑。李训大叫:“保护**的乘与,每人赏钱百千!”于是禁卫军们都冲了上来。仇士良见形势危急,就抄近路向内廷跑去。李训拉住软轿不肯松手,仇士良便扑上来厮打。李训从靴筒中抽出刀来刺仇士良,仇士良却被宦官救起。李训一直抓住文宗的软轿不放,被一起拖到了宣政门。这时宦官郗志荣跑来,把李训在地,仇士良等人乘机拥着文宗的软轿进了内宫。
李训见预谋难以成功,只好换上便衣出逃,但后来仍**住。在押送京师的路上,他因为怕受到宦官的**和侮辱,说服押送的人,把他的头砍下来送到神策军。事发时,郑注正带着兵马**,听到消息他退回凤翔,但后来又被仇士良密令杀死。这个失败的事件,在历史上被称作“甘露之变”。
“甘露之变”后,仇士良指挥宦官大肆**朝廷**和禁卫军士兵,被杀死的有六百多人,**王涯等都暴尸街头,没人敢收殓。文宗在宦官的辖制下,抑郁成疾,终于在公元840年去世。
所有历史事件的发生于结局,都是注定好了的,时至唐末,如它之前的诸多朝代一样,陷入了宦官当权的"宿命",此时的大唐犹如在烈火上炙烤一样,全国各处的藩镇割据无法解决,坐拥兵权的节度使,很难受制于朝廷,而居然有**会将护卫长安城的禁军的掌管权交代给阉人,以至于到了**不甘心为宦官所**,主动联合朝臣发动了宫廷事变,史称"甘露之变"。
这就是唐文帝,其实随着封建社会的不断发展,**的集中也是随之在进行的,在**越来越盛的情况下,如果**本人睿智绝伦,是可以以一己之力摆*天下事,比如唐太宗,武则天等人,励精图治夙兴夜寐,将诺大的大唐帝国就治理的很好。
可是一旦继承人的能力不足,就很可能出现被他人一拥而上争夺**的事件,最典型的就是宦官与外戚,这两批人作为**最信任的身边人,自然是近水楼台,此时还有一种例外,就是在治世之能臣的情况下,可能情况还会有所缓解,完备的朝廷机制,接触的辅弼大臣都能给**很好的助力,而到了唐朝中后期这些都没有,甚至于外戚都没有特别突出的任务,因此朝政被宦官把持也就不奇怪了。
当时国家*掌握在几位大宦官手中,轻言废立甚至弑君杀帝的情况也三番五次的出现,唐文宗在位期间再三隐忍,终于在公元835年联合朝臣,准备诛杀宦官夺回**,可惜此时的禁军全然掌握在宦官集团手中,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这是历史上不可多得的**觉醒自觉发起的与宦官争***的**,可惜未能一举成功,唐文宗在位共14年有余。
虽然为人仁德,但是自身能力欠缺,对形势估判并不好,在位期间出现了"牛李**",导致"安史之乱"后的唐朝国力再次被削弱,再加上此次诛杀宦官的行动失败,最后被宦官集团所**,郁郁寡欢,最终郁闷而死,**被废,其弟继位为唐武帝。
而这场"甘露之变"对风雨飘摇的唐帝国是一场雪上加霜的灾难,可以说是气数已尽无力回天,自始至终再也没能摆脱宦官擅权,直到唐朝**。
"甘露之变"背景
"安史之乱"后可以说唐宫中宦官**急剧膨胀,其实在"安史之乱"之前阉***早就有了苗头。高力士不正是最典型的**吗?
唐玄宗在位后期,高力士曾将被皇子公主尊称为"爷""翁",可见其权势滔天,所以世人都说李白狂傲的时候都爱用"贵妃捧砚,力士脱靴"。
刚开始宦官职权仅仅是存在于后宫之中,后期随着政局的跌宕,宦官开始掌握越来越多的国家*,一直到唐德宗在位后,做出了错误的决定,使得唐朝的宦官专权达到了顶点。
唐朝先是延续之前的府兵制,到后来的因为国财财政,包括税收,人口,以及农业发展需求等等原因,改为了募兵制。
在唐初及之后的很多年,**者自身也能力出众,在国家机构上层也涌现出了一大批能人志士,国家对百姓和土地有牢牢地**权,所以府兵制一直被很好的执行着,也是这一**让国家牢牢地掌握**,在强有了**的震慑下,才有了唐太宗,武则天时期"万国来朝","四臣服"的局面。
后来这种**的弊端就是要农民承担巨大的压力,战争越多,青壮年劳动力都去守卫边疆,无人耕种,随之而来的就是农民离开土地,开始逃亡,从而就有了地主阶级,随着土地的不断兼并,大地主阶级兴起,可中用的府兵越来越少。
后来募兵制就应用而生,**就是职业**,负责打仗,就是职业农民,负责耕种和缴纳赋税,但是这样的情况之下,就有了武将拥兵自重形成了节度使**集团,安禄山就是其中最为典型的**。
可以这样说到了唐朝中后期,地方的军权拥有者们早就藩镇割据完成,此时的**除了在京畿之地的护卫部队,几乎已经调动不了其他**,而从唐德宗开始,就愚蠢的将禁军的指挥权交到了宦官们手中,这无疑是将自己的头放到了闸刀之下。
从此**的生死就掌握在宦官手中,在这种情况下唐文宗虽然也是宦官所立,但是随着他年龄的增长,博览全书,越来越想自己掌握**,所以才策划发动了这一场"甘露之变"。
"甘露之变"过程
为什么被称之为甘露之变呢?唐文帝与属下密谋,假称某棵树下昨夜有甘露降临,于是**移驾观看,要知道古代的人可是充满了迷信的,他们认为"天降甘露"是祥瑞之兆,说**贤德什么的,唐文宗想借机把大宦官一举铲除。
仇士良带领大批宦官来到有甘露的院子,却发现并没有什么,反倒是守卫的兵丁慌乱之间露出马脚,仇士良迅速做出反应派宦官将唐文帝迅速的转移到后宫,然后开始血洗参与"甘露之变"的朝臣,抄家灭门。
一时间长安城内鸡犬不宁,血流成河。后来朝臣再上朝,一直都有宦官在旁**,文帝也被宦官所挟持,一旦有**政见与仇士良不合,就很容易被按上罪名,轻则抄家流放,重则满门抄斩。
"自是天下事皆决于北司,**行文书而已。""甘露之变"后,唐文帝更像一个十足的**,只有**之名却没有**之权,仇士良后来甚至以"谋反"的罪名废掉了皇**,最后改立唐文帝的弟弟李炎为唐武帝,李炎也是浸*官场,几番隐忍下才让仇士良选中了他,自己之前的好几位***是被宦官所杀害,唐武帝即位后才想办法诛杀了仇士良,结束了被仇士良支配的命运。
"甘露之变"影响
"甘露之变"之所以未能成功实施,除了唐文帝用人失误,致使自己的***内部人心不齐,**夺利,导致最后风声提前被泄露以外,我们可以看到唐文帝其人太过和善,**在他眼皮子底下他也无动于衷。
后来面对**集团****的行为他也**为力,甚至自己喜爱的**被废除被杀害,他也只能远远观望,除了他自己的**为力以外,也是整个大唐到了末期的悲哀。
无论唐文帝如何勤勤恳恳,博览群书,历史始终没有给他搭建好一个很好的*台,他也无力拯救日益衰败的大唐,可以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最终只能遗憾薨逝。
刘昫《旧唐书》这样记载:"而帝以累世变起禁闱,尤侧目于中官,欲尽除之。"唐武帝是特别想效仿先辈,特别是太宗文**,可是本人才华不够没能成功。
"既误,几致颠危。所谓"有帝王之道,而无帝王之才",虽旰食焦忧,不能弭患"这就是对他的评价,即使谋划了"甘露之变",他也没有用对人,被宵小之徒所,最终也不能消弭祸患。
唐文帝"甘露之变"其实就败在这三点上,自身能力的欠缺,不能很好地预见后果,没有及时果断的处理方案,这一点也引发了第二点,没有识人之明,导致最后一败涂地。
无论是在计划直接的实施者还是从京城外调集的**,都没能很好的与宦官集团和禁军所抗衡,最后一点还是在于*滚滚向前,大唐的腐朽最终必将被历史的洪流所淹没,**者们所做的努力不过是杯水车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