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货币制度
本章重要概念
货币制度------货币制度简称“币制”,是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该国货币流通的结构、体系与组织形式。它主要包括货币金属,货币单位,货币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准备制度等。
铸币------是指国家铸造的具有一定形状、重量和成色(即贵金属的含量)并标明面值的金属货币。
本位币------本位币是一国的基本通货。在金属货币流通的条件下,本位币是指用货币金属按照国家规定的货币单位所铸成的铸币。本位币是一种足值的铸币,并有其独特的铸造、发行与流通程序,其特点如下①自由铸造。②无限法偿。
金银复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是由国家法律规定的以金币和银币同时作为本位币,均可自由铸造,自由输出、输入,同为无限法偿的货币制度。金银复本位制又分为平行本位制和双本位制。
金本位制------金本位制又称金单本位制,它是以黄金作为本位货币的一种货币制度。其形式有三种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
无限法偿------即在货币收付中无论每次支付的金额多大,用本位币支付时,受款人不得拒绝接受,也即本位币具有无限的法定支付能力,即无限法偿。
有限法偿------有限法偿是指,货币在每一次支付行为中使用的数量受到限制,超过限额的部分,受款人可以拒绝接受。
格雷欣法则------即所谓“劣币驱逐良币”的规律。就是在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面额价值相同的通货同时流通的情况下,实际价值较高的通货(所谓良币)必然会被人们熔化、输出而退出流通领域;而实际价值较低的通货(所谓劣币)反而会充斥市场。
银行券------银行券是一种信用货币,它产生于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是代替金属货币充当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职能的银行证券。
国际货币制度------国际货币制度就是各国政府对货币在国际范围内发挥世界货币职能所确定的规则、措施和组织形式。它一般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①国际储备资产的确定。②汇率制度的确定。③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调节方式。
布雷顿森林体系------为了消除金本位制崩溃后国际货币的混乱局面,1944年7月在美国布雷顿森林召开的有44个国家参加的布雷顿森林会议上,通过了以美国怀特方案为基础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总称《布雷顿森林协定》,从而形成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
浮动汇率制度------汇率随市场浮动,各国政府对汇率的变动不予干预的汇率制度。1
特里芬难题------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实行的实际上是一种美元本位制。因此,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要求美国提供足够的美元,以满足国际间清偿的需要;同时,还要保证美元按官价兑换黄金,以维持各国对美元的信心。而这两方面是矛盾的,美元供给太多就会有不能兑换黄金的风险,从而发生信心问题,而美元供给太少又会发生国际清偿力不足的问题。这种矛盾就是所谓的“特里芬难题”。
本章思考题
1. 货币制度构成的基本要素是什么?
货币制度简称“币制”,是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该国货币流通的结构、体系与组织形式。它主要包括货币金属,货币单位,货币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准备制度等。
(1)货币金属即规定哪一种金属作货币材料。货币金属是整个货币制度的基础,确定不同的金属作货币材料,就构成不同的货币本位。
(2)货币单位即规定货币单位的名称及其所含的货币金属的重量,也称为价格标准。
(3)一个国家的通货,通常分为主币(即本位币)和辅币,它们各有不同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
(4)货币准备制度是为稳定货币设立的。在实行金本位制的条件下,准备制度主要是建立国家的黄金储备,这种黄金储备保存在中央银行或国库。目前,各国中央银行发行的信用货币虽然不能再兑换黄金,但仍然保留着发行准备制度。各国准备制度不同,但归纳起来,作为发行准备金的有黄金、国家债券、商业票据、外汇等。
2. 典型的金本位制具有哪些特点?它在历史上对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什么作用?为什么?
(1)金币本位制是典型的金本位制,又称金单本位制,其主要特点是:
①金币可以自由铸造和自由熔化,而其他铸币包括银铸币和铜镍币则限制铸造,从而保证了黄金在货币制度中处于主导地位。
②价值符号包括辅币和银行券可以自由兑换为金币,使各种价值符号能够代表一定数量的黄金进行流通,以避免出现通货膨胀现象。
③黄金可以自由地输出入国境。由于黄金可以在各国之间自由转移,从而保证了世界市场的统一和外汇汇率的相对稳定。
(2)金币本位制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的扩大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因为它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货币制度。这种货币制度使得货币的国内价值与国际价值相一致,外汇行市相对稳定,不会发生货币贬值现象。
3. 为什么说金银复本位制是一种不稳定的货币制度?
(1)双本位制是金银复本位制的主要形式,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了金银的比价。
(2)用法律规定金银比价,这与价值规律的自发作用相矛盾,于是就出现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也称“格雷欣法则”。所谓“劣币驱逐良币”的规律,就是在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面额价值相同的通货同时流通的情况下,实际价值较高的通货(所谓良币)必然会被人们熔化、输出而退出流通领域;而实际价值较低的通货(所谓劣币)反而会充斥市场。
(3)因此,在金银复本位下,虽然法律上规定金银两种金属的铸币可以同时流通,但实际上,在某一时期内的市场上主要只有一种金属的铸币流通。银贱则银币充斥市场,金贱则金币充斥市场,很难保持两种铸币同时并行流通。
所以说,金银复本位制是一种不稳定的货币制度。
4. 为什么说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是残缺不全的金本位制?
(1)金块本位制亦称“生金本位制”,是在一国国内不准铸造、不准流通金币,只发行代表一定金量的银行券(或纸币)来流通的制度。实行金块本位制的国家,虽然不允许自由铸造金币,但允许黄金自由输出入,或外汇自由交易。
(2)金汇兑本位制又称“虚金本位制”。在这种制度下,国家并不铸造金铸币,也不允许公民自由铸造金铸币。流通界没有金币流通,只有银行券在流通,银行券可以兑换外汇,外汇可以兑换黄金。
(3)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实行的条件是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和拥有大量用来平衡国际收支的黄金储备。一旦国际收支失衡,大量黄金外流或黄金储备不敷支付时,这种虚弱的黄金本位制就难以维持。
所以,金汇兑本位制和金块本位制都是一种残缺不全的本位制。
5. 信用货币制度具有哪些特点?
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是以纸币为本位币,且纸币不能兑换黄金的货币制度,这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实行的一种货币制度。
其基本特点是:
(1)不兑现的信用货币一般是由中央银行发行的,并由国家法律赋予无限法偿的能力。
(2)货币不与任何金属保持等价关系,也不能兑换黄金。
(3)货币通过信用程序投入流通领域,货币流通是通过银行的信用活动进行调节。
(4)这种货币制度是一种管理货币制度。一国中央银行或货币管理当局通过货币政策保持货币稳定和汇率稳定。
(5)货币流通的调节构成了国家对宏观经济进行控制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货膨胀是不兑现的信用货币流通所特有的经济现象。
(6)流通中的货币不仅指现钞,银行存款也是通货。随着银行转账结算制度的发展,存款通货的数量越来越大,现钞流通的数量越来越小。
6. 为什么说不理解货币制度及其演变,就不能更好地理解当代金融?
当代金融领域的重大课题,几乎都与货币制度由金属货币制度演变为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有关。当代金融可以发挥调节宏观经济总量平衡、结构平衡、稳定物价、提高效益的功能。这种功能产生的前提,是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的建立,而如何更好地实现上述功能,则是金融研究的中心课题。因此可以说,不理解货币制度及其演变,就不能理解当代金融。
7. 一国两制下香港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1)港元为香港的法定货币。港币的发行权属于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中国银行、汇丰银行、渣打银行为港币发行的指定银行,港币的发行须有百分之百的准备金。
(2)香港货币单位为“元”,简称港元,用符号“hk$”表示。
(3)港元实行与美元联系的汇率制度,7.8港元兑换1美元。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外汇基金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管理和支配,主要用于调节港元汇价。
(4)香港特别行政区不实行外汇管制,港币可以自由兑换,外汇、黄金、证券、期货 市场完全放开。
以下三题可以不做
8. 什么是国际货币制度?国际货币制度谋求解决的中心问题是什么?目前解决的状况如何?
(1)国际货币制度就是各国政府对货币在国际范围内发挥世界货币职能所确定的规则、措施和组织形式。它一般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①国际储备资产的确定。②汇率制度的确定。③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调节方式
(2)国际货币制度的主要作用是促进国际贸易和国际支付手段的发展。具体体现在这一制度要提供足够的国际清偿力并保持国际储备资产的信心,以及保证国际收支的失衡能够得到有效而稳定的调节。
(3)国际货币制度经历了金币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元本位制)以及当前的管理浮动汇率制的发展历程。
(4)目前,多元化的储备体系基本上摆脱了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基准货币国家与依附国家相互牵连的弊端,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特里芬难题”。以主要货币汇率变动为主的多种汇率体系安排能够比较灵活地适应世界经济形势多变的状况。在这种国际货币制度中,多种国际收支调节机制并行,各种调节机制相互补充,而不是单单依靠哪一种调节手段,从而缓和了布雷顿森林体系条件下国际收支调节机制失灵的困难,对世界经济的正常运转和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但是,当前国际储备多元化体系下,缺乏统一稳定的货币标准,国际清偿力的增长既没有金本位条件下的自发调节机制,又没有形成国际货币基金对其全面控制。这些不稳定的因素,使外汇市场动荡混乱,汇率剧烈波动,加上国际收支调节机制等方面的缺陷,对世界经济、国际贸易、国际投资产生消极影响。
9. 试述国际货币制度改革及前景。
自20世纪60年代美元危机不断爆发以来,有关国际货币制度改革的建议与方案就层出不穷,而改革的方向主要集中在国际货币本位的确定和汇率制度的选择这两个方面,其中国际货币本位的改革又是最基本的。
(1)国际货币本位的改革
有关国际货币本位改革的观点有四种:其一是恢复金本位理论,认为黄金是理想的国际储备资产和本位货币,能够提供一个稳定的自动的调节机制。其二是恢复美元本位制,认为美元在国际支付或国际储备中依然占有绝对优势,推行美元本位的基础仍然存在。其三是多种货币本位论,认为目前多元化的货币本位是世界趋于多中心、多极化形势的必然产物,没有必要进行改革。其四是世界统一货币本位论,即建立世界性中央银行,发行世界统一货币。
以上四种国际货币本位观点,在理论和实际操作中都存在相当困难,当前以美元为中心的多元货币本位制仍将持续相当一段时间,而未来的国际货币本位改革及演变的方向是朝世界统一的货币本位发展。
(2)国际汇率制度
就汇率制度改革而言,在目前实行理论上的完全固定汇率制度或完全自由浮动汇率制度都是不可能的。汇率制度改革的核心实际上是允许汇率波动的幅度。汇率改革的最终目标还是在条件成熟时恢复某种形式的固定汇率制。至于其发展的进程,一方面取决于各主要国家之间货币合作的密切程度,另一方面取决于国际储备货币的发展状况。
10. 试述欧洲货币一体化的演变发展过程。
欧洲货币一体化的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欧共体早期的货币一体化。这一时期从1958年欧共体诞生起至1979年欧洲货币体系成立之前止。欧共体诞生之初,货币一体化并非各国政策协商的中心,仅作为经济一体化的必要组成部分而提出。。
(2)欧洲货币体系的建立与运作。这一时期自1979年欧洲货币体系成立至1989年《德洛尔报告》出台止。1979年3月13日,欧洲货币体系正式成立。其核心内容是实行一种可调整的内部固定汇率制。
(3)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的实现。这一时期自1989年《德洛尔报告》的提出起延续至2023年货币联盟最终实现为止。
1)1989年4月,《欧洲共同体经济与货币联盟报告》(即《德洛尔报告》)获准实施。《德洛尔报告》指出,经货联盟的实现应当分三个阶段完成,并且应具备以下三个前提条件①所有成员国的货币自由兑换;②资本市场完全自由化与金融市场一体化;③成员国之间实行固定汇率。
2)1991年12月,欧共体12国首脑达成《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即《马约》),决定以欧洲联盟取代欧共体,并正式确立建设欧洲经货联盟和政治联盟的目标。此外,《马约》还提出了欧洲经货联盟分三阶段进行的具体时间表,规定了各国单一货币的五项趋同标准。
3)1995年12月,欧盟首脑会议通过《马德里决议》,将未来的欧洲单一货币正式定名为欧元,并确认经货联盟第三阶段于1999年1月1日准时启动。
4)1998年6月1日,欧洲中央银行正式成立,欧洲货币局在按时完成各项既定任务之后自行撤销。
5)1999年1月1日开始的欧洲经货联盟第三阶段中,欧元成为参加国的非现金交易的“货币”,即以支票、信用卡、电子钱包、股票和债券等方式进行流通,各国货币同欧元的汇率被最终锁定下来,这些国家的货币职能也由欧洲中央银行统一接管。
6)自2023年1月1日起,欧元区11国将把总共700亿的现金欧元投入流通领域,在至当年6月30日止的半年时间里,欧元与各国的原货币同时流通。到2023年7月1日欧元区内各国的货币已完全退出流通,欧元成为欧元区11国的唯一货币,欧洲单一货币宣告正式形成,欧洲的货币一体化进程就此顺利完成。
由此,一个以欧洲中央银行为决策中心,以各成员国中央银行为信息与执行机构的欧洲中央银行体系,作为欧洲货币联盟的全权管理机构而最终出现在国际货币舞台上。
以下二道是本章应做的补充题
1、简述“劣币驱除良币”现象。
答:在金银复本位制下,在金银两种货币按法定比例流通的双本位货币制度下,存在“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即“格雷欣法则”。
这是由于各国政府规定的金银兑换比价不同,金银仍然在各国之间流动,这种流动使得在一个国家内金银的供给和需求发生重大变化,从而造成其中一种货币退出流通,经济学家称为“劣币驱逐良币”规律。
所谓劣币就是实际价值低于名义价值的金属货币;良币就是实际价值高于名义价值的金属货币。
2、货币本位制度的演进依次经历了哪些阶段?
(1)银本位制。又称银单位制,是以白银为本位币的一种货币制度。 种类: ①银两本位制,不铸造银币,而以银两为单位,以银块形式流通; ②银币本位制,以白银为币材,铸造成银圆流通的货币制度。
内容:①以白银作为本位币币材,银币具有无限法偿能力。②银币的名义价值与实际所含的白银价值一致。③银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输出入。④银行券可自由兑换成银币。
(2)金银复本位制。是指金币和银币同时作为一国本位币的货币制度,大约在16~18世纪阶段。
主要内容:金银为币材,以金银铸造的货币为本位币,具有无限法偿能力;金银可以自由铸造、自由兑换、自由输出入;金币和银币都是足值货币。
按金银不同关系分为3种类型:平行本位制、双本位制、跛行本位制。
(3) 金本位制。是一种以黄金作为本位币材料的货币制度。在金本位制发展过程中,依次经历了三种制度: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
(4)纯粹信用本位制。是一种以国家信用为基础的货币制度。在这种制度下,流通的是信用货币,现在的信用货币是以纸币为主导的货币形态,现金与支票构成了整个社会的支付系统。
第二篇:第2章货币制度第2章货币制度
一、单项选择题
1.金本位制下,()是决定两国货币汇率的基础。
a.货币含金量b.铸币平价 c.中心汇率d.货币实际购买力
2.以金为货币金属,以金币为本位币,不铸造.不流通金币,银行券可以兑换外币汇票是()。
a.金块本位制b.金本位制 c.金汇兑本制d.银本位制
3.在金本位制下,外汇汇率的波动幅度受()的限制。
a.黄金储蓄状况b.外汇储蓄状况c.外汇政策d.不变
3.纸币的发行是建立在货币()职能基础上的。
a.价值尺度b.流通手段c.支付手段d.储藏手段
4.在一国货币制度中,()是不具有无限法偿能力的货币。
a.主币b.本位币c.辅币 d.都不是
5.格雷欣法则起作用于()。
a.平行本位制b.双本位制c.跛行本位制d.单本位制
6.如果金银的法定比价位1:13,而市场比价位1:15,这时充斥市场的将是()。
a.银币b.金币c.金币银币同时d.都不是
7.历史上最早的货币制度是()。
a.金本位制b.银本位制c.金银复本位制d.金块本位制
8.在金属货币制度下,本位币的名义价值与实际价值是()。
a.呈正比b.呈反比c.相一致d.无关
9.辅币的名义价值()其实际价值。
a.高于b.低于c.等于d.不确定
10.最早实行金币本位制的国家是()。
a.美国b.英国c.法国d.日本
11.()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货币制度,对资本主义的发展曾起着积极的作用。
a.金币本位制b.金汇兑本位制c.金银复本位制d.金块本位制
12.美元与黄金内挂钩,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是()的特点。
a.国际金本位制b.牙买加体系 c.布雷顿森林体系d.国际金块本位制
13.金属货币制度不具有的性质是()。
a.流通中主币为金属铸币b.辅币限制铸造 c.主币无限法偿d.辅币无限法偿
14.信用货币制度不具有的性质是()。
a.主币集中发行b.辅币集中发行 c.信用货币在流通中使用d.流通中主币为金属铸币15.1933年国民党政府的法币改革废止了我国实行多年的()。
a.金本位制b.银本位制 c.汇兑本位制d.金块本位制
16.货币流通具有自动调节机制的货币制度是()。
a.信用货币制度 b.金币本位制 c.金块本位制d.金汇兑本位制
17.金属货币通过自由铸造进入流通在()条件下不复存在。
a.银本位制b.金银复本位制 c.信用货币制度d.金币本位制
18.欧元正式成为欧元区国家惟一法定货币的时间是()。
a.1998年1月1日b.1999年1月1日c.2023年1月1日d.2023年7月1日
19.关于人民币发行管理方面的正确规定是()。
a.发行库由商业银行经营b.发行库保存发行基金c.业务库由人民银行管理 d.业务库保存回笼基金
20.金银铸币按照法定比价流通是()。
a.金汇兑本位制b.金块本位制 c.双本位制d.平行本位制
21.牙买加体系的的特点之一是()。
a.保持固定汇率b.国际收支可自动调节c.国际储备货币多元化d.实行浮动汇率
二、多项选择题
1.银行券可以自由兑换贵金属存在于()条件下。
a.银本位制b.金银复本位制 c.金币本位制 d.金汇兑本位制e.金块本位制
2.贵金属不能自由输出输入存在于()条件下。
a.银本位制b.金银复本位制 c.金币本位制d.金汇兑本位制e.金块本位制
3.金铸币作为流通中主币的情况存在于()条件下。
a.银本位制b.金银复本位制 c.金币本位制d.金汇兑本位制e.金块本位制
4.国际金本位制的特点是()。
a.黄金可以自由输出输入b.汇率安排多样化 c.国际收支可自动调节 d.黄金美元是国际货币e.黄金是国际货币
5.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下,主币具有以下性质()。
a.国家流通中的基本通货b.国家法定价格标准 c.面值为货币单位的等份d.发行权集中于中央银行或指定发行银行e.足值货币
6.布雷顿森林体系存在的问题主要是()。
a.各国无法通过变动汇率调节国际收支b.要保证美元信用就会引起国际清偿能力的不足
c.缺乏统一稳定的货币标准d.浮动汇率为主加大了外汇风险e.无法满足各国对国际清偿能力的需要
7.人民币货币制度的特点是()。
a.人民币是我国法定计价、结算的货币单位 b.人民币主币无限法偿,辅币有限法偿 c.人民币采用现金和存款货币两种形式 d.现金由中国人民银行和国有商业银行发行 e.目前人民币汇率实行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8.区域货币制度的特点是:()。
a.建立统一的中央银行 b.发行统一货币c.不保持独立的货币收支d.实行统一的货币政策e.欧元是惟一的区域货币
9.流通中使用银行券存在于()条件下。
a.银本位制b.金银复本位制 c.金币本位制d.金汇兑本位制e.金块本位制
10.金属货币制度下辅币具有以下性质( )。
a.足值货币b.不足值货币 c.无限法偿d.有限法偿e.限制铸造
三、判断分析题
1.复本位制是金银复本位制的简称,是指以金和银同时作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
2.在金本位之下,两国货币单位的含金量之比是确定两国货币汇率的基础。()
3.格雷欣法则是在金银平行本位制中发生作用。()
4.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以黄金为基础,但却是以美元为主要国际储备货币的国际货币体系,自此体系建立起来,金本位制度就宣告崩溃了。()
5.格雷欣法则是在平行本位制下出现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6.格雷欣法则中,实际价值高于法定比价的货币是劣币。()
7.金属货币制度下,本位币可以自由铸造与熔化。()
8.在纸币本位制下,如果在同一市场上出现两种以上纸币流通,会出现实际价值较低的货币排斥实际价值高的货币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9.货币制度最基本的内容是确定货币名称和货币单位,货币名称和货币单位确定了,一国
的货币制度也就确定了。()
10.在金属货币制度下,本位币的名义价值与实际价值是相一致的。()
11.在跛行本位制下,金币和银币都可流通,所以“劣币驱逐良币”规律在这一货币制度下也同样起作用。()
12.金块本位制下,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熔化。()
13.银行券只在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下流通,在金属货币制度中不存在。()
14.金币本位制条件下,流通中的货币都是金铸币。()
15.格雷欣法则是在金银复本位制中的平行本位制条件下出现的现象。()
16.在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条件下,信用货币具有无限法偿的能力。()
17.外汇在各种货币制度下都可以作为货币发行的准备。()
18.金币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和金块本位制条件下,金铸币都是流通中的货币。()
19.牙买加体系规定美元和黄金不再作为国际储备货币。()
20.只要是国家铸造的货币都具有无限法偿的能力。()
21.金币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和金块本位制下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辅币限制铸造。()
22.国家货币制度由一国政府或司法机构独立制定实施,是该国货币主权的体现。()
四、简答题
1.货币制度构成的基本要素是什么?
2.为什么说金银复本位制是一种不稳定的货币制度?
3.典型的金本位制具有哪些特点?它在历史上对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什么作用?为什么?
4.信用货币制度具有哪些特点?
5.一国两制下香港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6.什么是国际货币制度?国际货币制度谋求解决的中心问题是什么?目前解决的状况如何?
五、论述题
1.为什么说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是残缺不全的金本位制?
2.为什么说不理解货币制度及其演变,就不能更好地理解当代金融?
3.试述国际货币制度改革及前景。
4.试述欧洲货币一体化的演变发展过程。
第三篇:新西兰的货币制度与货币政策新西兰的货币制度与货币政策
一、新西兰的货币制度
(一)新西兰储备银行
新西兰储备银行是新西兰的中央银行,成立于1934年。依据《储备银行法1989》的规定,新西兰储备银行的职责主要有以下三项:1、实施货币政策以维持物价稳定;2、促进金融体系健全高效运行;3、发行货币以满足公众的交易需求。《储备银行法1989》还赋予新西兰储备银行行使以上职责的法定独立性。除以上三项主要职责外,新西兰储备银行还承担为商业银行提供支付清算服务、持有管理外汇储备、为政府提供现金和债务管理服务、向政府提出金融市场操作建议、为新西兰海外投资委员会提供日常秘书服务等职能。
新西兰储备银行由新西兰政府全资所有,实行行长负责制,有关政策决定均由行长作出,行长由财政部长任命,任期为5年。储备银行设有理事会,理事会成员由政府任命。理事会并不负责正式决策,而是监督行长和整个银行的履职情况,理事会还可提出储备银行行长的任命和免职建议。
储备银行主要职能部门有经济学部、金融稳定部和货币部。经济学部负责经济研究及为货币政策提供建议;金融稳定部负责监测金融市场、进行公开市场操作和管理外汇储备;货币部负责设计、发行新西兰钞票和硬币。新西兰储备银行还设有金融服务部、信息服务部、内审部、人力资源部等部门。目前新西兰储备银行职员大约有240名,总部设在惠灵顿。
(二)新西兰的货币
新西兰货币名称为新西兰元。新西兰储备银行拥有新西兰唯一的法定发钞权。1999年开始,新西兰引入塑质钞票,目前新西兰新发行钞票均为polymer钞票。新西兰钞票有5种面值:5、10、20、50、100元。硬币有5种面值: 10分、20分、50分、1元、2元。
二、新西兰的货币政策
(一)货币政策目标:
《储备银行法1989》明确新西兰货币政策的目标是“维持物价总水平的稳定”。该法案第9条款规定,新西兰储备银行行长和财政部部长必须签订独立的协议以明确维持物价稳定的具体目标。这一协议称为“政策目标协议”( policy targets agreement)。自从《储备银行法1989》通过以来,新西兰储备银行行长和财政部部长共签订了7次“政策目标协议”。最近的一次协议签订于2023年5月,协议明确新西兰储备银行以维持物价总水平稳
定作为货币政策目标,同时将货币政策目标具体化为将消费物价指数(cpi)中期的平均水平维持在1%至3%之间。
另一方面,《储备银行法1989》第12条款赋予新西兰政府越过中央银行实施 “政策目标协议”超越权力。政府可要求新西兰储备银行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以达到物价稳定以外的其它经济目标,超越权力的期限为12个月。目前为止没有发生这种情况。
(二)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1999年以前,新西兰储备银行运用多种手段作为货币政策工具以控制通货膨胀水平,如控制货币供应量,发布货币情况指数(monetary conditions index)对金融市场做出信号指导等。1999年3月开始,新西兰储备银行利用官方现金利率(official cash rate)作为货币政策实施的工具。官方现金利率是新西兰储备银行对商业银行的隔夜借款利率,商业银行可按照官方现金利率向储备银行借款和存款,因此官方现金利率直接影响市场利率水平。
通常情况下,新西兰储备银行每年8次(约每6周一次)评估官方现金利率水平。储备银行根据国内国际经济形势、金融市场变化和宏观经济指标对官方现金利率作出评估,由储备银行行长作出是否调整官方现金利率水平的决定。如有突发事件时,如2023年9月纽约世界贸易中心遇袭时,储备银行也曾临时调整利率。
(三)货币政策的可信度与透明度
新西兰十分注重货币政策的可信度和透明度管理。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政策目标协议”的内容和任何调整必须向公众公开;2、新西兰储备银行以《货币政策公告》的形式公布每次官方现金利率水平的评估和决定;3、每年至少两次发布《货币政策报告》详细说明货币政策的决定和实施情况,近年来《货币政策报告》均为每季发布;4、储备银行理事会代表财政部监督行长和整个银行的履职情况,并向财政部报告;5、新西兰议会金融与支出特别委员会(parliament’s finance and expenditure select committee)定期对储备银行进行审查;6、新西兰储备银行每年发布年度报告公布货币政策实施、公开市场操作、外汇储备管理以及资产负债状况。
附件:“政策目标协议” ( policy targets agreement)
《储备银行法1989》第9条款规定,新西兰储备银行行长和财政部部长必须签订独立的协议以明确维持物价稳定的具体目标。这一协议称为“政策目标协议”( policy targets agreement)。“政策目标协议”在每次任命新西兰储备银行行长时签订,但财政部部长更换时不必重新签订。自从《储备银行法1989》通过以来,新西兰储备银行行长和财政部部长共签订了7次“政策目标协议”。最近的一次协议签订于2023年5月,主要有以下四部
分内容:1、新西兰储备银行以维持物价总水平稳定作为货币政策目标。新西兰政府经济政策目标为促进经济持续均衡发展以保障充分就业、提高收入水平以及平衡收入分配;2、新西兰储备银行货币政策目标为将消费物价指数(cpi)中期的平均水平维持在1%至3%之间;
3、当外部冲击导致消费物价指数偏离协议约定的中期目标范围时,新西兰储备银行需按照协议约定做出反应;4、当实际或预测的年度通胀水平超出协议约定的目标范围时,新西兰储备银行应在货币政策报告中做出解释。储备银行应以持续、一贯、透明的方式实施货币政策,同时避免产出、利率和汇率不必要的波动。储备银行对实施货币政策中的决定和行为负全部责任。
第四篇:第3章 国际货币制度第2章:国际货币体系
一、基本概念
国际货币制度“特里芬难题”布雷顿货币体系“怀特计划”《牙买加协定》汇率目标区
“魏尔纳计划”“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欧元联合浮动
二、填空:
1、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容包括:——、——、——、——。
2、国际货币体系需解决的核心问题是——。
3、在国际金本位制度下,汇率的决定基础是——,汇率波动的界限是——。
4、金币本位制的特点是:——、——、——。
5、布雷顿货币体系是以——国的——计划为蓝本建立起来的。
6、《布雷顿森林协定》由——协定和——协定共同构成 。
7、维持布雷顿货币体系的三个基本条件是:——、——、——。
8、布雷顿货币体系的“双挂钩”是指——与——挂钩;——与——挂钩。
9、1971年12月美元第一次法定贬值——%,黄金官价由——美元提高到——美元,各国货币对美元的波幅由上下各——%调整为——%。
10、欧洲货币体系的内容主要包括:——、——、——。
11、德洛尔报告认为,建立货币联盟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是:——、——、——。
三、单项选择
1.在金本位制下,市场汇率波动的界限是——。
a.铸币平价b.黄金平价
c.黄金输送点d.±1%
2.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汇率制度的类型是——。
a.联系汇率制b.固定汇率制
c.浮动汇率制d.联合浮动
3.欧元正式启动的时间是——。
a.1998年1月1日b.1999年1月1日
c.2023年1月1日d.2023年7月1日
4.在“牙买加协议”生效以前,imf份额的25%是以什么缴纳的——。
a.特别提款权b.可兑换货币
c.本国货币d.黄金
5. 汇率波动受黄金输送费用的限制,各国国际收支能够自动调节,这种货币制度是——。
a.浮动汇率制b.国际金本位制
c.布雷顿森林体系d.混合本位制
6.布雷顿森林体系规定会员国汇率波动幅度为——。
a.±10%b.±2.25%
c.±1%d.±10-20%
7.布雷顿森林体系是采纳了——的结果。
a.怀特计划b.凯恩思计划
c.布雷迪计划d.贝克计划
8.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建立了以--------为核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
a.黄金b.外汇c.美元d.英镑
9.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多国货币纷纷实行---------。
a.“双挂钩”制b.单一汇率制c.固定汇率制d.浮动汇率制 10.1997年下半年由---------贬值开始引起亚洲金融危机,最终演变为冲击全球的金融动荡。
a.英镑b.日元c.韩元d.泰铢
11.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直接原因是----------。
a、美国经济全面倒退b、发达国家纷纷采用浮动汇率制
c、美国黄金储(请你继续关注:WWW.haOWOrD.coM)备减少d、特别提款权的出现
12.从根本上决定着国际货币体系性质和运作特点的是——。
a 国际本位币的选择b 货币的可兑换程度
c 货币间的汇率安排d 外汇管制情况
13.规定了欧洲货币联盟四个趋同标准的条约是——。
a 马德里条约b 阿姆斯特丹条约c 稳定与增长公约d 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14.“最适度货币区”概念的最早提出者是——。 a 亚历山大b弗莱明c蒙代尔d特里芬
四.多项选择
1.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直接原因是----------。
a、美国全面经济逆差b、发达国家纷纷采用浮动汇率制
c、美国黄金储备减少d、特别提款权的出现
2、布雷顿体系的基本内容是--------。
a.世界货币制度以美元——黄金为基础b.实行可调整的固定汇率
c.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e.利率上下浮动不超过10%
3、金块本位制的特征有-----------。
a、纸币代替金币流通b、金币可以在国内流通
c、自由铸造金币d、政府规定黄金官价
4、金汇兑本位制的主要内容包括--------。
a、货币单位规定含金量b、金币可以在国内流通
c、银行券可兑换外汇d、本位货币与金本位制国家货币保持固定比价
5、布雷顿森林体系实现“双挂钩”需具备以下哪些基本条件-------。
a、推行固定汇率制b、美国国际收支平衡
c、美国有充足的黄金储备d、规定货币含金量
e、建立多边结算体系f、黄金市场价格与黄金官价保持一致
6、以下关于牙买加货币体系说法正确的有-------。
a、以管理浮动汇率制为中心的多种汇率制度并存
b、汇率体系稳定c、国际收支调节手段多样化
d、国际收支调节与汇率体系不适应e、外汇管制进一步加强
f、国际储备中的外汇种类单一
7、国际金本位制的基本特点有--------。
a、各国货币以黄金为基础,保持固定比价关系
b、实行自由多边的国际结算制度
c、特别提款权作为主要的国际储备资产
d、国际收支依靠市场机制自发调节
e、纸币与黄金自由兑换
f、在市场机制自发作用下的国际货币制度需要国际金融组织的监督
五、判断改错
1、在国际金本位制下,汇率波动决定于黄金输送点。
2、在布雷顿森林体制下,汇率决定于各国政府的铸币平价。
3、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原因是美国偶然发生的经济危机。
4、在金本位制下,金铸币有法定含金量。 5、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银行券可自由兑换金币。
六、简述题:
1. 简述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
2.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积极作用和缺陷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 牙买加体系的主要内容和特征有哪些?
4. 牙买加体系的内在缺陷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5.简述金本位制的内容。
6.简述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原因。
7.简述欧洲货币体系的内容和欧洲货币一体化的进程。
五、论述
1、论欧元诞生对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意义。
2、从当代国际货币体系的局限性看国际货币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3、谈谈你对国际货币制度各种改革方案的看法。
第五篇:第八章 第一节国际货币制度的变迁和发展第一节国际货币制度的变迁和发展
一、国际货币制度的涵义
国际货币制度是指规范国与国之间金融关系的有关法则、规定及协议的全部框架,或者说,它是各国政府对货币在国际范围内发挥世界货币的职能所确定的原则,所采取的措施,所建立的组织形式。
国际货币制度一般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国际交往中使用什么样的货币—金币还是不兑现的信用货币;(2)各国货币间的汇率安排,是钉住某一货币,还是允许汇率随市场供求自由变动;(3)各国外汇收支不平衡如何进行调节,在这三个内容中,国际本位货币的选择——黄金还是不兑现的信用货币是最根本的,它决定着国际货币制度的性质和运作特点。 国际货币制度的主要功能是促使国际生产与分配的基本经济过程尽可能顺利而有效的运行。一个理想而有组织的国际货币制度,可以促成世界各国劳动力的有效分工,充分运用,以达到世界生产总值的极大化,并使全部生产在世界各国之间的分配处于最能被接受的状态。
国际货币制度按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分为不同的类型,根据汇率伸缩性或僵硬程度,国际货币制度可以分为:永久性的固定汇率制、可调整的固定平价汇率制、宽幅波动汇率制、爬行钉住汇率制、管理浮动汇率制和完全自由浮动汇率制;按国际储备资产的性质,国际货币制度可分为:纯商品本位制,即所有储备都是商品储备,如金本位制;纯信用本位制,即所有储备都是信用储备,如不兑现的纸币本位制;混合本位制,即储备是由商品与信用储备混合而成,如金汇兑本位制。按国际货币制度的历史演进过程以及国际上的习惯称谓,国际货币制度大体可分为金本位制、全汇兑本位制、布雷顿森林体制(美元本位制)以及当前的管理浮动汇率体制。
二、国际金本位制
国际金本位制是在英国、拉丁货币联盟(含法国、比利时、意大利、瑞士)荷兰、若干北欧国家及德国和美国实行国内金本位的基础上于形成的,它盛行于19世纪70年代至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期间,是历史上第一个国际货币制度。
(一)金本位制度的特征
1.金本位条件下的固定汇率制
汇率波动幅度很小的汇率制度即为固定汇率制。在金本位制下,每对货币汇率的法定平价决定于它们之间的铸币平价,市场汇率的波动以黄金输送点为界限。黄金输送点和铸币平价之间的差异决定于黄金在国家间运输的各种费用。
在金本位制下,汇率的波动幅度是自动而不是靠人为措施维持的。只要外汇市场上汇率
超过了黄金输出点,如美元/英镑汇率>2.4144,在外汇市场上英镑需求大于供给,对美国债务人来说,偿还同样数量的英镑债务,直接输出黄金将比在外汇市场购买英镑更便宜,这使外汇市场上英镑需求下降,从而汇率下降,这种行为将一直持续到市场汇率=2.4144。类似地,当外汇市场汇率低于黄金输入点,如美元/英镑汇率<2.3856,在外汇市场上英镑供给大于需求,对本国债权人来说,了结同样数量的美元债权,直接输入黄金比先收取英镑再在外汇市场兑换美元获利更大,这使外汇市场上英镑供给下降,从而汇率上升,直到市场汇率=2.3856。可见,在金本位制下,由于黄金可以自由地在国家之间运送,外汇市场上外汇供求之间的差距不会很大,外汇汇率虽可能偏离铸币平价,但不会超越黄金输送点的界限。
2.金本位制下的储备资产和国际结算
在金本位制下,由于各国货币的金平价是法定的并且保持不变.因此国家间货币汇率是稳定的,不存在外汇风险。在这种情况下,各国货币可以自由兑换,实行多边自由结算,黄金作为唯一的储备资产,是最后的国际结算手段。
尽管如此,在1880—1914年这段时期内,黄金的国际流动并不是唯一的和最重要的国际债权债务清算方式。由于当时英国经济实力堪称世界第一,是全球最大的贸易国和金融资产的供给者,伦敦是世界金融中心,因此英镑成为代替黄金的世界货币。国际贸易通常以英镑计价,并且90%以上用英镑结算,许多国家中央银行的主要国际储备是英镑而非黄金。所以,这一时期的金本位制有时也被称为英镑本位制。
3.金本位制下国际收支的调节
金本位制下国际收支可以实现自动调节,即英国经济学家休漠所谓的价格一铸币流动机制。在金本位下,一国国际收支赤字意味着本国黄金的净输出,从而国内黄金储备下降,货币供给减少,物价水平下降。物价水平下降后,本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增强,外国商品在本国市场上竞争能力减弱,于是出口增加,进口减少,国际收支改善。同样,当出现国际收支盈余时,由于盈余引起的黄金净流人会扩大国内货币供给,造成物价水平上升,使出口减少、进口增加,盈余趋于消失。
(二)金本位制的优缺点
在金本位制下,各国中央银行必须固定货币的黄金价格,这样货币供给就会自动与货币需求保持一致。金本位制限制了中央银行的扩张性货币政策,从而使一国货币的真实价值保持稳定和可预测。稳定的价格水平和货币比价,以及较为平稳的世界经济环境(如没有发生大规模战争),极大地促进了世界各国的经济增长和贸易发展。
但是,国际金本位制度也存在许多缺陷。从根本上讲,它过于“刚性”,这表现在:(1)国际间的清算和支付完全依赖于黄金的输出入;(2)货币数量的增长主要依赖黄金的增长。由于各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不平衡和经济实力的悬殊差异,较发达的国家通过贸易顺差的持续积累和其他特权,不断的积累黄金。结果,到1913年,英国、美国、法国、德国、俄国
五个国家的黄金存量达到了世界黄金存量的2/3,使得其他国家国内的金本位制难以继续维持。另一方面,世界经济的发展要求货币的数量也相应增长,然而,世界黄金产量跟不上世界经济的增长,使世界金本位制的物质基础不断削弱。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欧美各国为应付战争,一方面尽量将黄金集中在中央银行,限制黄金输出,另一方面大量发行银行券以应付军费开支增加出现的巨额财政赤字,自由铸造和自由兑换已不复存在。至此,金本位制的竞赛三原则,即自由铸造、自由兑换、自由输出输入均难以为继,金本位制遂陷于瘫痪。
战时和战后初期,大多数欧洲国家经历了恶性通货膨胀,想在原汇率下恢复金本位制实在力不从心。只有美国末受战争破坏,只经历了轻微的通货膨胀,从而在1919年6月恢复了金铸币本位制。战争使美国取代英国成为世界金融霸主。1925年英国不顾价格水平的巨大上升,在战前的英镑/黄金兑换水平上勉强恢复了金本位制,但同时规定英镑兑换黄金的数量至少为400盎司,即1700英镑。德国、奥地利、意大利等国家则实行了“金汇兑本位制”。实行这种制度的纸币不能直接兑换黄金,但可兑换实行金本位制的外国货币,从而间接与黄金挂钩。但从根本上讲,国际金汇兑本位制下,黄金数量依然满足不了世界经济的增长和维持稳定汇率的需要。
1929年世界性的经济危机使原本脆弱的国际金本位制最终崩溃。在欧洲,德国首先于1931年7月宣布实行外汇管制,放弃了金本位制。接着同年9月和1933年4月,英国和美国相继放弃了金本位制。法国、比利时、荷兰、瑞士、意大利和波兰六国组成的“黄金集团”,坚持到1935年也先后被迫放弃了金本位制,从而宣告了国际金本位制的彻底瓦解。金本位撤彻底崩溃后,30年代大萧条期间全世界被所谓的“汇率战”所笼罩。为了扩大出口,刺激国内经济复苏,各国货币竞相贬值,外汇管制也越来越严格。“汇率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筹措战争经费达到高峰,最终结果却是,国际贸易严重受阻,国际资本流动濒临停顿。
各国所进行激烈的货币战,使国际货币金融关系呈现出一片混乱局面。而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使国际货币金融关系又有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混乱局面暂时得以稳定。
三、布雷顿森林体系
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时,一些国家深知,国际经济的动荡乃至战争的爆发与国际经济秩序的混乱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因此,重建国际经济秩序成为促进战后经济恢复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国际金融领域中重建经济秩序就是建立能够保证国际经济正常运行的国际货币制度。
(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所谓布雷顿森林体系,是指1944年7月1日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由44
个国家参加会议,并商定建立的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制度。
1944年7月1日至22日,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城举行了由44个国家参加的“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围绕战后国际货币制度的结构和运行等问题,会议通过了以“怀特计划”为基础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总称《布雷顿森林协议》,协议确立了新的国际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该协议的宗旨是:(1)建立一个永久性的国际货币机构以促进国际货币合作;(2)促进汇率稳定,防止竞争性的货币贬值,以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和各国生产资源的开发;(3)向成员国融通资金,以减轻和调节国际收支的不平衡。根据上述宗旨,协议还就战后国际货币制度的具体内容作了规定。
(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容
布雷顿森林体系包括五方面的内容,即本位制度、汇率制度和汇率制度的维持、储备制度、国际收支调整制度及相应的组织形式。
1.本位制度
在本位制方面,布雷顿森林体系规定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确认1934年1月美国规定的一美元的含金量为0.888671克纯金,35美元为换一盎司黄金的黄金官价。美国承担向各国政府或中央银行按官价兑换美元的义务。同时,为了维护这一黄金官价不受国际金融市场金价的冲击,各国政府需协同美国政府干预市场的金价。
2.汇率制度
在汇率制度方面,它规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成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即各国货币与美元保持稳定的汇率。各国货币与美元的汇率按照各自货币的含金量与美元含金量的比较确定或者不规定本国货币的含金量,只规定与美元的汇率。这意味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员国之间的汇率是固定汇率,各国不能任意改变其货币的含金量。如果某种货币的含金量需要做10%以上的调整,就必须得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批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允许的汇率波动幅度为正负1%。只有在成员国的国际收支发生根本性不平衡时,才能改变其货币平价。
3.储备制度
在储备制度方面,美元取得了与黄金具有同等地位的国际储备资产的地位。
4.国际收支调整制度
在国际收支调整机制方面,成员国对于国际收支经常项目的外汇交易不得加以限制,不得施行歧视性的货币措施或多种货币汇率制度。
5.组织形式
为了保证上述货币制度的贯彻执行,1945年12月建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简称imf)。该组织的职能主要有两个:一是当成员国出1[1]1[1] 1943年,美国财政部官员怀特和英国财政部顾问凯恩斯分别从本国利益出发,设计战后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提出了两个不同的计划。“怀特计划”是从当时美国拥有大量的黄金储备出发,强调黄金的作用,并竭力主张取消外汇管制和各国对国际资金转移的限制,以便于美国对外进行贸易扩张和资本输出。它主张在战后设立一个国际稳定基金组织,基金组织发行一种国际货币,各国货币与之保持固定比价,基金组织的任务主要是稳定汇率,并对会员国提供短期信贷以解决国际收支不平衡问题。实际上这是为美国输出过剩资本、控制和掠夺其他国家服务的。“凯恩斯计划”是从当时英国黄金储备缺乏的困境出发,尽力贬低黄金作用,主张建立一个世界性中央银行,称“国际清算联盟”,各国的债权、债务通过它的存款帐户转帐进行清算。两个方案反映了美、英两国经济地位的变化和争夺世界金融霸权的目的。
现短期性经常项目逆差,而紧缩性货币政策或紧缩性财政政策会影响国内就业水平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随时准备向他们提供外币贷款,以帮助他们渡过难关。用于这种贷款的黄金与外币由该组织成员国交纳的基金提供。二是可调整的货币平价。尽管该货币体系规定成员国之间的汇率保持固定,但是当该组织认为一国的国际收支处于“根本性不平衡”状态时,该国可以调整其汇率。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基本职能是向国际收支失衡的成员国提供临时性贷款,以解决成员国暂时性的国际收支失衡问题。但是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由于这些国家处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他们国际收支的基本特征是收支长期逆差,因此其汇率将难以保持不变。要维持他们的汇率必须从基础入手,解决其经济发展问题。
1945年12月,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成立。其宗旨是:为发展中国家用于生产目的的投资提供便利,以协助成员国的复兴与开发,并鼓励发展中国家征税与资源的开发;通过保证或参与私人贷款和私人投资的方式,促进私人对外投资;用鼓励国际投资以开发成员国生产资源的方法,促进国际贸易的长期平衡发展,维持国际收支平衡;在提供贷款保证时,应同其他来源的国际贷款进行配合。世界银行作为国际货币制度的辅助性机构在促进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摆脱长期贸易收支或国际收支逆差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作用和局限性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结束了战前货币金融领域里的混乱局面,维持了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美国通过赠与、信贷、购买外国商品和劳务等形式,向世界散发了大量美元,客观上起到扩大世界购买力的作用。同时,固定汇率制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由于汇率波动而引起的动荡,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主要国家的货币汇率,这有利于国际贸易的发展。据统计,世界出口贸易总额年平均增长率,1948—1960年为6.8%,1960—1965年为7.9%,1965—1970年为11%;世界出口贸易年平均增长率,1948—1976年为7.7%,而战前的1913—1938年,平均每年只增长0.7%。基金组织要求成员国取消外汇管制,也有利于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的发展,它可以使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在实务中减少许多干扰或障碍。
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后,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活动对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一方面,基金组织提供的短期贷款暂时缓和了国际收支危机。战后初期,许多国家由于黄金外汇储备枯竭,纷纷实行货币贬值,造成国际收支困难,而基金组织的贷款不同程度地解决了这一难题。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中期,由于在减少限制方面有了较快发展,许多国家国际支付地位的加强,也促进了支付办法上的稳步自由化,基金组织的贷款业务迅速增加,重点也由欧洲转至亚、非、拉第三世界。另一方面,世界银行提供和组织的长期贷款和投资不同程度地解决了会员国战后恢复和发展经济的资金需要。世界银行成立初期,贷款主要集中于欧洲国家。后来,世界银行的贷款方向主要转向发展中国家,以解决开发资金的需要。此外,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在提供技术援助,建立国际经济货币的研究资料及交换资料
情报等方面对世界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也起到了一定作用。
战后国际货币体系是以美元和黄金为基础的金汇兑本位制。它必须具备两个基本前提:一是美国国际收支能保持平衡;二是美国拥有绝对的黄金储备优势。但是进入60年代后,随着资本主义体系危机的加深和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加剧,各国经济实力对比发生了变化,美国经济实力相对减弱。1950年以后,除个别年度略有顺差外,其余各年度都是逆差,并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至1971年,仅上半年,逆差就高达83亿美元。随着国际收支逆差的逐步增加,美国的黄金储备也日益减少。1949年,美国的黄金储备为246亿美元,占当时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黄金储备总额的73.4%。此后,逐年减少,至1971年8月,尼克松宣布“新经济政策”时,美国的黄金储备只剩下102亿美元,而短期外债为520亿美元。美元大量流出美国,导致“美元过剩”,1973年底,游荡在各国金融市场上的“欧洲美元”就达1000多亿。由于布雷顿森林体系前提的消失,也就暴露了其致命弱点,即“特里芬两难”。2[2]美元国际信用严重下降,各国争先向美国挤兑黄金,而美国的黄金储备已难于应付,这就导致了从1960年起,美元危机迭起,货币金融领域陷入日益混乱的局面。为此,美国于1971年宣布实行“新经济政策”,停止各国政府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这就使西方货币市场更加混乱。1973年美元危机中,美国再次宣布美元贬值,导致各国相继实行浮动汇率制代替固定汇率制。美元停止兑换黄金和固定汇率制的垮台,意味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基础发生动摇,标志着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货币体系瓦解。
2[2]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之后,美国经济学家特里芬在1960年发表了《黄金与美元之危机》一书,提出了著名的“特里芬两难问题”,即无论美国的国际收支是顺差还是逆差,都会给这一货币体系的运行带来困难。在这一制度下,如果美国要保持国际社会有足够的美元用于国际支付,那么人们就会担心美国持有黄金能否兑换各国持有的美元,从而导致对美元的信心,进而是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信心发生动摇;另一方面,如果美国力图消除国际收支逆差,以维持人们对美元的信任,美元的供应就不可能充足。因此,在这个货币体系中存在着“美元灾”或“美元慌”的双重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