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我想和这世界谈谈》读后感
[《1988——我想和这世界谈谈》读后感]
昨天夜里又熬着夜看完了韩寒的《1988——我想和这世界谈谈》,不知道这是第几次熬夜看书了,反正我是从来没有熬夜看过教科书,就是对这些所谓的课外书还有点兴趣,圣诞节就这样过了,这本书就算我给自己的一个圣诞礼物吧!还是说说自己看完这本书的感慨吧!韩寒的书还是这样一如既往的批判现实,可是现实还是一点也没改变,以前在某些贴吧上看到的说韩寒只是一个生活的很现实的人,他总是可以要求自己以一种现实的眼光来看待这个社会,或许真的有点,我们看到的韩寒总是理性的一面,他总是把这个社会看的很冷性,看的很让人心寒,可是我也没有什么理由去反驳他,因为这个社会就是这样,这个社会就是这样的,可能从某种角度看来这个近乎扭曲的社会比韩寒描述的有过之而不及,大学的英语老师在她的个性签名上写了这样一句“无奈的中国···动物有激素,植物有色素,饮料有毒素”这个社会怎么会是这样的?很难想象这些事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看着韩寒的文字有点震惊但更多的是心寒,中国现在已经是“外患”了,看来中国也处于“内忧”之中了,只是我们不敢提而已,而韩寒把一切看的有点过于透彻了,以前从他的文字很难看到一些喜庆的东西,但是1988让我看到了很多的温情,不过也透露了些许无奈,很想为之做点改变,但是不知从何改变,就像我们中国人嘴里常说的恨死小日本了,可是让他说理由,他有犹豫了,就是这样的一种状态,那我们又有什么理由成天的骂小日本?我们一点也没有看清小日本,没有领悟我们自己的血泪历史,我们又拿什么资本去骂小日本,我们整天除了骂还剩什么?难道你买数码的时候还会想起小日本有多么的可恨吗?哎···好像自己也有点韩寒的味道了,希望这个社会会变得正常一点吧!至少让我不会在冷眼相待
〔《1988——我想和这世界谈谈》读后感〕随文赠言:【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读后感是什么?
《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是中国作家韩寒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在韩寒主编的杂志(第一辑)中连载后,随着《独唱团》一道火了一把。据悉,《1988》的首印量为70万册,韩寒称这是他迄今为止最满意的一部小说作品,也首次开创了“公路小说”的新概念。《1988》共计十万余字,故事由两条线索并列推进。一条线索是主人公“我”开着一辆1988年生产的汽车前往某个城市接一个朋友,一路上遇到的人与事;另一条线索是“我”站在今天,回顾自己的童年,思量着曾经经历过的一些琐细的事情。书中有意义的句子摘抄:1、“虚惊一场”这四个字是人世间最好的成语,比起什么兴高采烈,五彩缤纷,一帆风顺都要美好百倍。你可懂什么叫失去。2、“我们总是被那些表面的抑郁所蒙骗,就像我看见的一些人,开导的都是别人,自杀的都是自己。“3、”无论如何,这个人已经在我的生命里过去了,唯一留给我的问题便是,我应该是像期盼一个活人一样期盼她,还是像怀念死人一样怀念她。但这些都无所谓,长路漫漫,永不再见。”通读下来你会发觉, 作品本身不以华丽的语言取胜,多由人物的对话构成,叙述平白如水,通过对很多现实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幽默和犀利的反映,里面包括暴力执法、中小学教育、嫖客、严打、虚假广告、碰瓷捞钱、粗俗文艺、报纸审查、演艺圈潜规则、城管钓鱼、交通安全、地沟油等。作品里的大多人物都有着理想抱负,但在现实面前却脆弱得不堪一击,大多以梦想破灭的悲剧结局收尾,很多人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成为了梦想的殉葬品。然而作品依然在悲凉无奈中又总是有一丝温情存在,给人人性上的关怀。以一种“在路上”的方式,试图与这个世界谈谈,试图寻找令人信服的价值。
我是一个33岁的80后女孩,我有一本从1988年3岁时就看的一本最喜欢看的童话故事书那本童话故事书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我最喜欢的一本书》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伟人交换思想”,“书是知识的海洋”,“……”这些都是关于书的名言,可想而知,书对我们人类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啊,没有书,我们得生活也不会那么得充实。我爱读书,因为书还能使我懂得做人的道理。通过读书,我知道了什么是善良,什么是丑恶。
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是《格林童话》,因为它如同夜空中的一颗明星,闪着熠熠光辉。书中有趣的故事情节带我走进一个充满神奇色彩的童话世界。一个个优美的童话故事,能让我们知道更丰富的知识,让人流连忘返,百看不厌。如《七只乌鸦》中的小姑娘,为了让哥哥们恢复人形,忍着痛切下自己的小指头,帮助哥哥们,让我懂得了只要坚持不懈,就能成功。《聪明的小裁缝》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缺点,不要拿你的长处和别人的缺点做比较。这些都让我们懂得了珍贵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