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团
斯巴达不差吧,至少同时期的古中国是打不赢斯巴达的(同等数量上),勇猛彪悍是拿总战斗力来比的吧,比人家的武器算什么啊,还有谁说古中国拿的都是重武器啦,而且罗马军团是靠剑技吃饭的,汉朝真要和罗马近战,可不一定能赢啊,秦国还能对拼,但也不占上风。还有蒙古军团是中国的吗,那是外蒙古的好不好,像元朝都不一定是中国的。楼主所问的古中国纯重武器的军团嘛,战国的魏武卒,这可是按着秦国的头打了几十年的重装步兵啊,要不是商鞅变法,恐怕秦国还是打不赢呢。秦国武卒好像是拿重兵器的,大汉和隋朝拿重兵器的有,但都不出名。大唐的嘛,就是号称无敌军团的陌刀军啦,一刀下去,必死无疑,好运不死也是终身残废。宋朝的步兵几乎都是拿重兵器的,装备好得不得了啊,可是战斗力就令人汗颜了。元朝的不清楚,我也不想说,耻辱。明朝的戚家军比较出名,不过不是用重兵器的,清朝那是骑兵厉害,步兵就一般般啦。古中国出名的军团嘛,前面的几乎都讲完了,我只能评讲一下了。战国时期各个国家都有自己厉害的军团,秦国的军团不比他国的厉害多少,只是比较疯狂,不怕死。楼上说的西楚霸王是军团吗,应该是江东八千子弟兵吧。还有白起,那哪是他的大军,是秦国的,白起是打战牛叉,打的六国闻其名就发抖,当然这夸张了些。
————————————————
楼下叫 恋のk空白 的,什么被电影毒害,我说了是同等数量上,谁和你说三百打几十万啦,你说的前提真可笑,你这是语病啊,你后面都说了在中国是找死,那你还说古希腊在中国能三万扛住三十万。欧洲当时是没战术,这我承认,可斯巴达是什么,是从小训练到大的军人,记住,是“军人”,你别理解错误了,我讲的是真正的军人,不是上了战场、保了国家的就是真正的军人。而且我说了是同时期,当时的中国是什么时候啊,商周,战国都算不上。古希腊军队的武器是什么,长矛啊,不是用木做的。至于交战,妈的,你看看古希腊的方阵,有你近身的机会啊。而且以那个时期来说战斗力最强的就是重装步兵了,中国用什么来防?弩,要有才行,当时的中国哪有弩啊,有弩威力都不会太大,能穿甲的弩是用铁造的,秦弩能穿甲,那也是秦国的青铜技术达到了很高的水平的。战术,机动性,可笑,商周的战术你以为很超前啊,商周的骑兵你以为很多啊,战术那是战国才开始完善提升的,古希腊经常战争,你当人家吃素哒,战术算啥,战略厉害才有用,像西楚霸王,战术上总是赢,可最后呢,死啦,这就是战略上比人家差。中国重装少,那是地理问题,希腊多山脉,行进困难,只要堵住山口,你有多少军队都进不来,像温泉关战役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而中国平原多,重甲因为价格高昂无法大规模装备,而且因为是平原,弓箭的优势扩大了,领土扩张的原因也成为不能装备重甲的原因之一,所以 yaoxiadian 说重甲在中国是找死我没反驳,可同样的,商周时期的军队到希腊也是找死。你说的公平,我当然知道战争是没有公平可言的,可是我是在对比战斗力,懂不,不是战争,连我说的你都没看清楚,就好意思评价,你这是对我的回答的不尊重,如果你还想反驳,麻烦你看清楚我说的再反驳,免得我又说你。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团
除了秦军团,蒙古军团还有: 周朝虎贲军 唐朝有李世民亲帅的“玄甲骑兵”也是精锐中的精锐 陈庆之--白袍军 岳飞--背嵬军 西夏的--平夏铁鹞子 金国--铁浮屠、拐子马 东晋门阀的雇佣兵——北府兵 蒙古时期铁木真的“怯薛军团” 袁崇焕的“关宁铁骑” 战国时期魏国的“武卒方阵” 齐国的“技击” 三国时期 魏国--虎豹骑 曹洪曹纯 青州兵 蜀国诸葛武侯招募训练的“武当飞军”王平主将 山地步战的精锐 吴国的“青巾军” 后期丁奉率领的,属于轻装的水军陆战队 五代十国的谁忘了他的精锐骑兵叫做“黑衣长剑” 具体的信息你搜搜就有,就这吧,打字很累的多加点分吧,呵呵 唐朝十二卫军 1.左卫 2.右卫 3.左金吾卫 4.右金吾卫 5.左领军卫 6.右领军卫 7.左骁卫 8.右骁卫 9.羽林卫 10.虎贲卫 11.千牛卫 12.豹滔卫 前八个是左右卫,是最大的机构 九为羽林军 后三个为虎豹牛三个卫队
华沙保卫战
华沙保卫战华沙保卫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波兰和纳粹德国之间的最后一战,发生于1939年9月。结果华沙沦陷,波兰覆亡。在数次由德国挑起的事件后(如格莱维茨事件,希姆莱行动的一部份),其中德国的宣传,以此为借口,要求德军部队实施自我防卫,第一次正式的战争行动发生在1939年9月1日凌晨4时40分,德国空军空袭波兰城镇维隆,摧毁该市75%的建筑物,近1,200人死亡,其中大多数是平民。这次入侵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5分钟后,德国旧式战舰"什列斯威格-荷尔斯泰因号"对在波罗的海但泽自由市西盘半岛的波兰军事运输车厂开火。在早上8时,仍然没有正式宣战,德军攻击波兰城镇莫克拉附近。边境战役已经展开。当天晚些时候,德军袭击波兰的西部、南部和北部边界,而德国飞机开始空袭波兰的城市。德军向东的主要攻击轴线适当地通过波兰西部边界。支援攻击来自北面的东普鲁士,及在南面由德国的同盟斯洛伐克单位("拜尔诺拉克"方面军)实施一次德国与斯洛伐克联合进攻。所有这3方面的攻击将在波兰首都华沙会师。波兰被纳粹德国、苏联和斯洛伐克瓜分。立陶宛于1939年10月28日由苏联手中接收维尔诺及其周围地区。在1939年9月8日和13日,德国由阿尔弗雷德·冯·沃拉德-博克尔贝格指挥的"波森省"(波兹南)军区,和由冯·瓦尔特·海茨指挥的"西普鲁士"军区相继成立,以分别占领大波兰和波美拉尼亚。根据1935年5月21日至1938年6月1日的法律,德国军队、德意志国防军与民间的"民事行政人员"共享行政权力。希特勒分别任命阿瑟·格雷泽和但泽的纳粹党州领袖阿尔拔·福斯特分别成为波森军区和西普鲁士军区的民事行政人员。1939年10月3日,"罗兹"和"克拉考"(克拉科夫)军区成立及分别由格特·冯·伦德施泰特和威廉·利斯特将军指挥,希特勒分别任命汉斯·法郎克和阿图尔·赛斯-英夸特为民间领袖。法郎克同时被任命为所有占领区的"最高行政首长。9月28日,另1条秘密的德苏协议被签订对8月的安排作出了修改:整个立陶宛是苏联的势力范围,而不是德国的势力范围,但波兰的分界线作出对德国有利的修改,至布格河一线。10月8日纳粹德国正式吞并了波兰西部地区,由格雷泽和福斯特为帝国代理官,而中南部的管理就由法郎克的全国政府负责。
华沙战役起因是什么
华沙战役起因是什么1918年11月11日,一战结束了,波兰,这个历史上多灾多难的民族,在大战的废墟中迎来了新生,终于摆脱了罗曼诺夫、哈布斯堡和霍亨索伦等王朝百余年的奴役,又一次获得了独立和自由。其首脑毕苏斯基元帅,一心梦想以武力恢复波兰1772年强盛时期曾经拥有的疆域,向东扩张到基辅和第聂伯河,毕苏斯基认为当时苏俄正遭受国内反革命暴乱的困扰。无力他顾,西方出于对苏俄的仇视一定会大力支持其侵苏行动,于是爆发了俄波战争,而华沙战役是这次战争中的大决战。在历史上,两国一直存在矛盾,俄国未建立之前,波兰作为当时的强国,在1609-1615年多次进攻俄国,在俄罗斯正式建立后,俄国逐渐开始占据上风,1648-1654年,乌克兰与白俄罗斯开始了反对波兰的斗争。俄罗斯乘机予以支持并经过1654-1657年的战争获得了乌克兰第聂伯河左岸地区,基辅也归属于俄罗斯,随后,俄国3次瓜分波兰,到了一战前夕,波兰实际变成俄国的属国。华沙之战就其实际过程而言,并不是一次很大的战役,但对欧洲文明来说,它可能比本书所描述的任何战役都更为重要。在经历了4年可怕的战争浩劫之后,许多中欧国家的工人阶级由于受到莫斯科的影响,正酝酿着一场革命,在过去的1683年,波兰人曾为拯救欧洲出过力,而现在。1920年8月,波兰人再次拯救了欧洲。这次波兰的获救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约瑟夫·毕苏斯基元帅,的确,他本人的历史,概括来说,就是波兰人在遭受罗曼诺夫、哈布斯堡和霍亨索伦等王朝100余年统治后争取复兴的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1918年)爆发时,毕苏斯基赶上了一个极好的机会,他迅速率领一小股游击队越过了俄国边界,不久他就组建了一支波兰民族军队,最初他通过步兵俱乐部秘密地进行活动,被授予准将军衔后,他开始公开活动。在奥地利人的指挥下率领他的部队进行战斗,在战争的最后18个月中,由于拒绝同德国人合作(因为他相信德国对波兰始终另有所图)。他被监禁在马格德堡,1918年11月,他回到华沙,成了唯一受军民共同尊敬的显赫人物,行将退出历史舞台的摄政委员会把军队指挥权交给了他。不久,他解散了摄政委员会,组建了一个以他为首的民族主义政府,并向全世界宣告了波兰的独立,毕苏斯基本来就不是一个容易满足的人,在这段时期里,他生命的主要动力就是波兰的解放,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他可以使自己变得冷酷无情,粗鲁暴躁,行踪诡秘,他做好了冒可怕危险的充分准备,把所有的赌注都押在了战争上。他是战士,是一位勇敢非凡的人,但是,他并不是一个守旧的指挥官,他的目标是将波兰的边界推回到1772年时的地方,即向东推进到基辅和第聂伯河,他非常清楚,一旦俄国内战结束,他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就只能打败布尔什维克红军。因此,他在1919年4月率领部队发动了一次规模很大而且非常成功的攻势,他已占领了维尔纳,他率领5万军队一路奋战通过了加利西亚,并抵达兹布鲁奇河,他攻占了明斯克,所有这些战绩都是由一支刚刚组建的军队取得的,因此更值得人们称赞。 虽然发生了一些激烈战斗,但总的来说布尔什维克人并没有进行顽强的抵抗,这就使毕苏斯基错误地相信,他的敌人不久将被赶跑,在1919年岁末和1920年年初的几个月内,波兰和苏俄进行了和平谈判,但谈判成功的希望很渺茫,因为波兰人的目标是恢复1772年的边界,而布尔什维克人的想法则完全不同。1920年4月,外交活动突然中断,原因是毕苏斯基在西南方向重新发动了攻势,使其部队到达了基辅,但是,此时他的战线已长达1000公里,由于普里佩特沼泽的阻隔,波军之间的横向联络已经中断,波军远离基地,缺少各种补给品,其中也包括马匹。 俄国人准备全线反攻,因为此时苏联红军已经击败了邓尼金和高尔察克的军队(白俄军可能造成威胁的只剩下克里米亚的弗兰格尔了),他们能够集中更多的部队到西部和西南部战场作战。俄国军队的总司令是加米涅夫将军,他的意图是在被普里佩特河一分为二的南北两条战线上同时发动进攻,河北侧的俄西方面军由图哈切夫斯基将军指挥,这些部队包括第3、第4、第15和第16集团军以及加伊·汗的第3骑兵军。普里佩特河南侧的俄西南方面军由叶戈罗夫将军指挥,这部分俄军包括第12和第14集团军以及由布琼尼将军指挥的一支加强的骑兵部队。在波兰方面,与图哈切夫斯基将军对峙的是波兰第1和第4集团军(其余部队正在维尔纳组建),普里佩特河以南的三支波兰军队是波兰第2、第3和第6集团军。双方投入的总兵力为,俄军约18万人,波军约12万人,相比之下,毕苏斯基的部队在数量上处于劣势(在河北岸更是如此),波军没有骑兵,武器装备也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