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有什么特点?
1、自主性与依赖性的矛盾大学生在思想上强烈要求独立,同时他们又感到自己实际上并未“真正独立”,有一种显著的依赖行为,从而表现为依赖性与迅速发展的独立性之间的矛盾。2、优越感和自卑感的矛盾自豪感和自卑感相互交替,也表现出情绪的不稳定,两极化比较突出,既有活泼、愉快、奋发向上的积极倾向,又有低沉、悲观、颓废等消极倾向。3、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由于缺乏社会经验和自我评价能力不足,他们会发现现实并非自己所想象的、所追求的那样完美,自己远非所想象的那样出色,这不仅体现在理想社会与现实社会之间的差距上,还体现在理想中的我与现实中的我之间的差距上,也就是对自我的期望和现实中的“我”的差距。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1)对自我认识充满兴趣和急迫感,自我评价的水平大为提高,表现为自我评价的概括性。(2)自我体验强烈而敏感,不时还带有直觉的特点,陷入一种突如其来的激情,有强烈的自尊需要。(3)自我控制的愿望十分强烈,自我控制水平明显提高,能进行较深刻的自我反省。绝大多数人在他人帮助不能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发展、发挥自我潜能。(4)自我意识的发展已具有明显的独立性。(5)自我意识的发展表现出明显的矛盾性。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有哪些?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如下:1、自我意识开始分化,并且迅速发展,自我矛盾开始出现。进入大学以后,随着学习、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心理意识的发展,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有了明显的变化,出现了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分化,并且迅速发展,导致矛盾冲突日益明显。大学生对自己的生活充满信心,对未来抱有幻想,而现实往往不是他们所想象的,于是就出现了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矛盾。2、自我意识矛盾日益突出,但调控能力相对较弱。由于自我意识的分化,“主体我”和“客体我”,“理想我”和“现实我”之间的种种矛盾开始出现,随着自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这种矛盾也越来越突出。在这种矛盾心理的作用下,他们对自己的评价也常常是矛盾的,对自己的态度也是波动的,对自己的调控常常是不自觉、不果断的。3、自我意识的矛盾不断激化,出现混乱。大学生自我意识的混乱通常表现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过高的自我评价,另一种则是过低的自我评价。过高或过低的自我评价往往导致个体自我意识确立过程中的过分自负或过分自卑这两大心理缺限。它们是妨碍良好自我意识形成的心理障碍。4、自我意识的矛盾转化不断进行,且渐趋稳定。在自我意识由“矛盾——统一——新矛盾——新统一”转化发展过程中,大学生自我意识不断发生重大变化,由刚进校的“依赖性”和“盲目性”,渐渐转变为“想入非非”,到毕业前就显得沉稳多了。自我意识的作用一个人要获得发展、取得成就,光有目标是不行的,还必须具备自制的意识,对自己的情感、行动加以调节和控制。自我意识健全的个体,在对自我作出正确认识、合理规划的基础上,能够对自己的注意力、情感、行为等加以控制,以实现自己的目标。在成功的路上,很多人并不缺乏机会和才华,而是缺乏自控的意识和能力,因而与成功失之交臂。自我控制是自我意识发挥能动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目标的守护神,是成功的卫士。缺乏自我控制意识的人,将是一个情绪化的人、缺乏毅力的人,终将一事无成。
如何实现自我发展
1、准确认识现实,能够采用客观的态度去认识自己、认识他人、认识周围世界,不带任何主观偏见去看待现实,能够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来认识,能发现事实的真相。2、有宽容心态,能够承认和接受任何事物都具有积极与消极两个方面的事实,不否认任何人和任何事物的消极面,知道自己的长处,也承认自己的不足。3、以问题为中心,以工作、事业为重,能够全力以赴解决问题,实现自己的发展。4、具有自主性和独处性,受成长动机驱动,能够摆脱对外界环境和他人的依赖,独立自主地选择自己的目标,并实现自己的发展目标。
如何认识自我,了解自我,发展自我
如何认识自我,了解自我,发展自我 了解自己谈何容易,一个人可能需要一辈子也无法了解自己,只能尽力而为。自我是一个生理我和后天自我的综合体,有很多遗传的因素,科学也无法解释的东西;后天环境的复杂性和自我认知的复杂性,使先天的我不断地改造和发展着自己,要了解更是难上加难。就在你问这个问题的时候,你的自我也在发生著变化。 如何辩证的认识自我,发展自我 学习三种思维模式,寻根求本思维模式,快速找到问题根源并快速解决,正反双向换位思维模式,去除偏执获得客观公正认识,多元化思维模式,丰富思维倾向,成就举一反三 如何认识自我,发现自我,! 多照镜子 如何探索自我、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具体应该怎么做?) 探索自我和认识自我,需要对自己的行为思想有个把握,认真对待自我的行为加以反省,并且进一步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发展自我,主要是发展自我的素质,做人需要有追求,你可以在一个目标下不断提高相关的素质,做到既全面又有所专攻,使自己在某一方面或者几方面超越他人。 如何在不幸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重铸“新我” 如果一个人遇到了不幸 首先要选择坚强 这是以后生存的首要条件 再者就是让自己从这次不行中吸取经验教训 并增强自己的独立意识 多学些东西 让自己以后能够活的更加精彩 不管是在物质上还是情感上 都要活出精彩来 如何通过自我认识自我发展实现自由 首先要有逆风飞扬,舞出生命精彩的勇气。 提升素质、培养坚定的意志,要有敢于面对的底气。 不惧困难、理想分析、善于规划,要有迈向活力巅峰的士气。 用智慧“翘起”工作的重量、擦拭心灵,来一场忧虑革命的灵气。 做自己情绪主人,舍我其谁的霸气。 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作文 一天,我、爸爸、妈妈和哥哥一起去双河水库观看风景。我们来到一个可怕的地方,那里的上面是悬崖,从悬崖上掉下来一根藤,从藤上落下来许多水。 我们骑者摩托车冲了过去,然后我们来到一个美丽的地方,下面有一座桥,桥的右边有清清的水。 爸爸说:“该怎么下去呢?” 妈妈说:“你们看,那里有一个楼梯,我们从那里下去吧。” 我、爸爸和哥哥说:“好的。” 于是,我、哥哥和妈妈一起下去了,爸爸还在上面。 那里真的通往了那座桥,于是,我喊道:“爸爸,快下来吧!” 我们在桥上拍了几张风景照,就走了。 我们转了一大圈,太阳下山了,我们又骑着摩托车回家了。 这次我们走的近路,一会就回到了家。 如何认识自我,提升自我 看来你是一个很讲情谊得人,我很佩服你,你身边一定有很多好的朋友,信任就是将心比心,凭自己的良知做吗,最重要的是做你自己,相信一定能做好,我支援你。 如何认识自我及自我接纳 如何接纳自我“自我接纳”是指个体对自身以及自身所具特征所持的一种积极的态度,即能欣然接受自己现实中的状况,不因自身优点而骄傲,也不因自己的缺点而自卑。 此外,自我接纳是人天生就拥有的权利。一个人并非要有突出的优点、成就或做出别人希望的改变才能被接纳。 二、自我接纳与个人成长的关系 自我接纳是人健康成长的前提。一个人如果不接纳自己,连自己的问题都不敢正视,那他怎么能引导自己向上?更何况,在生活中,不接纳自己的人常会把很多能量用在自否认和排斥上,带着那么多对自己的不满、失望,甚至否认和拒绝,又怎么可能成长? 自我接纳加上能力,这是构成自信的两大基石。 有自我接纳,有不断自我完善的动机和行为,总有一天,就会具备能力,并最终具备自信。 所以,自我接纳是自信的起点。从自我接纳出发,不仅可以让一个青年学生早日摆脱自卑这一“青春病”,更可以让其早一天走向自信。 进取与自我接纳的关系是怎样的呢? 接纳自己的人未必一定会进取,但是,不接纳自己,也很难有较大的进步。 进取心有两种,一种是追求成长,一种是避免失败。不接纳自己的人,他的进取心更多地用在了避免失败上。因为他不信任自己,所以,很难鼓起勇气对自己提出高要求。结果就是,他无法取得建设性的进展。 三、自我接纳的方法 1、停止与自己对立 “停止与自己对立”是指停止对自己的不满和批判。不论自认为做了多少不合适的事,有多少不足,从现在起,都停止对自己的挑剔和责备,要学习站在自己这一边,维护自己生命的尊严和价值。 参考句式:“不论我的现状如何,我选择尊重自己的生命的独特性”。 2、停止苛求自己 具体说就是,允许自己犯错误,但在犯错后要(1)做出补偿,以弥补自己的错误造成的损失;(2)不二过,也就是一个错误不犯两遍。 参考句式:“不论做错了什么,我选择从中吸取教训”;“我选择不二过,而不是不断地责备自己”。 3、停止否认或逃避自己的负性情绪 如果产生了负性情绪,不要去抑制、否认或掩饰它,更不要责备自己,对自己生气。要先坦然地承认并且接纳自己的负性情绪,不论它是沮丧、愤怒、焦虑还是敌意。 人产生负性情绪是很正常的,它提醒你对现状要有所警觉,是改变现状的先决条件。如果一个人不为自己的成绩差而沮丧,他就不会想努力学习;如果一个人不为和别人的矛盾而苦恼,他就不知道自己的人际交往方式需要调节。 所以,不要怕产生负性情绪,也不要否认或逃避。要首先接纳它,然后再想办法解决引起负性情绪的问题。 参考句式:“不论我产生什么样的负性情绪,我选择积极地正视、关注和体验它,我将从中了解自己的思想和问题,并给以建设性的解决。” 4、无条件地接纳自己 绝大多数人从小就受到种种有条件的关注,或者严格的管束,致使很多人以为只有具备某种条件,如:漂亮的外表、优秀的学习成绩、过人的专长、出色的业绩等等,才获得被自己和他人接纳的资格。于是,很多人因此背上了自卑的包袱。由于曾经被挑剔,也就逐渐习惯于用挑剔的目光看待自己,越看越觉得无法接受。所以我们要学习做自己的朋友,站在自己这一边,接受并且关心自己的身体和心理状况,不加任何附加条件地接纳自己的一切。 参考句式:“不论我有什么优点和弱点,我首先选择无条件地接纳自己。” 四、关于扬长避短和取长补短 能否缣纳自己是一个人能否具备自信和追求成长的前提,但是,如果一个人止于接纳,他就很难有发展和成长。 1、以建设性的态度和方法对待自己的弱点和错误 如果一个人能够正视并且接纳自己的弱点,那么,弱点也是有意义的。首先,它让我们懂得自己的局限性,使我们不至于狂自大,并且使我们懂得尊重有相应长处的人;其次,能正视自己的弱点,不把时间花在自责和沮丧上,集中精力去发掘自己的优势,这样就可以少走弯路。 只要我们能吸取教训,那么,错误就会成为我们的老师。因为,从修正错误中学习是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 2、尽可能扬长避短、发挥优势,不到万不得已不必取长补短 杨眉的观点是:如果我们的优势是学文,就不要跟潮流去学理。我们可以尽量发挥文科的优势,而不必强迫自己把理科也学得很棒。 但是,作为一个必须得学好数学的经济院校的学生,不论我们多么喜欢文科,讨厌数学,我们都要遵守游戏规则,把数学学好。此时,我们不能避短,而且也没有可能避短。 这时,我们就只能取长补短(取别人数学之长补自己数学之短),同时又要注意扬长补短(扬自己文科之长补自己数学之短)。 五、学习接纳他人 仅仅对自己的接纳是不够的。个人和社会要想进入良性回圈,就需要与他人合作,而一个不能接纳他人的人,无法与他人友好合作。 其实,真正接纳自己的人也会接纳别人,而无法接纳他人的人也不能接纳自己。 一个不接纳自己的人,无法容忍自己的弱点。可是,他内在的生命尊严拒绝接受这一否定。当两者间的冲突导致焦虑后,就会出现了投射,即把自己不能接受的东西说成是别人所有的,就成了别人不能接纳他。 既然别人不能接纳他,他当然就无法接纳别人。这是在人的无意识中发生的,从不接纳自己到不接纳他人的心理过程。 我们可以从一个人能否自我接纳,来推断出他能否接纳别人,也可以从一个人能否接纳他人,推断出他是否接纳自己。所以,如果我们能够学会真诚地接纳自己,就会很自然地去接纳别人。 当然,我们也可以从学习接纳别人入手,尝试着接纳自己。如果接纳别人,尊重别人,别人通常也会对我们做出积极的回应。久而久之,我们在别人对我们的接纳里,出会感到自己的价值与生命的尊严,于是,自我接纳便会产生,其结果殊途同归。 使别人感到被接纳的方式有很多,最主要的有: 1、倾听。与人交往时能不加评论地、认真而又耐心地倾听别人的述说; 2、尊重别人。即不论对方怎样,都尊重对方生命的尊严; 3、假如你想与之交往,一定要主动。让对方首先感受到你的友好与诚意; 4、能够发现并且表达对别人优点的欣赏。“每个人都喜欢喜欢自己的的人”,真诚地表达欣赏从来都是能迅速地进入他人视野的捷径。这是一篇转载文章,原作者写得非常好,这个主题是我们一生都值得去追求和讨论的话题,只有首先做到自我完善,我们在做任何事情时才会有足够的信心,有力量面对和处理我们身边所发生的一切事情,这也正是中心开展的每周一期的“心灵成长小组”的活动终止,通过各种形式的互动、体验、训练达到更好的完善自我、悦纳自我的目的,使之丰富我们美丽的人生!相信你!相信人皆可自我完善! 如何认识自我 有一些中学生说:“有时候,我觉得自己很能干,很聪明。但有时候我又会觉得自己很笨,连一件小事都做不好。我究竟是聪明的还是笨的呢?”发出这种感 概的学生,实际上是不知道如何正确地集训自我。 我们认为一个人的自我认识是否全面、正确,对他的生活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如果一个人看不到自已的价值,就会对自我失去信心,产生自卑感 , 一方面失去了生活的力量,另一方面一旦遇到失败和挫折就会一蹶不振。如果一个人只看到自己的长处,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和弱点,就会盲目自信,夸大自我,目空一切。因此只有全面、正确地认识自己,才能保证一个人的个性健全良好地发展。 1、自我比较 所谓自我比较,就是把现在的自我和过去的自我、所追求的将来的自我进行比较,如果三者之间基本一致,个体就会肯定现在的自我,对自我是满意的、悦纳的,并产生自信和自尊;如果对过去的自我不满意,或觉得现在的自我与将来的自我有较大的差距, 那么自我就会产生不平衡, 对现在的自我就会持否定态度,个体的自信心会动摇,自尊心也会受到伤害。 对这种自我比较,心理学家詹姆斯提出了一个公式:自尊=成就/目标。公式中的“自尊”可以看做是自我对现在的自我的态度;“成就”是过去活动的结果,因而标志著过去的自我;“追求”即自我为自己设定的目标,因而标志著将来 的自我。詹姆斯的这个公式, 概括了过去的自我、现在的自我、将来的自我三者的关系。如果已取得的 “成就” 与追求的 “目标” 一致,甚至高于“目标”,自信心就会较强,标志著现在的自我充满自信, 自尊感就较强。 反之,如果“成就”低于自我设定的“目标”。自信心和自尊感都会降低,并对现在的自我产生不满意的感觉。 从这个公式可以看到,一个人过去所取得的成功或失败对个人的自我评价有着重要的影响,并通过此评价影响到整个自我的态度。公式也表明,一个人追求的目标如果超过过去取得的成就,那么对现在的自我就会不满意,心理上的平衡就会被打破。因此,为自己设定恰当的目标就显得十分重要。当然,如果把目标定得很低,不费吹灰之力就能达到,那对个人来讲也是毫无意义的。可是如果把目标定得术高,超过自己的能力或实际条件,结果即使付出巨大的努力也无法达到,这不仅会使行动招致失败,更重要的是会给自我带来打击和创伤。现实生活中有不少学生就是因为脱离实际条件,为自己定出过高的目标,对自己提出不切实际的期望,从而给自己带来精神上的折磨和痛苦。如有些小学的尖子生,到了初中,为自己设定的目标也是非拿第一第二不可,而一旦不能如愿,就痛苦得不得了。殊不知环境改变了,各方面的条件都发生了变化,需要学生对自我进行重新评价,并及时修正自我的目标和期望值,使其变得更为符合实际,这样才不至于对自我丧失信心。 我们引导学生会用“自我比较”的方式进行自我评价时,常常采用这样一些措施:一是让学生回忆过去成长经历中自己已经取得的成绩,如某次考试取得了好成绩、某次比赛取得了名次、学会骑脚踏车、自己独立地烧了一顿饭等等,这就是通过对过去自我的肯定, 从而增强对现在的自我的自信心和满意度; 二是引导学生把现在的自我与过去的自我进行比较,如过去无不会做的事现在我会做了,过去我不会解的难题现在我会了,过去我不会装配的现在都会装配了,过去不会做的家务现在会做了等等, 从而使学生看到现在的自我的能力, 增强自信心。三是基于对现在的自我的认识,引导学生对将来的自我做符合实际的设想,即为自己设定合适的目标。 2、社会比较 自我认识的另一条途径就是社会比较。这最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菲汀格提出的。菲斯汀格认为,个体对于自己的评价是通过与他人的能力和条件的比较而确定的,是一个社会化过程。他指出,个体为了适应生活必须十分清楚地了解自己及周围环境的情况,如果对自我不了解, 就会产生不安与焦虑, 甚至会引起紧张,不知道应该怎样表现自己,尤其是当个体处于一个新的环境,很想了解自己的能力与观点在群体中有什么地位、 产生什么作用时, 社会比较就显得更为迫切。 社会比较常常是在无意中进行的。人们有一种心理倾向,总是不不由自主地用别人的形象或某种特点来衡量自己,并据此对自己做出某种评价,或是自己优于别人而沾沾自喜,或是因自己不如别人而自惭形秽。美国曾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先请一些想谋求职业的人就指定的几个品质进行自我评价,然后把这些人分为两组, 在两组求职者面前各出现一位先生, 在一组中出现的是一位衣着考究、神态自信、温文尔雅、手提公文包的人;在另一组中出现的是落魄潦倒、畏畏缩缩、衣着肮脏的人。两个假装来办事,等两位先生走了之后,主试又让两组被试对自已的上述品质重新评价。结果,见过“干净先生”的那组的自我评价比第一次都降低了,而见过“肮脏先生”的那组人的自我评价比第一次评价都提高了。这个实验不仅证实了社会比较往往是无意识地过行的,而且也说明社会比较在形成和改变个体的自我认识中的重要作用。 社会比较理论认为,当个体发现自己对自己的评价与类似于自己条件的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一致时,就加强了自我评价的信心, 大大提高了安全感; 相反,如果发现和这些人对自己的评价差距很大时,就会使自己的安全感受到极大的威胁。 是不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评价会完全受别人对自我的评价的影响?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对自己的某种看法和评价来自于一个自己所崇敬的、有权威的人物,那么他的意见极可能改变该个体对自我的看法,转而采取权威的那种看法;如果许多人众口一词地都确认一个人有某种优点或缺点,尽管这种评价与他原来的自我认识不尽一致,他也会转变自我认识而承认自己有那个特点;如果在自己是否具有某种特点或品质的问题上,别人的看法和自己的看法相差太大,或完全相反,此时, 一个人很可能坚持自己对自己的看法, 否定别人可能是正确的意见。因为相差太在甚至完全相反的看法会威胁到一个人自我认识的稳定和统一,威胁到他的自尊心,破坏他心中所珍爱的自我形象,因此他要用否定别人的看法来自我防卫。如有些学生当听到父母或老师指也他的某个缺点时,他常常会矢口否认,甚至认为是“鸡蛋里头挑骨头”,故意打击自己,不但要为自己辩护,有时还会与父母或老师激烈争吵。这种情况常常是出于自我防卫心理而产生的。因此,为了增强安全感,个体在进行社会比较时,为了显示自己的能力优异,他往往和比自己差的人相比较,从而提高自己的地位, 使自己安下心来, 产生所谓“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自我安慰心理。如我们常常看到学生因成绩不佳受到父母批评时,他往往用“某某人比我考得还差呢”来回敬父母。 我们引导学生学会用“社会比较”的方式进行自我评价时,常常采用这样一些措施:一是学会欣赏他人,即让学生彼此之间寻找别人身上的优点,将它们写下来,并告诉对方,这既是用别人肯定性的评价增强自信心的一种方法,同时也可以从别人身上学到自己不具有的优点,进而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二是将自己与别人相比较,寻找自己身上的不足,从而看到“我的另一面”,并通过自我控制,对自我做某些调整和改进,使自己不断进 每个人又有优点和缺点 全面地认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