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十七帖释文及译文是什么?
王羲之十七帖释文及译文如下:1、王羲之《十七帖》之逸民帖【释文】吾前东,粗足作佳观。吾为逸民之怀久矣,足下何以方复及此,似梦中语耶!无缘言面,为叹,书何能悉。【译文】我上次东行,略见当时美好的山川景物。我想隐居当逸民的想法已经很久,您怎么又反复提起(再次出仕)之事?简直像梦话一般!没有机缘见面,甚为感叹,书信中何能尽表我的心意。2、王羲之《十七帖》之龙保帖【释文】龙保等平安也,谢之。甚迟见卿舅,可耳,至为简隔也。【译文】龙保等几个晚辈都平安,谢谢。很久没见您舅舅了,他可好?真是疏隔得太久了。3、王羲之《十七帖》之积雪凝寒帖【释文】计与足下别,廿六年于今,虽时书问,不解阔怀。省足下先后二书,但增叹慨!顷积雪凝寒,五十年中所无。想顷如常,冀来夏秋间,或复得足下问耳。比者悠悠,如何可言。【译文】算算时间,和您分别至今已经二十六年了,虽经常有书信往来,却难免对您的思念。读您先后寄来的两封信,心里更加感慨。最近积雪未消,天气严寒,是五十年来所未曾见的景象。想来您近来一切安好,希望明年的夏秋时节,还能再收到您的来信。岁月漫长,要从哪里说起呢?法帖渊源《十七帖》是著名的王羲之草书代表作,因卷首由“十七”二字而得名。原墨迹早佚,现传世《十七帖》是刻本。唐张彦远《法书要录》记载了《十七帖》原墨迹的情况:“《十七帖》长一丈二尺,即贞观中内本也,一百七行,九百四十三字。是煊赫著名帖也。太宗皇帝购求二王书,大王书有三千纸,率以一丈二尺为卷,取其书迹与言语以类相从缀成卷。”此帖为一组书信,据考证是写给他朋友益州刺史周抚的。书写时间从永和三年到升平五年(公元347-361年),时间长达十四年之久,是研究王羲之生平和书法发展的重要资料。清人包世臣有《十七帖疏征》一文可以参考。
王羲之十七帖原文和译文
王羲之《十七帖》原文及翻译如下:原文:十七日先书,郗司马未去。即日得足下书,为慰。先书以具示,复数字。吾前东,粗足作佳观。吾为逸民之怀久矣,足下何以。等复及此,似梦中语耶!龙保等平安也,谢之。甚迟见卿舅,可耳,至为简隔也。今往丝布单衣财一端。示致意。计与足下别,廿六年于今,虽时书问,不解阔怀。省足下先后二书,但增叹慨!顷积雪凝寒,五十年中所无。想顷如常,冀来夏秋间,或复得足下问耳。比者悠悠,如何可言。吾服食久,犹为劣劣。大都比之年时,为复可可。足下保,爱为上,临书,但有惆怅。翻译:十七日这天,信已写好,本想请郗司马带去,还未启程,当天就收到您的来信,甚感欣慰。要说的话已都写在先前的信上了,这里只简单写几个字作为答复。我上次东行,略见当时美好的山川景物。我想隐居当逸民的想法已经很久,您怎么又反复提起之事。简直像梦话一般!没有机缘见面,甚为感叹,书信中何能尽表我的心意。龙保等几个晚辈都平安,谢谢。很久没见您舅舅了,他可好。真是疏隔得太久了。今天送上丝布单衣料一件,仅表薄意。算算时间,和您分别至今已经二十六年了,虽经常有书信往来,却难免对您的思念。读您先后寄来的两封信,心里更加感慨。最近积雪未消,天气严寒,是五十年来所未曾见的景象。想来您近来一切安好,希望明年的夏秋时节,还能再收到您的来信。岁月漫长,要从哪里说起呢。我炼丹服药虽久,功效还是不怎么理想,但是比起往年来,大概还是差强人意的。您自己保重珍爱为要。写这封信时,有无限的惆怅。以上内容参考:百度文库—十七贴
《十七帖》释文及译文是什么?
(一)郗司马帖【释文】十七日先书,郗(xi)司马未去。即日得足下书,为慰。先书以具示,复数字。【译文】十七日先给你写了一封信。郗司马(郗昙tan字重熙)没有去。当天收到你的信,很是欣慰。先前的信已经都陈述清楚,写几个字作为回复吧。(二)逸民帖【释文】吾前东,粗足作佳观。吾为逸民之怀久矣,足下何以方复及此,似梦中语耶!无缘言面为叹,书何能悉!【译文】我过去在会稽内史任上时,总体上看还是有政绩的。我想做隐士的想法已经很久了,你(郗愔)怎么现在还犹豫不决?像是说梦话一样哩!没有机会见面,甚为感叹,书信中如何能表述清楚我的心意呢?(三)龙保帖【释文】龙保等平安也,谢之。甚迟(zhi)见卿。舅可耳,至为简隔也。【译文】龙保(王羲之的晚辈)等人都平安,谢谢您。很希望见到你。舅还好;路途遥远,只能书信问候了。(四)丝布帖【释文】今往丝布单衣,财一端,示致意!【译文】现在送上丝布做的单衣,只此一件,聊表一点心意。(五)积雪凝寒帖【释文】计与足下别廿六年,于今虽时书问,不解阔怀。省(xing)足下先后二书,但增叹慨。顷积雪凝寒,五十年中所无。想顷如常,冀来夏秋间,或复得足下问耳!比者悠悠,如何可言?【译文】算起来和您(周抚)分别,至今已廿六年了,现在虽然时常有书信往来,却难以舒解久别思念的情怀。读您先后寄来的两封信,只更增加心里的喟叹和感慨!最近积雪未消,天气严寒,是五十年来所未曾见的景象。想您近况一切如常,希望明年的夏秋之间,也许能再得到您的来信。近来悠闲自得,怎么能用语言表达呢!扩展资料:《十七帖》用笔方圆并用,寓方于圆,藏折于转,而圆转处,含刚健于婀娜之中,行遒劲于婉媚之内,外标冲融而内含清刚,简洁练达而动静得宜,这些可以说是习草者必须领略的境界与法门。《十七帖》在中国古代书法史上,王羲之的地位非常独特。因为经唐太宗李世民的大力提倡,王羲之的书法被确认为古代书法艺术的典范。此后的一千多年时间内,王羲之的书法艺术地位一直非常牢固,人们将他尊为“书圣”和中国书法文化的代表。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十七帖
十七帖释文及译文
《十七帖》释文及译文如下:1、《十七帖》之《郗司马帖》。【释文】十七日先书,郗司马未去,即日得足下书,为慰。先书以具示,复数字。【译文】十七日这天,信已写好,本想请郗司马带去,还未启程,当天就收到您的来信,甚感欣慰。要说的话已都写在先前的信上了,这里只简单写几个字作为答复。2、《十七帖》之《逸民帖》。【释文】吾前东,粗足作佳观。吾为逸民之怀久矣,足下何以方复及此,似梦中语耶!无缘言面,为叹,书何能悉。【译文】我上次东行,略见当时美好的山川景物。我想隐居当逸民的想法已经很久,您怎么又反复提起(再次出仕)之事?简直像梦话一般!没有机缘见面,甚为感叹,书信中何能尽表我的心意。3、《十七帖》之《龙保帖》。【释文】龙保等平安也,谢之。甚迟见卿舅,可耳,至为简隔也。【译文】龙保等几个晚辈都平安,谢谢。很久没见您舅舅了,他可好?真是疏隔得太久了。王羲之《十七帖》的地位:唐宋以来,《十七帖》一直作为学习草书的无上范本,被书家奉为“书中龙象”。它在草书中的地位可以相当于行书中的《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临摹《十七帖》既要注意版本,也要注意途径。王珣《伯远帖》、二王尺牍、孙过庭《书谱》等墨迹都是学习《十七帖》的辅助材料,在参照学习墨迹的同时,要充分认识到刻本所表现出来的独特艺术价值与审美旨趣。就具体的风格、技法而言,要尤其注重《十七帖》的篆隶、章草笔意,中侧互用、方圆互用的用笔特征等各个方面。
十七帖释文及译文是什么?
十七帖释文及译文如下:(一)逸民帖【释文】吾前东,粗足作佳观。吾为逸民之怀久矣,足下何以方复及此,似梦中语耶!无缘言面为叹,书何能悉!【译文】我过去在会稽内史任上时,总体上看还是有政绩的。我想做隐士的想法已经很久了,你(郗愔)怎么现在还犹豫不决?像是说梦话一样哩!没有机会见面,甚为感叹,书信中如何能表述清楚我的心意呢?(二)龙保帖【释文】龙保等平安也,谢之。甚迟(zhi)见卿。舅可耳,至为简隔也。【译文】龙保(王羲之的晚辈)等人都平安,谢谢您。很希望见到你。舅还好;路途遥远,只能书信问候了。(三)丝布帖【释文】今往丝布单衣,财一端,示致意!【译文】现在送上丝布做的单衣,只此一件,聊表一点心意! 《十七帖》的由来及特点《十七帖》是王羲之草书代表作之一,因卷首由“十七”二字而得名。原墨迹早佚,现传世《十七帖》是刻本。唐张彦远《法书要录》记载了《十七帖》原墨迹的情况:“《十七帖》长一丈二尺,即贞观中内本也,一百七行,九百四十三字。是煊赫著名帖也。太宗皇帝购求二王书,大王书有三千纸,率以一丈二尺为卷,取其书迹与言语以类相从缀成卷。” 此帖为一组书信,据考证是写给他朋友益州刺史周抚的。书写时间从永和三年到升平五年(公元347-361年),时间长达十四年之久,是研究王羲之生平和书法发展的重要资料。 《十七帖》是一部汇帖,以第一帖首二字“十七”名之。凡27帖,134行,1166字。其中的一些帖尚有摹本墨迹传世,如《远宦帖》、《游目帖》等。据载:唐太宗好右军书,搜集王书凡三千纸,率皆以一丈二尺为一卷,《十七帖》即其中的一卷。唐张彦远《法书要录》云:“《十七帖》长一丈二尺,即贞观中内本,一百七行,九百四十三字,煊赫著名帖也。”此载略与今传本异。摹刻本甚多,传世拓本最著名的有明邢侗藏本、文徵明朱释本、吴宽本、姜宸英藏本等。唐蔡希综《法书论》说:“晋世右军,特出不群,颖悟斯道,乃除繁就省,创立制度,谓之新草,今传《十七帖》是也。”唐宋以来,《十七帖》一直作为学习草书的无上范本,被书家奉为“书中龙象”。它在草书中的地位可以相当于行书中的《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十七帖》风格冲和典雅,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绝无一般草书狂怪怒张之习,透出一种中正平和的气象。南宋朱熹说:“玩其笔意,从容衍裕,而气象超然,不与法缚,不求法脱,其所谓一一从自己胸襟流出者。”全帖行行分明,但左右之间字势相顾;字与字之间偶有牵带,但以断为主,形断神续,行气贯通;字形大小、疏密错落有致,真所谓“状若断还连,势如斜而反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