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理解师爱?师爱的特点有哪些
师爱的理解:1、师爱是自觉的爱,是教师高度责任感的反映。他是一种具有深刻社会内容的高级情感,是出自教师对特定社会目标的期望和追求。2、师爱是理智的爱,是升华了的母爱。教师爱学生,不只是停留在用慈祥、关注的态度来庇护孩子,不仅仅在生活上关怀备至,更主要的是在思想上、政治上、心理上关怀爱护孩子。3、师爱是纯洁的爱,是不要任何回报的爱。教师从事的职业是最伟大、最崇高的事业,教师的职责就是把人类长期积累下来的社会精神财富,传授给年轻的一代。4、师爱是全面的爱,是更为集中地反映社会的要求。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全面的,德、智、体、美、劳等都要关心。5、师爱是普遍的爱,是高尚、无私的爱。师爱必须面向全体受教育者,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平等公正。6、师爱是持久的爱,是恒长、隽永的爱,师爱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具有稳定性和持久性,不允许教师对学生忽冷忽热,反复无常,它要求教师必须始终如一,持之以恒地热爱学生。师爱的特点:一、公平性作家冰心说得好:“世界上没有一朵鲜花不美丽,也没有一个孩子不可爱”。关爱尊重每一个孩子是教师的天职。一位优秀班主任说:“爱好孩子人人都会爱,爱差孩子才是真正的爱。”一些学生成绩好品德好,性格开朗活泼,人见人爱,自然老师也爱。可是总有一些学生成绩不好,或习惯差,或个性孤僻,不易接触,对这些学生是倾注爱还是放弃,是对师爱的考验。而失去公平性的师爱不是真正的爱。所以,师爱要求公平地关照全体学生,不言放弃。师爱要求老师蹲下来与学生平等交往,象朋友一样。二、宽容性师爱是年长的教师施于年轻的学生的爱,应有母爱的无私和宽容,无私要求师爱除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外,别无他求,不为教师的一己之私,不为教师的名誉地位。特别是在各级评价教师工作的各项量表面前,教师要保持自己的清醒。宽容,是老师赢得学生的重要品质。三、理性在大多数家庭中,孩子吃饭、穿衣、玩的需要去找妈妈,而思想问题、发展问题需要爸爸做主。在孩子心中,父亲是智慧、真理、能力的象征。在学校情境中,由于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的工作特点,不论是男教师还是女教师,师爱都要有父爱的理性和威严。表现在:1、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对所教学科的知识有深刻的理解,对课堂教学有较好的方法,博学多才,在智慧上赢得学生。2、洞察学生的心理,善于从学生的言谈举止中洞察学生的所思所想,及时帮助学生排忧解难。3、有较强的自信心,能顺应学生的特点,挖掘其发展潜力,自信地期待学生有好的发展,以教师的信心去唤起学生的自信,让学生感到信任教师,会给自己以安全感。
什么是师爱
师爱是有层次的。让学生产生亲近感,感受到“老师疼我、喜欢我、老师对我好”,感觉安全、温暖的只是较低层次的师爱。对学生理解、尊重,感受到“这个老师懂我、贴心,他知道我在想什么,他支持我的想法和做法”的是较高层次的师爱。对学生有所期待,十分在乎学生的进步发展与未来前途,能将自己的人生价值与学生的前途未来融为一体,从而收获真正的“教师情结”的,是更高层次的师爱。 我们也早已知道既然从事教育,就要献身教育、奉献师爱的道理。我们面对这三种层次的师爱要求,该思考些什么呢? 我们庞大的教师队伍里,如果不夸张地说,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只将教师作为职业来对待,只把它当作谋生的手段。他们关注的只是学生在校园的活动,出了校门一律不管。对照严格的校纪校规“裁剪”学生的个性,用高倍的望远镜窥视学生的缺点,面对本该在错误中成长的孩子们严惩不怠,没有笑容,没有亲近,没有关爱,没有尊重,更没有对学生未来命运的关注和期待,至多只是不厌其烦地唠叨“要遵守纪律,好好读书,否则你将来是个废物……” 教育需要师爱,师爱有着无比宽广的内涵,我们即使无法奉献更高层次的师爱,我们也要让学生感受到安全、温暖和有亲近感。 就让我们从低到高做起吧,让我们的师爱慢慢走向崇高吧。
怎样理解师爱?师爱的特点有哪些?师爱的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一、“师爱”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是通往学生内心世界的桥梁。教学中无论是知识的掌握,还是品德的培养,都同学生的情感体验相联系。当教师对学生怀有赤诚之心,并且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和体验看出教师的善意和对自己真诚爱护时,学生就会产生对教师的亲近感,就会敞开自己的心扉,乐意听从教师的教诲。记得前年我教的五年级班里有个同学,他反应慢,成绩差,不善交谈,因此而受到同学的冷落,还经常出现不做作业的现象。我很生气地批评了他,但不见好转。
爱是教育的基础,爱是教育的关键,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特殊的感情,它不同于亲子之情,兄弟之情,友人之情,它是多种爱的集合体。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情感投资,师爱是无私的奉献,教师爱学生的目的在于让学生用同样的善良、真诚之心去爱他人,爱人民、爱集体、爱社会,从而达到爱的教育。因此,具有正确师爱的人,必须全身心地投入,用火热的真情去感化学生,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有了这种无私的爱,其言必亲切,其行必感人。
二、“师爱”是平衡的,有时应偏向于学困生。具有正确师爱的教师应把爱平均的分给每一个学生,也就是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学生的情况是各异的,有乖巧的,也有淘气的;有开朗的,也有内向的;有健康活泼的,也有先天缺陷的;有聪明伶俐的,也有反应迟钝的;有干部子女,也有农家弟子等等。总之个性有不同,智力有高低,能力有差异,品行有上下,家庭情况有差距。作为教师。主要任务在于精雕细刻塑造学生的心灵,注重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具有正确师爱的教师应照学生的原样去认识他,接纳他,为他开辟自己成长的道路。不能凭自己的好恶情感,偏视、庇护一部分学生,而鄙视、冷淡另一部分学生。相反,应将更多的爱给予后进或处于困境中的学生,偏爱有缺陷的学生,帮助他们克服自卑,树立自信,让每个学生都体会到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完全是平等的。
对学生的严与宽应建立于爱的这个基点上,只要出发点是爱学生、为学生好,就应该严时严,该宽时宽。严出于爱,爱属于严。我国历来把严格管教子女的父亲称为“严父”。把慈祥爱护子女的母亲称为“慈母”。具有正确师爱的教师,应该是“严父”又是“慈母”。例如,有的学生从小养成不好的学习习惯,作业拖拉,不按时完成,为了纠正这种不良风气。如果我们单纯的规定“不完成作业,不得参加考试,成绩一律作零分处理”,这是行不通的。从表面上看,这是“规定”不可谓不严,但从根本上解决不了拖拉、高质量的完成作业。首先,教师要帮助学生找出学习上的困难,且找时间补上缺漏的知识,扫清学习中的障碍。这样学生成绩有了提高,兴趣自然也就增强了,同时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的自觉性也就增强了。由此可见,严中注爱为真爱,爱中求严乃真情。严而不凶、宽而不松,严在当严处,宽在当宽处,爱在细微处,于细微处见精神。
三、“师爱”来自良好的素质、高尚的情操及对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与热爱。正确实施师爱是教师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过程,也是师生共同进行人格熏陶、意志磨练的双向活动。
师爱是每个教师的财富,也是全人类的财富。教师要用自己的言行举止去感染学生,教育学生,引导学生,除了要有无私的爱心和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外,还必须高度重视个人的修养,端正教学思想,更新知识结构,确立正确的人生观,教育观,以高尚的人格、渊博的学识、博大无私的爱去感染学生,成为学生心中的楷模。
理论上要对全体学生有爱心;对困难学生要关心;教育差生要耐心,可实际却经常是对学生“爱在心,口难开”,这就拉开了师生间的距离。的确,世间万般情意,爱为先,爱要让人读懂,却是需要过程的。班主任的德,才,识,能都重要,均应全面发展,而起灵魂作用的是一个“情”字,还是一个爱的集合。自己首先面对学生时要脸上充满阳光,心中装满学生,满怀激情地去爱我们的学生,爱是包容,爱是互动。因为要让学生成为健康,有用,受欢迎的,成功的人,必须要受“师爱”的浇灌。而感人心者,莫先是情,情动才能心动,心动则思发,感动学生,先要感动自己。前辈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爱满天下的教育原则”,关心,尊重,理解,信任,期望,走近,欣赏,激励学生等等其实就是“师爱”的具体诠释。“师爱”在实践中的表现就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而班主任对自己本职工作的责任感,对教育事业的使命感也必定会使自己在工作中以情修心,以情育人。
师爱是师德的核心,也是教育的一种责任。因此,教师必须用自己的爱心去感化学生,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理于情、情理结合,才会产生动情效应,从而收到较好的德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