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雪ppt

时间:2024-10-03 14:27:37编辑:奇事君

从《沁园春·雪》说起

    主席于1935年10月写下著名的《沁园春·雪》,在重庆谈判期间发表在新华日报。从此,这首诗名扬天下。现在恰好是冬天,正是北国风先,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只不过这几年,雪下的少了。但是漫天飞雪还会有的,雪花飘飘、北风啸啸、整个空中全是白茫茫的一片,使我不由想起小时候的情景:在大雪中,几个小伙伴拿着雪球投来投去,那时候是多年自由自在、儿时的天真无邪一一显现出来。

时空飞速而过,转眼三十多年过去了,生活的重压,使我早生白发,活像老头似的,早己没有小时候的天真、少年时的锐气、青年时的豪迈。然而当我看到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时,我觉得体内又有一股浑身是劲的力量,让我向前走,诀不允许停下来。再看到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时,使我感觉自己就像穿越过去,回到那个时代。

            一

我仿佛看到了秦始皇这个千古一帝正向我走来,这个穿越两千多年的时空里,这个高大的秦始一幕幕向我展现。这个叫赢政的人,于公元前259年出生于赵国。他的诞生注定影响中国二千年,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厚的一笔。他少年老成,运筹帷幄,先灭嫪毐,再灭吕不韦。从此亲政。十年之内灭掉六国,统一华夏。完成了祖宗的遗留,然而他的鞭子不停,北上抗匈奴,修长城。南下占领北越。统一度量衡、货币。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加强中央集权,实行郡县制度。焚书坑儒,修建阿房宫与骊山陵墓。从而形成第一个个强大的封建王朝,功高三皇五帝,自称始皇帝。

在我心中,秦始皇是一个伟大的帝王。他是伟大的实践者,他修建的长城己是中国的旅行胜地,有‘不到长城非好汉’之说。这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在我心中,说空话容易,但是做起来难。在中国历史上,即有伟大理论,又有伟大的实践,能称为‘帝、师’者恐怕只有主席一人。始皇的每项动作几手都是影响华夏几千年的。

从文字说起吧。原先六国文字,交流不便。统一之后,有利于各方交流。我们可以假设文字不统一,一个中国有几十种汉字写法,光学习就是大事。各大区域文学不通,语言不通那整个中国能发展好吗?恐怕只有四分五裂,更不用说统一台湾。如果始皇能进步统一语音、语调,那中华民族必将更进一步,那就不会有什么粤语、闽南语、上海语了,南北更有利于交流。正是由于统一的文字,共同的汉字,整个国家才能更好的交流、发展、才能屹立东方!

再说郡县制度。秦以前都是分封制,各个王侯国都有很大的权力,但秦以后两千多年都是实行郡县制,就是现在我们的行政化分也是建立在郡县制度的基础进一步加工完善。这种制度有一个极大好处,政令通顺,

地方顺从中央,中央有权处置地方任何长官。但是联邦制国家就不行。美国总统无权罢免州长,中共中央可以直接任免各省、市书记。正是由于制度不同,导致中国对肺炎控制力极强,全国各省、市、区步伐一致,效果明显。而美国由于各州重视情况不一样,导致肺炎传染者到处都是。

关于焚书坑儒,儒生夸大其词。正如主席所说:劝君少骂秦始皇,焚书坑儒要商量。那是汉代统治者维护其统治,有添油加醋之说。应该说秦皇是比较仁慈的,尤其对大臣。秦皇自掌权以来,可以没有妄杀一个大臣。而中国其它知名皇帝如刘邦、李世民、朱元璋、刘彻都没少杀大臣。

当然秦皇也有不足之处,律法过重,工程过大,晚年相信长生不死术。总体来说,秦始皇是一个十分有作为的皇帝,可称千古一帝。

            二

世人常说秦皇汉武。这两人都是千古一帝、雄才大略的人,秦皇己聊过,现在聊聊汉武。

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46年---公元前87年),对后世非常有影响的伟大帝王。从才天资聪明。金屋藏娇这个成语就是由刘彻形成的,足见刘彻是何等的聪明。在当时刘彻很小的时候,他的哥哥刘荣就被刘启封为太子。这时长公司想把自己的女儿阿娇嫁过刘荣成为太子妃,而刘荣的母亲粟姬对长公主意见很大,拒绝了长公主的女儿嫁给刘荣。从此,长公平对粟姬怀恨在心。一天长公主带着阿娇与王夫人带着刘彻聊天。长公平主看刘彻天资聪明,于是便对刘彻说:“我把阿娇嫁过你好吗?“,当时只有四岁的刘彻说:“我愿意,我要用金字盖个大屋,把阿娇姐姐藏起来。”长公司非常高兴,孺子可教也。于是长公主同景帝刘启说了此事,刘启大夸刘彻,便同意了这门婚事。此后长公主多次游说刘启,说栗姬与其儿子刘荣种种不是,最终导致刘荣自杀,栗姬被打入冷宫。长公主的目的终于达到,刘彻成为太子。

刘彻继位后,进行了一系列措施,使他彪炳千秋。

军事上北打匈奴,东征朝鲜,东南征闽越,西南迫使赵陀称臣。疆域进一步扩大。攻打匈奴,进入匈奴腹地决战,汉武帝是历史上第一人。在卫青、霍去病的攻打下,匈奴逃入沙漠以北,自此后匈奴人听到霍去病的名字,吓得四散而逃。一句‘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成为中华男儿砺志名言。霍去病是中国历史上的千古良将,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是大规模骑兵做战、迂回作战的先驱,是中华民族屈指可数的军事家。可惜上天太忌妒他了,年仅23岁就去世了。汉武帝对匈奴的作战,打出了我大汉王朝的国威。

汉武帝时期,人才济济。武有卫青、霍去病、李广等。文有主父偃、桑弘羊、董仲舒、司马相如、东方朔等。汉武帝大力提拔人才,真正做到了不拘一格降人才。卫青乃奴隶出身,成为大将军。司马相如因赋写的好,一曲《凤求凰》吸引了卓文君,最终私奔。一曲《子虚赋》让司马相如得到汉武帝的诏见,一曲《上业赋》让司马相如成为郎官。司马相如是两汉辞赋第一人,在中国文学史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司马相如与卓文君被后世传诵了两千余年,是才子佳人结合的代表。东方朔可以说是相声界的开山鼻祖,说话幽默风趣,有关他的传说比比皆是。是汉武帝的开心果。

外交上,派张骞出使西域。汉朝加强了西域的联系,开辟了丝绸之路,影响华夏两千年。此举不仅影响到华夏,对于欧洲也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丝绸之路’在世界历史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政治上颁布推恩令。此举彻底击败了分封制,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使汉初将近百年的分封到彻底瓦解。使封建制度正式确立,影响华夏两千年。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儒生董仲儒的

提议下,把儒教定为国教,儒学第一。在长安设立太学,大招儒生。从此以后,儒家制度成为封建制度的重要内容。一家独大,儒家观念深入人心,从而影响华夏两千年。

在历法上,设置太初历,废除秦汉以来的历法。以一年十二个月,正月初一为春节。从此,每年正月初一都是春节,这一影响华夏人民两千多年,一直到现在每年正月初一为春节。

但是刘彻晚年长信不老术,穷兵黩武,尤其巫蛊之乱,杀太子刘据给大汉王朝带来了深刻影响,这是刘彻最大的污点。

刘彻正是看到了这一点,做了深刻的反醒,下达罪己诏。诏告天大,自己所犯错误,加强休养生息。有这种勇气在历代帝王没有几个,许多都是迫于无奈才下的罪己诏,可以说刘彻是中国历史上最真心最真诚下的罪己诏。



李世民(公元598年一公元649年)是中国历史上有名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在书法、文学也有一定的造诣,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唐太宗,不仅在中国历史上就连世界历史上李世民是世间少有的帝王,唐人街在那开始行成,中国的汉唐盛世,李世民具有不可估量的功劳,尤其美国旧金山的唐人街,与李世民的功劳有不可分的密切关系,李世民仅影响了中国,更是影响了世界。李世民是中国黄帝的标杆,后世帝王皆以李世民为榜样。

名字的由来。在李世民四岁的时候,有个书生,自称善于看相,晋见李渊道:“你是贵人,而且有贵子。”见到李世民:“龙风的资质,明的仪表,到二十岁,必定能济世安民。”李渊害怕书生的言语泄霸,便要杀他,结果书生忽然不见了。因而以为他是神仙,就采纳“济世安民”之义来作李世民的名字。从此李世民这个名字威镇中华。这个书生相术忒高了,可以与唐初编制《推背图》的袁天罡和李淳风相比较了。

李世民当上皇帝后,不辞辛苦,全面推进。如果你问起来当今世上社会最稳定的是那个朝代。我可以毫不犹豫的说是唐代的贞观之治。那时候夜不闭户,路不拾遗。你可以想像,你半夜走在长安的大街上,大街上人来人往,热闹非凡,这时候你不只看见中国人,还有许多西亚人,甚至欧洲人也来了。哦原来长安是世界的中心,已不仅仅是中国的中心。累了,做下来,喝怀唐酒也蛮不错的。这时你看到了一个广告,这个广告太奇特,是李世民亲写的一个广告。大意是今年共有死犯290人,趁未死之前,好好给家人聚会,安排好后期,等明年秋天再回来受刑。这个世界竟有这样的广告,打死了你也不会相信,然而事实就在眼前,还有李世民的签名呢。然而更奇观的是这290人全部来了,一个也不缺。然而最奇观还在后面,李世民又贴了一张广告,说诸位你们己经无罪释放,因为你们己改过,希望你们也好好劝劝你的的子女也不要作奸犯克之类,珍惜自已的生命吧。这时你的泪水禁不止往下流,这社会太好,你想穿越过去再也不回来了。

中国古代都是士、农、工、商这样排队,商人非常有钱,但是地位非常低下。然而到李世民这儿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不歧视商业,还给商业发层提供了许多便利条件。多盖一些临街商业住房,商户资金不够了,减免房租,提供贷款。这样商业迅速发展起来。这时一些老外看到这个繁荣,大唐太牛逼了,来大唐是来对了,我再也不回去了。这些老外都以唐民而感到骄傲。

李世民是个用人高手。知人善用、用人唯贤,英雄不问出处。先说下从瓦岗寨投弃他来的秦琼、程咬金、罗世信吧,一律重用,并说他们是当世少见的英雄豪杰,能得到你们,是我世民的幸运,以后缺什么就提。这些人为他打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玄武门事变之后,李世民以真诚感动了魏徵、王圭等人,成为李世民的重要谋士。李世民通过科举、吸纳人才。通过科举考试,一大批优秀的人才进入政府机关。李世民时代,人才济济。我发现了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凡是名君,手下都有一批文臣武将。

李世民有一个突出特点喜欢纳谏,尤其是前期更是重视谏言。魏徵的廷谏达200多次,在朝堂直陈皇帝的过失,在早朝多次弄的李世民下不了台,恨不得立马杀了魏徵。


李世民的文治武功太大了,导致四方小国纷纷朝班,称李世民为天可汗。但是骄傲情绪也显示出来,越到后期问题越多。

修改历史。终其李世民一生,最担心就是日后史学家如何评价“玄武门之变”,于是曾多次向史官要求阅读《起居注》和《实录》,打破历代黄帝不可阅读的先例。无论如何改变不了他杀兄杀弟逼父的事实,尤其把李建成与李元吉的儿子全部杀光,不知道李渊看着自己的孙子被杀,是何感想。

晚年过度奢侈糜烂。从贞观十年魏徵发现他“渐恶直言”。在魏徵死后,并把他的墓碑打碎,并且取消儿女婚约。可见李世民与前期相比,天差地别。晚年信长生不死术,最后吃丹中毒而亡。

唐太宗早年的确英明,但是他也只是普通人,不是神仙,当然会犯错误。



宋太祖赵匡胤(公元927一公元976年),一个具有侠骨仁慈的帝王。

宋太祖最大的贡献在于重新恢复了华夏主要地区的统一,一举结束了安史之乱长达200多年的诸侯割据和军阀战乱局面。使饱经战火之苦的民族经于有了一个和平安宁的生活环境,为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繁荣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以文治国,采取以文抑武的基本国策,加强中央集权,通过怀酒释兵权,消弱相权,文人掌兵等,达到了以文抑武的目的。从而出现了宋代没有军阀割据的情况,当然也有很多不好的现象,体现了对外作战中屡败屡战。最终导致宋亡与重文抑物有很大关系。他尊孔崇儒,完善科举,知人善甪,高薪养廉。

可以说赵匡胤是国家公务人员高薪养廉的创始人,新加坡总理李光耀的高薪养廉政策应该学习宋太祖,因为李光耀对中国的历史非常了解,而且喜欢历史,正是看到了宋太祖的高薪养廉政策激劢作用太大了,所以在新加坡推行。事实证明,新加坡迅速腾飞,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正是因为这一政策,宋初政治清明,官员励精图志,使北宋经济、科技、文化腾飞起来。

据有关人士,北宋时期,中国的经济达到世界百分之六十五以上。北宋就是这么牛逼。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其中三大发明就现在宋朝。可以宋朝为世界科技做出了巨大贡献,宋朝还出现了一个世界级大科技专家沈括。

北宋是中国封建王朝名人名士最多的朝代之一。名相如:赵普、吕端、范仲俺、王安石、富弼、韩琦、寇准等。唐宋八大家有六家都在北宋,他们是: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轼、苏洵、苏辙。可见北宋的豪华阵容是何等的庞大,这一切离不开宋太祖的丰功伟绩。

北宋有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双文化特征。散文与诗词并重。宋词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要说宋词第一人非苏轼不可,他的《念奴娇·赤壁怀故》中开头:大江东去,浪涛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给人一种豪迈奔放的感觉,在宋词可排第一,唯有主席的《沁园春·雪》可以匹敌。他的《水调歌天·明月几时有》勘称浪漫色彩的代表。尤其那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不知影响了多少人。与此句相匹敌的只有“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了。

赵匡胤中国皇帝中最先提倡环保的,可以做一个环保大使。非常重视植树造林。他认为植树造林可以美化环境,减少高温下的炎热。可以防卸风沙,防止土地沙漠化。这一点很了不起。

赵匡胤是中国第一流的武术大师,是历代帝王中武术第一人。我估计如果李世民与赵匡胤PK,两个回合赵匡胤就能把李世民打趴下。他的拳被称为太祖拳,他的棍术被称为36路棍法。赵匡胤还特别喜欢诗书,一辈子书不离手,这方面简直可以与主席PK一下。可怜一代伟大帝王就在“烛影斧声”中死得不明不白。但是他的侠骨仁慈永远被后世所环念。


《沁园春·雪》原文及赏析

导语:《沁园春·雪》是毛泽东的诗词名篇,于1936年(丙子年)2月在山西省石楼县留村创作。1945年10月,毛泽东远赴重庆谈判,将诗作抄录送给诗人柳亚子,随后刊登在重庆各大报纸,广为流传。诗词分上下两阕,上阕描写乍暖还寒的北国雪景,展现伟大祖国的壮丽山河;下阕由毛泽东主席对祖国山河的壮丽而感叹,并引出秦皇汉武等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人物,抒发主席伟大的抱负及胸怀。以下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宋词大全,欢迎大家参考! 《沁园春·雪》原文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沁园春·雪》翻译 北方的风光,千里冰封冻,万里雪花飘。望长城内外,只剩下无边无际白茫茫一片;宽广的黄河上下,顿时失去了滔滔水势。山岭好像银白色的蟒蛇在飞舞,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它们都想与老天爷比比高。要等到晴天的时候,看红艳艳的阳光和白皑皑的冰雪交相辉映,分外美好。 江山如此媚娇,引得无数英雄竞相倾倒。只可惜秦始皇、汉武帝,略差文学才华;唐太宗、宋太祖,稍逊文治功劳。称雄一世的人物成吉思汗,只知道拉弓射大雕。这些人物全都过去了,称得上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还要看今天的人们。 《沁园春·雪》注释 北国:该词源于中国古代的分裂时期,如宋称辽、金为北国,东晋称十六国等为北国,南北朝时代南方的各朝代称在北方与之对抗的各朝代为北国等。毛泽东诗中的“北国”使人在不觉中产生出一种我国疆土广大的民族自豪感。 雪:这首词作于红一方面军一九三六年二月由陕北准备东渡黄河进入山西省西部的时候。作者在一九四五年十月七日给柳亚子信中说,这首词作于“初到陕北看见大雪时”。 惟:只。 馀:剩下。此字一作“余”,但刊出的书法作品中写作“馀”,以此为准。 莽莽:无边无际。 大河上下:大河,指黄河。大河上下,犹言整条黄河。 顿失滔滔:(黄河)立刻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气势。描写黄河水结冰的景象。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原”指高原,即秦晋高原。蜡象,白色的象。 天公:指天,即命运。 须:等到;需要。 红装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红装,原指妇女的艳装,这里指红日为大地披上了红装。素裹,原指妇女的淡装,这里指皑皑白雪覆盖着大地。 分外妖娆:格外婀娜多姿。 竞折腰:折腰,倾倒,躬着腰侍候。这里是说争着为江山奔走操劳。 秦皇:秦始皇嬴政(前259~前210),秦朝的创业皇帝。 汉武:汉武帝刘彻(前156~前87),汉朝功业最盛的皇帝。 略输文采:文采本指辞藻、才华。“略输文采”,是说秦皇汉武,武功甚盛,对比之下,文治方面的成就略有逊色。 唐宗:唐太宗李世民(599~649),唐朝的建立统一大业的皇帝。 宋祖:宋太祖赵匡胤(927~976),宋朝的创业皇帝。 稍逊风骚:意近“略输文采”。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 一代天骄:指可以称雄一世的英雄人物,泛指非常著名,有才能的人物。成吉思汗(hán):元太祖铁木真只识弯弓射大雕:雕,一种属于鹰类的大型猛禽,善飞难射,古代因用“射雕手”比喻高强的射手。“只识弯弓射大雕”,是说只以武功见长。 俱往矣:都已经过去了。 俱,都。 数风流人物:称得上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数,数得着、称得上的意思。 《沁园春·雪》赏析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这三句总写北国雪景,把读者引入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北国风光”是上片内容的总领句。“千里”“万里”两句是交错说的,即千万里都是冰封,千万里都是雪飘。诗人登高远望,眼界极为广阔,但是“千里”“万里”都远非目力所及,这是诗人的视野在想像之中延伸扩展,意境更加开阔,气魄非常宏大。天地茫茫,纯然一色,包容一切。“冰封”凝然安静,“雪飘”舞姿轻盈,静动相衬,静穆之中又有飘舞的动态。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望”字统领下文,直至“欲与天公试比高”句。这里的“望”,有登高远眺的意思并有很大的想像成分,它显示了诗人自身的形象,使人感受到他那豪迈的意兴。“望”字之下,展现了长城、黄河、山脉、高原这些最能反映北国风貌的雄伟景观,这些景观也正是我们伟大祖国的形象。“长城内外”,这是从南到北,“大河上下”,这是自西向东,地域如此广袤,正与前面“千里”“万里”两句相照应。意境的大气磅礴,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雄伟的气魄。“惟余莽莽”“顿失滔滔”分别照应“雪飘”“冰封”。“惟余”二字,强化了白茫茫的壮阔景象。“顿失”二字,则写出变化之速,寒威之烈,又使人联想到未冰封时大河滚滚滔滔的雄壮气势。这四句用视觉形象,赋予冰封雪飘的.风光以更为具体更为丰富的直觉,更显气象的奇伟雄浑。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动态描写,都有活泼奔放的气势。加上“欲与天公试比高”一句,表现“山”“原”与天相连,更有一种奋发的态势和竞争的活力。“山”“原”都是静物,写它们“舞”“驰”,这化静为动的浪漫想像,固然因在大雪飘飞中远望山势和丘陵绵延起伏,确有山舞原驰的动感,更因诗人情感的跃动,使他眼前的大自然也显得生气勃勃,生动活跃。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前十句写了眼前的实景,而这三句写的是虚景,想像雪后晴日当空的景象,翻出一派新的气象。雪中的景象在苍茫中显得雄伟,雪后的景象则显得娇艳。“看”字与“望”字照应;“红装素裹”,把江山美景比做少女的衣装,形容红日与白雪交相辉映的艳丽景象。“分外妖娆”,赞美的激情溢于言表。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这两句是上文写景与下文议论之间的过渡。“江山如此多娇”承上,总括上片的写景,对“北国风光”作总评;“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启下,展开对历代英雄的评论,抒发诗人的抱负。这一过渡使全词浑然一体,给人严丝合缝、完整无隙的感受。 祖国的山河如此美好,难怪引得古今许多英雄人物为之倾倒,争着为统一天下而奋斗。一个“竞”字,写出英雄之间激烈的争斗,写出一代代英雄的相继崛起和衰落的经历。“折腰”的形象,展示了每位英雄人物为之倾倒的姿态,并揭示了为之奋斗的动机。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以“惜”字总领七个句子,展开对历代英雄人物的评论。诗人于历代帝王中举出五位很有代表性的人物,展开一幅幅历史画卷,使评论得以具体形象地展开,如同翻阅一部千秋史册,一一加以评说。一个“惜”字,定下对历代英雄人物的评论基调,饱含惋惜之情而又有批判。然而措词极有分寸,“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并不是一概否定。至于成吉思汗,欲抑先扬,在起伏的文势中不但有惋惜之极的意味,而且用了“只识”二字而带有嘲讽之意。“弯弓射大雕”,非常传神地表现了成吉思汗只恃武功而不知文治的形象。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俱往矣”三字,将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一笔带过,转向诗人所处的当今时代,点出全词“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主题。“今朝”是一个新的时代,新的时代需要新的风流人物来带领。“今朝”的风流人物不负历史的使命,超越于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具有更卓越的才能,并且必将创造空前伟大的业绩,这是诗人坚定的自信和伟大的抱负。 这首词画面雄伟壮阔而又妖娆美好,意境壮美雄浑,气势磅礴,感情奔放,胸怀豪迈,颇能代表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是中国词坛杰出的咏雪抒怀之作。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课件:《沁园春 雪》

   【 篇一 】   教学重点   1、朗读并背诵这首词。   2、把握词的基本内容。   教学难点   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介绍词的知识:词,又称长短句。一首词的字数、句数、段数、韵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这就是词谱,词人依照词谱填词,词谱的名称叫词牌。比如《沁园春》、《虞美人》、《水调歌头》等。   一首词称为一阕;词若有上下两段,就称为上下阕。   今天学习的课文“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这首词的题目。   2、介绍写作背景   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这首词。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其间,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迅速在人民当中广为传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和胜利的信心。   二、出示目标   1、掌握一些词中字词的注音及意义。   2、朗读并背诵词的上阕。   3、把握上阕的基本内容   4、掌握欣赏诗歌的一般方法,能通过想象和联想进入诗歌的意境,体会诗情,在朗读中感受诗歌的情感美和音乐美,在品析中领会诗歌语言丰富的表现力。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自学自测:   1、听范读,学生想象本词所描绘的景象,初步体会词作所表达的感情。   2、学生朗读;指出朗读注意的地方:   ①读出激越豪壮的情调②读出重音、停顿、速度、节奏。   3、明确重点字词的读音和意义、重读的字词以及应该停顿的地方。   ①给加点的字注音:分()外妖娆()成吉思汗()数()风流人物今朝()惟余莽莽   ②理解意义:风流人物折腰风*红装素裹   4、齐读,进一步体会本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要求读的时候尽量处理好音量、语速和语气的变化   四、讨论答疑   1、提问:这首词的题目是《雪》,哪些部分是描写雪景的?   明确:词的上阕。“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2、讨论:词的上阕哪些句子总写北方雪景?这些词句创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怀?   明确:前三句总写雪景,把读者带入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里。创造了一个广阔博大的意境,体现了诗人雪中赏雪的豪迈情怀。   3、指出写静、动景的词语,体会其意境。   明确:“封”写地面,凝然安静;“飘”写天空,雪姿轻盈。由下而上,一静一动,意境开阔,气魄宏伟,格调非凡。   4、讨论:作者对雪景的描述,由哪个词领起?它统领了哪些句子?   明确:“望”字。它统领了以下句子“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5、作者望见了哪些景观?(作者为何选取这些景观?)   明确:“长城”、“黄河”、山脉、高原等景观,尤其是“长城”、“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最能反映北国风貌,而且与“千里”“万里”相照应,续写地域的辽阔。   6、讨论:“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原都是静物,却写它们“舞”和“驰”,为什么这样写?给你怎样的感受?   明确:“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运用比喻、拟人手法,化静为动,有三方面因素   (1)视觉因素。作者站得高,看得远,山丘连绵起伏,远看确有山舞原驰的动感。   (2)精神因素。作者意气风发,因而在他心目中,大自然也生气勃勃。   (3)时代因素。中国革命正在蓬勃发展,中国人民正在奋起抗日,赋予群山、高原以顽强的性格,可以体现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   7、讨论:上阕末尾三句写的是实景还是虚景?从哪个词可以看出?这三句写出了怎样的意境?试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三句诗的意境。   明确:“须”字表明雪后初晴之景出自作者的想象。写出了雪后景象的清朗、娇艳、多姿多彩。   你看,红日冉冉升起,放射出万道霞光,染红了天边的白云,映红了高原上皑皑白雪。云海茫茫,雪山巍巍,苍松翠柏,郁郁青青。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祖国就像一位红装素裹的少女,格外娇艳多姿!   8、提问:在这里,作者把空间写得如此广阔,表现了他怎样的胸怀?又把景色写得如此壮丽,表现了他怎样的感情?   明确:作者如同顶天立地的巨人,他的胸怀博大宽广,他的气魄雄伟旷达。作者的感情充满喜悦,豪迈奋发,充满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五、课堂小结   六、当堂达标   背诵上阕.    【 篇二 】   教学目标:   1、感受词的意境美,提高欣赏能力。   2、领会作者的伟大胸襟,坚定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也是一位伟大的诗人。诗人臧克家说过:“*诗词是伟大的篇章。”小学时候我们学习过他的诗篇《七律.长征》,今天我们就再一起学习*的词《沁园春雪》,领略一下*诗词的风采。   1935年10月,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肩负起抗日救国的伟大使命。1936年1月,红军准备渡河东征,2月初,*在黄河边视察地形时,眺望祖国壮丽的河山,展望革命灿烂前景,*满怀,写下此词。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八日,*从延安飞抵重庆,同国民党进行了43天的谈判。其间柳亚子屡有诗赠毛,十月七日,毛书此词回赠。随即发表在重庆《新华日报》上,轰动一时。   二、整体感知:   学生看书、听读,正音。(放录音,学生将音记在书上)   出示幻灯片   (一)、给加线字注音:   ①分(fèn)外妖娆(ráo)   ②逊(xùn)   ③成吉思汗(hán)   ④数(shǔ)风流人物   ⑤还看今朝(zhāo)   (二)、解释下列词语:   风流人物——   折腰——   放录音,学生听读,注意语气、语调、重音、停顿、初步体会词的意境。   学生自读,两人互指缺点。   (三)、分析重、难点:   沁园春,是这首词的词牌名;雪,是这首词的题目。   很明显,这首词分为上下两阕,在上下两阕之间有一过渡句,请同学们速读课文,找出这一过渡句。(学生作答)   明确: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过渡段的作用:承上启下(学生作答,并将这一过渡句标出,作用记在书上)   “江山如此多娇”是承接上阕来写的,在这里用到一个娇字,是褒是贬?   是褒义,是赞扬。   那祖国江山有哪些可赞之景呢?看题目,是什么景?   雪景。   在祖国的什么地方?   在祖国的北方(北国风光)   北国风光怎样呢?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在这里用到一种修辞方法是互文,实际指整个的北方冰封、雪飘,这是总写北方雪景,注意用到的两个字   封、飘。(“封”写地面,凝然安静;“飘”写天空,雪姿轻盈。一静一动)。   下面有一望字领起,望到了什么呢?(学生思考、讨论)   明确:望字领起下文,从“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到“欲与天公试比高”都是望字统领。   “望”到了“长城”、“黄河”、山脉、高原景观。   “长城”、“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最能反映北国风貌,而且与“千里”“万里”相照应,续写地域的辽阔。(让学生思考、交流:作者为何选取这些景观?)   指导:长城内外,长城东西走向,长城内外实指长城南北。   大河上下,大河指黄河,大河上下实指黄河的上游、下游。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原都是静物,却写它们“舞”和“驰”,为什么这样写?给你怎样的感受?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以动写静,运用比喻、拟人手法,把“山”、“原”人格化,赋予群山、高原以顽强的性格。   以上景物确实很美,有没有更美的呢?   明确: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须是等到的意思,等到天晴,那么现在天还没有晴,晴之景应该是想到的,也就是说这一部分是虚写。现在我们就看一下天晴后的景色,。   (放幻灯片,让学生看图想像、交流,然后用语言描述出来)   上阕写北方的雪景,作者先写眼前的实景,再写想象的虚景,虚实结合,动静结合,写出江山如此多娇。   学生齐读上阕一遍   现在我们看下阕如何写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折腰的意思为鞠躬、倾倒,哪些英雄为之折腰呢?   明确: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他们都是封建帝王、古代英雄,具有雄才大略,一生战功赫赫。   对他们,作者用了一个“惜”字,惜什么呢?   “略输文采”、“稍逊风*”   作者在赞扬他们长于武功的同时,又很婉转的指出了他们缺少文治的弱点,批评的措词极有分寸,从哪个词可以看出?   “略”、“稍”,用词恰当,使词作对历史人物的评述客观、准确、不失分寸。   作者在下阕为什么要议论评说古代帝王?   为引出下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由评论历史人物落到赞扬当代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以“往昔”与“今朝”对比,“英雄”与“风流人物”对比,突出了今朝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历史作用。使全词的思想境界达到了高峰,点明了主题。   至此,我们回头看“问苍茫大地,谁住沉浮”是否找到了答案,答案是什么。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学生齐读下阕一遍   四、梳理巩固   这首词,上阕写北国雪景,纵横千万里,大气磅礴,旷达豪迈;下阕抒情、议论,气雄万古,风流豪壮。全词将写景、议论、抒情有机结合,浑然一体。写景是议论、抒情的基础,议论、抒情是写景的深化。*的词作大气磅礴,格调高亢,充满了热爱祖国河山、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   听《沁园春长沙》的录音一遍,《沁园春长沙》。多媒体展示,放录音。   沁园春长沙   *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丛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齐读《沁园春雪》一遍,注意体会两首词的意境和*的思想发展规迹。   五、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这首词   2、找*的诗词自读,体会其思想发展的规迹。

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沁园春•雪》课件【三篇】

【 #课件# 导语】好的课件可以创造出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及学习的兴趣,进而为语文教学创设出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迅速的走进预设的教学氛围境界。一堂成功的课往往得力于一个生动的课件,这是因为学生对每一篇新课文都有一种新鲜的感觉,都怀着新的兴趣和期待。下面是 整理分享的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沁园春•雪》课件,欢迎阅读与借鉴。    【 篇一 】   一、入情入境,朗读诗词,整体把握诗词内容,感受情感   1.创设情境(登高远眺),加强朗读。介绍背景,还原*主席登高远眺创作此词的场面,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2.老师根据《沁园春雪》的配乐flash范读,学生听读。指导学生注意词句的重音、节奏,初步把握内容,整体感受情感。   3.播放《沁园春雪》的配乐flash,训练学生根据画面进行朗读,实现“言、象、意”统一。   4.学生读完全词后,全班交流读懂的内容,说出从此中体会到的情感。教师连缀学生的回答,促成学生理解全词。   二、抓住诗词意象、关键词句,研读词的上阕所达之意、所表之情,借鉴诗词写法,学习借景抒情   1.“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交错而说,互文修辞手法,写出北国雪景的广袤无垠,表达作者的豪迈之意,抒发作者对北国雪景的热爱之情,表现诗人的博大胸怀。   2.“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时滔滔”。   抓住视觉形象做静态描写,描绘地域之广袤,雪域之广,冰冻之烈,写出北国气象的雄伟壮观,大气磅礴,显示诗人博大的胸怀。   3.“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动态描写,“山”“原”都是静物,写它们“舞”“驰”,化静为动。因为诗人情感的跃动,所以他眼前的大自然便生气勃勃,生动活跃。   4.“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红装素裹”,把江山美景比做少女的衣装,形容红日与白雪交相辉映的艳丽景象。“分外妖娆”,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三、研读词的下阕,评论古代帝王,表达自己的抱负,学习议论抒情的写法   1.“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这两句是上文写景与下文议论之间的过渡。祖国山河,如此美好;自古英雄,为之倾倒,奋斗不息。“竞”字,再现英雄之间激烈的争斗,展现一代代英雄的相继崛起;“折腰”,展示英雄人物为之倾倒的姿态。   2.“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惜”字,总领七个句子,展开对历代英雄人物的评论;“惜”字,定下评论的基调——惋惜、批判。对唐宗宋祖,“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并不是一概否定。对成吉思汗,欲抑先扬,“只识”二字带有嘲讽之意;“弯弓射大雕”,传神地表现成吉思汗恃武功而不知文治的形象。   3.“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俱往矣”,概括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转向诗人所处的当今时代。“今朝”的风流人物不负历史的使命,必将创造空前伟大的业绩,这是诗人坚定的自信和伟大的抱负,点出全词主题。   四、抓住情感,观看音乐视频,升华诗词主旨,有感情地诵读全词。   附文章: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总起英雄折腰过渡   壮丽景色望景实景褒贬帝王惜古议论   妖娆美丽想景虚景今朝人物颂今抱负   热情赞美江山多娇评论帝王雄心壮志    【 篇二 】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词的相关知识,了解词的基本特点和表现手法。   (2)能够有感情地朗读,注意停顿和重音。   (3)体会诗词语言的凝练、准确和“诗化”形象的丰富内涵。   (4)学会借景抒情的表达手法,能够在写作中运用想象和联想。   2.过程和方法   (1)学生结合文中的注释,在讨论的基础上,在教师的指导下理解词的内容。   (2)结合视频,体会本词的壮美意境和诗人豪迈情怀。   (3)结合几首描绘雪景的诗词,进行比较,加深对词主题的理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诗人的形象,体会诗人莽莽原野般宽阔的胸怀,巍巍高原般宏大的气魄,坚定的信心,充分获得审美的愉悦;   (2)体会作者作为一代风流人物要为中华民族建功立业的伟大包抱负,抒发了对当代无产阶级和人民无比信赖和热爱的激情。   教学过程   一、交流预习心得导入   1.结合本地的气候特征,引导学生展开对“雪景”的描绘。学生畅所欲言,想象大地披白、青松傲雪、堆雪人、打雪仗等雪景。   2.不同的人、不同的心境、不同的时代环境,会赋予雪景不同的特点,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雪原壮景,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词,抒发了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的壮志豪情。1945年发表于重庆《新民晚报》,引起极大轰动。   今天我们有幸来欣赏学习这“伟大的篇章”——《沁园春雪》。   二、听范读,正读音,感受气势。   1.学生出示生字词,教师选有代表性的用实物投影展示,请学生读准每个字音,教师示范,学生纠正自己的读音,重点注意下列字的发音。   沁qìn莽莽mǎng mǎng分外妖娆fèn ráo数风流人物shǔ折腰zhé思汗hán稍逊风骚xùn sāo还看今朝zhāo   2.听第二遍时,请想象一下词所描绘的景象,初步体会词所表达的情怀。   (在扫除文字障碍的同时,让学生对全词有一个初步的整体感知,这样可以一开始就给学生形成感性上的认识,通过范读给全词定下一个磅礴大气的基调,也为学生即将进行的朗读树立一个较好的模仿的范例。)   三、读课文,理解词意。   (一)学生自由朗读全词,要求读准确、流畅。   (二)齐读上阕,感知内容。   1.大家看上阕写了什么内容?   上阕主要描写北国雪景。学生可能用找上阕中心句的方法直接答“北国风光”,教师可从准确性的角度引导学生明确“风光”可指春、夏、秋、冬四季景象,太宽泛,不准确。   2.哪个字在上阕中起到了引出主要内容的作用?   “望”字。在古诗词中,这叫“一字领起”,俗称“领字”。一般上下阕各有一个,读诗词要注意找出领字。   (“望“字应该好找,但教学不应停留在找出这个领字,教师还是应当适当传授一些有关知识,但应点到即止,不可深究。)   3.那么,“望”字在文中领起了哪几句话?作者抓住哪些具体的事物来写的?   从“长城内外”到“试比高”。长城、大河、群山、高原。   4.作者当时是站在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看到的这些景象,作者的视野非常开阔。即便是作者视野开阔,但这些景象已经远远不是作者视野所能达到的范围,这说明,这个“望”字带有很大的什么成分?   想象。   5.想象仅限于这几句吗?   还有后三句。   6.那么,同学们能不能展开想象,是闭上眼睛想,把诗人所描绘的雪景由文字变成形象的画面在“大屏幕”上呈现出来,然后再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作家雨果说:“想象是人类思维中最美丽的花朵。”哲学家黑格尔说:“想象是最杰出的艺术本领。”现在看哪位同学的脑海中绽开的想象的花朵最美丽。   可以让学生先在小组中说,然后再在全班描述。   (这是一个很好的在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训练学生想像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契机,学生在想象和表达的过程中作者蕴涵其中的情感也能得到感悟。语文学习的三维目标能够在此有机融合。)   (三)齐读下阕,感知内容。   1.祖国的江山正因为如此的多娇,才引得无数英雄竞相为之倾倒,作者对他们又是怎样评价的呢?   “惜秦皇汉武……射大雕”   2.作者在文中评论的历代帝王中,你都了解他们吗?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请几位学生简单介绍,其他同学和教师都可作补充。   (相应历史知识的介绍有助于理解词的内容,也应帮学生建立文史哲不分家的概念。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发挥平等中的首席的作用,在充分肯定学生历史知识丰富的同时为学生不完善的介绍作补充。)   3.作者在评论这些帝王时又用了哪个领字?管到哪句?   惜。“只识弯弓射大雕”。   4.结合原文与你自己的理解,体会一下这个“惜”字都有那些意味?(讨论)   5.请部分学生代表小组发言。   学生的发言可能不够全面,教师可通过引导学生体会重点字词的方法全面的看问题。如:从“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只识弯弓射大雕”,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在武功方面还可以,但在“文学才华”(这里不仅指个人的文学才华,还指治理国家方面)方面就差一些。从“略输”、“稍逊”又可看出作者在文中也肯定了这些古代帝王的丰功伟绩,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他们曾起过一定的作用。是历赫赫有名的大英雄、大豪杰。学生的发言还可能不够深人,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原因,结合时代背景等方法使思考更深入。如:这些古代帝王的不足是由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造成的。作者惜前人(对前人表示惋惜),就包含着后来者必然居上的伟大气概。自信自己必定胜过前人。   6.在下阕中,作者有没有直接抒发这一观点的句子?   有,“俱往矣……今朝”。   (当学生的发言或片面或肤浅时,教师不应一概否定或越俎代庖直接说出答案,而应在部分肯定的基础上指出其不足,同时教给方法,注意引导,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继续主动积极的思维,并在今后的思考中运用这些方法举一反三。)   7.由这句话,老师不禁想起了*的词《沁园春长沙》,在青年时代就有“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的鸿鹄大志的*,在1925年,分析了当时的革命形式,面对生机勃勃的辽阔大地,*感慨万千,在《沁园春长沙》中写下了这样一句话:“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11年后的1936年,作者同样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审时度势,在《沁园春雪》中写出了自己的心声——谁主沉浮呢?   学生可能直接从注释中照搬“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要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说具体。“无产阶级及其革命和人民大众”或“当代英雄”。   .作者是怎样将上阕的写景与下阕的议论有机的结合起来的?(从文中找出)   “江山……折腰。”   9.这句话在文中其了什么作用?   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江……”承接上文的写景,总结上文,“引无”领起下文,正因为有了这句话,才使这首词的上下阕更加浑然地有机的成为了一个整体。   (过渡句的作用应具体分析,避免学生形成只会说空洞的套话的习惯。)   四、全班齐读全词,读出感情。    【 篇三 】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掌握欣赏诗词的一般方法,通过想象和联想进入词的意境,体会诗情,感受词的情感美,音乐美;领会上下片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想象作个性化的描述,切身感受诗人的人格魅力,通过朗读品味语言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感受诗人的形象,体会诗人宽阔的胸怀,宏大的气魄,充分获得审美的愉悦,进而陶冶学生的性情,习得一种乐观、坚定、自信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了解本词的写作背景;   2、体会词作语言的准确性、形象性,深刻性及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3、理解本词主题及作者的思想情感。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课时】   连堂2课时。   第一课时:作者、背景、上阕;   第二课时:下阕、总结、思考练习。   【课前准备】   1、教师:   准备*的书法作品,制作相关课件。   2、学生:   熟读本词,扫清字词障碍,搜索有关简介*生平的资料。   【教学步骤】   一、引入   从背诵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咏雪的名句引入本词的教学。   二、新课   1、*生平:(学生介绍,老师概括。)   (展示其书法作品。)   2、本词写作背景:   1936年2月,抗战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登上海拔千米,冰雪皑皑的塬上,面对祖国北方壮丽雪景,心潮澎湃,过后便写下了这首词。   3、字词:   ⑴多音字:   分、数、汗、还、朝。   ⑵难字:   莽、娆、竞、骚。   4、录音范读:   让学生边听边想象本词所描绘的景象,初步领会本词所表达的情感。   5、学生齐读,教师对学生朗读过程中的缺点予以更正。   6、分析:   ⑴上阕:   提问:上阕分几层?写法上有何特点?   明确:分三层。前三句概写,极目万里,动静结合;中间七句具体写,气势磅礴,生机盎然;动静结合;后三句写想象中的景色,红白交映,多姿迷人。   ⑵详细分析上阕:   ①前三句从哪个角度写雪景?所写景物有何特点?   明确:总写北国雪景,“千里”“万里”是互文,千万里冰封,千万里雪飘,写也视野的辽阔。“封”写地面,凝然安静;“飘”写天空,雪姿轻盈。一静一动,动静结合,相映成趣。   ②“望”字统领到哪一句?“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脉怎会像银蛇在舞动,高原怎么会像白象在奔跑?   明确:“望”字统领到“欲与天公试比高”。“望”字以下是雄伟的景观。“长城”、“黄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最能反映北国风貌,而且与“千里”、“万里”相照应,续写地域的辽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运用比喻拟人手法,把“山”、“原”人格化。“雪山”因、蜿蜒、高低起伏而说“舞”,“高原”因雄伟浩大说驰。化静为动,画面生动活泼,景色壮观无比!   ③提问:“须晴日”三句中,哪个字表明是虚写?试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三句诗的意境。   明确:“须”表明雪后初晴之景出自作者的想象,是虚写。你看,红日冉冉升起,放射出万道霞光,染红了天边的白云,映红了高原上皑皑白雪。云海茫茫,雪山巍巍,花松翠柏,郁郁青青。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祖国就像一位红装素裹的少女,格外娇艳多姿!   ⑶下阕。提问:下阕可分几层?   明确:分三层。前两句为第一层,过渡;中间七句为第二层,评古;后三句为第三层,论今。   ⑷详细分析下阕:   ①前两句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过渡:“江山如此多娇”承上阕,“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启下。   ②“惜”字包含着作者什么感情?评论了哪几位古代帝王?“略”、“稍”有什么作用?“略输”、“稍逊”和“只识”有什么区别?   明确:一个“惜”字委婉准确,有贬有褒,肯定了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的赫赫战功,也指出了他们文治、文学才华不足。“略”、“稍”、使词作对历史人物的评述客观、准确、不失分寸,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略输”、“稍逊”、与“只识”相比,褒贬的程序有差别,“只识”否定程度大于前者。   ③“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一句的作用是什么?表达什么意思?   明确:“俱往矣”一句,意在用历的英雄人物来突出今天的革命英雄,三个字结住评古,气势逼人。“风流人物”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这里也有作者本人的身影。当时*确立了在党和红军中的地位,正欲东渡黄河,大展宏图,因此“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正表现了*同志这种“天下大任,舍我其谁”的英雄气概。“风流”不单指建功立业、打江山,还指有文采、有欣赏水平。最后两句的意思是:真正称得上英雄人物的应该看看今天的无产阶级,当然也包括作者本人。   ④作者在下阕为什么要议论评说古代帝王?   明确:作者以“往矣”与“今朝”对比,“英雄”与“风流人物”对比,突出了今朝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历史作用。“评古”是为了“颂今”。   ⑸齐读这首词,力求当堂成诵。   ⑹总结这首词的层次思路与写法:   (先引导学生思考,然后教师归纳。)   词作由写景开始,上阕先概括、再小结(总──分──总)下阕先过渡,由景入情,接着评说历代帝王,最后深化开掘,抒发豪情壮志。整首词始终洋溢着蓬勃向上、气贯长虹的豪情与力量。从表达方式看,上阕写景,虚实结合,动静结合;下阕议论、抒情,“议”得恰如其分,“抒”得气冲斗牛;上阕的描写为下阕的议论、抒情作了坚实的铺垫。   三、解决课后练习   四、布置作业   1、完成《百年学典》中的该课练习。   2、结合本课内容及写法,赏析*《沁园春•长沙》。   3、写一段文字,描写春雨(注意春雨的特点,200字以上)。

上一篇:上海天气预报15天气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