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国忠于安史之乱的关系
公元752年,唐朝宰相李林甫去世,唐玄宗任命自己的大舅哥杨国忠担任右相,兼文部尚书,判使照旧。杨国忠以待御史升到正宰相,身兼四十多个使官。
753年,杨国忠的亲信京兆尹鲜于仲通、中书舍人窦华、侍御史郑昂等授意选人,请求玄宗给杨国忠在省门立碑,歌颂其选官有“功”。玄宗让鲜于仲通起草碑文,并亲自修改了几个字。鲜于仲通为了向杨国忠献媚,便把这几个字用黄金填上。
杨国忠与安禄山在玄宗面前争宠,互相倾轧,都想压倒对方,抬高自己的地位。最终酿成安史之乱。
杨国忠与安史之乱的关系
杨国忠担任宰相之后,对安禄山的敲诈过狠,且有没有足够的手段能够控制安禄山,加上杨国忠担任宰相后的政治腐败,名声载道,于是安禄山发动了以讨伐杨国忠为名的安史之乱。杨国忠是杨贵妃的族兄,杨贵妃受到唐玄宗的宠爱之后,由于爱屋及乌,杨国忠也开始飞黄腾达起来,更是升到宰相之位。由于杨国忠和安禄山二人都是新贵,同样得到杨贵妃和唐玄宗的喜爱,但是杨国忠的发迹却要比安禄山晚得多。在安禄山已经升任平卢节度使后,杨国忠还没升到高官范围,于是安禄山根本瞧不起杨国忠。于是在杨国忠升任宰相之后,就经常找安禄山麻烦,且在看到自己无法制服安禄山之后,就开始时常在唐玄宗面前说安禄山有谋反的野心和迹象。安禄山发动安史之乱的原因安禄山手上握有重兵。唐朝的法律给了节度使非常大的权利,加上安禄山做了十多年的节度使,于是造成了他一个人掌管的兵力就几乎占据了唐朝所有节度使兵力总和的40%左右,这还不算安禄山私下招募的私兵,有如此大的地盘和兵力,加上安禄山的野心,造反是在所难免的。安禄山本来一直感激玄宗的厚遇,想等玄宗死后作乱,但见杨国忠一心在置自己于死地,觉得已经危在旦夕,他终于下定了决心:起兵谋反。所以从另一个角度说安禄山造反是杨国忠逼的。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杨国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