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宗三

时间:2024-10-01 01:56:32编辑:奇事君

牟宗三的个人成就

主要思想牟宗三为新儒家代表人物,认为现代新儒学的任务为“道统之肯定,即肯定道德宗教之价值,护住孔孟所开辟的人生宇宙之本源。”他独力翻译康德的三大批判,融合康德哲学与孔孟陆王的心学,以中国哲学与康德哲学互相诠解。牟宗三的思想受熊十力的影响很大,他不仅继承而且发展了熊十力的哲学思想。自言其为学经历三个阶段:三十至四十年代为第一阶段,主要从事逻辑学、知识论和康德知性哲学研究;五十年代为第二阶段,研究重心转移至中国历史文化及中国文化的出路问题;六十年代为第三阶段,又转而从头疏解中国传统的儒、佛、道三家之学,而尤重于宋明理学的研究。这以后,牟宗三较多地着力于哲学理论方面的专研,谋求儒家哲学与康德哲学的融通,并力图重建儒家的“道德的形上学”。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牟宗三把历史上的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在儒家中则又判定孔、孟、陆、王为“正脉”,认为儒学就是“身心性命”之学,而其他则都是所谓的“绕开去”、“歧出”。他对宋明理学有比较深入的研究,并一反传统的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区分,提出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王守仁、胡宏、刘宗周是宋明理学的九个代表人物,把陆象山与王阳明归为一系,胡宏与刘宗周归为一系,合北宋的周敦颐、张载、程颢而为“宋明儒学之大宗”,其论学以《论语》、《孟子》、《中庸》、《易传》为主;至于程颐和朱熹则是所谓的“别子”和“继别子为宗”,其论学以《中庸》、《易传》与《大学》相结合。 有道统而无学统和政统牟宗三认为,历史上的中国文化是有道统而无学统和政统,内圣强而外王弱。近代以来,中国文化面临西方文化的严峻挑战。对中国传统文化如何现代化的问题,牟宗三提出了“开出”说,即儒家的“内圣之学”而开出“新外王”、由“道统”开出“政统”和“学统”。具体的方法就是通过“良知”的自我“坎陷”,以坎陷出“知性主体”和“政治主体”,也就是从“道德主体”转出“民主”与“科学”。 牟宗三哲学的精神,就是陆王心学的精神。当然,它是当代的陆王学(或者叫“陆王心学的当代形态”),是吸收西方哲学主要是康德哲学加以改造和重构的陆王学。牟宗三用“道德的形上学”来概括这一精神。他说:“‘道德的形上学’云者,由道德意识所显露的道德实体以说明万物之存在也。”为了论证自己的观点,牟宗三借鉴并改造了康德有关区分“现象和物自身”的理论。在康德那里,“物自身”是一个虽然存在但又不可知的客观实在。和康德不同,牟宗三拒绝承认物自身是一个事实概念,也拒绝承认物自身的不可知;而是认为,物自身乃是一种有着高度价值意味的概念,也就是一个伦理实体、道德实体,因而人们完全可以凭借“智的直觉”来认识它。这样一来,作为伦理实体、道德实体的物自身就不再仅仅具有消极的意义,而是积极的、真实的、能够“呈现”的,由此开出的则是一个价值世界、意义世界,同时也是一个睿智的世界、生命的世界。牟宗三认为,这个世界与感性的现象世界相对待、相区别,而又在终极的意义上影响、统摄和决定后者。换句话说,正是通过“道德良知”或者“智的直觉”,这个世界才呈现出一个真、善、统一的形上实体,天与人也由此达于一体。但牟宗三并不是只讲良知呈现、智的直觉,他还讲“良知坎陷”、“识心之知”。他认为,道德的形上学包括“无执的存有论”和“执的存有论”两个层次:由“无执的存有论”,我们可获得一超越的形上世界,以此说明道德实践、价值创造及成贤成圣的根据;由“执的存有论”,我们可获得一感性的现象世界,以此说明科学知识及其对象如何可能的问题。就两者的关系来说,牟宗三主张“从上面说下来”,也就是先由“智的直觉”而成立“无执的存有论”,再经过“良知坎陷”而成立“执的存有论”。把科学问题提升到存有论的层面来加以探讨,这标明了牟宗三哲学确有高于传统儒学之处。 将儒学的发展史分为三期,并非始自牟宗三,但只有牟宗三对这一思路进行了系统的论证和阐发。在牟宗三看来,儒学三期的划分及其特点是:第一期是以孔、孟、荀为代表的儒学铸造期,此一时期“孔子以人格之实践与天合一而为大圣,其功效则为汉帝国之建构”,其特点是“积极的、丰富的、建设的、综合的”;第二期是“宋明儒之彰显绝对主体时期,此则较为消极的、分解的、空灵的,其功效见于移风易俗”;第三期指的则是当代新儒学,“此特殊性之规定,大端可指目者,有二义。一,以往之儒学,乃纯以道德形式而表现,今则复其转进至以国家形式而表现。二,以往之道德形式与天下观念相应和,今则复需一形式与国家观念相应和。”儒学为什么需要“第三期之发扬”呢?在牟宗三看来,作为中国文化主干的儒学,虽然有着极高深的思想和形上原则,但又不仅仅表现为一思想一原则,而是始终与社会生活和日常生活相连贯的。换句话说,儒学既以历史文化为其立言根据,又反过来为历史文化的发展所运用。然而,自满清入关特别是鸦片战争以来,儒学遭到了前所未有之厄难,民族生命一直未能复其健康之本相。因此,按照牟宗三的观点,如想求得中国问题之解决,其前提就必须是复兴儒学。在牟宗三看来,儒学第三期的发展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可能的,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儒学为一常道。儒学作为一“常道”,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表现:第一,孔子仁义并重,强调仁义于人生的精神价值,此“仁义”二字构成了“常道”的核心内容,后来经孟子、宋明儒者大力阐发,已经成为千百年来中国人的内心准则;第二,孔子所言仁义,紧扣着历史文化,而非单纯的道德规范,所以中国的一切典籍皆是“理性之客观化”,或曰“客观精神之表现”。基于儒学发展的这种必要性和可能性,牟宗三进而提出了儒学第三期发展的基本内容,这就是我们下边将要介绍的“三统”说。 所谓“三统”,即道统、学统和政统。“三统”说是牟宗三针对中国儒学乃至全部中国文化的未来发展而提出的建设蓝图。如果说道德的形上学是牟宗三全部学说的理论基础的话,那么“三统”说则是其全部学说的理论归宿。对于“三统”的内涵,牟宗三曾有一简短的说明:“一,道统之肯定,此即肯定道德宗教之价值,护住孔孟所开辟之人生宇宙之本源。二,学统之开出,此即转出‘知性主体’以融纳希腊传统,开出学术之独立性。三,政统之继续,此即由认识政体之发展而肯定民主政治为必然。”牟宗三认为,儒学要想进一步发展,这“三统”是一样不可缺少的。我们知道,此前的新儒学(比如梁漱溟和熊十力等人的儒学)普遍有着强烈的反科学的情绪,认为以科学文明为主导的西方文化非但不能给人类带来福音,反而会造成灾难。而牟宗三却认为,儒学如想复兴,中国文化如想重建,就不能忽视学统和道统这两个方面——这是很积极、很进步的主张。实际上,牟宗三的“三统”说讲的乃是儒学的一个老话题,即“内圣外王”问题。从“三统”说的内涵来看,牟宗三的主张就是:首先,要肯定儒学的道统,以接续民族文化生命之大本大源;其次,要把儒学的道德精神落实到外王事业上以开出“新外王”,即发展科学(学统)与民主(政统)。这里的关键是,牟宗三虽然肯定科学与民主对民族文化发展的重要性,但是他更强调科学与民主的发展不可以采取某种外在的“加添法”,而必须经过民族文化的自我调整,即从民族文化生命的内部开显出来。这也就是说,他认定学统和政统应由道统开出,具体来说,就是由儒家的内圣之学开出科学与民主的新外王。但是,儒家的内圣之学到底能否开出科学与民主的新外王呢?牟宗三承认,在中国历史上,儒家文化向来“没有开出来”科学与民主,但他接着认为:“中国不出现科学与民主,不能近代化,乃是超过的不能,不是不及的不能。”在他看来,只要儒家的道德理性(即良知、性体或仁体)主动让开一步,从“往上讲”转为“往下讲”,或者转一个弯,从“直通”转为“曲通”,便可以“转出知性”,从而开出外王事功。而“转出知性”的途径就是所谓“良知自我坎陷”,即“良知”主动地由“无执”转为“执”,因为“不这样地坎陷,则永远无执,亦不能成为知性(认知的主体)”。看似矛盾,但是学者是站儒家的体系,“良心”是主体道德的追求是往上讲,而科学却是研究物质的利益追求是往下讲,所以通过强大的物质科学实现人的改造世界能力,从而有力量实现更高的道德追求。

牟宗三是国学大师吗?

  牟宗三是民国时期的哲学家,或者说是哲史学家,字离中,是山东人。那么牟宗三是大师吗?下面是我为你搜集,希望对你有帮助!
  牟宗三简介
  牟宗三是大师吗这个问题通过牟宗三的成就就可以看出来。牟宗三是国学大师,他的主要贡献是哲学方面的。

  牟宗三曾经就读于北京大学,也就说说他是北大毕业的。他在多所高校担任教授,比如中山大学、金陵大学、台湾大学等等,并且在1987年,被香港大学授予名誉文学博士。而且在英国的剑桥字典中对他的评价也是非常高的。

  另外他的一生还有二十八部著作,其中不包括他翻译是著作,他的哲学成就代表着我国传统哲学的发展的现代化水平,在全世界都有着很强的影响力。这些成就足以证明他是大师,是货真价实的哲学大师。



  他的哲学是在我国的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发展的,他的一生都在致力于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根据我国孔孟时期的儒学,以及宋明理学,陆王心学的发展阐释了新的儒学思想,为其注入了现代化的,西方的哲学思想,使之能够顺应时代的潮流,而不是被淘汰在历史的河流里。

  当然,他所提倡的哲学不仅仅只有儒学,还有道家的思想和佛学思想,可谓是集各家之所长,当然这也就说明了他的博学。对我国的传统文化涉猎广泛,也就能够说明他是国学大师。
  牟宗三的哲学
  牟宗三博学多思,学贯中西,并且融贯古今,是难得一遇的人才。牟宗三哲学方面的著作多是他在结合了中西方的哲学观点后,加入了自身的思考所写成的。他通过自身的努力,创造性的重新建立了我国的新儒学,即思想缜密,而且系统庞大的形而上学的道德体系。

  关于道德上的形而上学,对他影响最深刻的就是陆王心学,也就是以王守仁等人为代表的心学所形成的社会意识形态。当然,除此之外,还有康德哲学,在他翻译的著作中,最多的就是康德的作品。牟宗三的作品,是在吸收了以康德为主的西方哲学思想,同时结合陆王心学形成的,或者说是用以康德为主的西方哲学思想来改造陆王心学。他自己将其概括为“道德上的形而上学”,也就是说是有道德意识的显露来表达道德实体,用以说明万物的存在。

  同时为了证明自己的这一观点,并对康德的理论进行区分,牟宗三不承认事物自身就是事实这一观点,也不认同物自身的不可知性。在他看来,物自身
  新儒家牟宗三介绍
  新儒家牟宗三将儒学分为了三期,第一期是指以孔孟荀等人为代表的儒学的诞生期,这一时期的特点是积极的,同时儒学的内容丰富,并且极具建设性。也即是所谓的“孔子以人格之实践与天合一而为大圣,其功效则为汉帝国之建构”,第二个时期是宋明理学时期,该阶段思想消极,颓废,呈现出一种空泛的状态。第三期是新儒学时期,这一阶段有两义,其一是,通过以往的儒学,用纯粹的道德来展现,在转化为国家的形式,另一方面则是将国家的形式与儒学相结合。大家只知道牟宗三将儒学划分为三个阶段,就意味是他首创的,其实不是的,把儒学划分为三部分早在牟宗三之前。

  在他所处的时期,是儒学发展的第三个阶段,他认为这一阶段的发展是必要的,也是完全可以进行的。因为儒学是一常道。而“常道”,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孔子注重的仁义礼智信,其重点在于强调仁义对于生命的精神价值所在。这一点在之后的宋明理学的发展下,已经是中国人的内心准则。另一方面则是结合历史文化的仁义,这就不仅仅是道德范畴的仁义了,它是客观化了的理性,是我们的客观存在的精神的体现,也就是“三统”。而“三统”指的是道德,学术和政治这三个方面。简单来说就是牟宗三的道德上的形而上学是牟宗三儒学理论的基础,三统就是理论的归宿。


上一篇:微生物学之父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