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大学的知名校友
徐慕云(1900-1974)原名徐长虞、徐州市人。著名戏剧理论家、戏曲教育家。毕业于上海大同大学。 林迪生(1903-1997)原名林攸绵,浙江三门县人。教育家。1921年考入上海大同大学专修英文。 周煦良(1905-1984)安徽至德(今东至)人。著名英国文学翻译家、教授、诗人、作家。1920年入上海大同学院。 何挺颖(1905-1929)生于陕西省南郑县。中国工农红军高级指挥员。1925年考入上海大同大学数学系。 林淡秋(1906-1981)生于浙江省宁海县,原名林泽荣。现代著名作家、翻译家。1922年考入上海大同大学。 钱临照(1906-1999)江苏无锡人。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1925-1929年就读于上海大同大学物理系。 许思园(1907-1974)无锡西门外人,原名寿康,号思玄。著名学者。16岁考入上海大同大学。 顾功叙(1908-1992)浙江嘉善人。地球物理学家,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和中国地震学会的发起人之一,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1929年毕业于上海大同大学。 杨承宗(1911-)生于江苏省吴江县。中国放射化学家。1932年毕业于上海大同大学获理学士学位。 葛一虹(1913-2005)生于上海嘉定,原名葛曾济,字作舟,号巨川。著名戏剧理论家、翻译家、戏剧史家、出版家,新中国戏剧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1932年考入上海大同大学专攻物理化学。 侯毓汾 (1913-1999) 女,江苏省无锡市人。著名的染料化学家,我国染料化学专业的创始人。1935年上海大同大学化学系毕业。 于光远(1915-)生于上海。经济学家,1955年被推选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的学部委员。1932-1934年在上海大同大学学习。 殷之文(1919-2006)江苏吴县人。材料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38-1939年在上海大同大学土木系学习。 徐光宪(1920-)生于浙江绍兴。无机化学家和物理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39年考入上海大同大学化学系。 朱维衡(1919-)浙江杭州人。电机工程专家。1942年毕业于上海大同大学电机系。 陈敬熊(1921-)浙江镇海(今宁波)人。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1947年毕业于上海大同大学。 钱正英(1923-)女, 生于上海。水利水电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1939-1942年在上海大同大学土木工程系学习。 周毓麟(1923-)生于上海。计算数学家、力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45年毕业于上海大同大学数学系。 沈天慧(1923-)女,浙江嘉善人。半导体材料学专家,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1949年毕业于上海大同大学化工系。 查全性(1925-)生于江[3]苏南京。著名电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42年大同附中毕业并入大同大学深造。 丁石孙(1927-)江苏镇江人。数学家。1944-1947年在上海大同大学学习。 徐志磊(1930-)出生于上海。核武器工程设计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1948-1951年上海大同大学肄业。 倪嘉赞(1932-)浙江嘉兴人。化学家,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52年毕业于上海大同大学化学系。此外,大同大学附中也培养了众多杰出人才,翻译巨匠傅雷、漫画家华君武、钱其琛、曾培炎以及隧道与地下工程专家刘建航院士、工程热物理学家和热工教学家王补宣院士、天文仪器与方法专家朱能鸿院士等都曾就读于此。
上海市大同中学的知名校友
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钱其琛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物理学家、教育家,中国现代物理学研究开创人之 一,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副院长、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严济慈水利水电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原水利部部长、全国政协副主席,钱正英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于光远原国家核工业部副部长、国家科技部副部长,黄齐陶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原浙江省省长,吕祖善广州市政协主席,林元和美术活动家、漫画家、中国美协原副主席,华君武中国著名跳高运动员、前世界纪录保持者,朱建华奥运冠军、中国女子射击队运动员,陶璐娜上海东方卫视、第一财经主持人,袁鸣知名校友参考资料:
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火山 地震的成因
板块理论.六十年代中期兴起一种新的大地构造理论——板块结构理论.它认为岩石圈的构造单元是板块.全球可被划分为六大板块: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板块.火山学家根据这一理论认为,当组成地球最外层的巨形岩石板块之间发生碰撞及挤磨时,俯冲带的温度大幅度上升,甚至达到使地壳下面的岩石发生部分熔融的程度,从而导致火山的形成.由于世界上绝大部分火山都分布在各个板块的边缘地带,看来这种解释是合理的.
热点理论.夏威夷群岛火山是人们研究较多的火山.但夏威夷群岛离最近的板块边缘有3200公里.显然用板块理论释解释是行不通的.热点理论认为,夏威夷群岛是由地球内部一个神秘的“热点”形成的.当太平洋板块在这个热点上移动时,板块底层岩石就被熔化,借助地下的压力侵入到地壳上部形成岩浆库,最后变成火山.这一理论成功地解释了夏威夷群岛形成的过程,受到人们的重视.但对于热点是产生于地核深处还是局限于该地区地壳底部尚有争论.
此外,有的火山学家研究了冰川变化与火山活动的关系,较好地解释了冰岛、潘特莱里亚岛火山的活动.
总之,目前尚未找到,或者可能根本不存在一个统一的理论可以解释世界各地的火山为什么会喷发.也许不同地区的火山有着不同的成因.
二、地震的成因与类型
根据地震的形成原因,地震可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和诱发地震等四种类型.
(一):构造地震(Tectonic Earthquake)
由构造运动所引发的地震称为构造地震.此种地震约占地震总数的90%,世界上绝大多数震级较大的地震均属此类型.此类地震的特点为活动频繁,延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而破坏性也最大.因此,构造地震多为地震研究的主要对象(图7-5、图7-6).例如921集集大地震及最近新疆巴楚的大地震均属此类.
(二):火山地震(Volcanic Earthquake)
由火山活动所引起的地震称为火山地震.由於火山活动时,岩浆及其挥发物质向上移动,一旦冲破火山口附近的围岩时即会产生地震(图7-7).此类地震有时发生在火山喷发前夕,可成为火山活动的前兆.有时直接伴随火山喷发而发生.通常火山地震的强度多不太大、震源也较浅,因此,其影响的范围也较小.此类地震为数不多,主要见於现代火山的分布地区(图7-7及图7-8).
(三):陷落地震(Depression Earthquake)
石灰岩地区,经地下水溶蚀后常可形成许多地下洞坑,如果坑洞不断地扩大,最后导致坑洞的上覆岩石突然陷落,由此所引起的地震称为陷落地震.此类地震震的源极浅,影响范围很小,主要见於石灰岩及其它易溶岩石地区如岩塩、煤田发达的地区(图7-9及图7-10).
(四):诱发地震
由人为因素所引起的地震称为诱发地震.例如水水库地震和人工爆破地震等.水库地震为由水库蓄水而引发的地震.因为水库蓄水后,厚层水体的静压力作用改变了地下岩石的应力,加上水库中的水沿著岩石裂隙、孔隙和空洞渗透到岩层中,形成润滑剂的作用,最后导致岩层滑动或断裂,并进而引起地震.此种地震的起因为水库的压力,但地震形式为属於断层地震.地下核爆炸时产生的短暂巨大压力脉冲,也可诱发原有的断层再度发生滑动因而造成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