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姆雷特悲剧的意义是什么?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最著名的—部悲剧,它突出地反映了作者的人文主义思想.莎士比亚说过,他的作品就是“给自然照一面镜子,给德行看一看自己的面目,给荒唐看一看自己的姿态,给时代和社会看一看自己的形象和印记”.《哈姆雷特》正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哈姆雷特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理想人物.他是王子,按照传统,是王权的当然继承者.但是,他的美好前途被颠倒了的时代颠倒了.戏一开头,作者就展现了一幅丑恶的社会画面:国家发生宫廷政变,国王被害,阴谋家窃取了王位;王后改嫁;满朝臣子趋炎附势等等.世界仿佛到了末日.于是这个王子喊出了“时代整个儿脱节了”的吼声.人们强烈地感受到这是“时代的灵魂”本身在呼喊.哈姆雷特本是个正直、乐观、有理想的青年,在正常的环境下,他可以成为一位贤明君主;但是现实的社会迫使他不得不装疯卖傻,进行复仇.他是英国那个特定的动荡不安时代的产物.
在《哈姆雷特》这部戏剧中,处处可以看出作者着意把自己心目中的典型人物塑造成一个英雄形象的匠心:哈姆雷特很有心计,在敌强我弱的恶劣情况下,他敢于针锋相对地进行斗争,他击破了奸王设下的—个个圈套:先是戳穿了波洛涅斯和罗森克兰等人进行刺探和监视的把戏;又使王后发现天良;接着采用“调包计”除掉了奸王的两个走卒,把奸王“借刀杀人”的阴谋击得粉碎;最后“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把双重陷阱——毒剑和毒酒还给了奸王.在每一回合的斗争中,哈姆雷特都显得形象高大.所以有评论说,《哈姆雷特》是一出“巨人型”的悲剧,此话不无道理.
但哈姆雷特决非“完人”.他虽然善于思索,却优柔寡断;他虽然受到人民的爱戴,却并不相信人民.他说:“时代变得越发不像样子,—个农民的脚趾竟然这么靠近一个朝臣的脚后跟,擦伤了后者的冻疮.”可见哈姆雷特的社会改革与农民所要求的变革相距甚远.尽管哈姆雷特有令人钦佩的才能,竭力想除旧布新,但他总是郁郁不乐,迟疑不决,他始终是孤立的.这就注定了他与丑恶同归于尽的悲惨命运.
《哈姆雷特》描写人物心理的语言十分丰富,这在莎士比亚所有悲剧中也是十分突出的.如哈姆雷特的性格大部分是以“疯话”表达出来的,他的“满口荒唐言”就像迸发出来的火花.克劳迪斯阴阳怪气的语言则照映出了他口蜜腹剑的丑态.波洛涅斯爱用诗体语言,给人以滑稽可笑的印象.
《哈姆雷特》悲剧的原因是什么?
《哈姆雷特》悲剧的原因:哈姆莱特天性软弱、犹疑,担当不起“重整乾坤”,改造社会的历史重任。也就是说哈姆莱特“被要求去作不可能的事,这事的本身不是不可能的,对于他却是不可能的。如他是怎样的徘徊、展转、恐惧、进退两难,总是在回忆过去,最后几乎失去他面前的目标,再也不能变得是快乐的王子了”。因此,哈姆莱特“非常软弱而忧郁”的思想使他在复仇行动上的延宕。此种观点也可以称为个性缺陷说。后世影响《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最闻名的剧作,也是他四大悲剧中最早、最繁复而且篇幅最长的一部。该剧三幕一景中哈姆雷特有一段独白,无论原文或译作均脍炙人口。《哈姆雷特》被誉为欧洲四大名著之一。从问世至今被多次改编成舞台剧、歌剧、影视等作品。《哈姆雷特》之所以成为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首,不仅仅在于作品最后的悲惨结局,同时还在于作品带给人们沉重的反思,对哈姆雷特命运的反思,对当时文艺复兴时期社会背景的反思。而主人公哈姆雷特最后的结局,则是整个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其个人牺牲也是作品发展的最终结局。在某种程度上,悲剧不是不幸,而是某种意义上的美。
哈姆雷特是个什么样的人
哈姆雷特是一个不相信他的子民,仇恨心太强,心理负担太大,郁郁不乐的一个人。哈姆莱特是古代丹麦的一个王子,他是一个人文主义形象,这和他在“威登堡大学”里所受的教育有着很大的关系。
哈姆雷特是一个人文主义者,有着复杂的性格,崇高的理想,和人类与世界新颖的看法。目光敏锐,思考深刻,又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但过于内向,过于审慎;加上势单力薄的处境,造成行动上的延宕。有行动的决心,而且不断督促自己,但最后只能与敌人同归于尽。他的理想和严酷的现实发生尖锐的矛盾。精神的危机,理想的破灭,使他悲郁愤懑,痛苦异常,也促使他不断思索,加深对社会的认识。他从家庭的变故看到宫墙外的社会问题,有强烈的责任感,然而只相信个人的作用,强调思想的力量,因而矛盾重重,思考多于行动,时时感到忧郁、茫然,行动犹豫、延宕。
哈姆雷特是个什么样的人?
这个作品中塑造了一个犹豫、懦弱、多疑、没有决心的性格人物。通过哈姆雷特的性格缺陷,上演了一出文艺复兴时期人的性格悲剧。哈姆雷特有几次很好的复仇机会都因为他的犹豫而错失。最后在比剑中,随同克劳狄斯、皇后、雷欧提斯的死,自己也因中剑负毒死去。悲惨的气氛笼罩着丹麦的王宫,阴森的风吹出血腥的气息,四具王公贵胄尸体躺在横流的血泊中。悲剧的产生不仅仅在于人的道德伦理,人的性格或者某种外在的必然性,所以,哈姆雷特的悲剧结局不能简单的归结为悲剧主人公性格上的弱点。作为一个人文主义者,哈姆雷特对人类的命运有着强烈的关怀,之所以迟迟没有复仇,在于他看到了“丹麦像一座监狱”的人类命运的普遍性,但是即使这样,主人公仍怀有希望,这就是我们从悲剧中所感受到的悲剧精神和力量,即为崇高。
悲剧冲突的结局走向了敌对双方的失败和毁灭。由此,我们也不难发现,正是这种正义力量与敌对势力的抗争,抗争演化的具体形态——行动和对抗主体的最终毁灭构成了悲剧哲学的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