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标志性大门是哪个门
1. 复旦大学标志性大门是哪个门
复旦大学是中国一所历史悠久的综合性大学,位于上海市杨浦区和闵行区。其标志性大门是江湾校区的“邯郸路校门”。
2. 邯郸路校门的历史
邯郸路校门建于1935年,是复旦大学的标志性建筑之一。该门面向邯郸路,背靠复旦大学江湾校区的主楼和白族楼,是校内交通的主要通道之一。虽然历史悠久,但邯郸路校门通过多次修葺和维护,仍然保持着自己独特的魅力和美丽。
3.邯郸路校门的特点
邯郸路校门是一座中式建筑,整座建筑除了门头和鼓楼外,全部由青砖砌筑,显得古朴典雅,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门头上方的黑色石板刻有“复旦大学”几个大字,显得庄重、大气。而门子处的鼓楼,更是复旦大学校园中最吸引人的地方之一,塑造了江南园林式的校园环境,让人不由自主的停下脚步欣赏。
4. 邯郸路校门的周围环境
邯郸路校门依次通过的是一座长廊,长廊加上围墙,构成了一条\"故里小街\",形成了颇有江南水乡特色的校园环境。校门的正对面还有一块空地,称作“校门广场”,许多学生会在这里自发的举行各种活动,同时这个广场也是校园内很好的休闲娱乐场所。
5. 学生与邯郸路校门的情感联系
邯郸路校门是复旦大学最为标志性的建筑之一,也是许多校友和在校学生心目中的文化标志之一。在毕业典礼、校园行走和各种重要活动中,邯郸路校门都是学生们最为喜欢的场所之一。在校园内,看到邯郸路校门,就能感受到那份归属感和温暖。
6. 邯郸路校门所处的江湾校区
邯郸路校门所处的江湾校区是复旦大学的重要校区之一,它坐落于上海的中心地带,周围环境优美,生活便利。江湾校区的建筑风格多样,园内设计完美,学科齐备,现为世界一流大学迈出坚实的步伐做出了不可或缺的贡献。
7. 邯郸路校门的未来规划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复旦大学的不断发展,邯郸路校门也在不断的更新改造。未来几年中,复旦大学计划对邯郸路校门进行全面的翻新工作,并设置更多的互动式装置,以满足学生和访客更高的需求,从而打造更为多元、优质和人性化化的校园环境。
8. 结语
邯郸路校门作为复旦大学的标志性建筑,代表着复旦大学的历史沉淀和文化底蕴。其独特的历史和建筑风格,让人们真正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复旦大学校园内,邯郸路校门始终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学生和访客的眼球,也成为了学生们最为珍爱的场所之一。
复旦大学正门是哪个门
1. 复旦大学正门介绍
复旦大学位于上海市杨浦区四平路220号,始建于1905年,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发源地之一。复旦大学正门是西门,位于四平路和郎园路的交界处,占地面积312.7平方米,高28米。正门由复旦大学著名建筑师贝聿铭设计,于1999年建成,是复旦大学最重要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2. 正门建筑特色
复旦大学正门以锗石质地的门楣为特色,门楣上刻有复旦大学校名和“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的校训。门楣两侧有两条龙,龙身盘绕,头朝门楣中央,寓意“迎客天下龙”。门前的广场通往校内主要的教学楼和图书馆等,广场上树立着学校的文化符号雕塑,令人印象深刻。
3. 正门在校园文化中的地位
复旦大学正门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校园形象的重要窗口。每年的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重要活动都在正门广场举行,正门也成为学生拍照留念的热门景点之一。
4. 正门历史背景
复旦大学正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的复旦学院时期。当时学校的正门为东门,位于江湾镇塘沽路(现中山北二路)上。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大,东门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人流需求,因此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兴建新的正门。原本计划建在复旦路西口的正门因为车流量大、拥堵不堪而取消,最终选址在了四平路和郎园路的交界处。
5. 正门对学生的意义
对于复旦大学的学生来说,正门不仅是他们进出校园的必经之处,更是他们成长道路上的重要标志。正门代表着学校的历史、文化和精神,也象征着学生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每次通过正门,学生们都会感受到自己的责任和担当。
6. 正门维护工作
作为复旦大学最重要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正门的维护工作十分重要。校方定期对正门进行巡查和维修,保持正门的良好状态。同时,学生们也应该自觉地维护正门和正门广场的卫生和环境整洁程度。
7. 正门未来的发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正门也需要不断地改进和升级。未来,学校可能会增加正门的服务功能,例如增设安保、巡逻、宣传等,更好地为师生服务。同时,正门也会继续成为学生们心目中的标志性建筑之一,留下更多的校园记忆和精彩故事。
8. 总结
复旦大学西门是学校最重要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以其独特的建筑特色和历史渊源,成为了学校的重要窗口和文化符号。正门不仅是学生进出校园的必经之路,更象征着学生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随着学校的发展和历史的沉淀,我们相信正门会继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未来的日子里,为师生们留下更多的精彩记忆和故事。
准备登黄山……就想知道复旦黄山门的这些同学遇到什么险情了?
12月12日,由复旦大学10名在校生、4名校友与4名校外人员自发组成的“驴友”团在安徽黄山未开发区域登山探险时迷路,发短信救助后家人报警。13日凌晨,他们在黄山警方营救下脱险,但年仅24岁的黄山市公安局温泉派出所民警张宁海却在搜寻归来途中不幸牺牲。
登山的学生被救出后,一位网名“淡淡esse香”的记者发表微博,说“复旦学生冷漠的样子让我心寒”;随即发表的照片也显示,站立在路边等待英雄遗体下山时,学生表情不一,有人双手插在口袋里。
此后,网上不断爆出事件“内情”:复旦登山协会负责人的MSN截屏内容,谈到了“夺权”;复旦校内网一个帖子,谈到学校应做好危机公关和“媒体控制”……
12月17日,在黄山为张宁海举行追悼会的同时,复旦师生也在校内同步撞响校钟。其中,一位被救学生跪拜、许多学生流泪献花的场面令人震动,但也有人质疑这迟来的道歉和敬意,只是被痛骂之后的“作秀”。
在搜救过程中,温泉派出所24岁的民警张宁海和余铁骑被分在了一个方向。近百人的队伍冒着大雨和寒风向峡谷突进。就在半山时,发现了一条岔道。这支队伍被一分为二,张宁海等30多人被分在了左队,余铁骑在右队,上山搜寻。他们一路走一路呼喊,风雨交加的茫茫黄山,伸手不见无指。
13日凌晨2时37分,张宁海所在的队伍到了谷地,发现了被困者发出的灯光信号。至此,这支队伍已在风雨交加的黄山无人区行进时间已近6个小时,很多队员体力都出现了问题。指挥部立即决定撤回其他的搜寻队伍。13日凌晨3时过,被困学生轻装准备下山。前面就传出消息,有人掉下去了。事后确认,确实有参与救援的警察牺牲了。救援队经过停顿后,要求继续下撤。探险队领队侯盼坚决反对,近50人的队伍多数返回临时营地,在风雨中默默等待天明。
13日上午10时,18名驴友安全出山。在惊动了上千人,动用了230名实地救援人员,并付出一条生命的代价后,这18个人脱离了户外运动中最低级别安全威胁。而此时,牺牲烈士张宁海的遗体,因山路艰难,依然被困山上。黄山市调集了武警上山,历时7个小时,才将烈士的遗体护送下山。
5天以后,黄山景区公安局某派出所的所长向记者描述了一个细节:由于战友牺牲,大家都很难过。脱险后的学生们的感觉,似乎和大家不一样。进屋后,有人为队伍提来了糍粑,馒头和包子。一个学生直接就把包子全部提走了。因为相比糍粑和馒头,包子比较软,吃着爽口……此后,在迎接烈士遗体的过程中,这些孩子也似乎不会悲伤。这让他非常郁闷,他甚至冒出了一句违反纪律的话:“要是我的孩子,我会当场给他两巴掌……”
14日凌晨,18名驴友回到复旦校园。但仅仅2小时后,18个队员之一的杜彬和一个叫石翔的在人人网上的关于“登协权力”控制的对话,以及随后复旦学生的“舆论控制论”引发了一场更大的舆论危机。而当事学生也似乎感受到了压力。
18日,张宁海的追悼会上,学生们终于从躲藏中走了出来,第一次公开面对媒体。他们决定隐瞒短信报警前的一些细节,原因是,面对张宁海父母,他们将集体承担责任,而无权纠缠细节。
目前,黄山当地正在掀起一场学习英雄张宁海的活动。 而对于本次救援细节的讨论,以及建立可操作的救援规范的讨论,尚未进行。
我也是最近在网上看到的这个新闻,感觉很震撼,学生的冷漠如此,建议你看下有关的视频,就明白了。不知道这个答案你是否满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