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论文

时间:2024-09-25 03:17:47编辑:奇事君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5篇_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与学生行为分析

  摘 要: 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教学要具备有效性必定要有教师和学生的有效参与,但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师和学生这两个主体在教学活动的行为并非完全有效就使得教学往往趋于低效或无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生行为是否有效又直接影响教学有效性的高低,本文主要从学生行为这个角度探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有效性 学生行为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是教学活动的能动参与者,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学的活动是不能被教师取代的。主体参与是教学活动产生的基础,没有主体参与就没有教学活动的产生,主体参与决定着教学活动的始发、教学活动的过程、教学的有效性。在学生参与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行为尤为重要,因为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他们参与教学行为是否有效对教学的有效性的高低有着很大影响。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行为现状
  为了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做全面研讨,笔者从学生角度展开抽样调研,选取了曲靖市麒麟区农村的西城小学、高家屯小学、晏官屯小学、雅户小学、黄泥堡小学等对四到六年级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380份,通过问卷对学生行为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也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开辟了另一通道。
  有效课堂教学的形成离不开学生的积极参与,只有学生积极参与,老师才能使课堂教学的效益达到最大化。在学生问卷中,对于学生有效学习很关键的一个问题:“上课前是否提前做好预习”只有49.1%的选择了“总是提前预习”,29.9%“多数时候预习”,12.9%“很少预习”。从这个数据可以看出,学生在语文课预习这个问题上并没有做得很充分,因而在课堂教学中要学生很快进入角色达到有效学习是有一定难度的。
  对于学生课堂积极思考老师的提问,有55.2%的学生会“积极思考,主动发言”,37.8%的学生会“积极思考但不愿发言”,10.5%的学生“从不举手”。教学是相长的过程,是师生相互交流对话的过程,可这个数据表明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有一半以上的学生并不会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主要表现就是与教师展开对话。如果学生只思考而不把自己的见解在课堂上与他人交流,那么整个教学就会在封闭的环境中难以顺利开展,教师在没有学生充分参与的情况下要达到有效教学是很困难的。
  学生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学习状态对教学的有效性影响很大。当问及:“你在语文课堂上常处于什么状态?”有高达73.9%的学生“以听老师讲为主”,17.3%的学生“常处于思考感受中”,8.7%的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从这组数据可以看出,学生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参与程度并不高,整个教学很少有学生的参与活动。尽管课改提倡要以学生为主体,但在现今的农村小学语文课堂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授课形式依然占主角,学生也在一定程度上很适应这样的课堂。但从教学的有效性这个角度讲,学生以听教师讲为主,自主参与程度不高的课堂是很难达到教学有效性的。反映出农村小学语文课堂仍然缺少活力,教师给学生的印象比较呆板,或者说教师总是给他们一种很严肃的印象,使学生们不敢主动发表自己的见解,造成在课堂上大部分学生以听老师讲为主,不会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
  二、学生行为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影响
  学生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参与者,学生行为是影响小学语文有效教学形成的因素之一。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因素直接影响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具体有以下几方面。
  1.学生的一般特征。
  学生的一般特征指影响学生学习行为的心理和社会特点,包括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学生之间的巨大差异表现在动机与兴趣、智力与认知方式、性格与气质等方面。对于不同的学习者来说,这些共同具有的每个性质在程度上是不同的:某个人可能可以快速阅读书面的文章,而另一个人却读得很慢而且疙疙瘩瘩。所有这一切都是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当一个教师面对几十名学生的时候,如果不考虑学生在认知、情感、文化习俗等方面的差异,那么,教学就难以收到好的效果。
  2.学生的起点能力。
  学生的起点能力指的是在教学开始之前学生原来具有的学习准备状态。不了解学生的起点,教学就很难做到“有的放矢”。所以,学生起点能力是教学的出发点。不了解学生的起点能力,将学生的起点能力定得太高或太低,要么脱离学生实际,要么使学生在低水平的内容上做无效的劳动,都会造成时间和精力的浪费,从而影响教学的有效性。学生的起点能力包含三个方面:知识能力起点、技能起点能力和态度起点能力。心理学研究指出,先前学习的知识、技能、态度影响后继的学习行为,而不具备相应的学习某一任务的先前性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就难以掌握新知识、新技能和新态度。学生的学习态度直接影响着学习兴趣和动机,因而也决定着教学的有效性。。
  3.学生的学习方法与策略。
  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有效学习的程序、规则、方法技巧及控制方式。陈琦、刘德儒等将学习策略分为三大类:认知策略(包括复述、精加工、组织策略)、元认知策略(比如计划、监督、调节策略)、资源管理策略(如时间管理、学习环境管理、人力管理、其他人的支持等策略),这些才是“使学生成为独立的、自主的、高效的学习者”的最本质要素。但遗憾的是,学生学习策略的重要性长期以来没有引起教育工作者足够的重视。而学生的学习策略是影响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学生学习策略与方法的形成需要教师的指导与帮助,教学中教师给学生学习策略与方法的指导应远远大于仅教给学生知识内容本身。
  4.学生的参与。
  根据皮亚杰的观点,发展就是个体在活动中不断同化、顺应环境,将外部活动内化为内在心理结果的过程。个体参与活动是外部活动得以内化的前提,没有个体对活动的参与,就没有个体的成长与发展,也就没有学习。“真正的学习”通常不是正规教学的结果;相反,它往往来自个体的体验和思考,通过个体的自我发现和自我发展而产生。它是一个学习者积极主动地探究,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习得学习的策略和方法,不断增加自尊、自信和自立的过程。陈向明认为,以往我们在学校里度过的大部分时间都带有“教”的特点,可是学生按照这种方式所获得的效果往往与学生的“学”没有多大关系,很难使“真正学习”发生。只有学生以平等的参与者身份加入到学习的过程时,真正的学习才能发生,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才能形成,自主学习的品质才能形成。如果没有学生积极、主动、有效参与,教学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教学的有效性就无法保证。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论文(2)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论文篇二   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的教学都在教师“讲说为主”的教学方式下进行的,教师只管说,学生只能被动地听,严重限制了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使学生丧失了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与使用,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目标、教学理念、教学动机等正发生着悄然的变化,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课程改革中一直总结与反思的话题。所以,我们要通过更加科学的方法利用课堂时间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课堂实践活动,进一步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思想,将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这一思想彻底贯彻,针对学生制定和实施课程改革措施,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进行高质量的教学。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其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学习计划,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进取的精神,使学生在课堂中能够相互探讨、积极思考,在活动中理解和掌握知识技能。   一、教学目标要明确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以生为本,根据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理解能力等制定科学、系统、全面的教学目标,合理分配课堂的教学时间,准确把握课堂节奏,创设课堂教学情境,讲解精要的课堂内容,根据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其制定学习目标。   教师与学生之间首先要建立和谐、融洽的关系,教师要做到一视同仁,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不以成绩的好坏划分学生等级,使学生保持健康的学习心态。由于语文课堂教学内容涉及面较广,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其能够主动地搜集课外的资料,并进行阅读与思考。针对某一个知识点,教师也要尽可能多地列举例子,补充其他相关的知识,让学生既学会举一反三的学习方法,也学会用类比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师还要注重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对学生有着终生的意义,他们的思考能力、表达能力、总结能力等对他们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相当重要。所以,教师要不断激发学生的潜力,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切实提高学习效果,提高课堂效率。   二、一切从实际出发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学生的学情是教学起点,如果教师不能很好地了解到学生的学情,在教学过程中就不能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管理,就不能使学生更好地发展。而学生的发展是教学的落点,因此,为了学生更好地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根据课程标准,认真研究学生学情,从学生实际出发,真正做到以学定教。   1.目标明确。我们的语文教学目标要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要考虑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方面,不能有所偏废,要有不同的侧重点,使学生既要全面发展,也有所侧重。   2.层次分明。教学目标的设定要全面考虑学生的差异性。每个班中的学生都是存在着差异的,他们的世界观、学习水平、兴趣爱好等各方面都有着不同的层次,所以,教师在设定目标时,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不能一刀切,既要能使好学生更上一层楼,也要使后进生觉得足够充实。   3.落实有力。课堂教学中要落实教学目标,必须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来精心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教学策略和进行教学评价,这样,才能保证教学目标落实到课堂教学中。   三、实施合作学习   合作这一能力现在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与青睐,它是一种现代人需要具备的重要能力,同样,在学习中,我们学生也应该具备这一能力。在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更提高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学习能力,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创造性思维。基于此,小组合作学习也成为了现阶段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被广泛运用于课堂教学中。   合作学习把问题放在小组内讨论,寻找解决策略,教师所做的正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工作。在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中,学生要发言,要听取同学的意见,在评价中要当小老师,这样,学生参与的体地位会更加突出。在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时机是很多的,可以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展开合作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相互合作下学习,使学生互相检查、帮助、促进。同时还要投入小组活动中,以一名探索者的身份学习,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四、检测课堂学习情况   要了解学生在语文课堂活动中的学习效果,教师必须通过一些检测方法来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下是对检测方法的介绍。   1.课堂提问检测法。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提问的方法对学生进行知识测试,提问的内容以所学的课堂知识为主,检测结果可以看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分析、掌握能力。在提问时要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课堂表现、学习能力等方面进行抽查提问,这种方法可以全面、系统地掌握全班学生的学习情况。   2.归纳总结检测法。教师让学生概括、归纳和总结知识框架结构,并划分知识的重点、难点问题,检测结果中概括总结较全面的学生,说明课堂学习效率较高。   3.试卷检测法。教师出试卷,根据学生的完成效果,判断其对语文知识的掌握情况。因此可知,教师要加强课堂教学的灵活性,通过对学生课堂知识的掌握程度,综合分析学生对哪部分知识掌握得好,哪部分仍需巩固加强,讲解普遍学生难以解决的重点问题,使学生能够更深刻地掌握课堂内容,真正意义上的提高小学语文的课堂效率。   综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以生为本,从学生实际出发,明确教学目标,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以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主动探索,积极进取,打造语文高效课堂,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论文篇三   “高效”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就是只有更高,没有最高,它是“低效”、“无效”甚至“负效”的对立面;“高效”很难用一把标尺来衡量。高效的课堂是以学生的需要为起点,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的;“高效”课堂是我们的教育理想。语文教学就应该以明确的教学目标、正确的教学内容、有力的教学方法来完成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语文能力的提高,母语情感的熏陶,语文人生的展开。   怎么样实现高效呢?我们把一节课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时段。   第一阶段课前,即备课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备课是用心来备的。课堂教学的低效大部分原因是课前准备不充分,教学设计不精心,不能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对象去设计教学过程和方法。不能深挖教材和超越教材造成的。   第二个阶段课中   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必须充分让学生主动发展,诱发,挖掘其潜能,将学生的各种能力培养到位。   1.“质疑”能力的培养   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小学阶段质疑能力的培养分为三个阶段,即敢问——善问——拓问。   一年级学生要学会“敢问”,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鼓励他们克服不良心里障碍,把自己学习中不懂或不清楚的问题大胆提出。   二三年级学生要“善问”,即激发学生提出理解上的疑问或对学习材料进行设问。问题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学习内容上的理解性问题;另一类是思维方向的引导性问题。   四五六年级学生要学会“拓问”即学完学习材料之后提出拓展性问题和延伸性问题。   2.“自读自悟”的培养   “自读自悟”是实现高层次思维的重要能力。“读”是学生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悟”教师要指导学生悟。学生可以用小练笔的方式,把自己的感悟用语言表达出来,可以借助朗读,课本剧,说唱,摘录,小组讨论,问题争辩等方式来达到感悟的目的。   第三个时段是课后巩固   优化练习巩固,训练到位。练习要有“方”,设计的练习要有利于学生对重难点的掌握,要有利于理清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练习还要有“味”作业的设计要有一定的生活味,趣味,和思考味。真正回归生活的练习会使学生对语文的学习产生亲切感同时也有成就感。   练习要有“层”,设计的作业要依据学生的特点创设一定层次,让学困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饱,学有生吃得饱。   练习还要有“时”。教师应抢在遗忘之前布置练习。对每个知识点循环练习的间隔也应该是由短而长。

小学数学教学中微课的运用论文4篇

  微课的内容是实现微课教学的载体,因此教师要想在课堂上发挥微课应有的作用,首先要对微课的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然而小学数学的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由于对微课的认识存在形式化、表面化的误区,从而导致了微课教学形式大于内容的问题。本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对于微课的运用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   小学数学教学中微课的运用论文篇1: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微课研究背景   (一)什么是微课   关于微课,很多人会感到陌生,继而会联想到微博、微信、微电影,从而认为微课是指非常短的教学过程。其实,这个理解还不够准确,微课是这样被定义的:微课是指基于教学设计思想,使用多媒体技术在五分钟左右时间就一个知识点进行针对性讲解的一段音频或视频。   (二)微课的意义在 教育 教学中,微课所讲授的内容呈点状、碎片化,这些知识点可以是教材解读、题型精讲、考点归纳,也可以是 方法 传授、教学 经验 等技能方面的知识讲解和展示。从以上的论述中,我们可把微课看作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的补充形式,它不仅适合于移动学习时代知识的传播,也符合学习者个性化、深度学习的需求。   二、微课案例评述   (一)微课《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有效提高了学生“先学”的效率   教师可以把微课运用到学生的预习阶段。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不但常常对知识点的整体把握不住,而且就是教学中的重难点也难以突破。如果不解决这些“关节”问题,那么学生的预习就是无效的。对此,教师可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将学生容易产生疑惑的知识点做成微课的形式,帮助学生答疑解惑,从而为学生学习新知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扫清障碍。如在预习“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时,有很多的学生对分母相同的条件下,分数之间的加减,即分子之间的加减,不是很理解。针对这一问题,我课前制作了一节“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微课视频,让学生在预习时将错误的想法消灭于了萌芽状态,并借助微课正确理解了算法和算理。这节微课有效提高了学生“先学”的效率。   (二)微课《植树问题》,有效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是学生课堂学习的中心,也是教师需要精心设计和引导学生探究的核心内容。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总是设计大量的教学环节,让学生从整个的知识链条中自觉地感悟知识。这样做本无可厚非,但部分学生的领悟能力不是很强,以至于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累,课堂教学效果不是很明显。而微课却可恰恰打在学生的困扰之处,能够用比较直观的形式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如在教学“植树问题”时,我通过微课视频,先提醒学生要做的题是“两端要栽”,还利用图片举例让学生明白什么是“间隔”,然后利用化难为易的方法,将例题转化为简单的线段图,画三个点出现两条线段,画四个点出现三条线段……引领学生观察得出“画的点数总比得到的线段数多一”的规律。最后,我又用小路替换线段,小树代替线段上的点,再观察发现期间的规律:种树的棵数总比树的间隔数多一。得出了这个结论,例题中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不仅学生学得兴趣盎然,还在潜移默化中有效地解决了本节课的重难点。   (三)微课《称面积》,有效拓展了书本内与外的技能学法   在课后,适时使用微课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课堂教学的容量一般比较大,知识点较多,很多学生不能系统地掌握。教师有必要制作微课,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进一步的消化和整合,使知识更加系统化和深刻化。如在学生学习完“公顷和平方千米”后,我制作了一个微课“称面积”,先提出问题:如何知道我省我市的实际面积?在学生苦思不得其解之后,教师要及时教授具体的方法。最后给学生留下实践作业,让学生自己通过动手操作,去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这节微课,有效拓展了书本内与外的技能学法。   (四)微课《数学游戏九宫格的填写技巧》,有效激发了星号题的探究乐趣   在数学课本中有一些星号题,为学生探索奇妙的数学世界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有目的的启发与引导,把学生的好奇心转变为求知欲,使他们逐步形成稳定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会用数学的信心。数学课本一年级下册有一道星号题,内容是“把21、22、23、24、25、26、27、28、29这九个数填入圈里,使横行、竖行和斜行上三个数相加都等于75”。这是一道典型的九宫格题,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很有难度。一年级教师通过网络搜索,找到了一个填写九宫格的口诀,简单易学,对解答这道题很有帮助。于是,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制作成了微课“数学游戏九宫格的填写技巧”,讲授环节从这道星号题入手,继而引出九宫格的填写口诀,再结合九宫格图进行点位分析和数字的对应填写,接着进行纵横行的数和验证,最后推导出任意九个连续数字填入九宫格的步骤和规律。这节微课虽然只有短短的五分钟,却花费了教师大量的心血,最后呈现给一年级学生的方式是通过QQ空间或者微博,同时要求家长陪着孩子一起看视频,学方法,解难题。深入浅出的讲解,从口诀到验证的科学推导过程,充满乐趣和挑战的学习方式,收到了良好的反响:一年级学生及家长非常喜爱这节微课。亲子共学的效果也非常明显:全班学生都掌握了这道星号题的 _ “秘诀”。“我要挑战星号题”“星号题真有趣”成为了学生学数学的热门话题和探究学习时的目标。这节微课有效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兴趣。综上所述,这几节微课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因此,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的过程中一定不能忽视微课的重要作用。我们要选择恰当的教学点,利用课内和课外两种资源,引导学生自主质疑和探究,并制作深入浅出的微课,让学生在 课前预习 、课堂合作学习、课后探究等环节都能有效利用,进而使学生真正走进微课的学习,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作者:李艳 单位:甘肃省山丹县三立小学   小学数学教学中微课的运用论文篇2: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探索   随着网络的普及,视频压缩与传输技术的发展, 无线网络 的日渐流行,互联网进入了“微时代”,微博、微信、微电影等“微时代”的产物以超乎人们想象的速度迅猛地流行起来,而在这一环境下,“微课”应运而生,并且以其新颖、独特、高效的优点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接受。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因此我国小学数学教师在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都纷纷开始了将微课应用于课堂教学的尝试,虽然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教育体制、教育观念、教师素质等问题,微课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远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一、微课在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   1、内容设计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微课的内容是实现微课教学的载体,因此教师要想在课堂上发挥微课应有的作用,首先要对微课的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然而小学数学的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由于对微课的认识存在形式化、表面化的误区,从而导致了微课教学形式大于内容的问题,例如一些教师在内容设计时不能根据教学目标或知识的重难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除此之外一些教师在微课内容的选择和内容呈现上存在僵化、古板的问题,使微课成为了一种变相的课堂灌输,而这样的微课内容自然也就达不到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2、微课使用存在盲目过度的问题   微课只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并不是课堂教学的全部,换句话说,教师在应用微课的教学时,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判断是否使用微课,即在遇到一些难度较大的知识重点时,可将其做成微课,以保证学生能够反复研读,而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如数学概念等问题,可以直接利用课堂讲授的方式完成,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一些小学数学教师将微课当成了“法宝”,无视知识点的具体情况一律采用微课的形式呈现,而这种盲目滥用微课的情形不仅让学生对微课失去了兴趣,还会使学生在学习中过于依赖微课复习,而产生听课惰性。   3、对微课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在教学实际中,有些教师盲目滥用微课,而有的教师却对微课嗤之以鼻,他们坚信课堂讲授对于知识传递的重要作用,并没有认识到随着时代的变化,微课已经成为丰富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的资源,因此,其在教学中仍然采用传统的知识灌输式教学,而这种教学方式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存在着严重的弊端,从而导致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低下。   二、如何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利用微课   1、在预习中的应用   预习是新知识学习的起点,也是教学过程的重要步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先熟悉课本知识,对于后面的课堂教学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微课的使用则可以帮助学生找到预习的重点,从而大大提高预习的效率,例如在“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预习教学中,教师在课前先将预习内容制成微课,并通过网络群发给学生,而学生根据微课内容进行知识梳理,同时对预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标记、整理,而到了课堂上,教师通过对学生预习情况的检查,发现一些学生对于“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实际应用”、“如何用短除法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等内容存在理解困难,而针对这些问题,教师重点在课堂上进行了讲解,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听课的效率。   2、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观看微课视频,和学生进行交流,并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从而实现知识重点的科学讲授,例如低年级学生在理解24时计时法时经常出现偏差,因此某教师为解决这一教学问题,将其制成了微课,并在课堂上进行播放,微课内容先从问题入手,即教师向学生展示了一张火车票,车票上显示了发车时间为18:00,而钟面上时间的数字只到12,这会不会是印错了呢?通过这一问题引发的思考,教师引出了24小时计时法,并向学生讲授该计时与12时计时法的转换,而学生在这样实际问题中则很轻松地理解了24计时法的含义,以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在知识巩固中的应用   课堂上知识需要在课后进行复习巩固,而微课由于其自身的优点,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进行知识复习,例如学生可以将微课内容“拷贝”回去,并对课堂教学中未及时消化的内容进行反复的观看、研究,而在遇到不懂的问题时,可以通过网络向教师咨询,直至完全掌握知识;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微课对学生进行课后练习,而通过练习反馈,教师可以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根据该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   三、结论   总之,微课作为信息时代新兴的一种教学资源和教学模式,其在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当前的多媒体教学设备,科学设计微课,并在课堂上合理调控与使用微课,从而保证学生能够在微课的帮助下深入分析知识的重难点,进而完成教学目标。   作者:周广洲 单位:阜宁县杨集中心小学 下一页更多精彩“小学数学教学中微课的运用论文”

微课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世界的认知很懵懂,他们心中的道德观念与法治观念还不完善。因此,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他们很难一整节课都保持集中的注意力,教师在教学道德与法治时,想让学生利用有限的时间去掌握所学知识是比较困难的,而微课以其特殊的教学形式,能充分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此时,教师就可充分发挥微课的作用,构建一个高效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一、巧用微课教学,做好课前预习课前预习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它是学生进行独立探索的一种活动,是学生能更好地开展后续学习的前提。通过预习,可以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让学生凭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对即将学习的知识进行探究,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生的信心。教师可通过微课视频的形式,有效引导学生预习,让学生在有趣的学习氛围中了解新知。例如,在教学《学会学习》一课时,教学目标是通过本课的学习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从陈旧的学习方式中走出来,寻找一种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在授课之前,教师为学生布置了预习任务,预习的内容并不是简单的填空与问答,而是为学生准备了一个微课视频,视频中展示了几个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效果。在视频播放结束后,教师提问:“谁的学习方法比较好?科学的学习方式有哪些?你在学习中有什么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对这样的预习方式很感兴趣,可以在课堂上畅所欲言。同时,微课视频也将学生带入思考之中,教师要为学生预留充足的讨论与交流时间,让他们通过微课的指导,了解多种学习方式,明白正确的学习方式会带来高效的学习结果。可见,有了微课的加入,课前的预习不再流于形式,它不仅打破了传统预习的无趣与单一,将课前预习落实到了实处,还让学生对即将学习的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高效课堂的实现做好了准备。二、巧用微课教学,进行课堂导入例如,在教学《彬彬有礼》一课时,教师并没有急着揭示这节课的主题,而是先为学生播放了一个微课小视频。视频中,流淌出了《小邋遢》的儿歌,同时画面上出现了一个“邋遢大王”的形象。能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听到儿歌,已经让学生感到很兴奋了,再加上“邋遢大王”的有趣表演,更让学生觉得趣味十足。学生看得津津有味,直到“小邋遢”变得干净整洁,学生脸上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同学们,你们喜欢以前的小邋遢还是变干净的小邋遢?”“干净整洁的。”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那看看你们今天的穿着打扮怎么样?需不需要整理一下?”学生听后,都动手整理起来,有的同桌之间还互相整理。“嗯,现在看来,同学们都精神多了。衣服不在于昂贵,只要整洁得体就行了。大家千万不能做歌曲中的小邋遢,一定要做一个彬彬有礼的人。”就这样,通过一个微课视频,让学生带着兴趣走进了课堂之中。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微课导入能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消除了学生对课堂的抵触心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微课的辅助作用,让学生通过有趣的课堂导入走进学习活动中。例如,在教学《图说学校》一课时,教师的教学难度就比较大,因为在这一课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介绍平面图的作用,让学生掌握画平面图的方法,还需要学生了解学校、教室的构造,熟悉学校的环境。这节课不但需要学生理解所学知识,还要会运用。其中,平面图的设计,解释起来就比较烦琐、抽象,要想让学生彻底理解,可能既费时又费力。因此,教师可以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用微课视频的形式呈现出来,其中穿插图片、艺术字等制作手段,这样不仅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而且还可以在课程结束以后,让学生反复观看,便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从而突破本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为取得高效的教学质量奠定基础。三、巧用微课教学,攻克教学重点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机械的讲解方式占据着主导地位。在教师的照本宣科下,学生只会死记硬背,根本不能理解所学的知识与内容,即使背会了,学生也不能灵活运用,这样的教学方式不能保证有效的教学效果。同时,由于课时安排和上课时间的限制,教师无法将重点知识完全讲透,更没有时间去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而微课的出现,则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它可以将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具体,将教学重点更直观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良好的课堂开端是一节课成功的关键。一个精彩的课堂导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最佳时机,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黄金时间点。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时一定要把握好课堂导入这个契机。不过,传统的导入方式学生已经司空见惯了,这种方法用得太多,学生定会觉得很单调、无趣。因此,教师可利用微课的形式,设计一个合适的课堂导入环节,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学习本身就是一个攻克难点与重点的过程,但是每个学生的基础不同,学习能力也有所差异,他们不可能在同一时间解决所有的疑问,这时,教师就可通过微课的形式进行多次讲解,帮助学生彻底掌握比较难的知识点。四、巧用微课教学,进行课后复习在课堂学习结束后,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全面掌握教师所讲的内容,再加上道德与法治学科自身的特点,会让思想尚不成熟的小学生遇到晦涩难懂的知识点。所以,在进行课后复习的时候,教师就要选取有效的复习方式,力求做到省时高效。微课视频就是一个很不错的复习手段,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复习环境,从而保证学生的复习效果。例如,在教学《尊重劳动者》一课时,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明白各行各业的劳动者都需要大家的尊重,对待他们要有礼貌,要懂得珍惜劳动者的劳动成果。这节课不仅需要学生掌握理论知识,还需要学生去亲身体验,用具体的事例去教育学生、感化学生,这样才符合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让学生真正与所学知识融为一体。但是,课堂时间有限,教师如果将大量的社会事例引入课堂之中,势必会拖延课堂教学的进度,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因此,教师就可将部分内容放到课后,制成微课帮助学生进行复习与巩固。其中,网络图片、事例演示等微课内容,都可以优化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与理解,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有效延伸课堂教学的知识点,真正实现省时、高效的学习。利用微课视频的方式进行复习,比传统的地毯式复习更有效果。这样的复习方式,不仅节省时间,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为理想的教学效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因此,教师可以将知识精心设计成微课,引导学生做好课后复习。总之,微课教学是一种新颖的教学方式,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微课教学在课堂中的有效运用,已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在未来的教学中,微课视频会越来越受到师生的重视与喜爱,从而让微课在课堂上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魅力课堂的构建助力。


上一篇:邓洁仪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