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陵,茂陵,乾陵分别是哪些皇帝的陵墓?
1、昭陵:唐朝皇帝唐太宗李世民与文德皇后长孙氏的合葬陵墓,是陕西关中“唐十八陵”中规模最大的一座,位于陕西省礼泉县城西北22.5公里的九嵕山上,西距西安市70公里,咸阳市30公里,咸阳国际机场25公里。1961年,国务院公布昭陵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3A”级旅游景区。
2、茂陵:是西汉武帝刘彻的陵墓。位于西安市西北40公里的兴平市(原兴平县)城东北南位镇茂陵村。现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公元前139年—前87年间建成,历时53年。茂陵封土为覆斗形,现高46.5米,顶端东西长39.25米,南北宽40.60米。底边长:东边243米,西边238米,南边239米,北边234米。至今东、西、北三面的土阙犹存,茂陵陪葬墓尚有李夫人、卫青、霍去病、霍光、金日磾等人的墓葬。它是汉代帝王陵墓中规模最大、修造时间最长、陪葬品最丰富的一座,被称为“中国的金字塔”。
3、乾陵:为唐高宗李治(649年–683年在位)与武则天(690年–705年在位)的合葬墓。在唐代都城长安(今西安)西北方向约87公里处。是唐十八陵中唯一一座没有被盗的陵墓,也是唯一一座女皇陵。该陵建成于唐光宅元年(684年),神龙二年(706年)加盖,采用依山为陵的建造方式。乾陵最著名的就是它气势磅礴的陵园规划,以及地表上大量的唐代石刻。除主墓外,乾陵还有十七个小型陪葬墓,葬有其他皇室成员与功臣。乾陵是唐十八陵中主墓保存最完好的一个,截至2013年仅开掘了五个陪葬墓,从中出土了大量的文物。
关于逐个陵墓的发展
陵墓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人基于人死而灵魂不灭的观念,普遍重视丧葬,因此,无论任何阶层对陵墓皆精心构筑。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陵墓建筑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产生了举世罕见的、庞大的古代帝、后墓群;且在历史演变过程中,陵墓建筑逐步与绘画、书法、雕刻等诸艺术门派融为一体,成为反映多种艺术成就的综合体。 陵墓建筑是中国古建筑中最宏伟、最庞大的建筑群之一。 这些陵墓建筑,一般都是利用自然地形,靠山而建;也有少数建造在平原上。 中国陵园的布局大都是四周筑墙,四面开门,四角建造角楼。 陵前建有甬道,甬道两侧有石人、石兽雕像,陵园内松柏苍翠、树木森森,给人肃穆、宁静之感。 秦始皇陵 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骊山北麓的秦始皇陵是中国最著名的陵墓,建于2000多年前。 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兵马俑就是守卫这座陵墓的“部队”。 秦始皇兵马俑气势恢弘、雕塑和制作工艺高超,于1987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世界遗产委员会曾这样评价:那些环绕在秦始皇陵墓周围的著名陶俑形态各异,连同他们的战马、战车和武器,都是现实主义的完美杰作,同时也保留了极高的历史价值。 陕西西安附近是中国帝王陵墓较为集中的地方,除了秦始皇陵外,还有西汉11个皇帝的陵墓,唐代18个皇帝的陵墓。 其中汉武帝刘彻的茂陵是西汉皇陵中规模最大的一座,埋藏的宝物也最多;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陵园面积极大,园内还有17座功臣贵戚的陪葬墓,昭陵地上地下都是珍贵的文物,最负盛名的是唐代雕刻精品“六骏图”。 明清皇陵 明清两代皇陵是中国帝王的陵墓中保存最为完整的。 明朝皇帝的陵墓主要在北京的昌平,即十三陵,为明代定都北京后13位皇帝的陵墓群,位于北京市昌平县城北天寿山下一个三面环山、向南开口的小盆地内。 小盆地内的山坡上错落有致地分布着这些帝王的陵墓,占地面积达40平方公里。 陵区内共埋葬着13位帝王、23位皇后和众多的妃子、皇子、公主及丛葬的宫女等。 明十三陵规模宏伟壮丽,景色苍秀,气势雄阔,是国内现存最集中、最完整的陵园建筑群。 其中规模最宏伟的是长陵(明成祖朱棣)和定陵(明神宗朱翊钧)。 经挖掘发现,定陵地宫的石拱结构坚实,四周排水设备良好,积水极少,石拱无一塌陷,这充分展示了中国古人建造地下建筑的高超技术。 中国现存陵墓建筑中规模最宏大、建筑体系最完整的皇家陵寝——清东陵占地78平方公里,其中埋葬着清朝5位皇帝,14位皇后,百余名嫔妃。 清东陵内的主要陵墓建筑都精美壮观,极为考究
乾陵昭陵茂陵
乾陵,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一座两朝帝王、一对夫妻皇帝合葬陵。里面埋葬着唐王朝第三位皇帝高宗李治和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于公元684年,历时23年才修建完成。
昭陵是唐朝第二代皇帝李世民的陵墓,是陕西关中“唐十八陵”中规模最大的一座,位于陕西省礼泉县城东北22、5公里的九嵕山上。距西安市70公里,距咸阳市30公里,距咸阳国际机场25公里。1961年,国务院公布昭陵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3A”级旅游景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茂陵是西汉武帝刘彻的陵墓。位于西安市西北40公里的兴平市城东北南位乡茂陵村。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公元前139年—前87年间建成,历时53年。
简述中国历代帝王陵墓的形制是什么?
简述中国历代帝王陵墓的形制是什么?
帝王陵墓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三种主要形式:
1、“方上”
这是早期的一种陵墓封上形式,具体方法是挖坑筑石为墓,用黄土层层夯筑呈覆斗形而为坟,这时的陵墓之所以呈方形,乃与秦汉时以方形为贵有关.认为帝王是大地的主宰,按天圆地方之说,所以取方形.陕西临潼的秦始皇陵和西安西郊的西汉陵都属于“方上”,据说秦始皇陵是始皇亲自参加设计的,含有永远独霸四方之意.河南巩县的宋陵,其陵台亦为方形覆斗状的土台.
2、以山为陵
利用地形,以山峰作为陵墓的坟头.像秦始皇陵那样大型封土不仅费工,而且不安全,以山为陵则可以少花人力并可利用山岳雄伟的形势来体现帝王的至高无上的权威和宏大的气魄,而且还可以防止盗挖.唐代帝陵一开始就采用了这一形式,安葬李世民的昭陵就是以位于陕西礼泉县的九峻山为坟,在山腰开凿石洞为玄宫,从挺道至墓室深230米,前后安置五道石门,非常坚固.
3、宝城宝顶
帝王陵墓在秦、汉时期盛行“方上”封土,唐时“以山为陵”,北宋又恢复了秦汉旧制.元是不建陵寝.明清时对陵寝制度又做了一次重大的改革.首先陵墓的形制由秦汉两宋时期的方形改为圆形;其次取消了秦汉两宋陵园中供奉帝王灵魂日常起居生活的下宫建筑,保留和扩建了供谒拜和祭祀的上宫建筑,从而更加突出了一年三举的上陵之礼;再次陵园的围墙由唐宋时期的方形改为长方形,陵园由南向北分为三个院落:第一个院落由碑亭、神厨、神库等组成;第二个院落是祭殿和配殿;第三个院落是埋葬先皇的地方,设有牌坊、五供座、方城明楼和宝城宝顶.
衍生知识点:
帝王陵墓,实际上包括陵墓及其附属建筑,合称为陵寝。
我国从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到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历时三千余年,其间,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和地方政权,共有帝王五百余人。
至今地面有迹可寻、时代明确的帝王陵寝共有一百多座,分布在全国半数以上的省区。
所以我国的帝王陵寝不仅数量众多、历史悠久、在世界上独一无二;而且布局严禁、建筑宏伟、工艺精湛,具有独特的风格,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请简要说明我国帝王陵寝的地面建筑布局的组成部分。
【答案】:历代帝王陵墓的陵园建筑群由三部分组成,祭祀建筑群,神道,护陵监 。
1.祭祀建筑区
在墓冢前方,为一封闭的方形庭院,主要建筑物是祭殿(享殿、隆恩殿、明朝称棱恩殿) , 为陵园建筑的重要部分,用来供祭祀之用。
2.神道(又称御路、甬路)
是通向祭殿和宝城的导引大道。唐以前神道并不长,道旁置有少量石刻。到了唐代,陵前的神道石刻有了很大发展,出现了大型的石像生“仪仗队”石刻。如唐乾陵的神道全长约1公里。到明、清时期,帝王神道发展达到高潮。如明十三陵的神道全长7公里,清东陵的神道长达5公里。
3.护陵监
是专门保护和管理陵园的机构,为了防止陵墓被盗掘和破坏。在明朝北京的十三陵,设置有护陵监,专负责陵寝的护卫。护陵监设神宫监军,共有甲士6204人。此外,每座陵墓还各设一卫 ,计有献陵卫、景陵卫、裕陵卫、茂陵卫等11个卫。
中国的陵墓建筑有哪些文化内涵?
中国古代是封建社会,他们的最高统治者是每个朝代的君主,他们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可以控制天下人的生死,以及所有的财富。他们不仅生前想要表达自己的至高无上,在他们死后,他们仍然想控制一切,他们就拼命的给自己修建辉煌的陵墓,也能让他们死后继续掌管时间。他们作为最高统治者,他们的陵墓包含着我国那个时候的最高文化内涵,也包含着我国那个时候一切的建造智慧,中国的陵墓可以说是中国那个时代最高的建筑标准。一、 中国的陵墓贯穿着我国的一些文化首先,我国以死为大,要尊重死人,因此,停放尸体的地方就是临摹的正中间位置,最重要的地方。同时,中国的陵墓建筑中可以体现出我国那个时候的风水设计,一般陵墓的风水都是十分的好,是一个国家地理风水最好的位置。同时陵墓了一些布局和构造,贯穿了我国的阴阳学,观察我国的陵墓布局,可以看到我国很多一些风水阴阳方面的文化。二、 中国的陵墓建筑可以看到人们的思想我国的一些国家线君主用的东西都要彰显出它大的本质,特别追求雄伟壮丽,在符合君主的特点和心理。在我国人民十分的崇尚大山大河,因此,中国的陵墓地位越高,修建的越大越能彰显出墓主人生前的身份,这也贯穿了我国曾经几千年的等级观念,就是越是普通老百姓,他的坟墓就越小,最后就是一个土包。从那里我们看到之前年代人的思想。我国是一个尊重礼制的国家,尤其是封建社会的时候。陵墓中所用的一切都要遵循当时社会的规律,要严守正常和规格,不能超越那个界限。普通的老百姓不能用,普通百姓所用的东西陪葬,不能超过统治阶级,统治阶级一般人来说不能用君主所用的东西。得牢牢的体现了我国的等级观念,从中国的陵墓建筑,我们可以探究那个时代的等级观念,探究它的的建筑设施和建筑特点。从陵墓那里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几千年来的文化变化,也可以看到建筑方面的突破。
陵墓建筑的建筑形式
中国陵墓是建筑、雕刻、绘画、自然环境融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其布局可概括为三种形式:①以陵山为主体的布局方式,可以秦始皇陵为代表。其周围建城垣,背衬骊山,轮廓简洁,气象巍峨,创造出纪念性气氛。②以神道贯串全局的轴线布局方式。这种布局重点强调正面神道。如唐代高宗乾陵,以山峰为陵山主体,前面布置阙门、石象生、碑刻、华表等组成神道,衬托陵墓建筑的宏伟气魄。③建筑群组的布局方式。明清的陵墓都是选择群山环绕的封闭性环境作为陵区,将各帝陵协调地布置在一处。在神道上增设牌坊、大红门、碑亭等,建筑与环境密切结合在一起,创造出庄严肃穆的环境。陵墓建筑中分地上和地下两部分地下墓室大多使用木,土,石三种。帝王级陵有三种1、黄杨提腠2、金缕玉衣3、厚葬王侯级:一般的厚葬,银缕玉衣...百官:普通的厚葬百姓: 券冢 进深不等地上帝王: 石像生 牌坊 神道碑亭王侯:石像 牌坊 神道碑亭(等级次之)百官:普通 神道碑百姓: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