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开诚

时间:2024-09-22 08:26:44编辑:奇事君

求金开城先生《漫话清高》原文!!!

  漫话清高

  金开诚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清高曾是个褒义词,清高的人一般说来是受到敬重的。清高的 "清",意思比较明白,无非是为人清白正直,不搞邪的、歪的、见不得人的勾当。至于"高"的含义,则似乎不同于高风亮节、德高望重之高,而是总要带上一点孤独乃至孤僻的意味,或者可以解释为孤高。因此,清高的名声首先总是落到遗世寂居的隐士头上。

  传说中第一个清高之人,恐怕要数许由了。据说唐尧要把天下禅让给他,他认为这话污染了耳朵,因而跑到颍水边上去洗耳。此事不知真假,但在古代却传为美谈。这美谈又反映了古代士人相当混乱的价值取向。唐尧是人人称颂的圣君,圣君是因为给天下人办了好事所以受到称颂;然而他所选的接班人却不愿为天下人办事,不愿办事却同样受到称赞,真不知是什么道理。

  道理虽然说不清,但关于许由的美谈却事实上给清高规定了一个模式,即凡是显贵的人是不大可能得到清高之名的;后来显贵又扩大为富贵,即清高是与富贵无缘的。例如诸葛亮,当他"高卧隆中"之时,是可以称为清高的;后来辅佐刘备,成为蜀汉丞相,在后人心目中德高望重,近乎完人,却无人说他清高。汲黯、苏武、魏徵、颜真卿、史可法等,都以高风亮节著称于史,但也因做官而不被评为清高。当然,历史上对这些人的评价之高是远非清高二字可比的。

  在历史上被称为清高的人中,陶渊明大约要算突出的了。他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这句话现在有新解,姑置勿论),辞去彭泽令,归隐田园,以"力耕"谋取"衣食"。这种情况与富贵绝无因缘,在古人心目中乃成为纯正的清高。

  不过,从陶渊明这个清高模式来看,一个人的行为与思想固然决定了他是否有清高之 "实";但如果在"实"之外还能享有清高之"名",那就还得有一些不平凡的本事才行。陶渊明除了真正清高之外,还能写一手好诗,用来言志抒情,因而实至名归,成为清高的典型。其后,像林和靖、倪云林等人,也都因具有才艺专长,才成为著名的清高之人。例如林和靖"梅妻鹤子",隐居杭州 孤山,固然很清高;但也要写出"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这样的咏梅绝唱,才能成为名人。倪云林隐居无锡惠山,为人有点怪癖,但他的画脱尽烟火气,确有独特风格,所以连怪癖也一同被传诵了。当然,真正清高的人是根本不在乎成名的。想无名而终于有名,其原因大概一则因为历史需要树立清高的样板,而这类样板又只能通过才艺成果的传扬来树立;假如无所表现,也就无从传扬了。二则因为有才艺本可做官,而他们竟然不做,这才证明是真正的清高。至于那才艺是否适合做宫的要求,古人往往是不加深究的。在他们心目中,好像认为只要有才便可以做官。

  清高是褒义词,但也不算很高的评价,然而古人评定清高却又是相当严格的;说严格却又没有明确的标准,因而相当模糊。这种情况结合实例来看比较清楚。例如李白,只做过短短一段宫廷诗人,还敢公然声称"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他本人又很希望得到清高之名;然而他却终于未成公认的清高样板。原因可能是他有时用世之心过于急切,又极为自负,比较缺乏恬退风度;而且他有了做官的可能便得意地声称"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没了官做则又傲然声称"长安宫阙九天上,此地曾经为近臣","昔在长安醉花柳,五侯七贵共杯酒",诸如此类的话,就很难和清高挂钩了。不过,李白是伟大的诗人,他的诗不但形象思维功夫好,而且天真罄露,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因此,没成为公认的清高样板,对他来说也算不了什么。这个实例只是说明古人评定清高的样板是相当严格的。

  另一个实例则说明清高的模糊性,那就是孟浩然。他本来也是想做官的,试看《临洞庭上张丞相》一诗,他在写了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这样雄劲的名句后,接着就说"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求援用世之心极为明显。后来做不成官,还不无牢骚,所以说出"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之类的话。但孟浩然一生既未做官,而且《唐书·孟浩然传》还记述采访使韩朝宗曾约他同赴京师,欲荐于朝廷;可是孟浩然却因与故人喝酒喝得高兴,竟至失约,还说"业已饮,何恤他!"可见他对做官也有不在乎的一面。特别是归隐之后,在寂寞心情中,也多有恬淡之意。这样看来,孟浩然是理应成为一个清高样板的;而且有人也的确这样认为,试看李白的《赠孟浩然》一诗:"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醉月"句用《魏志·徐邈传》典,暗指孟浩然因剧饮违韩朝宗之约事。)可见在李白心目中,孟浩然的清高是极为突出的;然而孟浩然在历史上却仍然不是公认的清高样板。由此可见,对清高的评论是既严格,又模糊的。

  在当代,清高曾经长期受批判,但由于它毕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独特的概念和价值观念,在人们心中影响很深,因此虽然批了,却仍然没使许多人的观念真正转变;也就是说清高的价值在人们心中实际上并未降低。至于现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逐步建立的过程中,种种价值观念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而从抽象的道理上说,清高与市场经济几乎是绝不相容的;但实际情况却使人感觉到清高概念所包含的某些内涵,其价值趋向不仅未见疲软,反有坚挺之势,这似乎又一次证明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系列正反互补思想的奥妙。在市场经济中,有的人并不能发财致富,那么保留一点清高的气度,也不失为一种精神安慰,至少能减轻一点心理失衡。就是对发财致富乃至既富且贵的人来说,倘若能够讲一点清,讲一点高,对人对己也是没有坏处的。也许,这就是许多人不愿彻底扬弃清高这个传统文化中的独特概念,并继续有意无意地维护其价值的原因。


漫话清高的原文

漫话清高

金开诚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清高曾是个褒义词,清高的人一般说来是受到敬重的。清高的 "清",意思比较明白,无非是为人清白正直,不搞邪的、歪的、见不得人的勾当。至于"高"的含义,则似乎不同于高风亮节、德高望重之高,而是总要带上一点孤独乃至孤僻的意味,或者可以解释为孤高。因此,清高的名声首先总是落到遗世寂居的隐士头上。

传说中第一个清高之人,恐怕要数许由了。据说唐尧要把天下禅让给他,他认为这话污染了耳朵,因而跑到颍水边上去洗耳。此事不知真假,但在古代却传为美谈。这美谈又反映了古代士人相当混乱的价值取向。唐尧是人人称颂的圣君,圣君是因为给天下人办了好事所以受到称颂;然而他所选的接班人却不愿为天下人办事,不愿办事却同样受到称赞,真不知是什么道理。

道理虽然说不清,但关于许由的美谈却事实上给清高规定了一个模式,即凡是显贵的人是不大可能得到清高之名的;后来显贵又扩大为富贵,即清高是与富贵无缘的。例如诸葛亮,当他"高卧隆中"之时,是可以称为清高的;后来辅佐刘备,成为蜀汉丞相,在后人心目中德高望重,近乎完人,却无人说他清高。汲黯、苏武、魏徵、颜真卿、史可法等,都以高风亮节著称于史,但也因做官而不被评为清高。当然,历史上对这些人的评价之高是远非清高二字可比的。

在历史上被称为清高的人中,陶渊明大约要算突出的了。他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这句话现在有新解,姑置勿论),辞去彭泽令,归隐田园,以"力耕"谋取"衣食"。这种情况与富贵绝无因缘,在古人心目中乃成为纯正的清高。

不过,从陶渊明这个清高模式来看,一个人的行为与思想固然决定了他是否有清高之 "实";但如果在"实"之外还能享有清高之"名",那就还得有一些不平凡的本事才行。陶渊明除了真正清高之外,还能写一手好诗,用来言志抒情,因而实至名归,成为清高的典型。其后,像林和靖、倪云林等人,也都因具有才艺专长,才成为著名的清高之人。例如林和靖"梅妻鹤子",隐居杭州 孤山,固然很清高;但也要写出"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这样的咏梅绝唱,才能成为名人。倪云林隐居无锡惠山,为人有点怪癖,但他的画脱尽烟火气,确有独特风格,所以连怪癖也一同被传诵了。当然,真正清高的人是根本不在乎成名的。想无名而终于有名,其原因大概一则因为历史需要树立清高的样板,而这类样板又只能通过才艺成果的传扬来树立;假如无所表现,也就无从传扬了。二则因为有才艺本可做官,而他们竟然不做,这才证明是真正的清高。至于那才艺是否适合做宫的要求,古人往往是不加深究的。在他们心目中,好像认为只要有才便可以做官。

清高是褒义词,但也不算很高的评价,然而古人评定清高却又是相当严格的;说严格却又没有明确的标准,因而相当模糊。这种情况结合实例来看比较清楚。例如李白,只做过短短一段宫廷诗人,还敢公然声称"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他本人又很希望得到清高之名;然而他却终于未成公认的清高样板。原因可能是他有时用世之心过于急切,又极为自负,比较缺乏恬退风度;而且他有了做官的可能便得意地声称"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没了官做则又傲然声称"长安宫阙九天上,此地曾经为近臣","昔在长安醉花柳,五侯七贵共杯酒",诸如此类的话,就很难和清高挂钩了。不过,李白是伟大的诗人,他的诗不但形象思维功夫好,而且天真罄露,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因此,没成为公认的清高样板,对他来说也算不了什么。这个实例只是说明古人评定清高的样板是相当严格的。

另一个实例则说明清高的模糊性,那就是孟浩然。他本来也是想做官的,试看《临洞庭上张丞相》一诗,他在写了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这样雄劲的名句后,接着就说"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求援用世之心极为明显。后来做不成官,还不无牢骚,所以说出"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之类的话。但孟浩然一生既未做官,而且《唐书·孟浩然传》还记述采访使韩朝宗曾约他同赴京师,欲荐于朝廷;可是孟浩然却因与故人喝酒喝得高兴,竟至失约,还说"业已饮,何恤他!"可见他对做官也有不在乎的一面。特别是归隐之后,在寂寞心情中,也多有恬淡之意。这样看来,孟浩然是理应成为一个清高样板的;而且有人也的确这样认为,试看李白的《赠孟浩然》一诗:"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醉月"句用《魏志·徐邈传》典,暗指孟浩然因剧饮违韩朝宗之约事。)可见在李白心目中,孟浩然的清高是极为突出的;然而孟浩然在历史上却仍然不是公认的清高样板。由此可见,对清高的评论是既严格,又模糊的。

在当代,清高曾经长期受批判,但由于它毕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独特的概念和价值观念,在人们心中影响很深,因此虽然批了,却仍然没使许多人的观念真正转变;也就是说清高的价值在人们心中实际上并未降低。至于现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逐步建立的过程中,种种价值观念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而从抽象的道理上说,清高与市场经济几乎是绝不相容的;但实际情况却使人感觉到清高概念所包含的某些内涵,其价值趋向不仅未见疲软,反有坚挺之势,这似乎又一次证明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系列正反互补思想的奥妙。在市场经济中,有的人并不能发财致富,那么保留一点清高的气度,也不失为一种精神安慰,至少能减轻一点心理失衡。就是对发财致富乃至既富且贵的人来说,倘若能够讲一点清,讲一点高,对人对己也是没有坏处的。也许,这就是许多人不愿彻底扬弃清高这个传统文化中的独特概念,并继续有意无意地维护其价值的原因。


北京大学研究生有书法专业吗?

  有。并有北大书法研究所。
  学制三年
  应修学分: 38 学分,必修课 24 个学分。其中政治 5 学分,英语 4 学分,专业必修课 15 学分,专业选修课 14 学分。每个研究生的课程选择需征得导师同意。补修本专业本科课程,经导师批准,可计为选修课,但学分减 1 ,即本科生的 3 学分课程计为 2 学分。每学期 ( 第 2-5 学期 ) 听讲座 2-4 次。专业必修课以 70 分为及格。另有教学实习(不计学分)
  专业课程(主要)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3 金开诚
  书法艺术专题(选讲) 3 金开诚
  中国书法文化研究 3 王岳川
  书法美学 3 王岳川 高 译
  中国古代书法理论 3 卢永璘
  海外中国书法研究 3 王岳川
  招生导师
  金开诚教授 王岳川教授
  北京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成立于2003年11月,这标志着北大第一次确定了书法艺术学科,把书法艺术引入其教育体系和教育制度当中。北京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由季羡林、任继愈、饶宗颐、文怀沙、沈鹏、欧阳中石等先生任顾问,金开诚教授担任所长,王岳川教授担任副所长。北大书法所通过全国统一考试,在海内外招收书法学硕士研究生和书法学博士研究生。北大书法所成立以来,积极开展对外学术和艺术交流,举办书法艺术论坛和海内外书法交流展览;在日本、韩国、美国举办高校师生书法交流展;出版书法艺术教材和刊物;开设了北大书法艺术网站。
  大广博的文化资源、思想资源注入当代书法艺术领域,对当代书法发展,其意义重大。
  在北大雄厚师资力量的基础上,北大书法所聘请了沈鹏、欧阳中石、李学勤、刘正成、曾来德等学者、书法家为客座教授,聘请文怀沙、周汝昌、冯其庸、程大利、葛兆光等学者、艺术家,香港、澳门、台湾地区,以及英国、法国、日本、韩国、美国等著名的艺术家、学者授课和指导研究生的艺术创作活动。
  2004年秋招收了北京大学首届书法艺术研究生课程班研究生66人。


北京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的发展历程

北京大学的书法艺术传统深厚,可谓渊源有自,名家辈出。北大百年,书法实践和理论建设上有着辉煌的历史。北大书法艺术教育必将继承北大的艺术教育传统,从而具有鲜明的人文色彩,强调书法艺术的学术性、文化性,显示其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并重的特色。北大“兼容并包”“思想自由”“学术独立”的传统和“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敬业精神,将“文化书法”作为办学宗旨,必将极大地推动北大书法艺术教育与研究,为中国书法艺术发展做其应有的贡献。2003年11月8日,北京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成立,接续了五四时期北大老校长蔡元培先生提出的书法文化理念。六年来,北大书法艺术研究所依托北京大学深厚历史积淀和雄厚文化资源, 致力于拓展“文化书法”的理论内涵,不断进行书法文化实践,注重东方话语的跨文化国际眼光,倡导在“走近经典”、“走进魏晋”的过程中坚持以“守正创新”再创新的书法经典。北京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从文化书法、大学书法、国际书法等角度促进东方书法文化参与当代文化进程,强调书法的文化性、生态性和精神性,致力于人类精神生活的和谐和完善。东方书法文化的推进,不仅将进一步提升东方文化形象和内在精神,同时在面对西方文化的时候,以其独特的精神文化内涵而具有了世界性的意义。六年来,北京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全体师生,通过艰苦努力,开拓出一条崭新的道路。通过招收两届书法研究生约130人,办《北大书法》、出版学术著作《北京大学书法所“文化书法”研究教学丛书》7本,出版《北大学术书法研究生书法精品集》20本、召开国际书法会议和举办国际书法展近八次。北大书法所迄今为止已经招收了两届北京大学书法研究生班。此次展出书法作品100余幅,均从第二届书法研究生班的学员作品中精挑细选而来,其中有些作品已多次赴海内外展出,代表了北大在书法艺术领域探索的新成果;同时展出的还包括原党和国家领导人李岚清同志、著名书法家沈鹏先生、张海先生等题赠给北大书法所的重要作品。本次展览的作品均收入《北京大学第二届书法研究生班作品集》,并于2009年4月由中国文联出版社正式出版。北京大学书法所硕士生(书法学方向)培养方案 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学风严谨,品行端正,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具有较好的整体素质和较强的创新能力,系统掌握美术学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并具有本专业方向的专门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及方法,会使用电脑,掌握至少一门外国语,能够运用所掌握的基础理论与专门知识从事科学研究及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本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可在高等院校、艺术研究机构、博物馆、新闻出版、国家文化艺术管理部门以及相关的文化产业等从事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并可进一步攻读相关学科的博士学位。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3 金开诚书法艺术专题(选讲) 3 金开诚中国书法文化研究 3 王岳川书法美学 3 王岳川 高 译中国古代书法理论 3 卢永璘海外中国书法研究 3 王岳川 课程编号 : 开课学期 : 2004 年一学期 周学时 / 总学时 : 3 学分 :3课程名称 :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英文名称 :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Outline教学方式 : 讲授 (金开诚教授) 考试方式 : 开卷或论文写作内容提要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形态;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神魅力和生命力;教材 :自编讲义参考书 :课程编号 : 开课学期 : 2005 年一学期 周学时 / 总学时 : 3 学分 :3课程名称 : 书法艺术专题英文名称 : Special topics in Art of Calligraphy教学方式 : 讲授(金开诚教授) 考试方式 : 开卷或论文写作内容提要 :分析所谓的“汉字象形论”书法艺术的形式书法艺术的内容中国书法与文化的内在关系教材 :自编教材参考书 :课程编号 : 开课学期 : 2004 年二学期 周学时 / 总学时 : 3 学分 :3课程名称 : 中国书法文化研究英文名称 : Cultural Studies of Chinese Calligraphy教学方式 : 讲授 (王岳川教授) 考试方式 : 开卷或论文写作内容提要 :本科主要分为三个方面 :书法艺术源流论,书法文化美学论,书法文化对话论。中国书法的文化研究。主要通过对中国书法与文化的关系,中国书法的文化魅力的讨论,弄清 中国书法艺术基本源流和内容、书法文化美学精神和审美魅力,以及全球化中中国书法文化输出等问题。《中国书法文化》一课注重在新世纪的文化语境中,以中国书法与西方艺术进行“差异性”、“多元性”对话,达到多元互补、和而不同,在“阐释文化中国”中力求减低“文化误读”。教材 :王岳川著《中国书法文化精神》,韩国汉城新星出版社 2002 年版。参考书 :金开诚、王岳川主编《中国书法文化大观》,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5 年版。课程编号 : 开课学期 : 2005 年二学期 周学时 / 总学时 : 3 学分 :3课程名称 : 书法美学英文名称 : Calligraphy Aesthetics教学方式 : 讲授(王岳川教授、高译副教授) 考试方式 : 开卷或论文写作内容提要 :本课程主要从书法美学的本质,书法美学的美感,书法美学的艺术特征,书法美学的当代意义等方面入手,分析传统书法美学、现代书法美学、和后现代书法美学的断裂与联系,从而从深层次上把握书法艺术的审美本质。教材 :金开诚、王岳川著《书法艺术美学》,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1995 年版。参考书 :叶秀山著《书法美学引论》北京 ∶ 宝文堂书店 1987金学智著《中国书法美学》南京 ∶ 江苏文艺出版社 1994课程编号 : 开课学期 : 2004 年一学期 周学时 / 总学时 : 学分 :课程名称 : 中国古代书法理论英文名称 : Chinese Ancient Calligraphy Theories教学方式 : 讲授 ( 卢永璘教授 ) 考试方式 : 开卷或论文写作内容提要 :中国传统的书法理论资料丰富而又驳杂。本课程拟撷取其中的精华内容进行解析,上自汉代,下迄晚清,厘为六章,章若干节。力求阐明各时代重要书法论著的理论特点,以及它们之间承传嬗变的大致经络;并适当联系中国传统文学理论和现当代书界、文坛现象,作对比性、反思性的探究。教材 :自编讲义参考教材 :《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课程编号 : 开课学期 : 200 一学期 周学时 / 总学时 : 3 学分 : 3课程名称 : 海外中国书法研究北京大学书法研究所硕士生(书法学方向)英文名称 : Oversea Studies in Chinese Calligraphy教学方式 : 讲授(王岳川教授) 考试方式 : 开卷或论文写作内容提要 :西方对中国书法的研究东方各国对书法的研究中国书法文化与海外华人书法全球化背景中的中国当代书法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书法前景中国形象与中国书法文化发现东方与中国文化输出教材 :自编教材参考书 :王岳川著 《中国书法文化精神》,韩国汉城 2002 年版。王岳川著《发现东方》,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3 年版。北大书法艺术研究所机构设置顾 问: 季羡林 任继愈 饶宗颐 文怀沙 沈 鹏 欧阳中石 苏立文 张 海所 长: 金开诚副 所 长: 王岳川北 大教 授: 金开诚 陈玉龙 杨 辛 程郁缀 王岳川 卢永璘 高 译(副教授)客座研究员: 覃志刚 李学勤 刘正成 曾来德 张旭光 曹宝麟 王家新 徐 寒邹 涛 叶 欣 胡秋萍 刘 墨 樽本树村 高木圣雨 西岛慎一权昌伦 李敦兴 金炳基 李钟淑办公室主任: 牛耕耘

《屈原集校注(全二_)》epub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屈原集校注(全二册)》(金开诚)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1XOXVePVY9xReKfbzMOB1A 提取码: 8n5w 书名:屈原集校注(全二册)作者:金开诚译者:金开诚 注解豆瓣评分:9.0出版社:中华书局出版年份:1996-8页数:768内容简介:《屈原集校注(繁体竖排版)(套装上下册)》主要内容简介:屈原在九章抽思中说“结微情以陈词兮,矫以遗夫美人”,说明他的有些辞作本为“献诗陈志”而作,并不限于个人抒发感情。史记列傅说屈原“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下面又说“令尹子兰闻之大怒”。道一事实也说明屈原辞谁多有违碍之言,但在当时却并不保密,而是在社会上有所流传的。又屈原列传说:“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主、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这进一步证明了屈原辞流传的社会性。可以想见,屈辞在楚国人士中的影响是不小的;至于宋玉、唐勒、景差等楚辞作者,既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当然更会致力于屈辞的收集、整理、保管和傅习。另外,还应充分估计到屈原辞通过民间渠道流传于后世的可能性。

王夫之的主要思想主张

1、批判君主专制;提出唯物辩证法思想。

2、船山先生主要的贡献是唯物论的重提,反对理学心学,认为气在理先其次他的政治思想是“循天下之公”。在这个主旨下,他猛烈抨击“孤秦”“陋宋”,深刻揭露了秦始皇及历代帝王把天下当作私产的做法。他的思想并不是彻底的反封建,只是中国自古的公有思想的集中体现,但还是具有伟大的创新意义。

3、王夫之生于1619年,1692年去世,字而农,号姜斋、又号夕堂,湖广衡州府衡阳县(今湖南衡阳)人。他与顾炎武、黄宗羲并称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其著有《周易外传》、《黄书》、《尚书引义》、《永历实录》、《春秋世论》、《噩梦》、《读通鉴论》、《宋论》等书。


王夫之的主要思想主张

  1、批判君主专制;提出唯物辩证法思想。

  2、船山先生主要的贡献是唯物论的重提,反对理学心学,认为气在理先其次他的政治思想是“循天下之公”。在这个主旨下,他猛烈抨击“孤秦”“陋宋”,深刻揭露了秦始皇及历代帝王把天下当作私产的做法。他的思想并不是彻底的反封建,只是中国自古的公有思想的集中体现,但还是具有伟大的创新意义。

  3、王夫之生于1619年,1692年去世,字而农,号姜斋、又号夕堂,湖广衡州府衡阳县(今湖南衡阳)人。他与顾炎武、黄宗羲并称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其著有《周易外传》、《黄书》、《尚书引义》、《永历实录》、《春秋世论》、《噩梦》、《读通鉴论》、《宋论》等书。


上一篇:苏州大学研究生部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