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神考题

时间:2024-09-21 15:58:44编辑:奇事君

清华入学考试上联“孙行者”,多数人交白卷,唯一人满分,他是谁?

对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之一,对联又称楹联,因为古时多悬挂在楼堂宅殿的楹柱上而得名,相传对对联是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他写下了一首: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在历史当中,算是最早对联也是第一副春联。一副对联最本质的特征就是“对仗”,有语言对仗和文字对仗,在对仗时,还要求字数相等、词性相对、平仄相拗、句法相同,不过对联一般都是用作同伴游玩时消遣时间,很少会有人特意去钻研,不过在清华大学入学考试当中,还真出了这么一个对联题。清华大学是我国最高学府,里面聚集着各种优秀的人才,怎么有人会这么随便出个对对子的题目的呢?出这个题目的是陈寅恪,他是中国现代最负盛名的集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诗人于一身的百年难见的人物。他跟叶企孙、潘光旦、梅贻琦被列为清华百年历史上四大哲人,又跟吕思勉、陈垣、钱穆并称为“前辈史学四大家”,由此可见,陈寅恪出的题目绝对不简单,他的题目只给了三个字“孙行者”。三个字的对联在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因为这种对联方式,兴起于晚清时期,这是士大夫之间的一种文字游戏,这种游戏被称为“无情对”,无情对的特征是要求字面对仗愈工整愈好,两边对的内容越隔得远越好。就比如上联:三星白兰地。下联:五月黄梅天。上联指的是酒名,下联指天气,互不相干,是无情对的典范,在平常人的认知当中,对联都有相干性,这突然不相干了,一时间让很多人都犯了难。不过有一个人,在这次考试当中,拿了满分,他就是周祖谟,他给出的对联是“胡适之”,孙行者自然就是指孙猴子,胡适之指的就是胡适,胡适对猴子,就有了一些奇怪的意味了,胡适听说了之后,也是多次邀请周祖谟见面。但周祖谟都始终回避,周祖谟就向旁人解释:胡先生道德文章为一代所宗,但与自己所学并非同一系统,骤然晋谒,有攀附之嫌,周祖谟的“胡适之”不仅仅得到了陈寅恪的认可,也得到了北大的认可,两所大学都对他发出了邀请,不过周祖谟因为学费问题,选择了北大。这让陈寅恪感觉非常可惜,在他选择北大之后,陈寅恪就将他最终答案公布了,他给出了答案是“祖冲之”,祖和孙不仅仅姓氏相对,还一语双关祖孙,难怪没有多少人能够让陈寅恪满意,无情对确实够无情的。

清华考试上联“孙行者”,多数人交白卷,只有谁得满分?

清华是我国最高学府之一,诞生过许多优秀的文学家,这些文学家为中国文学的发展做出的卓越的贡献。清华以出题严格闻名于世,有时候清华的题目不仅严格,还非常的刁钻,一般人很难知道出题者的思路,。有一次清华考试出上联“孙行者”,多数人交白卷,只有一人得满分,他是谁。今天来说是著名的文学家钱钟书,可能许多人都是《围城》的粉丝,或者是感动于钱钟书和杨绛的爱情故事。但大家知道严重偏科的钱钟书,是如何被清华录取的吗?在钱钟书的高考成绩中,他的语文英语,成绩都很好,分数特别高,但钱钟书的数学极差只有15分。但当时的清华有这样一个规定,只要有一门学科的成绩超过85分,就可以录取此人。被这种方式录取进清华的不止钱钟书一人,比如说著名的朱自清,他的高考成绩中数学是0分,但他的语文成绩考了98分,清华看到了朱自清身上的语文天赋将他录取。今天我们要讲的这位主人公并不是这两位大文豪,而是另外一个因特殊才华被清华破格录取的考生,而这个被清华录取的考生,就是日后著名的语言学家周祖谟。1932年清华大学的入学考试,按道理,考生做的卷子是由当时中文系主任朱自清来出题,结果朱自清出国访学不能及时回国。学校只能让刘文典暂时接手朱自清的工作,刘文典自知自己能力有限,就去拜访著名的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来为这些考生出题。陈寅恪先生知道刘文典此行所为何事,他想起自己几乎每年都会为清华大学入学考试批卷子,对于卷子里那些俗不可耐的题目早已满是抱怨。他认为出题应该有新意,尤其是国文入学考试更要有新意,并且要有一定的难度。所以他给考生们出了一个作文题,题目是《梦游清华园记》,另一道题就是对对子题,这对子的上联是孙行者。在一些外行人眼里,陈寅恪这个对子的题似乎极为敷衍,但一些大师们看到这个上联都自叹不如。我们先说这个作文题,看似命题,实则有极大的自由度,只要考生有一定的功底,是可以把这个作文写好的。而这个对对子的题,乍一看似乎非常简单,实则暗藏玄机,陈寅恪给这个对子题拟了两个答案,一个是王引之,一个是祖冲之。就是这个只有三个字的题,却难倒了众多考生,许多人都交了白卷 在考后,陈寅恪参与阅卷,这众多答案中,只有一个人得了满分。这个人就是周祖谟,他对的答案是“胡适之”。许多人对这个满分答案非常不解,陈寅恪出来解释,这个对子是个所谓的无情对,必须要求每个字都对仗工整。而无情就体现在上下联不能有关系,或者相关,并且这个对联非常考验学生们的古文功底。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个对子,上联的第一个字“孙”对应下联的“胡”,不仅两者都是姓氏,若两者都加一个犬字旁,正好拼成“猢狲”。再说这第二个字,“行”顾名思义就是表示走路,而下联的“适”古文里有到达的意思,并且这两个字都是动词。我们再说说这最后的字,上联最后的“者”和下联最后的“之”,在古文里都是虚词。到最后,孙行者是个名字,胡适之也是个名字,而这两个名字又风马牛不相及,满足了无情对的要求。所以,周祖谟此对堪称绝妙。

高校自主招生神题是怎么回事?

高校自主招生神题年年有,今年也不例外,11日,山东大学2017年自主招生考试开考,一位物理专业的考生表示,面试共考查了他三个题目,都考查学生专业知识与社会应用的关联度。比如问舰载机起飞时需要注意什么、粒子物理中波粒二象性以及半导体和绝缘体放在一起如何导电等。报考新闻专业的一名考生则说,今年山大自招该专业笔试题为两道作文题,一篇800字,占70分,一篇400字,占30分,基本为材料作文,与高考语文作文形式类似。面试考官除询问兴趣爱好等问题外,她印象比较深的还有“黑板和厕所有什么关系”“为什么井盖都是圆的”等问题。而类似的“烧脑神题”在其他高校的自招考试中并不少见。比如,“梁祝化蝶的故事里,为什么梁山伯与祝英台会化成蝴蝶,而不是比翼鸟或者连理枝?”在10日下午南京大学2017年自主招生笔试文综的考卷上,这道“梁祝化蝶”考题就让考生们脑洞大开。南京大学文学院副院长苗怀明教授认为,这道开放性考题并没有标准答案,主要还是考查考生对于文化的理解,考生的回答能够做到有依据、自圆其说就可以了。

高校自主招生神题是考学生的创新思维吗?

还记得今年浙江高考语文阅读题《一种美味》么?网友表示:此题之变态令人发指,“十年寒窗,败给一条草鱼”、“诡异的光”究竟是啥?不过你以为这就是出题老师的底线了么?大错特错!你有没有想过井盖为什么是圆的?厕所和黑板到底有啥关系?高考后的第一个周末,被称为“自主招生周”,这俩问题就是山东大学自主招生中的面试题。类似的“烧脑神题”在其他高校的自招考试中并不少见。比如,“梁祝化蝶的故事里,为什么梁山伯与祝英台会化成蝴蝶,而不是比翼鸟或者连理枝?”在10日下午南京大学2017年自主招生笔试文综的考卷上,这道“梁祝化蝶”考题就让考生们脑洞大开。南京大学文学院副院长苗怀明教授认为,这道开放性考题并没有标准答案,主要还是考查考生对于文化的理解,考生的回答能够做到有依据、自圆其说就可以了。鼓励创新思维,考察应变能力 事实上,这已不是这所高校第一次出“神题”了。在去年的面试中,“卡扎菲、金正日、萨达姆都是69岁死的。中国房产使用权是70年。你对此有什么看法”等怪题早已让众多考生抓狂。 为何出这些“神题”怪题? “我们不是故意为难考生,我们只是需要有创新思维模式、敢于创新拓展的人才,这和自主选拔的精神是一致的。”华南理工大学一些参与面试的教师认为,大学需要的是创新思维,很多题目没有标准答案,设置初衷便是如此。大量“神题”在引来众多“吐槽”的同时,也赢得了一些掌声。网友“蘑菇”称赞:“雷人”也好,“神题”也罢,终究这一现象标志着考试形式和内容的一种开拓性改革,从思维创新、灵活对应的角度看都是进步体现。也有考生表示,考题还是切合了很多热点话题,没有标准答案,有利于考察应变能力和智慧,远离了应试教育。从这些题目上,看不出跟学校的人才培养特色有什么关系,“这些考题的质量并不高,除了‘神化’自主招生、增加考生的焦虑之外,并没有多大的价值。”考试的基本功能是评价学生有怎样的能力和素质,升学考试则还有选拔的功能,应尽量避免偏题、难题、怪题,否则,就会导致评价出现偏差——做偏题、怪题往往要靠运气,而不是实力。

上一篇:男士纹眉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