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安元鼎

时间:2024-09-15 11:13:48编辑:奇事君

什么中国古老文化的象征?

很多人关心中国文明是什么时候起源的,什么时候开始进入文明?但是我们经常不这样直接回答问题,因为我也好,任何别的学者也好,无法回答是哪一个早上我们中国就进入文明了,跑到文明这个门槛里进来了,我们只能说,我们看得出来这个文明是一步一步从一个原始的野蛮的状态,逐步的向文明社会前进。现在我们研究的结果是,在中国的新石器时代,可以划分为早期、中期、晚期三个阶段,在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之间,还有一个铜石并用时代,这是考古学划分年代的办法。 二里头文化,就是相当于夏代的文化,很明显是已经进入了青铜时代了,那么,中国文明的起源是在青铜时代以前,我们现在看到,在新石器时代的中期和早期,一些聚落、一些村落,那个房子都差不多,你看不出有什么住得很好的房子或者很差的房子,那个时候的墓葬也有很多,这个墓葬里面我们看到的情况是,随葬的东西也好,墓框的修整也好,都差不多,当然是有差别了,但是看不出一种很明显的阶层性的差别。就是一部分人是富人,那一部分人是穷人,根本就看不出来的,但是到了新石器时代晚期,特别是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后半,这个情况就开始出现变化,所以就从这些现象看得出来这个社会开始在分层,这是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开始出现的事情,绝对年代大体上相当于公元前4000年到公元前3500年左右。但是这种中心聚落在这个时期,仅仅是几个文化最发达的中心才有,所以说这个时期已经普遍的是文明化了,普遍的在文明化的进程中间有相当大的进展了,而且这种文明化的进程不是在一个地方,而是在很多地方,这样文明起源多元论就在这个时候产生了。 中国文明起源是以黄河、长江、辽河三大流域为单独发展基础,在多样性的生态环境里造就了不同文化选择的文明起源多元中心。各中心社会复杂化的具体机制不尽相同,北方半干旱半湿润地区,灌溉水利工程大约是社会复杂化的机制,处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带的长江流域则以洪水控制体系为社会分层的机制。不论南北地区,由于社会内部分层由来已久,加上中国文明起源主要集中在东部二级台阶以下的平原地区,实际无大的地理阻隔和大的破碎地理单元,政体倾向于至少在文化区内的集权化。所以,中国文明过程更趋向于从酋邦社会向成熟的早期国家过渡,不大有机会进入到两河流域式的“原始民主制”城邦。 中国位于亚洲东部,面向太平洋,背倚欧亚大陆,幅员辽阔,发展空间绝对比尼罗河和两河流域要宽广的多。因而中国的文明模式更容易倾向于中心辐射型,而不是埃及和两河香肠式的模式。 中国历来以农业为经济基础命脉,贸易在古代一直未能占领社会经济主体的地位。因此中国文明进程中,“城市革命”可能不是最首要的。因此中国缺乏形成古印度“城市文明”的土壤。 随着龙山时代尧、舜、禹酋邦在黄河从黄土高原向华北大平原跌落的出口上稳稳地站住脚跟后,黄河在此无法随意摆动又给黄河中游带来可预测的丰富的水利。这个文明起源的中心之一,选择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稳步前进。而长江中游石家河文化、下游良渚文化和早先的辽河流域红山文化,因选择了非可持续发展道路而先后崩溃或原地踏步,最终促成以黄河中游一枝独秀的局面形成。中国文明一体化进程正式启动,中国文明蛛网式核心辐射型模式诞生。 中原文明核心形成后,采纳大河文化心态,汇聚千流,吸纳百川,使中原文化具有水一样优良的融合性、渗透性。开禹贡九道,将原各文明起源中心的优秀精华吸纳于中原,集四方成就之大成,方使中国文明生生不熄。禹贡九州的分划、五服、九牧、十八岳的官僚体制充分显示出中原文明核心辐辏八方的外交型行政管理手段,同埃及内向型官僚体制迥然不同。 中国文明起源地区的生态环境的多样化,造就了文明起源的多元性;一体化后又长期地充分保留了地方文化的多样性,从文化、政治、宗教、思想、哲学等诸多方面为文明核心源源不断地提供多样化的养分,以保持中国文明经久不衰的生命力,这是埃及、两河甚至印度所缺乏的,这也正是中国文明这个唯一一个从诞生之日至今从未被打断的文明成功的秘诀。 总之,中国的文明起源模式是多元一体化的蛛网辐辏模式,从其起源到形成,一直带有集权色彩,完全不同于市民做主的“原始民主制”城邦政体制度。故 宫---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长 城---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黄 河---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兵 马 俑---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文房四宝---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司 南---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麻 将---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泰 山---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筷 子---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陶 瓷---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


曾经的大清王朝,是怎么一步一步走向没落的?

清朝入主中原最初的四十年里,信心很是不足。顺治初年,因担心国家的领土和主权受到外国的侵犯,又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的交往,危及自己的统治,就实行了严厉的禁海政策,“片板不准出海”,并下令福建、广东、浙江等六省实行迁海,将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虽然在台湾收复以后,略有放松,仍然有严格的限制。此后近二百年的时间里,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不仅禁锢了自己的江山,更束缚了人们的思想。然而,正是这“闭关锁国”的二百年里,西方国家却先后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跨入生产力高速发展时期,而我们也正是由于这“闭关锁国”的二百年,从一个辉煌灿烂的峰顶跌入到一个深不可测的危谷。从表面上看,清朝这近二百年的“闭关锁国”政策,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落后,确实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和危害,但是,中国几千年来积淀下来可能还被我们曾经视为精髓和国粹的东西,也实在是太多了,完全地认为这“闭关锁国”政策是造成中华民族积贫积弱、受困挨打的主要因素,似乎总是没有足够的理由,也站不住脚的。科举考试,一直是我们津津乐道的,通过科举,选拔人才,是隋的创举。自创立以来,历经一千多年的风风雨雨,也因此而创造过许多曾经的辉煌,但其内容的单一,形式的千篇一律,也是显而易见的。那么多年,除了培养出几个出类拔萃的文人之外,还有过什么真正意义上的建树?当历史到了近代,中国人再去面对西方先进的科技和文化的时候,科举取士制度已经是显得日薄西山、穷途末路了。在那科举考试闹得红红火火的日子里,谁又能知道,最后,它带给人们的却是束缚和禁锢?还有,就是那在汉代就被尊为百家之首的儒家学说,自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其三纲五常,其仁义道德,大行天下。虽然在其施行的两千多年的时间里,也立过不少的口碑,但那么多年了,留在中国人潜意识里的影响,怕也是根深蒂固的。一味的中庸,一味的效忠,还能给人带来什么新鲜的东西?严格地说,中国的江山是一个人的天下,是一家子的江山。什么进步?什么图强?自然都不及社会的“长治久安”来得重要。于是,历朝历代统治者的以农为本、重农抑商政策,自然也就不难理解了。也正因为这样,当我们祖祖辈辈不经意间建立起一个庞大的农业大国的同时,却忽视了对手工业和商业的培养和孕育。时至今日,面对改革,三农问题依然是让人举步维艰。中国的农业,总有一种让人“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味道。几千年间,这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以及一些与其相伴生的东西,一下子想消化掉,谈何容易?我们还不妨从另外一个角度上去看,也许正是因为中国曾经的辉煌才造成了近代中国的落后。在我们的潜意识里,或许我们都能够明白,一个辉煌了那么多年的民族,在其自身发展和强大的过程中,其骨子里滋生出来的妄自尊大的意识,老子天下第一的思想,岂能没有?在乾隆皇帝至英王乔治二世的信函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无有。”透过字里行间,谁都可以看出,那就是清帝国浅薄的骄傲和狂妄。也正因为如此,当西方国家资本主义制度已经确立,第一次工业革命已经完成,清政府的一班文臣武将还在为了自己铁统的江山在大清皇帝的龙椅下尽忠尽职。当他们还在陶醉于大清帝国昔日的光辉和威严时,压根儿还不知道自己末日的来临。真乃井底之蛙之见,鼠目寸光之识,整整一个国家在他们的“闭关锁国”政策之下也就自我封闭起来。当那些大清皇帝们每天依然还在威武风光地上朝,透过臣伏在自己宝座下正在山呼万岁的大臣们的身影的时候,或许,也能够听到从1840年那里传来的几声惊天撼地的炮响。(图片来自网络)

上一篇:鬼影实录4

下一篇:开瑞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