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性歌括四百味(4)茯苓
茯苓的功效与作用
功效与作用
利水渗湿、健脾和胃、养心安神
茯苓有健脾益胃、利水渗湿、养心安神的作用。对于疗脾胃虚弱,有倦怠乏力、头晕目眩、纳食不香、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症状的患者,以及伴有大便溏泄,即大便不成形、每日数次的患者,可以采用茯苓进行治疗。除了脾胃虚弱的患者以外,茯苓还可用于治疗一切水肿类疾病,如因肾脏疾病导致的双下肢水肿,由于肝脏功能不全导致的腹水以及周身水肿,都可以用茯苓进行治疗,茯苓本身有利水渗湿的作用,对很多水液代谢、水肿的患者都有一定的利水消肿的作用。此外,茯苓还有养心安神作用,对于失眠、健忘的患者,采用中量及大量的茯苓,可以帮助改善临床症状,改善睡眠障碍,帮助快速入眠。
注意事项
适宜人群
水肿、小便不利者
禁忌人群
肾虚者、糖尿病患者
不宜同食
荷叶、海鲜、茶
荷叶能够起到清心安神、去火的作用,茯苓能够排除身体的湿气,两者均属寒凉的药物,若同时服用可能会导致腹痛、腹泻。海鲜里面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和矿物质,易与茯苓里面的有机成分发生反应,二者一起食用可能会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茯苓不能和茶同时食用,因为茶水内含的碱性成分较多,一起服用可能会降低茯苓的药效。
食用方法
煮食
茯苓研粉,将茯苓粉与豆腐搅拌均匀,用盐、料酒调味,再将胡萝卜和发好的冬菇放入锅内炒至半熟,再将豆腐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水,调小火慢慢焖煮,最后调味起锅食用。
冲泡
将枸杞子与茯苓共研成粉末,取适量茯苓粉与红茶共同开水冲泡,可代茶饮用,具有健脾益肾、利尿通淋的功效。
药性歌括四百味、黄连
黄连 [歌诀] 黄连味苦,泻心除唁①,清热明眸②,厚肠③止痢。 [译注] 黄连味苦,性寒。苦能燥湿,寒能清热,所以能泻心火,治心火旺的心烦不眠和热病心烦或神昏说胡话,并能清热明目,治目赤肿痛;还能增强胃肠功能而止热痢。本品还有凉血解毒作用,可以用于热毒痈肿疔疮等外症。 注 ①澧(hu):音忽,多睡。这里作昏糊似睡解。 ②眸(móu):音谋,眼睛的瞳孔。 ③厚肠:增强胃肠功能的意思。 [应用] 用治热病高热、烦躁、神昏谚语,常与犀角、黄芩、山栀、生地等药同用;若治阴血不足,水枯火炎,心烦失眠者,多与阿胶、白芍、鸡子黄同用;若治心火内炽,血热吐衄者,又常与大黄、黄芩同用。用治湿热泻痢,属初起表证未罢者,多与葛根、黄芩同用;属下痢不爽、里急后重者,多与木香同用;属热毒血痢者,又常与黄柏、白头翁、秦皮同用。用治胃火炽盛,消谷善饥者,常与知母、天花粉同用,若为肝火犯胃,呕吐吞酸者,又常与吴茱萸同用。用治火毒疮疡,目赤肿痛等证,内服外用均有良效,配黄芩、黄柏、连翘水煎服,治火毒疮疡效佳;单用煎汁点眼,可治目赤肿痛;配枯矾、青黛外用,治耳内疖肿、中耳炎有效。 (用量用法) 1.5~5克,研末吞服1~1.5克,一日三次。炒用减低寒性,姜汁炒用于止呕,酒炒清上焦火,猪胆汁炒泻肝胆实火。 〔使用注意〕 不宜久煎。非实火湿热证不宜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