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的军事名词
保障军队安全、顺利遂行机动和战斗任务所采取的措施。主要包括:侦察,警戒,工程,伪装,电子对抗,气象,水文和对核、化学、生物武器袭击的防护等保障。海军、空军还有其特有的战斗保障。战斗保障的内容是随着武器装备和战术、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的。在古代战争中,中国就有派斥候进行侦察、警戒,设亭障观察、瞭望,置烽火进行报知等。随着军队技术装备的发展,一些国家的军队逐步有了工程、伪装和气象等保障。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增加了防空、防坦克和防毒等。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增加了防空降。随着飞机、坦克的大量使用,防空、防空降、防坦克变为战斗行动的组成部分。导弹、核武器及新的电子器材装备军队后,对核、化学、生物武器袭击的防护和电子对抗,又成为战斗保障的新内容。军队在战斗、行军和宿营时,都要全面、及时地组织战斗保障。基本要求是:周密地制订计划,明确规定战斗保障的任务和使用的兵力、器材,并根据战斗情况的变化,适时调整或补充;集中主要力量保障主要方向和执行主要任务的部队;以专业兵保障与部队自身保障相结合,使用制式器材与就便器材相结合,控制预备保障兵力和节约保障器材,并积极取得地方部队和人民群众的配合与支援。随着核武器、精确制导武器、电子技术和激光技术等的发展和运用,战斗保障在不断增加新的内容,任务也越来越艰巨。 空军为顺利地进行战斗任务所采取的各种保障措施的统称。主要包括:侦察,通信,雷达,领航,飞行管制,气象,电子对抗,对核、化学、生物武器袭击的防护,机场(阵地)防御,警戒与伪装等项保障。战时,空军后勤工作和空军航空工程机务工作,也属于空军战斗保障范围。基本任务及时获取与战斗行动有关的空中情况,以及突击目标、敌防空兵器配置和敌陆、海军等各方面的情报;组织实施通信、导航勤务;提供最有效地使用航空兵兵力、兵器的领航资料和建议,组织实施空中领航、轰炸(空降、空降)和引导,使航空兵与地面军队(海上编队)之间、航空兵各部队之间,按规定的时间、地点、目标和要求协调一致地行动;对在空中飞行的航空器进行监督和强制性的管理;及时、准确、全面、连续地掌握和提供敌我地区的天气情况,保障空军部队能充分利用有利的气象条件,避开不利天气的危害;以各种电子干扰和破坏手段,降低敌电子技术设备的效能,破坏其对技术兵器的制导,并以各种反侦察、反干扰和反摧毁措施,对付敌人对电子技术设备的侦察、干扰和破坏;避免或减少敌核、化学、生物武器对人员和飞机等武器装备、重要设施的损害;对付来自空中和地面敌人的侦察、袭击与破坏,利用自然条件和人工手段,对机场、阵地、武器装备及各种设施实行隐真示假,欺骗敌人等。内容空军战斗保障是随着飞机等兵器装备的使用与发展以及遂行战斗任务方法的改进而产生和发展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各主要国家由于飞机数量增多、性能提高、使用范围扩大,为适应作战需要,建立了空军的作战指挥保障组织,出现了侦察、气象等战斗保障。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空军战斗保障又增加了领航、雷达、机场防御等内容。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由于电子技术在军事上的广泛运用,空中攻击武器威力的增强,以及吸取多次局部战争中的经验,空军战斗保障突出强调电子对抗和对核、化学、生物武器袭击的防护等内容。 海军为顺利进行战斗任务所采取的各种战斗保障的统称。包括侦察,引导,电子对抗,编队防御,对核、化学、生物武器袭击的防护,伪装,工程,航海,水文气象和防险救生等保障。海军战斗保障由海军各级司令部组织实施。要全面计划,重点保障,把主要保障兵力和器材使用在最需要的方向上,并控制一定的预备兵力和器材。基本任务和方法是:①综合使用各种侦察兵力和器材,及时发现敌方舰艇或编队,查明其行动企图、位置、兵力编成、战斗(航行)队形、运动要素和防御组织及其战斗区域内的设施情况;②适时以雷达、声纳、光电设备等技术器材组成观察网,掌握敌对双方兵力的位置和运动情况,引导己方兵力实施攻击;③组织实施电子对抗,以电子技术侦察、干扰和摧毁等手段,破坏敌方的指挥、通信和武器制导,采取反侦察、反干扰、反摧毁措施,保障己方的指挥、通信和武器制导;④严密组织编队防御,防止来自空中、水面和水下的袭击;⑤采取各种防核、化学、生物武器袭击的措施,避免或减少己方人员、舰艇和基地重要设施的损害;⑥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和采取各种手段进行伪装,欺骗、迷惑敌人,隐蔽己方行动企图;⑦设置或排除水中工程障碍,构筑和维护驻泊点,限制敌人机动,保障己方的驻泊、机动、隐蔽和安全;⑧进行海区测量,建立导航系统和助航标志,及时提供航海图书、资料和航海器材,保障舰艇的安全航行和机动;⑨进行海上水文、气象观(探)测,提供战区的水文、气象实况和预报,保障舰艇、飞机顺利行动和战斗;⑩使用救生船只、救生飞机,及时救援失事和受损的舰艇、飞机及其人员,清除航道、港湾的沉船和危险物。海军战斗保障随着海军武器装备的改进和战斗方法的变革而不断发展。侦察、伪装、航海等简易保障措施,在古代就已采用。中国早在西汉时期的一些海战中,曾专门派出斥候船只,担任侦察任务。元代设置有保障安全航行的号船、标船和灯塔等助航标志。20世纪以来,由于水雷、潜艇、飞机、电子器材的使用和导弹、核武器装备于海军,又出现了编队防御、电子对抗和对核、化学、生物武器袭击的防护等保障。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海军战斗保障的内容和方法将越来越多,各种保障对技术的依赖性日益增大,及时性要求更高。
进攻的军事名词
进攻是指主动进击敌人的作战,作战的基本类型之一。按作战规模分为战略进攻、战役进攻和战术进攻。按敌方行动性质分为对防御之敌进攻、对驻止之敌进攻和对运动之敌的进攻。按地形、天候的不同,有登陆、渡江河、城市、山地、高原、荒漠草原、水网稻田、热带山岳丛林、高寒地区以及夜间等特殊条件下的进攻。战略防御中的反攻、防御战役中的反突击,战术范围的反冲击,均属进攻行动。进攻的目的是:消灭或击溃敌人;占领预定的地区目标;夺取战场的主动权,以获得战局发展的有利态势等。进攻是消灭敌人的主要手段,对战争、战局的起始、发展和结局,都具有重大影响。进攻作战的样式和方法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武器装备的不断更新,以及军事科学技术和军事理论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的。几千年来,进攻的方式,已从古代使用冷兵器的地面方阵进攻,发展成为使用火炮、坦克、飞机、舰艇、化学、生物、电子制导等武器的现代诸军种、兵种的合同立体进攻。各国军队的进攻作战原则,因其所处时代、环境和国家与军队性质的不同而不同,但也具有一些共性的内容。主要有:周密地做好进攻准备;集中优势力量于主要进攻方向;组织有效的进攻火力;发挥进攻军队的整体威力;适时灵活地实施机动;建立和适时使用强有力的后续进攻力量;出敌不意地突然发起进攻;实施坚定、灵活的指挥;全面组织进攻保障;发扬坚决勇猛的进攻精神。现代科学技术被广泛运用于军事领域后,进攻作战将以空前规模的立体战、电子战的方式展开。在核威胁条件下,高技术常规武器与传统武器相结合,诸军种、兵种部队的联合进攻具有多层次、全方位、高速度、大纵深的特点。组织实施现代进攻的程序通常是:定下决心,确定进攻目的和目标;集结军队,进行进攻的物资、器材和政治思想准备;拟制进攻计划,确定进攻手段并区分各军种、兵种部队的任务;组织部队的协同动作和各种保障;组织部队开进、展开、突破;组织对被分割、包围之敌的各个歼灭。有的国家军队主张实施“空地一体战”,强调运用进攻的主动权,实施纵深打击,行动敏捷灵活,协调一致,要求在短时间内夺取进攻胜利。有的国家军队主张实施大纵深立体进攻,强调在决定性方向上建立对敌优势,向敌纵深实施猛烈的火力突击,同时展开宽正面、大纵深、高速度的连续进攻,把战术突破迅速发展为战役突破和战略突破,并广泛实施机动,以割裂并各个歼灭敌重兵集团。随着武器装备的不断发展更新,军队提高了对进攻目标的摧毁能力,扩大了控制和打击范围,加快了进攻的节奏。未来的进攻作战,战场情况更加急剧多变,物资、器材的消耗增大,指挥、协同和保障更为复杂,进攻的突然性、快速性也将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