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的地理位置是什么?
位于东半球西部,欧洲以南,亚洲之西,东濒印度洋,西临大西洋,纵跨赤道南北,面积大约为3020万平方公里(土地面积),占全球总陆地面积的20.4%,是世界第二大洲,同时也是人口第二大洲(约12.86亿)。非洲总面积约为三千万平方公里,是全球仅次于亚洲的面积第二大洲。非洲还是唯一被赤道中分为二,又同时处在东、西、南、北半球的大洲,大洲最北端和最南端到赤道的距离几乎相等。东濒印度洋,西临大西洋,北隔地中海和直布罗陀海峡与欧洲相望,东北隅以狭长的红海与苏伊士运河紧邻亚洲。大陆东至哈丰角(东经51°24′、北纬10°27′),南至厄加勒斯角(东经20°02′、南纬34°51′),西至佛得角(西经17°33′、北纬14°45′),北至吉兰角(本赛卡角)(东经9°50′、北纬37°21′)。约3020万平方公里(包括附近岛屿)。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20.2%,次于亚洲,为世界第二大洲。非洲多样的气候是丰富生态资源与矿产资源的宝地,同时也是世界古人类和古文明的发祥地之一。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人类化石就是在东非发现的,而非洲北部的埃及是世界文明发源地之一。地形非洲的地形以高原为主,因高原面积广大而被称为“高原大陆”,海拔500~1000米的高原占全洲面积的60%以上,东南部从北向南有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高原等。其中,埃塞俄比亚高原的海拔在2500米以上,号称“非洲屋脊”。全洲只有大陆的西北和东南边缘分布着高大山脉。非洲还分布有许多盆地,如被赤道横贯的刚果盆地,就是一个典型的大盆地。西部沿海还有面积不大的平原。非洲东部的东非大裂谷是世界陆地上最长的裂谷带。位于非洲北部的撒哈拉沙漠,是世界最大的沙漠,约占全洲总面积的1/4。从非洲在突尼斯的最北点比塞大的本·赛卡角(北纬37°21')到在南非厄加勒斯角的最南点(南纬34°51'15"),距离约8000公里。
非洲有哪几个国家
非洲62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国家55个,地区7个)。阿尔及利亚、埃及、埃塞俄比亚、安哥拉、贝宁、博茨瓦纳、布基纳法索、布隆迪、赤道几内亚、多哥、厄立特里亚、佛得角、冈比亚、刚果(布)、刚果(金)、吉布提、几内亚、几内亚比绍、加纳、加蓬、津巴布韦、喀麦隆、科摩罗。科特迪瓦、肯尼亚、莱索托、利比里亚、利比亚、卢旺达、马达加斯加、马拉维、马里、毛里求斯、毛里塔尼亚、摩洛哥、莫桑比克、纳米比亚。南非、南苏丹、尼日尔、尼日利亚、塞拉利昂、塞内加尔、塞舌尔、圣多美和普林西比、斯威士兰、苏丹、索马里、坦桑尼亚、突尼斯、乌干达、赞比亚、乍得、中非。远古时代在远古时代,当西方殖民主义者的故乡还处在冰川封固阶段的时候,在非洲大陆上就已出现了沸腾的生活。那时候,尼罗河流域还是不适于居住的沼泽,现在荒无人烟的撒哈拉沙漠。在那时却是一片河流纵横的森林和草原。大约距今一万年以前,北非气候发生了急剧变化,大草原逐渐干旱而变成沙漠。埃及人很早就发展了天文学,制定出相当精确的人类最早的太阳历。太阳历一年365天,分为三季,一季4个月,每月30天,最后一个月多加5天作为宗教节假日。它每年与回归年的误差仅约四分之一天。古埃及在公元前35世纪就创造了象形文字。公元前19世纪就知道如何计算正方形的边长和截头角锥体的体积,公元前21世纪左右埃及人就已经能够近乎精确地确定圆周率为3.16。古埃及在建筑、雕刻和绘画等艺术方面也取得了巨大成就。至今巍然屹立在尼罗河畔开罗附近的宏伟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是公元前27世纪前后古埃及的杰作;它们是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也是古代埃及劳动人民智慧和辛勤劳动的不朽丰碑。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非洲
非洲以高原和盆地为主,对吗?
对的
非洲地形,整个非洲可说是从狭长沿海地带陡然升起的一片广阔高原,由上古结晶岩块构成。高原的东南部较高,然后向东北方向下倾。总体而言,高原可分为东南部分和西北部分。大致以刚果河河口至埃塞俄比亚高原北部边缘为界(东南半部多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原,称高非洲;西北半部大多在海拔500米以下,称低非洲)。西北部分有撒哈拉沙漠和众所周知的北非马格里布地区,有两个山区∶西北非的阿特拉斯山脉,人们认为这是伸入至南欧的山系一部分;撒哈拉的阿哈加尔山脉。高原的东南部有衣索比亚高原,东非高原和南非东部的龙山山脉,南非东部高原的边缘如陡坡般下倾。
意大利为什么要侵略埃塞俄比亚?
意大利对埃塞俄比亚觊觎已久。早在1889年,意大利便利用偷梁换柱的手法,将《乌查里条约》中的“埃塞俄比亚(即阿比西尼亚)万王之王陛下在其与其他列强或政府所发生的一切交涉中,可以借助于意大利国王陛下的政府”中的“可以”二字在意大利文本中改写成“必须”,妄图使其成为保护国,因遭到其人民的强烈反对,而未能得逞。1895年,意大利又派兵侵入埃塞俄比亚,其人民奋起反抗,并于1896年3月1日在阿杜瓦战役中大败意军,迫使意大利赔款乞和,承认人民的主权和独立。1906年,意大利同英法两国签订了三国协定。根据协定,意大利又在取得了修建连接厄立特里亚和意属索马里的铁路、使用欧加登地方的水源和牧场以及在北部开发植棉事业的特权。1922年10月,意大利法西斯在夺取政权后,更加快了入侵的步伐。墨索里尼早在1925年就曾准备入侵,只是由于当时财政困难,军备不足,未敢贸然行动。1928年,墨索里尼胁迫订立《意埃互惠条约》,企图借助条约,“通过和平途径”吞并,但未能得逞。1929~1933年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危机,给了意大利的经济以沉重的打击。在危机四伏的情况下,为转移国内人民的注意力,摆脱国内危机,意大利法西斯更加急于从战争寻找出路。但因当时意大利实力有限,难以和英法在巴尔干、多瑙河和地中海东部地区展开争夺。而一旦侵占埃塞俄比亚,意大利便可将其在东非的几个殖民地连成一片,扼住欧亚航道的咽喉,切断英法同其亚洲殖民地的联系,有利于同英法的竞争;同时,还可控制青尼罗河水源,将苏丹和埃及的整个灌溉体系掌握在自己手中。所以,墨索里尼一心要夺取。1934年2月8日,墨索里尼在一次秘密会议上说:“由于四国公约未能得到批准,欧洲将走向战争,因此,意大利必须在1935年对埃塞俄比亚采取行动。在此之前,防止发生一切事件。”
概括非洲的自然环境特征
一、位置(西经10—东经50;南纬30—北纬30)
二、地形:1、类型
高原为主的“高原大陆”—高原(埃塞俄比亚高原(“非洲屋脊”)、东非高原(乞力马扎罗山为非洲最高)、南非高原);
山脉(阿特拉斯山、德拉肯斯山);
盆地(刚果盆地等);
平原(尼罗河谷地与三角洲)
2、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3、两大特殊地形区:(1)东非大裂谷(世界上最大裂谷带)——①位置(南起赞比西河口,向北经红海,一直延伸到死海附近)
②沿途地貌(悬崖峭壁;多火山;谷底连串的湖泊)
③成因(地壳运动,板块张裂陷落而成)
④影响(导致地壳不稳定,多火山地震)
(2)刚果盆地(世界最大盆地)——内流湖因地壳上升,而后受刚果河侵蚀下切,湖水外泄而成
三、气候:
1、分布、特点、成因
热带雨林
刚果河流域;几内亚湾沿岸;马达加斯加东侧
全年高温多雨
终年受赤道低压带影响,盛行上升气流,多对流雨
热带草原
非洲大陆中南部大部;马达加斯加西侧
全年高温;干湿交替(北半球6—10月湿季;11—次年5月干季。南半球相反)
赤道低压与信风交替控制(夏道低压;冬信风)
热带沙漠
北部撒哈拉沙漠;南回归线穿过的非洲南部西侧沿海
全年炎热干燥
副高或信风影响
地中海
北部地中海沿岸
夏炎热干燥;冬温各多雨
西风与副高交替控制
高山气候
东非和埃塞俄比亚高原的高山
气温与降水随海拔增而变化
海拔高
2、几种气候的特殊分布分析
(1)热带雨林:①马达加斯加东—暖湿的东南信风;地势高处于信风迎风坡,多地形雨;马达加斯加暖流增温增湿作用
②几内亚湾沿岸—赤道低压的影响;暖湿的西南风;地势高处于西南风迎风坡;沿岸暖流增温增湿
(2)撒哈拉成为世界最大的热带沙漠原因:①副高影响;②干燥的东北信风;③海岸线平直且北部陆地宽,受海洋影响小;④高原地形起伏小,干旱气候变化小;⑤西部沿岸的加那利寒流降温减湿作用
(3)东非高原赤道穿过地区的热带草原气候:地势高,气温较低,降水较少,故不能形成热带雨林而成为热带草原气候。
(4)南回归线穿过的非洲东侧是热带草原、西侧却是热带沙漠气候:①西侧热沙—副高影响;干燥的东南信风;本格拉寒流降温减湿作用。②东侧热草—暖湿的东南信风迎风坡;沿岸暖流作用。
3、气候总体特点:(1)“热带大陆”—大部在南北回归线间,以热带气候为主,气温高。
(2)“干燥大陆”—热带草原和热带沙漠气候在各洲中面积最大,降水总体较少。
(3)气候类型南北对称分布—赤道穿过非洲中部;高原地形为主,海岸线平直
四、河湖
(一)、河流:1、主要的河流(尼罗河、刚果河、赞比西河、尼日尔河)
(1)尼罗河—①发源于东非高原,由流经热带草区的白尼罗河(东非高原)和青尼罗河(埃塞俄比亚高原)两支流相会,由南向北流入地中海。②世界最长河流。③汛期:6—10月(正值热带草原气的湿季,雨水补给多)。
(2)刚果河—①干流两次穿过赤道;②水文特征(水量大;无明显汛期;无冰期;含沙量小);③世界水能最丰富的河流(降水丰,水量大;流地地形起伏大落差大)
(二)、湖泊:维多利亚湖(非洲最大)、坦噶尼喀湖(非洲最深)共同点—外流湖(淡水湖);构造湖(板块运动,地壳断裂陷落而成)
概括非洲的自然环境特征
一、位置(西经10—东经50;南纬30—北纬30)
二、地形:1、类型 高原为主的“高原大陆”—高原(埃塞俄比亚高原(“非洲屋脊”)、东非高原(乞力马扎罗山为非洲最高)、南非高原); 山脉(阿特拉斯山、德拉肯斯山); 盆地(刚果盆地等); 平原(尼罗河谷地与三角洲)
2、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3、两大特殊地形区:(1)东非大裂谷(世界上最大裂谷带)——①位置(南起赞比西河口,向北经红海,一直延伸到死海附近) ②沿途地貌(悬崖峭壁;多火山;谷底连串的湖泊) ③成因(地壳运动,板块张裂陷落而成) ④影响(导致地壳不稳定,多火山地震)
(2)刚果盆地(世界最大盆地)——内流湖因地壳上升,而后受刚果河侵蚀下切,湖水外泄而成
三、气候:
1、分布、特点、成因
热带雨林
刚果河流域;几内亚湾沿岸;马达加斯加东侧
全年高温多雨
终年受赤道低压带影响,盛行上升气流,多对流雨
热带草原
非洲大陆中南部大部;马达加斯加西侧
全年高温;干湿交替(北半球6—10月湿季;11—次年5月干季。南半球相反)
赤道低压与信风交替控制(夏道低压;冬信风)
热带沙漠
北部撒哈拉沙漠;南回归线穿过的非洲南部西侧沿海
全年炎热干燥
副高或信风影响
地中海
北部地中海沿岸
夏炎热干燥;冬温各多雨
西风与副高交替控制
高山气候
东非和埃塞俄比亚高原的高山
气温与降水随海拔增而变化
海拔高
2、几种气候的特殊分布分析
(1)热带雨林:①马达加斯加东—暖湿的东南信风;地势高处于信风迎风坡,多地形雨;马达加斯加暖流增温增湿作用 ②几内亚湾沿岸—赤道低压的影响;暖湿的西南风;地势高处于西南风迎风坡;沿岸暖流增温增湿
(2)撒哈拉成为世界最大的热带沙漠原因:①副高影响;②干燥的东北信风;③海岸线平直且北部陆地宽,受海洋影响小;④高原地形起伏小,干旱气候变化小;⑤西部沿岸的加那利寒流降温减湿作用
(3)东非高原赤道穿过地区的热带草原气候:地势高,气温较低,降水较少,故不能形成热带雨林而成为热带草原气候。
(4)南回归线穿过的非洲东侧是热带草原、西侧却是热带沙漠气候:①西侧热沙—副高影响;干燥的东南信风;本格拉寒流降温减湿作用。②东侧热草—暖湿的东南信风迎风坡;沿岸暖流作用。
3、气候总体特点:(1)“热带大陆”—大部在南北回归线间,以热带气候为主,气温高。
(2)“干燥大陆”—热带草原和热带沙漠气候在各洲中面积最大,降水总体较少。
(3)气候类型南北对称分布—赤道穿过非洲中部;高原地形为主,海岸线平直
四、河湖
(一)、河流:1、主要的河流(尼罗河、刚果河、赞比西河、尼日尔河)
(1)尼罗河—①发源于东非高原,由流经热带草区的白尼罗河(东非高原)和青尼罗河(埃塞俄比亚高原)两支流相会,由南向北流入地中海。②世界最长河流。③汛期:6—10月(正值热带草原气的湿季,雨水补给多)。
(2)刚果河—①干流两次穿过赤道;②水文特征(水量大;无明显汛期;无冰期;含沙量小);③世界水能最丰富的河流(降水丰,水量大;流地地形起伏大落差大)
(二)、湖泊:维多利亚湖(非洲最大)、坦噶尼喀湖(非洲最深)共同点—外流湖(淡水湖);构造湖(板块运动,地壳断裂陷落而成)